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1544300000025

第25章 不按牌理出牌的周幽王

公元前780年,周王朝发生了历史上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岐山(现陕西岐山)发生大型山体滑坡,泾水、渭水、洛水分别干涸,天下大旱,粮食严重减产,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威胁。

民间纷纷传言:大旱灾就要发生了……

王公贵族们也非常担忧,赵国国君姬带向周王国的周幽王小心翼翼地建言:“山崩川竭,显示人的血液将枯干,肌肤消失。岐山又是周王朝创业之地,一旦塌陷,更是非同小可。大王如果求贤辅政,还可以消除天怒;大王如果仍然一味地寻觅美女艳妇,恐怕要发生内乱啊!”周幽王岂能听进这些子虚乌有的“昏话”,盛怒之下的周幽王破口大骂,把姬带骂回了自己的封国。

褒国国君褒向看不下去了,也向周幽王进谏:“大王不怕上天的警告,现在又舍弃忠良,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呢?”昏庸的周幽王更加生气了,索性把褒向囚禁起来,免得他再出去胡言乱语。

褒向的儿子褒洪德急了,想方设法用尽浑身解数营救父亲,周幽王就是无动于衷,油盐不进。后来,褒洪德终于想起了四百年前周王朝开山老祖被囚禁时使用的一个非常老套的计谋--美人计。

褒洪德搜罗了一大批的美女,经过一番运作,他将天下第一美女褒姒为首的一批美女奉献给了周幽王,以期迷惑这个老眼昏花的家伙,然后通过褒姒营救老爸。

想不到,这个老套的办法竟然非常奏效,周幽王这个老色鬼对褒姒言听计从,不仅根据褒姒的建议释放了褒向,而且还要把原配的老婆废掉立褒姒为皇后。

公元前773年,周幽王终于把原配老婆申后废掉了,把申后所生的太子姬宜臼也贬为平民,发配到七百四十里以外的申国(现在河南南阳),让他的外祖父申国国君管教,于是就立马宣布褒姒为正式王后。

天下第一美女褒姒进王宫只有几年的时间,很快就成了王后,这是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啊!但是褒姒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自从进了王宫之后,严肃的面孔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笑容,这使周幽王非常着急也非常无奈。

这个时候,有一个吃冷饭的家伙给周幽王出了一个馊主意:“如果把骊山上的烽火点燃起来,那可是天下奇观啊,王后一定会开心而笑的!”烽火是发生战争时周国王向封国发送求救信号而使用的,和平时期这个玩笑绝对是不能随便开的,昏庸透顶的周幽王却觉得这个游戏偶尔玩一回也没什么。说干就干,周幽王带着褒姒和群臣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镐京之东九十里开外的骊山,在那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

大家开怀痛饮,直到深夜,周幽王觉得是时候了,一声令下,一瞬间浓烈的火焰直刺夜空,明亮而剧烈燃烧的烽火像一条飞动的长龙,在夜空里活泼地起舞,黑色的浓烟随着长龙的舞动向广袤的夜空四处蔓延……王畿附近的封国国君们纷纷从温柔乡里被折腾起来,以为有蛮夷侵入了周王国境内呢,于是连夜集合部队驰援周幽王。

此时,周幽王和褒姒居高临下,悠闲地坐在那里,正等待欣赏一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搞笑的闹剧。黎明时分,全副武装的部队火速前进,从四面八方齐集骊山脚下。虽然战士们经过了一个夜晚的奔跑,但是依然各个精神抖擞,脸上表现出誓死保卫国王的忠义神色。周幽王这个脑袋进水的家伙笑声简直比猪叫还要难听,他一边笑一面派人向率众而来的各封国国君宣读圣旨:“谢谢各位,没有什么蛮夷之敌,也没有什么内乱,不过我亲爱的王后有点寂寞而已,今天点燃烽火给王后解解闷!请各位原路返回,另候犒赏。”那些被耍弄的封国国王惊讶得纷纷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纷纷狼狈而去。

褒姒看着这滑稽的一幕,不禁嫣然一笑。这一笑早被坐在一边的周幽王看在了眼里,感觉自己的宝贝王后简直比天上的仙女还要美丽动人十二分,大喜:“王后一笑,百媚俱生。”就在褒姒倾国倾城的一笑之后,周幽王对褒姒的鬼话更加言必行行必果了,竟公然下令杀掉他和申后所生的亲儿子姬宜臼。申国国君为此迅速向周幽王提出严厉的抗议。周幽王一定被褒姒灌了很多很多的迷魂汤,他的反应更加迅速更加强烈,甚至颁布圣旨撤销了申国国君的封国,并且集结军队准备出兵讨伐申国。

