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我们也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饭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现在不少家长关注孩子是否吃得好,却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导致很多孩子出现了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情况,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饮食习惯呢?本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 定时定量有规律
“我的孩子太让我发愁了,他总是不好好吃饭,每次吃饭时都要我哄着、喂着才能吃几口,有时候一口饭都不吃。到吃饭时间孩子也不积极,总是忙着玩自己的玩具。同龄的孩子都比他长得高大。孩子的营养跟不上,肯定就无法长身体啊,这可怎么办好啊?”
“我和孩子的爸爸每天上班都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哄孩子吃饭。可即便是这样,孩子还是不好好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孩子想吃的时候就吃两口,不想吃的时候,怎么喂他也不吃。真是太气人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与案例中类似的情况,孩子不好好吃饭、吃饭没规律,这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让很多父母犯了难,不知如何是好。让孩子定时定量饮食,不仅可以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成长,而且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培养孩子形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孩子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的各项活动中去,而食物是提供给孩子身体能量与营养的来源。孩子定时定量吃饭才能保证肠胃的正常运转,促进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有规律地定时定量就餐。
按时吃早餐
有些小孩的父母都是上班族,为了节省早上的时间,父母往往不做也不吃早餐,让孩子也跟着一起饿肚子或者在外边给孩子买一些小吃。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身体是十分不利的,街边小吃既无法保证食材的干净卫生,也无法保证孩子营养的均衡。小孩子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早餐是他们补充葡萄糖等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孩子不吃早餐,会影响大脑中葡萄糖的摄入,导致孩子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因此,父母要按时吃早餐,也要为孩子提供健康卫生、营养均衡的早餐。
约定进餐时间
受到家长工作的影响,有些家庭的吃饭时间不固定,孩子也就无法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还有些孩子在吃饭前会先玩玩具、看电视等,孩子正在兴头上,自然也就不想这时去吃饭。要让孩子合理饮食,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进餐的时间,如晚餐时间是晚上7:00,吃饭时间可以是20~40分钟。在每次吃饭前,父母都可以先让孩子看一看时间,让孩子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也便于孩子掌控自己的吃饭节奏,避免暴饮暴食等。
加餐要有规律
年幼的孩子胃容量小,一日三餐是很难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的,尤其是对于2~6岁的孩子来说。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走、跑了,他们每天的运动量很大,仅靠正餐来提供能量与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父母要考虑到给孩子加餐。很多父母都误以为在正餐之外的饮食就属于零食,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让孩子在两餐之间吃些健康的食物,可以给孩子提供能量,让他们精力充沛。父母也要注意加餐的时间,尽量保证加餐时间与正餐时间都相隔一个小时,保证孩子的消化与吸收,也避免因为加餐过多而影响孩子吃正餐。
不逼迫孩子多吃
“多吃点,吃完这碗饭就让你多看一集动画片”“再吃一口,吃完就可以跟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儿了”……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对孩子说,生怕孩子吃不饱。其实孩子会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选择进食量,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饿。如果孩子真的饿了,他们就知道下次应该多吃一些,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定量进餐的习惯。父母的利诱与强迫反而会打乱孩子的身体平衡,容易引起孩子的身体不适,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多吃饭,这样的引诱会让孩子产生反感,使其对吃饭产生厌恶,不利于增进孩子食欲。
不让孩子少吃
会跑会跳的小孩子每天的运动量是很大的,他们很少能停下来休息,因此也就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吃更多的食物。有些家长十分注重身体健康与孩子的身材,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得比较胖,他们就会对孩子说:“不要总是吃这么多,你看看你这么胖,要是一直这么吃下去,以后就成大胖子了。”这样的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降低孩子的食欲。其实对于身体快速生长的孩子,家长没必要担心他会肥胖,强调让孩子少进食反而会影响能量与营养的供应,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2. 营养均衡不挑食
“我的儿子3岁了,他讨厌吃蔬菜,尤其讨厌吃胡萝卜和芹菜。每次餐桌上有这两样菜时,孩子总是很生气,也经常因为这个原因不吃饭。如果把肉和这两样菜做到一起,孩子甚至连肉也不吃了。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营养不良,我特意给他买了一些维生素颗粒,补充孩子因为不吃蔬菜所缺的营养。现在他上幼儿园了,挑食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善,我担心孩子每天吃不饱,营养更跟不上,身体素质会下降。”
