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雷锋精神
1595300000015

第15章 附录(1)

毛泽东题词

一位曾在沈阳军区“雷锋团”政治处任宣传助理员的王漪南(雷锋同志生前战友、曾任雷锋团政治处任宣传助理员,后转业至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公司工作)同志,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四周年之际,深情回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雷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情景。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是在1963年3月1日首先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的5、6期合辑上。同期还发表了周恩来总理“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

新华社在3月4日向全国发通稿,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着位置刊登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是在当天,在雷锋的故乡,中共长沙县委作出了《在全县人民中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的决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晚8:30分的联播节目中,第一次播发了雷锋在1961年1月5日应辽宁省实验中学的邀请,向师生作报告时录制和保留的一段讲话录音。在毛主席题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为雷锋题词。《解放军报》在3月3日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题词;后来,陈云、叶剑英也为雷锋题词。

就在3月6日当天,沈阳军区领导机关,在陈锡联上将主持下,召开了有1500人参加的“响应毛主席号召,进一步开展学习雷锋同志活动动员大会”。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共辽宁省委、共青团中央、沈阳市委、抚顺市委等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共青团中央在会上宣读追认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的决定,并颁发奖状。同天,全国总工会下达了《关于广泛组织全国职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全国工会有计划树立学习雷锋典型,把做雷锋式工人变成广大职工的实际行动。各省市、各单位在毛主席题词后都行动起来,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

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鼓舞着全国人民。我们过去看到的是三月五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词,也只知道这张题词。然而,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就很少为人知道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前后经过也同样鲜为人知。我们在纪念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四十四周年的时候,对这段历史作一次回顾,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毛主席的三次题词,是季增同志寄给有关部门供雷锋图片展览用的,是他珍藏的极其珍贵的历史图片。季增同志为河北承德日报高级记者,原为雷锋团摄影员,有关雷锋的图片主要是他和张峻拍摄的,他拍的数量最多。这三张题词,一张是毛主席在1963年2月22日题写的,是“向雷锋同志学习”七字,但未发表过。另一张也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就是三月五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我们大家看到的就是这一张。第三张是毛主席1965年8月30日题写的,上面有“学习白求恩”五字,下面有“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九字。这三张图片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关于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始末经过,过去也很少人知道,结合有关报刊资料,介绍给读者。

四十四年前的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一版、二版和五版编发了有关雷锋的文章和日记摘抄。一版头条是“辽宁广大青年热烈学习雷锋事迹受到深刻教育”,副标题为“像雷锋那样忠于革命事业”,并加了编者按。第二版刊登了雷锋生前事迹的通讯。第五版刊登了雷锋日记摘抄和雷锋的几张照片。同时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普通的伟大一兵》,并配有总参谋长罗瑞卿为“雷锋班”命名的题词“雷锋同志永垂不朽”。

这时,《中国青年》的青年编辑们在总编辑邢方群的带领下,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编委扩大会,专门讨论如何宣传雷锋。但是,他们遇到了难题:几家报纸尤其是《人民日报》重点宣传过了,再加上《中国青年》是半月刊,不如报纸迅速,很难造成更大的声势。他们研究把五、六期合刊为雷锋专辑,这样分量加强了,但还不够。这时他们产生一个奇想,请毛主席题词,请周总理题词。对!题词专号,这样声势就大了!散会后,他们连夜起草了给毛主席的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现在全国正在掀起一个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我们《中国青年》准备出一期学习雷锋专号,向全国人民推荐这个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会主义时期更好地成长,请您老人家为雷锋题词”。然后,由字写得好的人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在直行红格信笺上,信封上写中南海毛主席收。毛主席的秘书林克把《中国青年》的信呈给了毛主席。据林克后来回忆,他曾遵照毛主席意思,根据雷锋事迹拟了供主席参考的句子十多条,每一条都是学习雷锋的一个侧面。

当时,在国际上,中苏论战正激烈,这使毛主席一再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在国内,大跃进后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严重困难,党群关系产生距离;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曾要求共青团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教育青少年,雷锋就是一个绝好的榜样。毛主席决定为雷锋题词。据邢方群回忆,二月下旬,林克去毛主席书房菊香书屋见毛主席,看到题词已写好了,潇洒的毛笔行草和谐地布局在一张普通信纸上。这便是1963年3月1日首次在《中国青年》发表的那张题词。后3月5日在全国发表。毛主席这张题词没有用林克拟好的句子。毛主席说:“学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情,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一贯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习雷锋要实事实是,扎扎实实讲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学雷锋,才能形成好风气”。这是毛主席关于学雷锋一段极其重要的讲话。

毛主席题词使《中国青年》邢方群和青年编辑们欣喜若狂,题词发表在《中国青年》3月1日出刊的五、六期合辑专号的扉页上。因为题词是给《中国青年》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向上级请示后,将题词交新华社并把发通稿的时间定在3月2日。但是,当时《人民日报》要发表中苏论战的评论,罗瑞卿建议,要推迟两天。于是,新华社3月4日向全国发了通稿,3月5日全国大小报纸头版头条刊出了毛泽东同志为雷锋的题词。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学习雷锋蔚然成风。

“向雷锋同志学习”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

海外史家关注的,也是学雷锋的政治含义。有关着作提到的关联事件,还有庐山会议后“林彪地位的上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合二而一”等等。迈斯纳指出,60年代初,解放军“首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队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于宣传方式。第一个被作为标准的毛泽东主义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扬的军人英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雷锋”。

但无论如何,雷锋本人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锋精神”,来得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对立”的、“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让他们继续探讨下去好了。

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以平凡而伟大见诸各类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胜枚举:张思德、孟泰、时传祥、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

雷锋事迹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在部队工作。”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他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一次,雷锋从安东(今丹东)回来,又要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用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老人感动极了,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肚子。”“孩子”这个亲切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她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虽然不知道地址,但雷锋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用地图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因为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找工地的管理员爷爷以军装作借条借了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接着干活去了。广播员广播了有位解放军战士在休息日来帮忙的这件事,工人们受到鼓舞,一个个都更卖力的干起来,还与雷锋比赛。于是这天下午提前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他干完活还了车取了军装不留姓名就走了,其实管理员爷爷看到雷锋的军装里夹了一封他替王大力捎的一封信,爷爷当雷锋是王大力,引起了场误会。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平时他在劳动时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