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超值金版)
1606600000072

第72章 摸准软肋法:冲破对方的心理防线(3)

当你遇到某个最棘手的难题,也只有某人解决最好,但偏偏他又不大听你的话,你可以用激将法说服他。

激将法主要是通过隐藏的各种手段,让对方进入激动状态(愤怒、羞耻、不服、高兴)导致情绪失控,然后无意识中受到操纵,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感情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调动其热情和干劲儿。激将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激将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激将,另一种是反激将。对于某件事对方不想干,你想说服他干,便故意说他没有能力等等。一激之下,他非干不可,这就是正激将法;对方想干某种事,你不想让他干,便故意说他能行,肯定能行。一激之下,他也就泄了气,这是反激将法。正反激将法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具体方法也大致相同。

通过激将法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促使对方接受请求;一是能避免出现提出请求而遭拒绝的难堪局面。

1. 用激将法激出对方的求胜欲

王志在某刊物发了一篇论文。不久,就收到该刊寄来的50本刊物要他代销。王志只好找一个有路子的朋友帮忙了。他登门第一句话就说:“老兄,我早就听说你的朋友遍天下,你有力量帮我销20本书么?”然后用探询的眼光注视他。见他犹豫着,王志又补一句:“如果你的朋友少,又无力帮忙,我就另找手眼通天乐意帮忙的朋友吧。”听了这话,那个朋友一拍胸膛就答应了。

利用人的自尊心强的特点,运用一定的刺激性、挑衅性、煽动性的语言“激”人向上、“将”人一军,以诱发对方潜在的自尊心、自信心、竞争欲,从而顺从你的意见。

2. 用激将法“挑衅”对方的自尊心

美国魔鬼岛的辛辛监狱在西方臭名昭著。其典狱长历来是政治风暴的攻击目标,且这里案犯凶恶、复杂,危害性极大。典狱长像走马灯似的轮换,很不安稳。纽约州长艾尔·史密斯深知这里需一个强人来管理,他看中了路易斯·罗伊斯。但罗伊斯有些胆怯、为难。史密斯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年轻人,我就料到你会吓成这个样子,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应付的地方,需要一个能人去坐镇。”这么一激将,反倒把罗伊斯“激”上了辛辛监狱。他此后一直未离开那里,成为当代最著名的典狱长。如果按照正常的办法来说服罗伊斯,恐怕磨破了嘴皮子,他也不会答应到辛辛监狱就职。但史密斯说了几句激将的话,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有时一百句劝说的话不如一句激将有作用,正所谓一语激出斗志,而对方的这种反应正巧迎合了自己的需要。

3. 激将法“激怒”对方,让对方不知不觉入套

平时被朋友叫成“疯丫头”的桃子,面试那天穿得特职业,还剪了齐耳短发,俨然一名“淑女”。面试进行到一半时,面试官对桃子说,我们公司招聘的文员多数有机会面对外商,老外很看中你是否会化装,不然觉得你不尊重他。桃子表面毕恭毕敬地听着,心里却乐开了花。当面试官一说完,她就把随身携带的皮包放到办公桌上,打开后面试官眼睛都看直了——里面眼影、唇彩等化妆品琳琅满目,这是桃子准备面试结束后和朋友去酒吧娱乐用的,居然派上了用场。面试官愣了一下后,严肃地评判起桃子的化妆品太多、太艳,失去了职业女性的风采。桃子听至一半怒火已涌上心头,她觉得面试官分明和自己过不去,她立即拍案而起:“你说话太欺负人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拉倒吧,难道我没有这份工作就没法活吗?”面试官也暴跳如雷,立即说了一句“Out”!

激将法目的就在于激怒对方,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巧妙的操纵别人的行为,以己方以可乘之机。如果你不明就里,容易感情用事,便很难逃出别人设置的圈套,糊里糊涂被别人所操纵。

4. 用激将法满足自己的要求

近几个月来,某市个体服装店老板伍某生意越做越大,营业额大幅度上升。税务部门要其补交税款,但其拒不承认营业额增大。一稽征员多次上门,均被其搪塞过去。

这天,另一稽征员老谭找到他。稍事交锋后,老谭便以关心的口吻问道:

“有笔大生意,做不做?”

“生意人,哪有不做的!啥款式?多少?”

“上次那种西装,两百套。”

“我正想吃进一批西装来换季。开价呢?”

“每套180元。如果全要,可打九折。唉,可惜你没有这个肚量!”

“笑话?我就要全吃!”

“你全吃?我提醒你:老规矩,货款必须在两个月内全付清啊!”

“小看人!两个月,我还卖不出来吗?”

“这可是3万多元哪!”

“算个屁!今年以来,我哪个月不卖两万?”

“那好。你先把这几个月漏的税补交了再说吧!”

“你?……天哪!”

激将法就是利用人的争强好胜心理,抓住了盲目不服输的特点而得逞。

非此即彼,让对方不得不选择其一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想出多种办法以便应对,甚至还有备用答案、备选方案等。但是有时候过多的方法往往会使人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一种方案是最佳的、最有利的或者最实际可行的,结果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降低了做事的效率。过多的方案也有可能干扰人们的思路,甚至会做出全盘否定的盲目行为。

运用非此即彼的方法,让对方不得不从中选择一个答案解决问题,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好方法。非此即彼,就是让对方不选择这个方法,就得选择另一个方法,而且只能有这样的选择,没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所提供的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有所保障的情况下,让对方明确地说明使用哪个方法来处理。

