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性博弈
1582700000004

第4章 中国篇(3)

根据2010年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至少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据中介机构的人士介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华人富豪首选的两大移民目的地,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的移民政策较为宽松,且当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华人社区,移民后容易融入华人社区的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

除了美国这一传统的投资移民目的国之外,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中国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许多国内富豪都在新加坡乌节路(属于商务中心)购买公寓房,或者是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新的生活圈。新加坡投资移民受高净值人士偏爱的原因在于新加坡特殊的税制。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税务咨询和合法避税是发财绝学。新加坡税率非常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很低,对富豪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没有遗产税,而且公民及绿卡持有者在新加坡以外的收入均免税。为吸引世界各地的财富,新加坡采取一系列措施迎合富豪需要,如建造配备私人游艇码头的高档公寓。新加坡已成为富豪分布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但中介机构一般不推荐移民欧洲国家,原因在于欧洲并不鼓励移民,手续复杂,而且投资移民的投资额也特别高,移民成功率不高。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国度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正积极向国内富豪们兜售他们的移民资格。以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为例,这种小国最大吸引力就是低税率和来去自由。

我觉得仅从中国移民海外之情况得出国家吸引力下降的结论是十分片面的,因为该片中没有反映另一面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的情况。我来告诉大家:光是常住在中国的韩国人就有200万,光在北京的韩国人就多达20万。

韩国《文化日报》2011年载文《在华韩国人呈几何级数递增,感受魅力后不愿回国》,摘要如下:

“在中国的韩国人越来越多。不仅很多韩国人都想来,而且来了之后,大多数人都不愿回去。”韩国人朴羽珍告诉记者。如今,“不愿回国”成了在华韩国人的“新共识”。

2010年年底韩国发表的《每年10万人移居,2008年实现百万共同体》报道中称,中韩建交后,在华韩国人的数量呈几何级递增,数年之内已比在日韩国人规模更大,成为全球最大的韩国人共同体。

据韩人会事务总长张兴石介绍,大约有30万到40万韩国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加上短期居住者,人数将更多。极东海运航空株式会社是较早经营中韩两国海运业务的公司之一,社长韩洪满说,如今每年起码有10万韩国人来华居住。到2008年前后,韩国在华侨民将达到100万。到2010年,在华韩国人有望超过200万。

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很大一部分韩国人乐不思蜀,舍不得回国。在中国社科院财贸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俊豪就是其中一员。“我毕业以后不准备回国了。我想在三星这样的大公司找一个能留在中国的工作。”李俊豪告诉记者。

9年前,朴羽珍还在韩国一家游戏公司上班,当他听说公司要派他来中国时,心里还挺不情愿。“可现在我打算在中国待一辈子。”如今,他和太太在北京朝阳区的来广营开了一家咖啡厅,还买了一套房子。他说,原来在华韩国人百分之百都是租房子住,现在已有不少韩国人在中国买了房子,这既是为了投资,也是为留华做长期打算。对于未来,朴羽珍充满信心。

“是中国的魅力吸引了韩国人。”朴羽珍解释说:“在中国工作轻松,赚钱也不少,生活还很方便。”

朴羽珍说,韩国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班时已是晚上八九点,有时还要工作到半夜。过去韩国是6天工作制,星期日也常常不休息。现在虽已改成5天工作制,但很多公司都没有执行。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作轻松多了。

朴羽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韩国公司都在中国设有办事处或者分公司,在那里工作的韩国人不仅工资比韩国国内高,还能享受到不少额外优待。朴羽珍说,1997年他刚来中国时,每个月的工资就有两万多人民币,比韩国国内高不少,公司还提供住宿。而大公司的韩国员工每个月能拿大约3万元人民币,家属可以随行,孩子在中国的教育费用也可以报销。“孩子在中国读书能学好中文,长大了工作也好找。”

韩国首都首尔生活费用高昂,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高10倍左右。“韩国人在北京过得很舒服。”朴羽珍告诉记者,在北京生活的韩国人几乎个个都打过高尔夫球,而如果回国,他们中80%的人根本打不了,一是因为没钱,二是没有时间。

在北京的韩国人不断增加,针对韩国人的生活配套设施也逐步健全起来。朴羽珍说,1997年,北京就燕莎、五道口地区有韩国餐馆,他不得不吃了一年的扬州炒饭和拉面。而现在,韩国餐馆到处都是。北京的望京是著名的韩国人聚居区,这里到处是韩国商店及餐馆,几乎所有的商店招牌都有韩文,连街头小广告也不例外。记者在望京大西洋新城南门看到,不到100米的路段上就有3家主要针对韩国人的房屋租售公司。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长期跟韩国人打交道,他们都会几句常用的韩语。“就是一句中文不会,韩国人在望京都能活下去。”李俊豪说。

大多数韩国人留在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李俊豪告诉记者,2008北京奥运会将带来很多机会,汉城奥运会的成功就是一个先例,他希望自己能利用这个机会多挣钱。朴炳奏说,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限量,自己先来中国也算是“抢占先机”。

懂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这些韩国人最大的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因此才能留在中国。为了尽快学好中文,他们大都非常努力,很多都请了中文家教。为了多和中国人接触,李俊豪特意不住在韩国人聚居的望京地区。“老是跟韩国人在一起并不好,没机会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也没有机会锻炼汉语。”虽然才来中国3年多,李俊豪的汉语已经说得很流利了。

朴羽珍告诉记者,很多韩国人都是先来中国学习和贸易有关的专业,然后再回韩国找可以派驻中国的工作,通过“迂回战术”来达到留在中国的目的。不过这种机会并不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要知道中韩建交才20多年,而且韩国总人口才五千多万,而且人家人均GDP是两万美元以上,我们才五千美元,我们移民去的大都是人均GDP比我们高得多的发达国家,这还只是一个国家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说常住不等于移民,的确如此,但如果中国没有吸引力,能留住那么多外国人吗?

