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在赵亚男等战友的陪同下,我重游了阔别三十八年的边境小城。这座温馨的“世遗古都、国参故里”的边陲城镇,曾是我们领略战斗生活的地方,它就是吉林省集安市——一个演绎着日新月异发展传奇的边城。
集安,从经济实力,生态保护、生活水平,休闲养生,民众心态,自由程度,改革开放等窗口上看,发生的变化是时移俗易,翻天覆地的。
集安,全城依山傍水,山水环抱,南依清澈的鸭绿江,北靠绿植茂密的老嶺山;山顶空气清凉沁肺,江边水域无比清新;南江北山,成就了秀美灵异的吉林省“小江南”。
其实,长白山余脉老嶺,才是真正造就集安“小江南”的“始作俑者”。
我们上山下江,走街串巷,看看古迹,望望地标,见见博馆,访访政府,尝尝小吃,吃吃特色……
我们所到之处,随意拍照,开心录相,精心制频,留住美好记忆,献给未来回忆……
城内原有的旧房全部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具有鲜族特色,风格各异的个性化楼房,两条东西方向的街道整洁而宽敞,环境被亮化、美化、绿化的更美靓,随处可见的私家车,丰富多彩的百姓衣着,光鲜漂亮的鸭绿江边,国际范儿的江中船艇,川流不息的国内外游人,就连将军坟、好太王碑、丸都山城等古遗存,都被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利用和充分挖掘。
将军坟,在我“支左”住在这边营房时,曾是爬上爬下观赏日出日落的制高点,也是我思考工作时最能静心的休闲点,现在是绝对禁止有人攀登了。当然,就是让我现在爬,也是爬不上去的。
胜利街道,是集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充满热闹街道,光顾游客是三五成群,五六成行,十多人、二十多人组团的川流不息,用游人如织来形容也并不过分。它是一条繁华商业步行街,两边布满鲜花景观,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且物价比较合理,一般人都能消费得起。
“大盆一条街”,荟萃特色美食“高丽火盆”的正宗风味,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光顾品尝朝鲜族特有的风味小吃。
“烧烤一条街”,是烧烤大排档,每天下午五点后营业,使夜生活丰富多彩,让人唾涏欲滴,吃不嫌够,特别受青年人的追捧,因为,他(她)们最爱这一口。
还有风景最美的滨江休闲广场和周围小巧玲珑的街心公园,装饰造型各呈异彩,配有长椅供人们小憩。
一个叫“高句丽遣址公园”的微公园,虽然没什么遗址可言,却是人们来来往往休息休闲的好地方。
集安市政府大楼临近鸭绿江边,坐北朝南,楼前有开阔整洁的广场和碧绿澄澈的池塘,隔江面对的是朝鲜的满浦市。
邻近市府大楼旁边有两张集安城市新名片:
一张是中国野山参博物馆。它坐落在鸭绿江畔,是中国第一个以野山参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主题博物馆。把昔日高贵帝王“御用品”,导入如今寻常百姓家,是该馆建馆的唯一宗旨。一根价值三百九十八万,有着一百年参龄的野山参成为镇馆之宝。该馆建筑面积二千八百平方米,布设了“传说”、“传承”、“传奇”三大板块,展示出中国野山参应用历史和现状。用一百五十余块展板展示了人参的物种起源,及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朝、晋朝、唐、宋、元、明、清至今近四千多年的人参文化;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承载着人参应用的全部历史;泥塑场景立体展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的民间习俗;珍品区展示的八十一瓶世界珍稀野山参精选标本;珍藏的数十支参龄在百年以上且价值连城的野山参让人神迷;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野山参生物学和商品学知识的介绍让人大长了见识;品参、食参、藏参展区,所展示的园子参、野山参、加工红参,让人感悟“参道”的博大创意和深刻内涵。这些会让你领悟到:野山参不仅仅是一种药材,而且是一种品质高贵的食材。“它既可以当茶饮,也可以来煲汤。当然,有效成分皂苷是最容易被酒分解的,它更利于人体吸收。”目前,野山参系列产品在集安就有人参酒,中药饮片和用野山参提取物生产的化妆品。集安是人参的故乡,有着悠久的人参种植历史,是吉林省人参主产区之一,是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人参产量约占吉林省的六分之一、占全国的八分之一。集安还建有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专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野山参商贸集散地,所享有的“国参故里”之美誉,是名符其实,当之无愧的。
一张是集安博物馆。它坐落在集安市建设街与云水路交汇处。建筑面积六千四百五十九平方米,展览面积二千九百五十四平方米。外观造型为八瓣莲花状,由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齐康先生设计,体现中国传统风水学理念和高句丽喜莲、尚石的特点。馆内展出文物一千余件,有金银饰品、随葬冥器、生活用具、兵器、马具、建筑遗址和墓葬复原模型、服饰和生活场景复原、高句丽古墓壁画摹本等。可以这样说,它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以展示高句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集安民风纯朴,生活安逸,节奏相宜,风景优美,是比美江南风光的好地方。一些国家级大礼堂常来集安挑选宾馆服务人员,就连我们一些战友们也不“色盲”,他们在芸芸众女中慧眼识美,顶着“高压线”,躲过所有“共军”眼睛,娶走集安娇美眉,抱得集安美女归。他们不凡的能耐本领和高超的“地下工作”经验,瞒了我们战友几十年。让我们战友们不可思议,大吃一惊,转而翘指以赞,佩服不已!集安,一座宁静和谐的边城重镇,满目的群山如翠,江流澄碧,不再是“待字闺中人未识”,“有眼不认集安城”了。它的青山绿水、古城美食,它的积淀历史、特色人文,它的“国参故里”、“参道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集安,每年会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赏美丽风景,寻觅高句丽历史,品尝集安美食……
但愿在畅游休闲中的国内外游客,都能记得和传承集安的悠久文明。
有人说集安是五颜六色的,有人说集安是五彩缤纷的,有人说集安是丰富多彩的,有人说在集安没有你找不到的东西,有人说集安是个幸福感满满的城市,有人说集安人的笑容都是自信淡定的,就连他(她)们的走路姿态也是积极向上的,这就应了游客们的那一句“早知有集安,何必下江南”的传说了。
但是,我也有一点小遗憾,就是如果当年在城市改造和规划布局中,保留一条或一段作为历史传承的老街道,是不是会更加完美完全和厚重厚实些呢?!
