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158300000020

第20章

第3章二十几岁,理性消费不迷糊

经济学家一直坚信的真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不是不求回报的慈善家,他们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那么,为什么要给你提供免费午餐呢?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一再相信这样的事情。原因何在?因为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利益尤其是能轻易获得的利益面前,更容易失去理性。

第1节免费的东西却让我们花掉更多的钱

Lily在手机促销时买了一款新手机,获赠了一张某著名影楼的优惠券。优惠券上说了好多优惠活动,包括赠送一本十寸的照册,一幅放大的个人海报,免费三个化妆造型,免费拍照20张……

看起来很是诱人。于是,Lily去了,结果呢?

化妆免费,可是粉扑10元一个,假睫毛20元一对;造型免费,能选的衣服比路边小摊的还差,稍好一点的衣服穿一下30元;照片洗出来后,先给你看洗成一寸的小照片,这些小照片你想要的话,每张5块钱。从里边你选想要放大的照片,洗一张25元,如果你只要送的,那些素质很低的小姐们会告诉你,他们业务太忙,你想要的话一个月以后来取。最后,Lily这一去花了近500元,但依然没拿回底片。

经济学家一直坚信的真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不是不求回报的慈善家,他们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那么,为什么要给你提供免费午餐呢?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一再相信这样的事情。原因何在?因为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利益尤其是能轻易获得的利益面前,更容易失去理性。

或许你还是会不解,同为理性经济人的商家和消费者,各自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什么最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呢?

信息经济学可以给我们答案。消费者处于劣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双方对商品掌握的信息的多少和深入程度不一样。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商家和消费者对商品所了解的信息中,商家总是比消费者要多得多,消费者了解到的只是商品的款式、颜色、大小等外观特点,对于其真正的实际情况,就无法了解的确切了,而只能通过商家的宣传来了解。

此外,信息经济学的价值不在于揭示了信息不对称,而在于说明了信息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因此,你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座山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

商家的优势就是在于对商品信息和营销策略的占有,而且信息占有量要尽可能多地大于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每一次交易中获利。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在消费者与商家博弈的一开始,消费者占有信息的劣势地位就注定这次较量的失败。当然,高明的商家会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上当,且浑然不觉;而让消费者意识到自己受骗的商家绝非高明,他的顾客会越来越少。

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总会处于博弈的劣势。而我们常常会把这归咎于受害者,说是贪小便宜,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智惹的祸。在经济学上却不能这么说,因为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会心动的,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永远不会失去理性,即永远都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作出选择,他掌握的信息达到什么程度,他便会作出和自己掌握的信息相一致的选择。如你和一个美女一见钟情,就是你被美女表面信息(美丽动人)所打动,但是结婚后才发现她好吃懒做,而且蛮不讲理,如果你早早就知道她的这些信息,是断然不会与她结婚的。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对对方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就要特别留意,要小心特别美丽、特别动人、特别神圣的一切!

智慧小品:跨越隐形消费陷阱

隐形消费陷阱,是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时通过一些隐形的手段向消费者出售或变相出售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隐形消费陷阱的种类很多,如商家的打折陷阱、“返券”陷阱、“赠送礼品”等,这些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多消费。应对这些陷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其一就是克制消费,消费者要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二就是消费者不要贪图小利,为商家的小实惠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