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起点
1605800000003

第3章 利用性格,引导习惯 (2)

艾伦是盖茨在湖滨中学的同学,其父亲当过20多年的助理管理员,因此他从小就博览群书。1968年,艾伦与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盖茨年长两岁的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盖茨,而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两人成了好朋友,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掀起一场软件革命。

艾伦的性格是内向、谦虚谨慎型,而盖茨的性格却是内向、好胜冒险型。虽然两人个性不同,但是在一起工作和创业时,这两种性格恰能相得益彰。

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友谊时,盖茨回忆说:“他读了4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之奥秘的书,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数学和物理作业,这就是我们何以会成朋友的原因。”

艾伦的特点是说起话来柔声柔气,为人很谦虚。这一点在最初的公司业务开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与罗伯茨合作改进BASIC程序的过程中,罗伯茨虽然敬重盖茨的技术能力,但非常不喜欢他的对抗方式。罗伯茨说:“盖茨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艾伦比盖茨更富于创造性,盖茨和我争来争去,但是一个好办法也拿不出来,可是艾伦能。他对我们公司还是有一些帮助,而盖茨只能是添乱。”有了艾伦从中斡旋,最初的合作才不致于破裂。

艾伦的性格适合在技术领域发展,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而好胜、易于冒险的盖茨则以商业为主,将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了,两位创始人配合默契。艾伦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对于技术上的敏感,艾伦才不断地向盖茨提出创办公司的要求,并一再鼓动盖茨退学创业。

因为艾伦的谦让性格使然,微软公司开办之初,盖茨在合作协定中获得了微软公司大部分的权益。在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伦占40%。因为盖茨可以证明他在Basic语言的最初开发中做了更多,而艾伦也认可这一点。不久以后,这种比例又进一步调整为64比36。但是,从股份的多少不能划分的是,盖茨和艾伦这个精干的创业团队,缺一不可。

史蒂夫·鲍尔默是盖茨在哈佛大学同一层宿舍楼的好朋友。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里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盖茨。对数学、科学和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神交,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

1980年,即盖茨创建微软的第六个年头,盖茨聘请小自己一岁的鲍尔默担任总裁个人助理,也就是他自己的助理。在盖茨的游艇上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当时微软才16名员工。鲍尔默是第17位员工。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的受聘者。从此,鲍尔默就开始了他在微软至今已长达23年的激动人心的创业生涯。

鲍尔默是早期微软公司中唯一的一个非技术出身的员工。他对计算机没有兴趣,也不具备基础技术知识。但他与盖茨不同的是,他善于社交。鲍尔默穿梭于哈佛的每一个角落,他似乎认识哈佛的每一个人。鲍尔默说话大嗓门,性格狂躁,这与性格偏内向的盖茨成为完美配合,那些与鲍尔默进行过谈判或是完全进行对抗的竞争对手,都了解他的强人作风。

鲍尔默是天生的激情派,他的管理秘诀,就是激情管理。激情管理,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无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言,还是平时的会谈,或者给员工讲话,他总要时不时把一只攥紧的拳头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击打,并总以一种高昂的语调爆破出来。

鲍尔默的出现无疑为微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而且他在管理方面的得心应手让盖茨终于得以从繁杂的管理状态中逃脱了出来,成为一名专职的程序员。此外,头脑敏锐的鲍尔默始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市场变化即时调整战略决策。鲍尔默总裁酝酿了一年,1998年底宣布了全盘改组方案,重组的结果是副总裁的位置减少了一半。而微软公司随之也再一次公布了创纪录的营业额和利润。

不难看出,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合伙人,通过与性格、能力互补的合伙人共同创业,盖茨将他的优势运用得恰到好处,用到了具有巨大财富的市场。这样搭档选择,创业中途决不会陡然夭折,而且创业成功的几率也增加了数倍。在互补的发展过程中,盖茨最终如愿以偿带上了软件帝国的皇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会与其他性格相遇和组合。然而,只有最佳的性格组合,才能发挥出各自的力量。我们如果把沙子、水泥和石头堆在一起,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这些东西是相互分隔的,它们只是混合物。但如果在这三样东西里加入水,搅拌成混凝土后,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它们之间就会实现充分的融合,坚不可摧。

因此,一种性格要想获得成功,还要注意与其他性格的配合和互补,使其相互取长补短,达到绝对的默契。如果你不顾自己的个性特点,随意选择一个团队进入,你的结果可想而知。你或许碰巧会选对适合你的团队,但更多的时候,你不会那么幸运,你会为你的盲目付出代价。你在团队中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你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也会遥遥无期。

性格内向的人如何为人处事

常常有一些朋友,一提起性格“内向”的人就会皱眉头。而许多性格内向的人,也常常为此而苦恼,认为自己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唯恐自己会被环境所淘汰。

