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158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前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这段关于“三十而立”的言论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三十而立,指的是“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在到达三十岁的时候,应该能有所成就。

然而,我们都知道,成就不会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要在三十岁的时候有所收获,就不能不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奋斗和付出。

二十几岁正当青春,二十几岁的十年,是为将来储蓄人生资本的黄金十年。这十年里,你从学校毕业,开始进入自己有志于要干一番事业的行业领域,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开始寻找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开始结婚、生子……30岁以后的生活,早在我们二十几岁的现在就需要做足准备。

我们或许才刚刚走出象牙塔,对社会这个大染缸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我们或许还挣扎在复杂的人际和职场中,对于人生还没有更理性的思考;再或者二十几岁的你已经小有成就,但事业有成的同时却对爱情对家庭有着颇多的无奈和不解……

这是每一个正在经历或经历过二十岁的人都有过的困惑和烦恼。每一个二十几岁的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活得精彩、活得漂亮,想要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前程无忧的充足准备。然而,大多数的人还是迷迷糊糊莽莽撞撞就过了二十几岁这十年,留下了经验教训,也留下了许多依然不解的疑问。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门叫“经济学”的学问。

随着经济学的日渐成熟和发展,这门学问中的理性也渗透入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当中,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或许在你的认识里,“经”邦“济”民的经济学更多时候带着高深而神秘的气息,与我们二十几岁的人还相距太远。然而,正如有人把经济学调侃为“一门由简单的常识加上复杂的术语包装起来的学科”,经济学的“身世”正是来源于生活。“economy”一词,源自古代西方的希腊语,原意就是家计管理。经济学,其实从诞生到现在,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生活。

当你完成高中学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去工作还是去读大学?当大学毕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继续读研还是去找工作?当参加了工作,有了一定收入后,你需要决定该如何安排你的收入,是消费还是投资?当你拿定主意要去投资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储蓄,还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或者买房产?当你要开始一段感情生活的时候,你需要判断是不是和恋人在一起很如意?当你结婚生子,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你要斤斤计较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老先生说:“无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其实,人生时时有经济,生活处处是经济。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度过的。当有一天你面临着选择,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么,你需要补充一点经济学知识了。经济学就是一门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决策。

萧伯纳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则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我们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在追求人生的快乐。任何一个能让我们快乐的主意,都在增加我们快乐的同时减少我们的痛苦。有的人说,钱越多还就越快乐,可在经济学家眼里未必。经济学家把快乐的方程式定义为“效用”与“欲望”之比,看来一个人的快乐是和他的欲望紧密相关的。这也正应了我们“知足常乐”的古训。

经济学还是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当被GDP、CPI这些陌生的概念团团围绕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不学点经济学还真是寸步难行。经济学的品格就是不逃避生活,敢于直接面对生活。学点经济学,我们就能在两难之间作出更好的选择,能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更好地谋求自己的利益,整个社会也会变得和谐。

正如曾获洛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说,学经济学并非要让你变成天才,但若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格格不入。二十几岁的我们学经济学不是要去读懂斯蒂格利兹、萨缪尔森这些经济学教授的大作,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为了让经济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发,赐予我们生活的智慧。

还等什么呢?从二十几岁的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向经济学家取经,在经济学的智慧指点下,拥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