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1544200000028

第28章

2.马太效应与硅谷--产业积聚现象

拉比是犹太教的教士,也是犹太人生活中的教师和裁判。一天,一个拉比对自己的三个弟子说:“我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我给你们每个人五枚金币,等我回来的时候你们再来见我。”一年以后,拉比从远方归来了,他吩咐手下的人让三个弟子前来。三个弟子来了,拉比问其中的一个:“你的五枚金币现在还有多少?”“尊敬的拉比,您给我的金币我已经又赚了五个了!”第一个弟子向拉比汇报。

“很好,你干得很出色!”拉比又问第二个弟子:“你的五枚金币现在已经赚了多少了?”第二个弟子说:“尊敬的拉比,您给我的五枚金币让我放到钱庄里生利息了,现在已经是六枚金币!”“你干得也不错!”“那么你呢?”拉比问第三个弟子。

“尊敬的拉比,因为对您的敬爱,您给我的金币我一直珍藏着,埋在我家的树下,还从来没有动过呢!”“你这个可恶的家伙,你以为给你的金币是让你收藏的吗?你为什么不把它送到钱庄里去赚取利息呢?”拉比很生气,他又说:“把他的五枚金币给我要过来,都送给那有十枚金币的人!”仆人说:“拉比,那人已经有了十枚金币!”拉比说:“对,我要让多的拥有更多,少的更少!”这个故事出于《新约·马太福音》,故事所表达的这个寓意被人们称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多的更多,少的更少。可以说,这句话在经济领域里的确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

比如现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贫富不均。很少数的人掌握着世界的绝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的人却拥有着极少部分的财富。

再比如,效益越好的企业银行越愿意给他们贷款,而亏损的企业虽然急需贷款救急,却越是贷不到款。

个人贷款也一样,有资产的人可以抵押贷款,没有资产的人,没有抵押物,所以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比如政府的公务员、企业的白领、私营企业的老板,他们并不需要更多的贷款,但是他们却很容易得到贷款;企业的打工仔、失业下岗的工人,他们是最需要贷款的人,但是他们很难得到贷款。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马太效应”的作用更为明显。有一个“产业积聚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目前国际竞争过程中优势产业所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它是说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常常使产业获得超速的发展。不仅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而且在技术上也会获得超常规的飞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先导区。

由于在这个产业积聚的区域里,各个企业之间分工协作达到了非常精细的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成本极大地降低。虽然每一个企业规模可能都不大,但是就整个区域来看,对外部环境而言却形成了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由于产业积聚在一个区域之中,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交通费用、运输费用、信息沟通费用都极大地降低,而且提高了产业内部沟通的时间效率;另外,企业之间的学习和创新效应明显。企业分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里,由于竞争激烈,压力大、动力大,所以进步也快,使这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学习与创新的温床。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家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提高;这些企业由于对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也形成了广告和品牌效应。区域的影响力使得区域内的每一个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效益。

像美国的硅谷、法国的葡萄酒业、德国的机械制造业、瑞士的钟表业、瑞典和芬兰的造纸业,产业的积聚使这些国家的“特殊产品”获得了超常的发展,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一些地方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产业积聚的现象,像广东的南海市,一个县级市仅铝材厂就有几十家,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生产铝材用的铝锭、模具、机械一应俱全,围绕铝材这个产业产生的下游产业,比如铝材配件、玻璃胶更是铺天盖地,使这里成为了中国铝材最大的集散地,使这里的铝材生产技术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山东现在成为了我国首屈一指的蔬菜出口大省,这里的寿光围绕蔬菜生产形成一条龙的服务和生产体系,不仅蔬菜的品种全,而且品质高、价格廉,服务周到。

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的积聚导致了人才的积聚、资金的积聚、信息的积聚。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在电子计算机的带动下日新月异。个人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都日益激烈。尤其是对一个省或者一个国家而言,充分利用产业积聚理论,发展自己的强势产品、产业、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苏州开发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为了使开发区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产业的“硅谷”,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台笔记本电脑全部拆开,然后看一看在苏州开发区是否能够将所有元件采购到,有哪些采购不到,然后就到世界各地去招商,直到在苏州开发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为止,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效率,形成了“马太效应”,促进了苏州开发区电脑产业的发展。

我们国家目前在高技术领域和基础科学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像药品、电子产品、汽车制造技术等许多领域都还缺乏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但是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就是说在一国之内、一省之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积聚的环境。

同样一个高端产品的研制,在美国如果需要3年,在中国可能就需要5年甚至8年。这不是说我们的科研人员没有实力,不卖力气,也不是国家不给予资金的支持,而是技术环境不成熟。

中国的高技术产业落后,技术环境不成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形成产业积聚的效应,没有形成产业积聚的能量。

比如我们研究一个高技术的产品,其中需要一种特殊钢,要耐高温、抗摩擦、耐疲劳,但是中国现有的市场上找不到这种钢材。所以就要到国际市场去寻找,而技术研究部门又缺乏国际采购的渠道和经验,又没有进出口权,这就需要寻找进出口商,等一切都万事具备了之后可能一年两年都过去了。等需要的东西找到了,可能又需要什么其他的稀缺材料。技术支持能力的低下,使我们的高技术产品总是落后于世界的需要和潮流。等我们的东西出来的时候,相同的技术早已经铺天盖地了,早已经时过境迁了。

1999年,我曾经到美国考察空气自动监测仪器。他们的工厂坐落于美国西部的丹佛,可以说那里并不是一个很先进、很繁华的地区,但是那里却形成了美国高技术的产业群。他们的空气自动监测仪器公司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工厂,只有自己的研制人员、营销人员和组装人员。研制人员每研制出一项新的技术、产品,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在市场上寻找到需要的材料、信息,然后就试制出自己的样机。这个时候,公司就开始以最快的速度依靠发达的商业环境,将相关的材料在世界的范围内发布招标广告,寻求加工零部件的生产商。一个设备可能有十几家或者几十家的配套企业,这些企业只要根据发标公司的图纸和要求生产零部件就可以了,至于这些零部件于什么,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知道,这还有效地防止了技术的扩散。

我去的那家公司,在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一共有13家企业为他们提供配套服务。他们的全自动空气监测系统占据了全世界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但是公司的规模很小,只有50几个人,效率极高,效益也极好。他们依托的是什么呢,就是高技术产业的高度集中,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

如果我们的基础工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产业积聚的能量,我们的技术支持能力就会极大地提高,交易成本会极大地降低,交易效率会大大提高,这样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现代社会竞争的主要就是速度。任何一个新兴的产业、技术、产品都不可能长时间独步世界舞台,各领风骚三五年而已。速度在竞争的年代里显得异常重要。

最近,我们的舆论和媒体一直在探讨我们成为世界加工工业中心的话题,我认为,只有当制约我们科技发展的材料工业、加工工业、设备制造业在国内形成产业积聚能量,产生产业积聚效益的时候,我们的高技术水平才有可能腾飞,才可能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工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