诚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应征工作、拓展业务、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等,是需要一些性格“外向”的人。但这并非指每一个人都必须如此才可以表现才能,才可以对群体对社会有益。可以这样讲,在群体中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往往还更需要性格内向的人呢!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斗鸡师,对调教斗鸡很有心得,是个斗鸡名人。有一次,周宣王派人送来一只鸡,希望他好好调教。10天过去了,宣王已无法再等待,就问他:“已经可以用了吗?”斗鸡师恭敬地答道:“还不可以,因为它过度虚张声势,只会逞强。”又过了10天,宣王又来询问。斗鸡师道:“还不行,它对其他鸡的声音和影子会突然摆起架势。”又过了10天,宣王再来催促,斗鸡师说:“还是不行,它一接近其他的鸡,就精神抖擞,使劲地瞪眼。”

差不多又过了10天,宣王又来催促,斗鸡师回答道:“现在可以了,即使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它也不会表示任何反应,从远处看,简直就像一只木头做的鸡,全神贯注于一身,其他的鸡只要看一眼就会逃走,没有一只鸡胆敢面对它。”

现在,人们多把“呆若木鸡”用来比喻头脑不灵光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人,多视为贬意。但我们若从这则寓意深刻的故事来看,其实不然,从斗鸡师训鸡的意图看,正是要使这只鸡达到“呆若木鸡”的“无我无敌”之最高境界。或许在日常商务活动中,您或他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当谈判桌的对面坐着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对手时,我们并不会感觉到心理上有多大压力及对己方构成多大的威胁。但当面对的是一位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对手时,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格外小心,因为我们较难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唯恐被抓住把柄”。因此,在商务交往中,这种理智的“木鸡”往往会显示出他无法替代的优势。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位美国总统在竞选时刻意由“外向”到“内向”的调整,您就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性格,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我们很难评断什么是优或劣,或什么有用或无用。

在1960年美国总统的选举中,尼克松和肯尼迪是两位竞争激烈的对手,尼克松以现任副总统之职,在开始时占有强大的优势,但选举的结果却是肯尼迪获得胜利。据说尼克松的败北是由于他在四次辩论会上的方法错误,肯尼迪的辩论重点完全针对所有的“美国人”和美国的“未来”,给听众一种鲜明的内省印象;而尼克松的辩论则是攻击性的,只能给人留下不安定的阴影。这两种印象的不同,分出了这次总统大选的胜负。

1968年,尼克松再次出马竞选美国总统,他汲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为了彻底改变形象,所采取的对策之一就是“内向”战略。

这次选举,对尼克松来说,情势远比上次更艰难。首先,他必须在总统选举之前,打败洛克菲勒等强劲的对手,赢得共和党的提名。所以,尼克松在迈阿密的共和党大会中,尽量保持沉默稳重,表示对自己很有信心,意在给其他党员留下“尼克松强”的印象。他说话时,除了强调“法和秩序”以及“尽力达到最完美境地”外,绝口不提其他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借此完全的“内向战略”,给人信赖感,彻底改变他“败犬尼克松”的形象。他的战略成功了,不仅以微弱多数获得共和党的提名,且在总统大选中,大败民主党候选人,雪洗1960年的耻辱。

显然,尼克松总统并不是一位甘于沉默的人,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公众的需要”,他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以“外向”转型为“内向”,追求近似“木鸡”的效果,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

事实上,“内向”是一种可喜的内省性格。内向之人往往有一种优美的气质,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知能力。而且,它也可说是一个人的情感比较内敛,是形成高雅风度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尖锐的对立,使“真情实感”得以有机会出现。内向,是对自己内在生命的一种省察,和对外界人与事物的一种敏锐的感应,时常具有“旁观者清”的洞察力。可以这样说,“成功”二字并非仅局限于某种性格类型,世界上有一部分事情是需要外向性格的人去争取、去突破和完成;而有一部分事情也需要性格较内向的人来做,他们往往会做得更加深入而恒久。在一个较优秀的团队里,总是具备各种类型的人才及各种性格的人,以实现极为自然的优势互补,最终服务于团队目标。

敏感型的人得注意把握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总觉得自己不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到什么地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式,和什么人交往,总有人注意自己,老觉得自己成为了他人注意的焦点,议论的中心,咬耳朵的话题。这类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幻想着,有人在时刻批评他的行动,分析他的行为,研究他的衣着打扮,对他评头论足,他总以为有人在吹毛求疵地为难他。这种心理状态及情绪,就是所谓的敏感,也称为神经过敏。

神经过敏的人很容易对外界的一切做出过度敏锐的反应,他的神经末梢非常灵敏,就像含羞草一样,稍经外物的刺激,便立刻会将叶子卷起来。对于敏感的人,与之交往要十分留意、谨慎,小心触犯他们。稍微不恭的言行,都会立刻刺伤他脆弱的自尊心,而他一旦受到刺激,感受耻辱比其他人的反应更为灵敏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