挑食、偏食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这也是让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蔬菜。其实,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并不是不可理解的,这既是人类进化选择的结果,也是孩子味蕾发展的选择。父母要科学地看待孩子挑食、偏食的行为,不能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就一味地强迫孩子吃蔬菜,忽略孩子的主观感受。
一方面,由于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含有毒素,成人的肝脏可以化解许多植物毒素,但是幼儿的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这些植物毒素没有抵抗力,于是他们本能地选择拒绝蔬菜;另一方面,幼儿的味蕾密度较大,较成人对同一种食物的味觉敏感度高,他们会觉得味道大的食物呛人、不好吃,这也就使得他们排斥味道比较大的食物,如韭菜、蒜苗、胡萝卜、姜、芹菜等。因此,面对孩子的挑食行为,父母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改善,避免孩子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鼓励孩子自己吃
孩子大约6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添加辅食了,在添加辅食时家长要注意少量添加、逐渐增多、由稀到稠、由软到硬,让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6个月的婴儿会自己用手将食物往嘴里放,此时家长不要嫌孩子吃的到处都是,弄脏餐桌或地板,而应该积极鼓励孩子自己吃,让他们享受到用餐的乐趣,这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独立用餐做好准备。孩子自己拿着食物吃饭,他们也可以通过手的感知对食物有预先的判断和了解,可以避免孩子因为陌生而拒绝吃某种食物。
食材搭配要合理
吃饭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补充所需的营养,让孩子可以茁壮、健康地成长。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多种营养食物,以避免长期吃同一种或几种食材导致某种营养素的缺失,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即使孩子很喜欢吃一种蔬菜,如西蓝花,家长也不能每餐都给孩子提供西蓝花,以免孩子长期吃这一种食物感到厌烦,而应该搭配多种食材,尽量保证一日三餐不重样,让孩子充满新鲜感,也保证孩子营养吸收更全面。
设计菜式要新颖
喜新厌旧是大多数小孩的共性,那么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菜式,让孩子对吃饭充满兴趣,增进孩子的食欲。长期让孩子吃同样的菜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味觉,还会造成孩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使其对吃的食材缺少兴趣。家长经常制作一些新颖的菜式,既可以满足孩子的视觉感受,又可以让孩子胃口大开。制作新颖的菜式并不代表要用特殊的食材,家长完全可以利用普通的食材来制作,如利用西蓝花和胡萝卜制作一朵花,利用煎蛋和洋葱做一个笑脸等,这些食物都会让孩子充满兴趣,使其快乐用餐。
编造故事讲道理
大多数的小孩子都爱听故事,家长可以利用一些童话故事来教育孩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当然,现成的童话故事对于孩子的不同情况并不一定都适用,为了让童话故事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编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中明白道理。如孩子喜欢小白兔,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讲“小白兔因为挑食身体弱,被大灰狼抓住了,后来兔妈妈救出了小白兔,小白兔不再挑食”的故事。让孩子向这些小动物学习,改掉挑食的毛病。
家长态度要积极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口味与自己的口味一致感到很吃惊。其实,家长在吃饭时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与厌恶,孩子会将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偏爱某些食物,对另一些食物有偏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家长在用餐时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某种食物不好吃,以免影响孩子的判断。相反,父母可以多夸一夸这些食物,让孩子觉得吃饭、吃菜是十分重要的,对身体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让孩子受到积极情绪的感染,乐于吃饭。
3. 细嚼慢咽消化好
“我的儿子今年4岁了,我发现他最近每次吃饭都很快,好像吃完饭有什么要紧的事要赶紧去做似的,但是事实上什么事都没有。看到孩子这样,我也经常会提醒他,让他慢点吃。虽然当时他放慢了速度,但吃着吃着他的速度就又加快了。虽然孩子爱吃饭是好事,但是吃饭太快容易消化不良。有一个周末,他表弟来我们家里玩,到吃饭时,这两个孩子像是要比赛似的,食物还没嚼几口就咽下去了,每个人还都吃了两大碗。我真怕他们把胃给撑坏了。”
细嚼慢咽是健康饮食的标志之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吃饭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提高吃饭的速度。另外,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吃饭快是食欲旺盛的体现,于是当孩子表现出这种行为时,家长不阻止孩子,反而鼓励他们,这就使得孩子的吃饭节奏越来越快。
孩子吃饭太快既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于身体健康。首先,孩子在快速进食时没有充分地咀嚼食物,这些食物无法与胃液充分地混合,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其次,孩子吃饭太快会导致进食过量,由于吃饭过快,虽然已经吃饱了,但是大脑还没有接收到饱腹的信号,孩子就会觉得还没吃饱,于是再多吃一些,从而会增加孩子的肠胃负担。另外,吃饭太快时孩子也无法充分地品味食物的滋味,很容易让他们将吃饭看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
提供充裕的吃饭时间
给孩子提供充裕的吃饭时间,这是让孩子保证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前提条件。有些家长由于抓紧时间上班,往往在早餐时间会让孩子快点吃饭,以免耽误上班;在晚餐时也让孩子快点吃,以便有时间好好休息。于是在家长的带领下,狼吞虎咽的吃饭方式就成为日常饮食的常态,孩子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改善这种现状,家长要从自身做起,给自己与孩子都预留出充分的吃饭时间,每顿饭最少要准备出20分钟,让孩子享受用餐的过程。
