书城军事喋血四平
1525500000003

第3章 化四平为马德里(3)

4月7日,国民党军向本溪发起第二次进攻。我民主联军第3纵队集中第7、第9两个旅。于黄昏迂回包围了敌第25师一个团。激战4昼夜,共歼灭1,800余人。我第10旅主力协同第8旅在本溪西北之姚千户屯、大英守屯、苏家屯东南长岭子地区,毙敌第14师副师长以下1,380余人,俘600余人。国民党军第二次进攻本溪计划再告失败。为增援四平作战,林彪令辽东军区程世才率第3纵队第7、第8旅于4月20日北进四平。

4月27日,国民党军对本溪发动了第三次进攻。辽东军区部队经顽强抵抗击退了国民党军多路进攻。

由于当时3纵已经北上,守护本溪的只有萧华4纵的三个主力团,即27、30、31团。城大兵少,每个团的正面防线宽达10公里,所有人员只能一线摆开,却没有纵深和预备队。

5月2日,廖耀湘和赵公武带领5个师的兵力聚集于本溪城下,以师为单位,集中所有炮火,向4纵部队发起进攻。7架国民党飞机也在空中往来盘旋,轰炸扫射。

4纵部队死守不动,以3个团对5个师,不顾伤亡,拼死抗击,最后双方展开白刃战。

但萧华由于己方部队伤亡过大,所筑工事已在国民党的轰炸中大部坍塌,附近又找不到任何军事支援,防线逐渐被突破,眼见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只得于5月4日凌晨率部退出本溪。此后,萧华带领4纵转向凤城地区,在南满各地展开游击战争。

5月3日,国民党军占领本溪。

本溪保卫战,共毙伤俘国民党军4,000余人,减弱了其对四平进攻的力量;同时为东北民主联军向四平战场集结兵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对杜聿明来说,夺下本溪即意味着南满地区的威胁基本解除。随后,他命令廖耀湘率新6军及留在南满地区跟随新6军作战的71军88师马上动身北上,开向四平。

林彪立即电令正在北上途中的程世才率3纵速至昌图、开原一线阻止新6军进入四平。

东北战场风起云涌,双方人马在这片大平原上四处纵横。布局瞬息万变,战况阴晴难料。小小的四平城如同深渊漩涡,将越来越多的人马吸了进去。

本溪战役刚一结束,杜聿明便抽调了所有力量,集结6个军10个师的兵力,在坦克、重炮、飞机配合下,由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亲自指挥,分左、中、右三路于5月14日向四平发起了新一轮的全面进攻。

双方展开的战场之庞大,运用的火力之凶猛,连远离战斗数千里的蒋介石都感到了震动。他害怕杜聿明有闪失,更确切地说,他害怕输了这场战争,所以特别派出足智多谋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飞抵东北,督师助战。

四平地区再次硝烟弥漫。方圆数十里内,炮声连连,震耳欲聋。四平近郊梨树村中的棵棵梨树前几天还花香四溢,迎风轻摇,这几天竟然在炮声的震颤中,将瓣瓣梨花撒满了焦土。

林彪的指挥所里一片繁忙,电话声、发报声、跑步声、报告声交杂一片,沸沸扬扬。林彪坐在一张木椅上,死死地盯着作战地图,一言不发,头脑中在周密地计算着自己将采取的每一步策略,耳朵中却在不断地听取来自各方的战情汇报。

激烈的战斗已在左、中、右三条战线上同时打响,其中战报最频繁的则是右路。程世才的3纵与一路急速北上的廖耀湘新6军已在威远堡门一带展开厮杀。

程世才自本溪率3纵北上后,一路奔波,途中接到林彪电报转而向南回防,根本没有休整时间,正在疲惫不堪之时,其前面部队7旅一部忽与新6军新22师的先锋团65团相遇在威远堡门地区,双方立即进入战斗。

65团首先派出一个连冲锋,结果未遂,连长被打死。该团团长一怒之下,集中全团所有重炮、山炮,向民主联军狂轰不止。无奈3纵部队只有机枪、步枪,还未来得及建立阵地,在国民党军强力冲锋下,只好北撤。