在2013年3月召开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一组数字颇引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已达到109万人,其中,近五年回国的达到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对于这个现象,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形象地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回国潮”。回首1978年,邓小平提出“留学生要成千成万地派”,由此拉开了新时期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工作的大幕。上世纪80年代,政府根据发展实际,完善了留学生政策,明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核心是鼓励回国工作,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祖国服务。1992年,邓小平南行谈话时说:“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要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从中国留学人员来看,回国并取得事业成功的才是出国人员中最优秀的人才,比如林毅夫、李彦宏、李开复、张维迎、张朝阳、邓中翰、古永锵、徐小平、陈欧等,如果国家没有吸引力他们能回国并取得事业成功吗?

(第七章)全民健身与奥运

中国体育发展所依赖的举国体制是适合国情的,正确的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人被外国人讥讽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倡全民健身活动。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前面提到创造财富要靠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全民健身无论对于老百姓的个人身体健康还是国家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全民健身能够促进体育产品等相关行业的消费与发展。由于体育运动具有健身、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所以全民健身在推动商业、旅游业、交通业以及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的发展能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纵观举办过国际赛事的世界各城市,可以看到每届国际赛事把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少推进了5到10年。事实已证明:当今世界无论是全球、洲际性的比赛,还是国家、省级的大型运动会或单项比赛,都将加快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体育场馆、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直接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且还能改善该城市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充分体现了体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者杨加旺曾撰文指出: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除了包含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交通市场、技术市场外,还必须有体育娱乐市场,当社会的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对自身和家庭的健康问题上来。体育运动强烈的竞争性督促着每一个参与者不断去创新和变革,从而增强了参加者的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是一种全世界共同遵守相同规则的活动,要求公众接受公平竞争的观念;现代体育牢固地维系着民族感情,它使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归属于它的荣誉感;在体育比赛的场合里,人的自由和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对增强人们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能够增强体质,缓解、消除身心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此外,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技能储备,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总之,全民健身对于增强人们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也是一种最为经济的生产投资,通过提升劳动者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创造美好和谐家园、丰富劳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全民健身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或再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减缓社会矛盾。此外,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可以有效减缓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步推广,为了满足广大体育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就要不断开发和丰富的体育产品,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就业。全民健身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劳动就业人员的增加,还能进一步带动和促进相关行业人员就业人口的增加。所以说,推动全民健身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成为每四年吸引全球观众的一大盛事。新中国在1984年首次参加美国的洛杉矶奥运,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总共拿到金牌已经超过150块,大大振奋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但近几届奥运会一结束有些国人在一边为奥运军团为国争光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质疑中国体育发展体制,认为相比于巨额的经费,获得这些金牌是否值得,还算出每块金牌要花多少钱。

我认为这些质疑都是很偏颇的。中国体育发展所依赖的举国体制是适合国情的,正确的,因为国民普遍不富裕,让我国体育硬性走职业体育发展的道路,哪会有多少人来投资体育?到时别说奥运会上拿几十块金牌,就连十几块都难拿到,另外关于培养一块金牌运动员花了多少钱的算法也是极其错误的,难道我们各省区直辖市的体育学校不要花钱?难道那些金牌得主首次参加奥运会都能拿金牌?难道那些奥运会上拿了亚军、季军的健儿对国家的体育事业就没有贡献?难道我们办的全运会和城市运动会对体育事业就没有贡献?

2013年1月19日晚,2012CCTV年度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在国家体育馆隆重举行。在最佳团队奖中,中国游泳队凭借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力压中国男子体操队、中国跳水队等梦之队获此殊荣。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主任李桦表示,游泳队的成功得益于举国体制。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2013年3月表示,对于高尔夫和七人制橄榄球这两个新的奥运项目,中国的策略是要走举国体制和市场结合的道路。张小宁是在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启动仪式上作上述表示的。他指出,高尔夫和橄榄球的基本形势是国外很强,而中国的基础薄弱,因此“笨鸟先飞”,在2009年两个项目正式进入奥运会后很快就启动了相关项目,包括国家队的建设、完成全运会任务等措施在内。对于两个新奥运项目发展的基本策略,张小宁透露,他们最重要的理念是在积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情况下,同时积极借助市场的力量,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至于这两个新项目在2016年奥运会上的参赛前景,张小宁表示还是先获得奥运参赛资格最重要。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举国体制为奥运给全民健身计划带来的好处,受到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精神感染,能够极大促进老百姓走出家门、办公室,来到各类健身场所健身。

(第八章)中华软实力

软实力比原子弹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