制作咀嚼记录表
食物咀嚼30次以上更便于孩子消化,但是在实际吃饭时,由于食物的耐嚼程度不同,如在吃鸡蛋羹时让孩子咀嚼30次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家长可以根据不同食物的耐嚼程度制作一个详尽的咀嚼记录表。在吃一顿饭之前,家长可以先告诉孩子这种菜需要咀嚼10次或者20次,在吃饭时家长也要带领孩子一起咀嚼,而不能“双标”。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了咀嚼过程,达到咀嚼次数后,家长就可以在记录表上打上“√”,让孩子受到鼓舞。孩子坚持一周之后,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会充满成就感,逐渐地,孩子在吃饭时就会自发主动地细嚼慢咽,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催促孩子快吃
“快点吃,吃完饭就可以去看电视了”“快点吃菜,不然菜凉了就不好吃了”“别磨磨蹭蹭的,一口饭吃了多久了还没咽下去呢”……家长在餐桌上总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快点吃饭,这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吃饭时,家长应该让孩子拥有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决定吃饭的饭量与速度,以便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节奏,养成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
盛饭时少盛多次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饭,会给孩子使用成人用的碗,并给孩子盛上满满的一碗饭。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有压力,孩子看到满满的一碗饭,他们会觉得要吃光十分困难,进而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还有的孩子会把吃饭当作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他们就会暴饮暴食,大口吞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盛饭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内心感受,每次少盛一点,可以多盛几次。这样孩子在吃饭时就会感到放松,减缓吃饭的速度。
给孩子准备小汤匙
让孩子使用小汤匙吃饭可以减少每一口的进食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孩子出现大口吞咽、咀嚼不充足的情况。如果孩子因为汤匙小而加快了舀饭的节奏,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把嘴里的饭嚼完再吃另一口,饭没嚼完时就不要再往嘴里送了……”在家庭用餐中,家长可以时时监督孩子的行为,并通过逐步的调节减慢孩子的吃饭节奏,让孩子一次吃一小口,避免身体因为吃饭太急、太快而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4. 一心一意吃饭香
“我的女儿1岁半了,她不爱吃饭,而且好不容易喂进去的饭菜又都给吐出来。吃饭的时候,她不是要看电视就是要找东西玩,总是不肯安心吃饭,喂她的饭也吃不下多少。这可怎么办啊?”
“我的孩子已经2岁多了,每吃一顿饭都需要一两个小时,大人追着喂饭,他才能吃一点,不然他就一直玩玩具,根本不往餐桌旁边凑。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吃饭时还能多吃一点,但是平时基本就不怎么吃饭。这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爱吃饭、边吃边玩,大人追着喂饭等都是不良的饮食方式,家长不能纵容孩子的这些行为,而应该及时地帮助孩子改正不当的饮食方式。对于某些特殊的情况,如孩子的食量本身就很小、孩子生病时食欲不振、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等,家长则要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方式,而不能一味地逼迫孩子多吃。
当孩子吃饭不积极、三心二意时,家长要杜绝追着孩子喂食的方式。一方面,孩子边玩边吃或者边跑边吃时,容易引起消化系统供血不足,造成胃肠道疾病;另一方面,孩子边跑边吃还有可能导致食物被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家长追着孩子喂饭还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因此,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宁可尝试让孩子饿一顿,让他们知道饥饿的滋味,也不要追着孩子喂饭,以免引起严重的后果。孩子在进食过程中需要家长耐心地教导,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家长要及时地纠正,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给孩子准备专用座椅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理应与其他的家人一样坐到餐桌的椅子上吃饭,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小,坐在椅子上不安全,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先喂孩子吃饭,喂完孩子自己再吃饭。这样让孩子单独吃饭会让他们的心里不舒服,感到孤单。其实在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之后,他们就可以与大人一起同桌用餐了,孩子1岁多时,他们的一日三餐就应该尽量与大人同步。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专用的儿童座椅,通过调整座椅的高度保障舒适度,让孩子可以与家人一起享受用餐时光。孩子坐在专用座椅上用餐,还可以避免他们在吃饭时乱跑,有利于实现孩子健康饮食。
给孩子提供专用餐具
色彩鲜艳、图案有趣的餐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小巧有趣的儿童餐具,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餐具,为孩子愉快进餐提供必备的条件。儿童餐具不仅安全性高,不像瓷碗、金属勺等容易伤害到孩子,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眼、口、手的协调能力,让孩子养成主动吃饭的好习惯。
谈论积极的主题,营造良好的氛围