旅游业,成为集安重要的支柱产业,处于优先发展地位。所实施的“古迹文化游”、“生态环境游”、“边境风光游”、“民俗采摘游”,扩大了集安知名度,吸引了国内外旅游团体和游客前来观赏游玩。特别是民族文化深度体验游成了亮点游,为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集安,正向“吉林省旅游领头雁”、“全国知名旅游城市”、“东北亚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三个目标冲刺和挺进!
集安,正在深刻影响和塑造着边城乃至吉林省的旅游格局。旅游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集安市委、市政府精准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每次机会,并借助科技创新的神来之笔和大数据智慧所赋予的无限魅力,将最年轻、最具爆发潜力的“边境未来游城”之靓丽风采,毫不逊色的展示在国内外游客面前。
集安,它在新时代号角声中,迎着万里长风再一次出发!
集安,它遨游在祖国复兴长河里,展示崭新成就于世人面前。旧貌变新颜,大美在集安,这是我对深深眷恋着的第二故乡——集安巨变新印象。
集安营房让人赞,今天回来看你了。这是我对边防四团老营区说的心里话。我们运气不错,在驻防哨兵的协助下,我携老伴和赵亚男等战友四人,还跑到老部队大院内前后左右转了转、看了看、逛了逛,照了相、留了影、录了频。
提到赵亚男,就说说赵亚男。他是一九七○年入伍的文艺小兵,当年十五岁,在连部做通信员。他和张国庆一样,因为小的缘故,很多洗刷之事免不了“麻烦”我们。当然,我们也乐意去帮衬他完成。我们相处不到一年他就调走了,也没有问过他调哪儿,更没问过他是那儿人,他家是什么情况。
因为,我生来就是个不喜欢打听别人的人!
但是,在我心中始终有这么一个战友。我原以为他是上海知青,直到2017年8月我去东北,才从程太昌指导员口中得知他是通化人,现居住在通化。在我们边防四团移防扎鲁特前,他就被调回通化军分区直属通信连了。
赵亚男直至干到副团职,转业在通化市公安局,是在纪高官任上退休的。他喜欢绘画、写美术字,初中未毕业就当兵,过去连队黑板报全由他设计书写。他为人勤奋,好学上进,退休后还用两年时间,笔耕一部约二十万字《岁月留痕》的著作,2015年12月由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书中有部队生活回忆、有诗歌、有游记、也有散文和论文,深受战友们喜爱。
集安原来的司政后机关和直属队平房早就被接防部队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背依大雨山余脉,坐北朝南的四层主楼楼房。楼前是绿化如茵的小广场和造型别致的广场雕塑。规划科学,比例恰当,前后左右,座落适中,蔚为美观。整个营区,开阔敞亮,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很是漂亮。
除大雨山余脉依旧绿树葱郁,东南角防空洞依然存在如故外,其它都是焕然一新,新到让我找不到“北”了!
想当年营房后面的山头——大雨山余脉,曾是我们爬上爬下的地方,我有过多次一口气登顶的纪录。现在是望而生畏的无法做到了。
“军改”后,原驻军边防团被撤消,仅存少数留守人员。
集安,我们创造了值得称颂的“军民团结、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不凡荣光,也锻造了弥足珍贵的“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的军人本色!
集安,稳定边陲是当年主题曲、主打歌、主方向!
集安,是我从一个新兵蛋子到通信班长的成长之地!
集安,也是我从一名班长到司令部干部的跃升之地!
集安,是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我心灵的文蕴之地!
集安,是我们雄姿昂首,一身正气,了无遗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