申国国君知道鸡蛋碰不过石头,就与镐京(现在陕西西安)附近的蛮族犬戎部落联盟,希望犬戎部落采取行动。犬戎部落怎么能放弃这样的美好时机呢?他们面对镐京的财富和美女,嘴里早已经流淌出三尺长的哈喇子了,趁着周王朝内讧,又有申国国君派人在镐京做里应外合,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发兵向周王国而来。周幽王马上命令传令官点燃烽火……

烽火狼烟也不知道烧了多少天,但是却没有一个封国国君再接受这个脑袋进水的周幽王的戏弄了,镐京很快就陷落了,宰相姬友在混战中被乱棍打死,昏庸的周幽王终于玩过了头,被犬戎所杀,褒姒也被犬戎掳走,下落不明。

申国国君得到周幽王死亡的消息之后,又联合其他几个封国,拥立他的外孙姬宜臼登上了王位。由于战火兵燹的破坏,加上犬戎部落的劫掠,镐京已经是一片狼藉了,烽烟滚滚、断垣残壁,已经无法居住。于是,姬宜臼就率领自己的大臣、子民将首都迁到了镐京六百四十华里之外的洛阳。因为洛阳位于镐京的东方,于是人们将这个时期之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首都从镐京搬迁到洛阳是周王国从盛向衰的一个转折点,旧秩序结束了,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混乱、不安、分裂、内战频仍的时代。

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为我们非常精彩地诠释了新制度国家经济学一系列的关于“国家理论”的论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它是在“契约”和“掠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国家制度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游戏规则”,是全社会公民达成契约。

毛延寿乱点王昭君据《汉书·元帝纪》和《西京杂记》所载:“王昭君,西汉南昭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晋代时,为避司马昭之讳,她又被称为明君和明妃。相传,她是齐国王襄的女儿,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十七岁的王昭君被选人宫中。

汉元帝后宫中的佳丽不计其数,他自己懒得一一去检视她们,便命“黄门画者”毛延寿画出嫔妃们的画像进呈,然后元帝按画工的画像选择宫女。为了能被皇上召幸,那些深居后宫的美女们,总想让画工把自己画得更美一些,所以,她们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

王昭君刚人宫廷的时候不太懂得这些规矩,家里也比较贫穷,也拿不出这笔贿金。而且王昭君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也不怕皇上不召见。相传,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时候,画到眼睛时,便开口对王昭君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很明显这是在向王昭君要红包。王昭君并不是不知道毛延寿的暗示,昭君心领神会,但是她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王昭君如此傲慢,就想捉弄捉弄这个新来的不懂规矩的黄毛丫头。于是,毛延寿把那点本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王昭君的脸上因此多了一个难看的大痦子。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在宫中不知苦守了多少美好时光。

不久,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元帝审阅她的画像时,见她姿色平平,脸上还有一个大痦子,就同意了。待到呼韩邪单于偕王昭君与元帝道别时,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汉元帝见了不禁大吃一惊,眼睛盯在王昭君的脸上竟然无法移开了。汉元帝这时才发现王昭君的美仑美奂、美貌绝伦,痛悔不已,想收回成命,又恐怕失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爱。王昭君走后,汉元帝把一腔怒火发泄到毛延寿的身上,将其问罪斩杀。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之子继位。

依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上书汉朝要求回汉宫。此时元帝已死,成帝即位,成帝敕令她从胡人习俗,无奈之下昭君又成了单于阏氏。又传,王昭君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

历史上的是非曲直我们就不去管它了,其实我们也管不了,我关心的是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学启示。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人们习惯于用人管人的方式来实施管理,这就是人治。在人治社会里,人们更注重管理者个人的品德,人治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不重视制度对人的约束,而强调个人的品德和自律。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制度比人更重要。

为什么呢?