用餐气氛会影响孩子的心情,从而影响孩子的食欲。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平时与孩子的交流很少,于是餐桌就成了他们询问孩子学习成果的主要场所。家长在餐桌上谈论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会让孩子心情紧张,也会让餐桌的气氛变得压抑。如果孩子在学习上不用心,家长就会很生气,并批评教育孩子,这样很容易使餐桌变成战场,弄得不欢而散。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要在用餐时谈论孩子不喜欢的话题,也不要在餐桌上随意地批评、教育孩子,而应该谈论一些积极的主题,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如谈论孩子今天的收获、午餐吃的什么、幼儿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良好的用餐氛围会让孩子安心地用餐,也会让孩子体验到吃饭的乐趣。
制定吃饭规则,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如果孩子经常边玩边吃或者一直由大人追着喂饭,他们就不会把吃饭看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反而会表现得毫不在意,吃不吃饭全凭自己的心情。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家长要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制定吃饭的规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让孩子只能在餐桌吃饭,吃饱了可以离开餐桌,没吃完不能随意走动;禁止边看电视边吃饭,吃饭时电视机要关闭;正餐时不吃饭就不提供零食等。当然,孩子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列出详细的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使其逐渐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 垃圾食品要少吃
“我的女儿今年6岁了,最近她变得不爱吃饭了,还总说肚子疼。我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是得了慢性胃炎,如果再不注意饮食的话,孩子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听到医生这番话,我如同五雷轰顶,脑子中回想起女儿5岁时的饮食情况。那时她身体很结实,胃口也很好,什么食物都爱吃,尤其爱吃甜品和薯片,并且每次都能吃很多。看到孩子吃得这么开心,我们也很高兴,却没想到这些东西竟然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可是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不吃点零食就感觉不舒服,我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垃圾食品主要指的是仅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素或者提供物质超过人体所需并且会转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孩子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不仅会肥胖,还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损害身体健康。要让孩子彻底地杜绝吃垃圾食品是不现实的,因为很多垃圾食品的样式与味道都符合孩子的口味需求,而且看到其他的小伙伴吃好吃的东西时,孩子们总是想要尝一尝。既然垃圾食品不可避免,家长就要科学地对待,一味地禁止与杜绝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无法自拔的怪圈。
垃圾食品与零食并不等同,这一点家长要引起注意,不要觉得所有的零食都是垃圾食品,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同时,孩子吃过多的零食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家长不能骄纵孩子,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他们想吃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这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会让他们养成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家长在给孩子提供零食时要尽量避免垃圾食品,并让孩子合理地吃零食。
准备高营养、低糖的零食
一般小孩都很喜欢吃甜食,在吃零食时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饱腹感,也经常会提供给他们甜食,如奶油蛋糕、果脯等,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孩子吃甜食既容易损害牙齿,造成蛀牙,又会导致肥胖。在给孩子提供零食时,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准备高营养、低糖的食品,如水果、酸奶、核桃仁、花生、全麦饼干等,这些零食既可以避免孩子挨饿,又可以补充营养,促进孩子身体成长。
规定每天的零食数量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喜欢吃零食就无限制地提供给孩子零食,而应该每日限量,让孩子合理地吃零食。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孩子在没有吃够时都会冲着父母哭闹,父母一心疼,就很难做到零食限量;还有一些父母会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孩子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零食就迈不开腿,甚至会在超市大吵大闹,父母也就只好把零食买回家。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可以预先与孩子做约定,如每次去超市只能买两种零食,每种买一包;一周内的零食总量有限,如果零食提前吃完则要等到下一周才有的吃;如果一天内吃的零食过多,第二天就不许吃了。
吃零食时间要限制
零食可以缓解孩子因未到吃饭时间而产生的饥饿感,因此,在正餐之间吃零食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孩子往往是因为嘴馋而想吃零食,吃零食的时间没有规律,想吃就吃,这样的习惯经常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饮食,导致正餐吃得少,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家长要限制孩子吃零食的时间,不让孩子在餐前与餐后一小时内吃零食,以免孩子不好好吃饭;也不要让孩子在睡前一小时内吃零食,以免零食难以消化,影响孩子的睡眠。
杜绝选择油炸膨化食品
