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1605500000008

第8章 不要情绪过于激动

197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一辆白色急救车,响着令人心颤的急促铃声,风驰电掣般地开进某大医院的急诊室。抢救无效,病人停止了呼吸,死亡单上填写的死因为“心肌梗死”。其实,病人平素心脏健康,从来没有过什么心脏病的迹象。

病人是我熟悉的一位俄语老教师(为了悼念死者,不必直呼其名,咱们就叫他老马吧)。老马因为在“文革”期间用俄语和一些苏籍教员议论街头大字报,被“造反派”扣上“里通外国”的罪名,隔离审查,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后来我了解到,他在死前曾对过去对他的逼供信产生过极度的愤慨,加上老母突然病故的噩耗,引起了他的极度悲恸,这一连串强烈刺激交织在一起,使得老马心身尽瘁。因此,老马的死并不是由情绪和心脏疾病同时引起的,而是单纯由情绪剧烈波动使之然。

老马之死表明,情绪过于激动可以作为“单项变量”而造成死亡。这种病例在国内外都有记载。“不要太激动了,你有心脏病!”这是人们的通常见解。其实,没有心脏病的,情绪也不要过于激动。否则,也可能导致猝死,老马就是一个例证。医学心理学家经常叮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情绪过于激动。当发生人际关系冲突的时候,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亲人死亡或者事业失败等等意外的心理打击的时候,更需要分外留意克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夜里经常做恶梦的人也要设法改善睡眠状况,因为在医学史上有过由于极端恐怖的恶梦而大吼一声致死的病例。

至于由于情绪过于激动,而诱发一些疾病,甚至造成死亡的事例,也并不鲜见。一些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尤其不可过于激动。1981年10月19日夜晚,中国足球队对科威特足球队的比赛结束后,一位观众心脏病发作,歪坐在看台上死去;同年11月,中日女排赛后,有九名心脏病人病情加重,其中二人抢救无效死亡——他们发病的诱因都是情绪过分激动。

“大怒可以使人昏厥”,这是中国古医书《内经》提出的警告。一个人如若过度地气愤、发怒时,往往会昏倒过去,这也就涉及到情绪激动的生理基础问题了。

情绪过于紧张,比如暴怒、恐惧、沮丧等等强烈的刺激,可以使人产生一系列神经上的和内分泌方面的改变。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和垂体激素分泌加快、胰岛素逸出减少等等,从而促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器官缺血、组织损伤。这样就会最终形成各种危害机体的生理疾病,甚至死亡。

中医强调“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指出,情绪过于激动,将会影响内脏的活动,从而产生病理变化。《黄帝内经》里写道:“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则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禅而不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暴怒会引起面色发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倒;一般不太厉害的发怒,也会使人不想进食。同样地,高兴过度、大笑不已也会觉得全身软瘫无力。

现在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在高度紧张状态下,会触发肾上腺大量分泌出肾上腺素,出现呼吸加速、加深,心搏加快,血压增高,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增加的情况。这是经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探查的结论,它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古代医学讲的情绪过于激动的生理机制。

可以说,情绪几乎参与人们的一切活动,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励着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对客观刺激的主观反应,由于周围环境中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是形形色色的,而且是发展变化的和连绵不断的,所以,一个正常的人经常有欢乐、悲哀、愤怒、恐惧等等。这些都属于正常情绪的范围。

正常情绪一般讲来,具有三大特征:

1.事出有因。人们通常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正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欢乐那样,人世间的七情六欲都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

2.表现恰当。一定的刺激会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反应和刺激应当相互符合,情绪的发生应当和生活环境及其产生的刺激相符合,正如成功会带来喜悦,失败会带来痛苦那样,该高兴的就高兴,该悲哀的就悲哀。而且,该大笑的时候就大笑而不是微笑,该大哭的时候就大哭而不是小泣。

