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气场修炼术
1601200000035

第35章 演讲者气场修炼(2)

在对美国会计协会罗切斯特分会的一次演讲中,演讲顾问唐纳德·罗杰斯通过表达他对听众需要的关心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我今晚要演讲的题目是‘信息的透露’。确定这个题目之前,我先是查阅了本地的会计年鉴分册和全国会计协会的学术专刊,然后又询问了我的同事亚历克斯·莱文斯顿和戴夫·汉森,‘今晚来听演讲的人都有哪些?他们希望我讲什么?’他们告诉我在座的各位都是些很热心的人,希望我的演讲有趣而富有启发性。

“因此,我将告诉大家一些有用的知识,我也同时希望我的演讲简明扼要,并留给大家一定的提问时间。”

3. 提供背景知识

大多数情况下,演讲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权威。因此,如果听众对演讲的主题不熟悉或是知之甚少,那么很有必要在开头部分对听众讲述与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它们不仅是听众理解演讲所必需的,还可以体现出主题的重要性。

美国空军少将鲁弗斯·L.比拉普斯在夏努特空军基地的一次宴会上作演讲时,就对“黑人遗产周”的有关背景知识及其对美国空军的重要性作了介绍:

“我很高兴来到此地,同时我也很感谢应邀和在座各位讨论有关美国黑人的问题。为保持和增进民族间的理解,美国各大州又开始纪念‘黑人遗产周’。在夏努特空军基地,我们庆祝它则可以对美国空军进行完整无缺的教育。

“我们民族的主旋律是,‘黑人历史,未来的火炬’。

“这个已成为美国人民生活一部分的纪念活动,是弗吉尼亚州纽坎顿市的卡特·G.伍德森最先提出并计划的,他现在被誉为美国‘黑人历史之父’。伍德森先生于1915年成立了‘美国黑人生活和历史协会’。后来,他又于1926年发起了‘黑人遗产周’纪念活动……”

4. 解释关键术语

如果演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听众能否理解演讲中的某些术语或概念,那么在演讲开头时对关键术语加以解释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位公司副总裁在就记者招待会的用途发表演讲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公共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指与公众的关系,即任何涉及公司或个人的关系。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地利用媒体最常见的是书面形式,为公司谋取最佳印象或形象。”

5. 说明演讲目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演讲的开头应揭示出演讲的目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听众要么会对演讲失去兴趣,要么会误解演讲的目的,甚至于会怀疑演讲者的动机。

美国快递公司的主席詹姆斯·鲁宾逊三世在短短的15秒钟内便把他的演讲目的陈述给听众:“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个露面机会。美国广告联盟是美国传播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国传播工业还面临许多问题,而重担则落在大家的肩上。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便是就这些问题及它们呈现出的挑战谈谈我的看法。”

6. 阐述演讲结构

演讲时,应当利用开头部分对演讲内容加以概述,让听众了解演讲的中心思想和结构。

特别是当演讲的主题很复杂,或是专业性较强,或是需要论证几个观点时,这样做就更能使演讲显得清楚而易于理解。

汉诺威信托制造公司的主席及总裁约翰·F.麦克基里卡迪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就很明了地陈述了他演讲的结构及范围: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我很荣幸应科里曼主任的邀请来参加这个在我国很有权威的商业论坛,在见解上它可以与底特律和纽约的经济俱乐部相提并论。

“首先,我将对最近的国内经济形势加以展望。我认为它并非人们有时所想象的那样严峻。

“其次,我将谈谈近期欧佩克的经济增长对国际经济增长的影响——这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许多国家来说是件痛苦的事,但又是完全有办法应付的。

“再次,我将对总统的能源建议作几点评论,我认为它既令人鼓舞,又令人失望。

“最后,我将就演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必要的现象以及美国的现状谈一点个人看法……”

7. 争取听众信任

有时候,听众可能会对演讲者的动机产生疑问,或是与演讲者持相反的观点。在诸如此类的场合——特别是想改变听众的观点或行为时——要使演讲成功就需要建立或是提高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杰弗里和彼得森两位专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下面几条建议:

(1)承认分歧的存在,但是着重强调共同的观点和目标;

(2)对那些连演讲还没有听就对演讲者的名声和所作所为进行攻击的行为加以驳斥;

(3)否认演讲的动机是自私和个人的;

(4)唤起听众的公共意识,让他们仔细地去听演讲。

演讲的观点要富有吸引力

有人说,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

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 老话新谈

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地老话重提,废话连篇,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在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例如,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培养人才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2. 提升内涵

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它们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在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例如,笔者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笔者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热情肯定。

3. 破旧立新

顾名思义,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语出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4. 由此及彼

事物是辩证的,问题也总有多面性,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方面”是应该的,因为它也是正确的公认的观点,但如果我们顾此而失彼,就会妨碍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改进,因为随着事物的发展,坚持和强调“另一方面”的意义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和新并举的目的。

5. 由浅入深

有时关于某一问题已形成结论并被人们当做“定论”广为接受,似乎再也没有探索下去的必要了,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只要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那边风景更好”。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过一本极为畅销的书《始于幼儿园为时过晚》。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学,中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而井深大则把问题再深入挖掘一层,认为还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最后的结论是:不,始于幼儿园也已经太迟!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的婴儿具有100亿以上的脑细胞,同没有接线的计算机一样,在这样的头脑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是否给予刺激,将决定“接线”即头脑的智商,所谓“接线”,在四岁时要完成60%,八九岁时要完成95%,17岁时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儿时,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

这虽然不是一个演讲实例,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对演讲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克服怯场的心理障碍

怯场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因紧张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时显得拘谨不自然。

其实,这种心理障碍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绝,可是,一与外人交谈,就难以启齿;有的人平时在两三个人的场合可以口若悬河,但人一多,尤其是上台时,就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说明他不是不能说,而是有怯场的心理障碍,只要破除这种障碍,紧张也就会消失。破除怯场心理障碍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作好准备

这在非即兴发言中是容易做到的,即对当众讲话的话题要有所了解,事先可广泛收集资料,打好草稿,这样讲话时就可做到心中有底,临场不乱。

2. 加强训练

如朗诵、自言自语、与陌生人大胆交往、与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当众讲话等。

3. 视而不见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而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表达。

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轻松自如了。”

4. 勇往直前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

美国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时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面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勇往直前,整个人也便放开了。

避免冷场的几种方法

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应付。

冷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言者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完全应由说话人负责。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此时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发言时,必须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处理冷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那种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例如,某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忱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华达商场正式开业!”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包场,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不完,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

2. 变换话题

当众讲话遭遇冷场时,可通过暂时变换话题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窃窃私语、在桌上乱画,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个与教学多少相关的典故、趣闻,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一下集中起来。之后,再继续教学。双向交流的话题的变换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比如,你与别人谈今日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说的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转移话题。

3. 终止交谈

任何发言者都不愿碰到冷场。但若这种情况出现后,自己采取了诸如缩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终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都是残忍且浪费时间的。比如,你同对方谈足球,他无兴趣后,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不可再谈下去,这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