第一,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在选择管理者的时候,不可能了解该人的全部信息,你也不可能知道他的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因此,我们选择的管理者不可能都足真正的人才。否则,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不会出现“五十九岁现象”了。

第二,任何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人品好的也不能例外。人品好和人品坏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可能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品德,它还取决于社会的制度和环境。在一个好的制度环境里,品行并不是很好的人也得好好干自己的工作,否则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在一个不好的制度环境里,品行很好的人也可能在坏制度里渐渐学坏,不好好干可能比好好干更有利。制度经济学认为,所谓制度就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经过不断探寻的结果。它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公平性,它至少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二是效率,没有效率的规则是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三是充分考虑到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其实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和不足的。一个有效的制度,在人做得不好的时候能够处罚人,在人做得好的时候能奖励人,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就是好的制度,否则就是不好的制度。

在王昭君被毛延寿“陷害”这个事件中,其实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王昭君、汉元帝、毛延寿三方其实都是利益的受损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因为汉元帝制定的画像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

汉元帝通过毛延寿为他提供的美女像来挑选嫔妃,无形中他就将挑选嫔妃的权力授予了毛延寿。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毛延寿具有了决定嫔妃命运的绝对权力,从而为毛延寿寻租创造了条件。毛延寿当然也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自私自利的经济人,他追求的是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把汉元帝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毛延寿向宫女们索取贿赂就是他的一种理性行为;由于汉元帝提供的制度存在缺陷,毛延寿画像的时候缺乏应有的监督,也就是说制度本身缺乏约束机制,因此毛延寿可以在画像中美化或丑化嫔妃的容貌,而汉元帝又仅有这么一个了解嫔妃相貌的渠道,因此对于嫔妃来说,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向毛延寿行贿也成了她们理性的选择。两者相互强化,造成越来越多的嫔妃向毛延寿行贿的必然结果。常言说了,皇帝买马的钱都有人敢花呢,何况皇帝没见过面的嫔妃的钱呢?不要白不要。毛延寿因此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视收取好处为理所当然。毛延寿被这个没有约束的制度给害了。

嫔妃们虽然损失了钱财,付出了额外的成本,但是那些向毛延寿行贿的嫔妃得到了靠近皇帝的机会。我们知道,在任何地方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都是存在的。而那些长相不好、体形不美的嫔妃也有自知之明,她们知道毛延寿不会无缘无故地美化她们,因此她们就铆足了劲儿地用金钱做武器向毛延寿进攻。因此,汉元帝越来越难以得到这些宫女们的真实信息,越来越难以看到宫里那些真正的美人,皇帝自己也成了制度的受害者。

长相、腰身本来就好的美女仰仗自己的美丽并不把毛延寿放在眼里,也不去贿赂他,因此毛延寿也不把她们放在眼里,极尽自己的手艺丑化那些美女,结果这些美女因为毛延寿的丑化也失去了面见皇帝的机会,美女也是制度的受害者。

如果故事就这么演义下去的话,可能临死的时候汉元帝还蒙在鼓里呢,他一定会在心里暗暗琢磨:这偌大的中原大地怎么就没有一个让朕动心的美人儿呢?

然而,与匈奴和亲的事件改变了这个故事发展的方向,汉元帝因此意识到了自己利益受损的事实,“龙颜”震怒之下,提供扭曲信息的毛延寿理所当然地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王昭君也因为不向权力低头而远嫁匈奴。

王昭君的选择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她早些被汉元帝发现的话,她不会选择匈奴。王昭君对汉元帝和毛延寿两个人的心理预期使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在这种心理预期的影响下她选择了匈奴。

王昭君不肯向毛延寿行贿,因此她认定毛延寿不可能给自己画出真实的画像,因此自己也就始终没有出头之日。汉元帝过分地依赖毛延寿,对毛延寿授权过大,又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他提供给皇帝的信息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扭曲、失真。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其实在王昭君之前已经有无数个没有出塞的“李昭君”,“张昭君”了,只是毛延寿没有遇到倔犟的、不听话的王昭君而已,只是汉元帝这个大傻帽儿没有发现毛延寿这个猫腻儿而已。无数次得逞使毛延寿的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导致了东窗事发、身首异处的结果,毛延寿成了制度的牺牲品。

大傻帽儿汉元帝虽然杀了胆敢欺骗自己的毛延寿,消除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也解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恨。但是汉元帝并没有从中学得更聪明,也没有从中汲取到什么教训。他并没有因此而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画像制度,也没有加强对宫廷画工的监督、检查。因此,毛延寿的死虽然可能暂时使宫廷画工的贪婪行为有所收敛,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制度存在漏洞,权力缺乏约束,丑女还想着有出头之日,将来就一定还会出现“赵延寿”、“钱延寿”、“孙延寿”,类似的悲剧还会不断地上演。

另外,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还应该看到,技术支持对制度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你想啊,那个大傻帽儿汉元帝如果有一套东芝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或者他有一个索尼摄像机,再或者他有一个佳能数码像机的话,他就不至于那么过分地依赖毛延寿了,他还至于被那个贪财的毛延寿欺骗吗?

因此我们说,制度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制度建设的技术支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