3.适可而止。情绪表现的持续时间和强烈程度都应恰当,不能无休止地没完没了,也不能过分强烈或者过于淡漠。尽管每个人的情绪反应的长短和大小强度不会相同,但是情绪反应持续时间,是由刺激的性质和对本人的重要程度如何而定的。强烈程度虽然决定于诱发情绪表现时的当时情景,但是每个人总会有理智地加以调整,能够收发自如、主动控制。如果像《儒林外史》里面范进那样,得知金榜题名而纵声大笑不已,情绪反应时间过长、强度过于激烈的话,那就是病态心理的反映。当然,如果像有些人那样压抑情绪,过短地嘎然停止或过于微弱地表现情绪,也是心理失常的表现。

那么,有哪些不正常的情绪表现呢?

如果一个人总是情绪过于激动,而又任其发展下去的话,那就会形成心理学上所说的易兴奋性,或者叫做易激动性。这种激动性是一种个人对现实刺激作出超逾其分的、不适当的病态性反应。

从临床诊断上看,情绪激动性患者的发作程度和发作性质,有极大的差别,往往表现为两极现象。一种类型是,大部分患者终日唠叨,对日常发生的细微琐事,也深感不耐烦,时时口出怨言,表示不满。另一种类型是,有少部分患者,往往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情,产生过分强烈的激动的反应,容易惹是生非,这些患者大部分是属躁狂型的人。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仔细留心观察,你也许会发现有些人有下面这样四种不同的情绪表现形式,这些都是情绪失常的表现。①不当型。在和别人谈论悲惨事件时,会纵声大笑,对很平常的事情,会极度兴奋、激动,或者是惊慌失措等等。②欠缺型。虽然置身于极端悲惨的情境,竟然无动于衷,对外界的情绪刺激,一律保持淡漠浑噩,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③矛盾型。在同一个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接受同样的情绪刺激,忽而哭,忽而笑。④僵化型。和矛盾型的情绪反应相反,情绪刺激虽然变化不同了,但情绪反应却固定不变。

以上这四种情绪异常反应比较少见。一般常见的情况是这样:情绪失常的人往往对于一些能够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表现得无动于衷、冷漠无情;可是一旦他们的情绪真的发生反应的时候,就会走向极端,表现反常,往往会对一些很平常的事情,表现得狂喜狂忧、极端兴奋或者是惊慌失措,而且又常常是难于自我控制,以致行为失常。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情绪的稳定。积极的情绪是激励人们进取向上的动力;而消极不当的情绪,比如过分的激怒、忧伤和恐惧等比较强烈的情绪,假若经常发作,那就会和积极情绪相反,会使人们的情绪激荡、紊乱,甚至会引起身体发抖、语无伦次、动作失调,以及身体内部消化停滞、血压增高等等有害的生理变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情绪。当然,控制情绪,使情绪稳定,并不意味着生硬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该哭的时候还是要哭,该笑的时候还是要笑。但是,切切不可过喜、过忧和过怒。过于兴奋、过于忧伤和过于激怒都可能变成疾病,甚至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我这样讲,毫无“危言耸听”的意思。《岳飞传》里的武将牛皋,几次和侵略中原的主帅金兀术交战失败,最后一次交锋时,把金兀术打落马下,牛皋骑在他身上处死金兀术后,仰面狂笑不止,当即乐死在战场上。这不就是过喜可以致人于死命的典型事例吗?!《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父母双亡、家道中衰,寄人篱下,终日里忧愁郁闷,后来又因为得不到知音者贾宝玉的爱情,忧郁成疾、饮恨而死。这不就是过忧可以致人于死命的典型事例吗?!《三国演义》里的周瑜,自恃才高,和诸葛亮进行过三次智力较量。在最后一次较量时,周瑜不顾客观条件,骄横跋扈地围攻荆州,因战略失利,惨遭失败。周瑜明知自己的才智不如诸葛亮,但却又不肯认输,在盛怒之下,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吐血数斗而亡。这不就是过怒可以致人于死命的典型事例吗?!

青年朋友们,不可不提高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