这种方法能够让解决的方案更加明确。

1. 限制逼就法

有一年,安徽某县受水灾较重。一些乡村被命令弃家转移到安全地区。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死活也舍不得离开这块住了一辈子的土地,任谁劝也不行。当时,乡政府办公室秘书王海赶到,他上前对老大娘说:“大娘,我是西河村的王海,您还记得我吧?小时候我偷过您的枣子!我说的话您总爱听。大娘,您说您是到城东,还是到城西呢?我看还是到城东好,那儿离您大闺女家挺近的,串门唠嗑什么的也方便,您说是不是?”老大娘听了,寻思一会儿,说:“那就到城东吧。”

一个老大难问题被几句简单的话巧妙地加以“限制”,“逼”得老大娘在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定势中做出了“到城东”的选择,这就绕开了“走不走”的前提,直接一步迈到了“去哪里”的行为选择,这比苦口婆心的百般相劝更有效。

逼就法就是偷偷地抛开“要不要做”的最初选择,直接给对方限定第二步选择即“怎样做”,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就范的一种方法。

2. 二选其一

“经理,您好,我是报的小周,星期三早上我到您公司拜访过,咱们说好今天把广告定下来,您打算做1∕2版还是1∕4版?”

“我们一直都在报上刊登广告,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目前的这家报纸,不瞒你说你们这个版面的收费太高了。

“经理,您是知道的,我们这个版费是标准版费,同行业都是这个标准,而且我们报纸的发行量也是极为可观的。您在其他小报上做几个广告合起来的目标受众还不如我们一家报社的多呢,费用却高多了,您说是吧?”

“嗯,这……”

“您别犹豫了,您看是做1∕2版,还是1∕4版?”

“经理,您是知道的,目前有很多客户都想做这个头版,您要是再迟疑的话,就错过后天的版面了。今天是后天的小样定稿,您看我现在过去到您那里拿材料,还是下班后过去拿?您要是忙的话,就交给您的秘书,我过去取,晚上我就给您送小样过去。”

“那好吧,我先看看。”

当给他人提供选择方案时,最好说出两种方案让对方选择其一,这样就不会让对方有“是否有其他的办法”的想法。所以,界定对方的思考范围,将范围限定在自己已有的方案上,不给对方留有其他选择的机会,这样容易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获得明确的结果。另外,选择权交给对方,而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上,既缩小了对方的思考范围,而且也不会失礼。

两全其美,双赢战略

求取双赢是问题的一种较好的处理办法。双赢意味着两方都获得了利益和收获,协议和解决办法是有利于双方的,双方都对决定感到满意并致力于计划的实行。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与别人的竞争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与对手共赢,就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这种策略类似于棋局中的弃卒保车,它也应该成为我们在与人交往时的必备技巧。

1. 双赢战略双方受益

老张买了辆新车,拿它当宝贝一样看待,上路怕刮了,停车怕丢了。最让老张放心不下的就是停车问题,宿舍的院子太小,根本停不下,放停车场吧,离得太远不说,每月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停车费。实在没辙,只好四处打游击,今天放在宿舍区的马路边,明天放到路口的小广场……

后来,门口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前那个空荡荡的停车场确实让人眼馋。

有一次去车站接一个远方来的亲戚,之后便直接到这家饭店吃饭。因为是在这里消费,饭后老张故意没把车开走,心安理得地让“爱车”在这个有保安看守的停车场过了一夜。

第二天,从报纸上得知交警要对“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治理,发现违规车辆一律拖走。下班后,老张只好开车四处寻找安全的停车点,可兜了半天圈仍一无所获,只好硬着头皮又来到饭店。

因为这次不是来吃饭,便有点心虚,把车停好后故作有事状,一边看手机一边往外走,你还别说,这样竟然轻松蒙混过关了。老张当时暗暗高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免费停车场”了。次日老张故伎重演,可锁好车刚要走,便被保安叫住:“先生,请您稍等一下。”接着递上一个本子:“请您在这上面签个字。”老张以为保安发现了我“蹭停”的小伎俩,要进行罚款,便解释说:“我今天不在这里吃饭,只是和朋友约好了在这儿汇合……”

“知道你不在这儿吃饭,我记住你的车号了。”保安说着又掏出10元钱:“我们老板有交待,为回报顾客,凡是在这里停车的,每辆发10元的茶水费。”

如此“回报顾客”让老张满头雾水。签字接过钱,顿生无功受禄的羞愧之感。不过仔细一想,管他是怎么回报顾客呢,给钱总比罚款强。后来,老张到这个饭店停车已经成了习惯,并且还本着有福大家享的原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住一个楼的老王、老李和小刘。他们三人闻听此讯也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一下班便抢着把车停到饭店前,生怕去晚了停不上。

饭店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门前经常车满为患。

有一天,他们四人还有几个经常领“茶水费”的司机去停车,保安却突然不让他们停了。说是因为最近来吃饭的顾客太多,送“茶水费”的优惠活动已经停止,并且没有提前订餐一律不准停车了。

好好的怎么说停就停了呢?他们几个琢磨了半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妙:这家饭店抓住了人们“哪个饭店停车多,就去哪里吃饭”的大众心理,然后让周围的一些有车者到饭店停车,这样停车多了,引得顾客纷至沓来,饭店的人气也就越来越兴旺。敢情这些天免费停车和发“茶水费”是让他们给饭店当“饭托”了。

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为别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自己铺了路。双赢是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2. 树立互惠互利的双赢观念

弗莱明是一个贫苦的苏格兰农夫。一天,他救起了一个掉到粪池里的小孩。

第二天,一个绅士——就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登门拜访:“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他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小孩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就是他发明了青霉素。再后来,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的呢?青霉素。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

通过自己的改变与付出,让别人得到利益,而得利方为了长期获益,转过来给付出者以回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也是一个智慧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