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1601000000061

第61章 感谢变幻莫测的事,练就你冷静的头脑(2)

当一个人长期地处于烦躁不安和紧张状态时,会不断地消耗人的精力,使人疲惫不堪,从而无法处理危机情境。你无法摆脱这种困扰,只能麻痹自己,逃避现实。有时,你可能借助于吃东西、抽烟或喝酒来安慰自己,这虽能在某种程度上使自我感觉好一些,但在身体健康上必然要付出代价。然而,通过逃避获得的解脱常常是暂时的,逃避会使人丧失信心,以致更难面对困难和压力。而且还会损害自我的主观幸福感,最终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危机反应本身也会使人感到痛苦和烦恼。究其原因,也许是由于所出现的身体变化令人惊慌,或是由于担忧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损害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或是由于自信心的不足不敢面对和消除害怕。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当压力的刺激反应造成较多痛苦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种“危机——痛苦”的恶性循环。当危机反应被激发后,进入这一恶性循环可使危机反应持续存在并不断加重。

1. 夸大其词

这是指过分夸大消极或可怕的体验的一种观念。夸大化思维常常与过分概括化、任意的推断同时存在。“杞人忧天”就是这类思维方式的结果。这种人过分关注和夸大自己的小小失误和过失。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引发一连串的想法:“我绝对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经理必将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我将失业”等。这些应激的提高妨碍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激起更强烈的忧虑和害怕心理。

2. 负面心理

当一个人总是臆断事情的发生将会是糟糕之极时,会导致个体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之中。持有这种信念的人,会出现各种各样想当然的想法,如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就认为是恶意骚扰;别人不屑的眼神必定是对自己的一种憎恨或不满;有一点不舒服就认为活不长了,等等。这是一种夸张和极端化的表现,这一思维过程会立即引发严重的焦虑。

3. 两极分化

这是一种以“全或无”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种观念,把任何事都看成非此即彼的单色世界。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没有中间状态。当心情不好时,就会说“我的心情总是很糟糕”,而不是“此时我的心情不好,但在他人的帮助下会好起来”;当被别人指出缺点时,就会说“人们总是批评我、非难我”,而不是“他对我的批评有时是不公正的”等等。这种想法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要是不完美,那是无法接受的。”“没有全对,就意味着失败。”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极易感到不满,容易受到失败和挫折的打击。

4. 只看缺点

这种思维方式表现为,看问题时,只看到不足,忽视了积极、有意义的因素,看不到成绩和希望,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偶尔被别人批评了一次,就感到抬不起头,而没有看到自己其他优秀的一面;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发型,就全盘否定自己的容貌。任何一个人,要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将会缺乏信心,最终影响处理危机的能力。

类似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还有很多,它只会使你的情绪越来越糟。如何战胜这些不合理想法呢?

首先,你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习惯性的不合理思维,有克服它们的明确意识,进行自我提醒。其次,积极主动地寻找合理的、建设性的思维代替它们。合理的思维将使你减轻焦虑,心平气和地应付所面临的困难。

现在大胆地考虑某一情形的最坏后果,制订一个计划,以应付最糟糕的情形。如果你能应付,就会有信心处理自身的焦虑。请思考一下,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和应付技巧,以及过去成功应付的经验。考虑自己会如何改变这个困难的情境,或改变对这个困难情境的看法。还要考虑,你可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可从家庭、朋友或专家那里获得什么建议,获得什么支持。同时,你可能会发现,得到他人的建议和支持是非常有用的。

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原先的焦虑,这一技巧需要你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在你第一次练习时还会发现它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需要你做记录,但这些做法都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有意识地让自己轻松起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一切,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精彩。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可怕,是我们自己吓自己。一些想法会加重我们的危机感,引我们走向走投无路的境地。

抑制住“激动”:学做情绪的主人

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

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你要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遇事须冷静,考虑一下后果,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化解矛盾,我们就不至于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缠不清,更不会使矛盾扩大、升级。即使在双方僵持不下,未能达成和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寻求司法、主管部门的帮助,运用法规、政策妥善处理遗留问题。没有爬不过去的山,没有过不去的河,忍一时之委屈,保全了大家的和谐、宁静,并不损失什么,反而会赢得一个更宽阔的心灵空间。

常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堵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时间很紧,你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您前面的车子迟迟不起动,因为开车的人思想不集中。您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终于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一挡。而你却在几秒钟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讨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研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使人受到压力是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他的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61%的德国人感到在工作中不能胜任;有30%的人因为觉得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20%的人抱怨同上级关系紧张;16%的人说在路途中精神紧张。

理查德·卡尔森的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

当你遇到一些应激事件而情绪不佳时,你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转移自己的情绪注意力。

1. 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就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心理健康的。

2. 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

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你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3. 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这样的环境也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将会极大破坏家庭气氛,影响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且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可以说,不和谐的家庭经常制造心灵的不安与污染,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家庭模式,应该是所有成员都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相互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团结一致应付困难。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那么他也可以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困难等不愉快的事,而一味地生气焦虑、埋怨,不但不会使事情好转,反而严重地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不要让情绪影响我们做事的进程,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好积极情绪,才会更有利于事情的进展。

学会顺其自然:“随遇”和“随缘”

“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之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阕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生活中拂逆的事情是很多的。俗话说:“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所可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的办法,就是使自己“随遇而安”。

有一次,王先生从台中搭公家运东西的车回台北。车到中途,忽然抛锚。那时正是夏天,午后的天气,闷热难当。在赤日炎炎的公路上无法前进,真是让人着急。可是,他当时一看情形,就知道急也没用,反正得慢慢等车修好才可以走。于是,他问了问司机,知道要三四个小时才可修好,就独自步行到附近的海滨游泳去了。

海滨清静凉爽,风景宜人,在海水中畅游之后,暑气全消。等他尽兴回来,车已经修好待发,趁着黄昏晚风,直驶台北。之后,他逢人便说:“真是一次最愉快的旅行!”

随遇而安的妙处由此可见一斑,假如换了别人,在这种情形之下,怕只好站在烈日之下,一面抱怨,一面着急。而那辆车既不会提早一分钟修好,那次旅行也一定是一次最痛苦最烦恼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