现在油炸与膨化食品成了很多孩子的最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很多孩子都会吃一些街边小吃解馋,有些父母在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时,也会给孩子买一些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薯条等。虽然偶尔让孩子吃一次油炸食品并无大碍,但是父母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这些食物是好东西,自己表现好才能得到这些奖励,从而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吃油炸膨化食品,即使偶尔吃一次,也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食品是有害健康的,所以要少吃,能不吃就不吃。
陪孩子看食品安全的视频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长也要引起孩子对此问题的重视,让孩子知道健康饮食、安全饮食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观看有关食品安全的视频,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有关方面的新闻,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和没有卫生保障的操作过程,从而让孩子从内心排斥吃垃圾食品,保证孩子的健康饮食。
6. 文明用餐人人夸
“我的两个孩子用餐礼仪真是糟透了。他们在吃饭时,从来都不肯安静地坐着,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跑到对方的位置。吃饭时,他们也很少用勺子或者筷子,经常会直接用手抓食物。每次吃完饭,餐桌就像是打过仗的战场。吃饭时光本应该是温馨而愉快的,可是对我来说,跟孩子们一起吃饭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几乎我们每次吃饭都会不欢而散。虽然说了孩子们许多次,但他们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愁死我了。”
用餐礼仪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好的用餐习惯会让人感到舒服,并愉快地进餐,而不良的用餐行为则会给人一种粗鲁的感觉,影响人们就餐时的心情。让孩子从小学习用餐礼仪,并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好的餐桌礼仪既是孩子自身修养高的外在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交往方式。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用餐习惯,及时地教导孩子改正不良习惯,使孩子可以做到文明用餐。
对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身体协调能力还较差,他们在吃饭时经常会弄得到处都是,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餐桌礼仪差,只是他们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2~6岁的孩子,家长要有意地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当看到孩子出现不好的饮食行为时,家长要采取积极、正面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乐于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将餐桌变成孩子不断成长的“课堂”。
全家人一同进餐
很多家庭都不太注重家庭成员一起用餐,再加上家长工作忙碌,还要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全家人一起坐到餐桌吃饭也越来越难实现,甚至有些家庭没有固定的用餐时间,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什么时候饿了就可以什么时候吃饭。这样的饮食方式不利于孩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而且孩子不与家长同桌吃饭,他们也就无法更好地学习餐桌礼仪。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孩子在餐桌上看到家长的饮食方式会主动地模仿,并在模仿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尽量与孩子一同用餐,表现出文明的餐桌礼仪与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学会文明用餐。
正面引导好过批评
当孩子在吃饭时表现出不好的行为时,家长的批评与指责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对改善现状无济于事。因此,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而不仅仅是批评孩子“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么做”。如孩子在吃饭时把食物扔到地上,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把你刚刚扔到地上的食物捡起来,放到餐桌上。”当孩子吃饭发出很大的声音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吃饭时要小口,细嚼慢咽,这样才能消化好,少生病。也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会影响别人吃饭的。”这样正面的教导与解释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从而使得家长的教导更有成效。
礼仪教育要有弹性
如果家长把吃饭时间完全当成孩子学习餐桌礼仪的时间,就会使得饮食质量下降,孩子学习餐桌礼仪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如果在你吃饭时总有人对你说应该怎样吃或者不应该怎样吃,你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抓狂?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也需要自己的休息时间。当孩子生病不舒服或者情绪低落时,家长就不要强行地教育孩子遵守餐桌礼仪,而应该适度地放宽要求,让孩子可以安心、轻松地用餐,享受吃饭的过程。
善用机会教导孩子
家庭用餐的过程无疑是教导孩子餐桌礼仪的主要时机,但教育孩子并不仅限于家庭餐桌。当父母带着孩子外出用餐时,孩子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用餐礼仪。如上菜时向服务员道谢,吃饭时不大声喧哗,打喷嚏时要用餐巾捂着嘴,不用手抓食物,不用筷子指着别人,鱼骨头等扔在垃圾桶等。家长要善于抓住机会教导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餐桌礼仪。让孩子学习公共场所的餐桌礼仪,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受人欢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