而在3纵未撤之前,廖耀湘为加快进军速度,已令65团0竭力拖住民主联军。其余的大部队却悄悄地用600辆汽车装运,很快就冲破了3纵防线。

廖耀湘本人随后赶到威远堡门,巡视战场,在一名阵亡者身上发现一份文件,以为刚刚打跑的就是民主联军3纵的主力,不禁信心倍增。既然3纵主力对一个团的进攻都不能阻止,那么以新6军的实力,进攻四平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个错误的判断立即给廖耀湘带来了嚣张狂妄的气焰。他下令新6军全力推进,夺取前方的叶赫和哈福。

程世才率3纵主力全部赶到威远堡门后,一声令下,奋起反攻,全歼新22师65团。待程世才登上山顶,举起望远镜远眺之时,新6军主力早已不见踪影。

林彪闻知战情,紧咬嘴唇,面无表情地说:“告359旅,火速南下,增援3纵,必须将廖耀湘阻止在昌图、开原一线。事关全局。”

359旅接到命令后,长途急行,向林彪指定的地点飞奔。刚出四平,即于16日与新6军主力相遇于叶赫车站。359旅由于仓促应战、实力相距甚远,只坚持了一天战斗,即被迫退出叶赫。

廖耀湘争分夺秒,率新6军于17日又推进到哈福屯,与从中路冲来的新1军第50师相会,两大国民党“王牌军”构成了对民主联军塔子山阵地的三面包围。

塔子山位于四平东北方,距四平只有10余公里,是这一带的最高峰。站立山顶,可清楚地俯瞰四平东北的全部阵地,比三道林子更具战略意义。失去塔子山,则四平危在旦夕!

新6军速度之快,实出林彪的意料。一向冷静无言的林彪此时也显得沉不住气了。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请黄克诚派3师7旅轻装疾进,速至塔子山!”此时是5月17日的黄昏。

然而,事情越是紧急越容易发生意外。民主联军的3师7旅未能如期抵达战场。当黄克诚星夜赶到辽河岸边时,只找到两只船,待全旅过河后,战机不再,为时已晚。

事后才知,当时的辽河根本不用船只,完全可以泅渡。

就在黄克诚焦急万分地渡河之时,新6军已集中兵力,用强大的炮火向塔子山方圆不过七八十米的山头展开暴雨般的轰击,几分钟内就倾泻下了500多发炮弹,炸得山上乱石横飞。随之而来的双方拼杀一波接一波,尸横遍野。

好在此时左路新1军在三道林子的进展不大,林彪得以集中精力指挥塔子山战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塔子山越来越不利,几乎走到了防线崩溃的边缘。

17日晚,林彪电令塔子山守军:“无论如何,要尽可能再支持一天。”

“我们人员伤亡惨重,弹药极度缺乏,恐难当重任。”塔子山守军迅速回电。

林彪枯坐无语,咬了咬牙,再次电令:“最少明天要顶半天,不惜一切牺牲。”

电令发出了,但林彪心里清楚,塔子山的失守已成必然。一旦失守,廖耀湘将四面封城,到那时民主联军将被困四平,毫无出路。

18日天还没亮,林彪紧急向毛泽东请示:“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

但未等毛泽东回电,塔子山失守的消息已经传来。林彪不能再犹豫了。他果断决定:“7师于三道林子北山、7旅于四平东南高地负责掩护,其余部队全线撤退。”

18日夜20时30分开始,各部队在黑夜的掩护下,穿过国民党未来得及封闭的缺口,分头撤向后方。由于组织严密,保密好,国民党军虽然近在眼前,却毫无察觉。

在这场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中,民主联军伤亡总数高达8,000人以上,部队元气大伤。林彪满怀着战败的沮丧,越过公主岭,开往长春方向。脑子里反复思索着毛泽东得知四平失守后刚刚发来的电报:“望坚守公主岭,如公主岭不能守,则应坚守长春,以利谈判。即使公主岭能守一星期,长春能守三星期,即对大局有利。”

他望着身后逶迤行进的部队,暗自摇头。这些元气大伤、弹尽粮绝的战士们,还有多大的能力守住公主岭、长春?现在惟一的出路只能是北撤,撤到一个敌军打不着的地方养精蓄锐,以图再起。

夜是黑暗的,但漫天的星斗仍在闪烁不停。林彪带着这支疲惫的部队,乘着夜风,一路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