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能赚钱的9种女人
1609300000015

第15章 嗅觉灵敏,善于抓住商机的女人最能赚钱(2)

有个学生问邓喜红:“作为女强人,对事业和家庭是怎么平衡的?除了聪明和勤奋,还有什么?”

“还有机遇,赶上高考,没有耽误,又赶上出国。”邓喜红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还要锻炼身体,在清华,我是校代表队的,七项全能。现在到了美国,也是每天游泳啊跳舞啊,打高尔夫。在华尔街,大家都很聪明、很勤奋,到最后就是看谁身体能顶下来。我没有觉得我成功了,只能说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这10年确实很辛苦,我在香港时,连续三个月没有周末,从早上9点干到夜里1点。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我今年年初还参加跳舞的训练,跳交易舞和拉丁舞,还参加全美东海岸比赛,拿了好几个第一名,你能想象吗?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是专业比赛嘛。”“到各地学校,我尽量把我成长的经验和教训讲一讲,在美国奋斗要注意哪些。做人首先品格特别重要,要正直善良,为人要公正,否则,即使你赚了点钱,但你是以不公平的方式赚的,客户不会长久跟你做下去。要比别人更加勤奋。现在学金融的学生,都喜欢嘴巴里讲得好就行了,这成了一种风尚。在金融界确实要能讲,会表达,但还要有扎实的内涵,不然讲久了,人家就知道这人肚子里没货了。”

1980年邓喜红考到清华,邓喜红读了大学和硕士,再到美国读博士,也是读的计算机,1989年到花旗银行,当时华尔街实行计算机化,用高新技术进行交易,花旗银行聘用她,是希望要有计算机背景的人,所以她赶得比较巧。去了以后做固定收入研究,相当于国库券、住房抵押贷款等方面研究,然后把研究做成比较复杂的金融模型,把它编成程序,再进行交易。残酷的华尔街居然有这么游刃有余的中国女性!不禁让人诧异。这可真是美女上“前线”,打倒一大片。

到了1992年,邓喜红想中国要发展肯定是先发展股票市场,那时摩根银行正好开始搞股票部门,她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跳槽去了,先是在摩根的衍生产品部门,三个月后,她就调到投资部门,从研究转入直接搞金融了,刚开始在股票上市部门,帮那些美国的公司上市,1994年后,中国市场特别好,总部把邓喜红派到香港,开始做中国投资业务,帮助财政部、中信银行发行债券,帮助国企在海外上市,如东风二汽、西飞、合肥美菱发行H股和B股。带一些跨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做这些合资公司的财务顾问或战略投资顾问。雷神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军火公司,爱国者导弹就是他们的“杰作”,同时还占了全世界空中管制70%的市场,包括北京珠海机场。他们有个一亿美元的冰箱合资项目,要和合肥美菱合作,帮他们在中国谈判的,是邓喜红。德国荷斯特集团是世界上除杜邦外最大的化学和医药集团,在上海有个一亿美元的合资项目,其财务顾问也是邓喜红。帮IBM个人计算机打入中国市场,也有邓喜红的份。1994年到1997年邓喜红基本上是在香港做这些合资业务。一个礼拜跑趟上海、北京等地,除了西藏哪儿都去了。1997年初总部又把邓喜红调回去,做二级市场衍生产品也就是期权期货的交易买卖,还做得不错,帮公司赚了很多钱。看来,华尔街的银行家真该改名叫“伯乐”。

被中国政府作为百名海外博士团成员,邓喜红一个月不到就马不停蹄跑遍了上海、杭州、宁波和北京。她说:“这回有三个目的,我以前来中国,和企业、政府接触比较多,都是跑万国申银、银行、财政部。中国要科教救国,人才特别重要,所以我特别要求去人才的摇篮——学校给他们讲一讲金融,不管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都行,他们平时没有这个机会,我计算机干了10年,华尔街又干了10年,可以给他们讲讲具体操作的经验,可能对他们有点儿益处,我刚上清华时,如果有人能给我讲讲,那该多好!”“二是看看高科技园,了解各地对人才和科技的政策和投资环境。考察一下,做个比较。第三和当地银行、证券公司座谈,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他们的一些看法。从中看看有些什么建议给中央领导。”邓喜红一回来就去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中欧管理学院,到了浙大金融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宁波大学金融系以及不少证券公司、证券委。从白天讲到晚上,每次讲三个小时外加回答问题。“各地科技园的条件真是好得不得了,他们真的很想吸引人才和外资过来,而且领导班子非常开放,也很知识化年轻化,招待也特别好,到杭州两天把我们排得满满的,想有半个小时买点丝绸礼品将来回去送给外国朋友都没时间。我印象挺深的是浙江财经学院,他们搞了一个证券交易实验室,用钱龙实时系统,学生真正操作股票,还自己搞了股评,搞了杂志。很开心。300多人听我讲,问很多问题,我讲了4个多小时还不让走。”“我特别感动是在浙江大学,两三百个二年级的学生,老早就坐在那儿等着,我在台上看着学生们那种求知的目光啊,特别感动,两个小时他们真是全神贯注。”“突出的观感是江浙的农民特别富裕,沿着高速公路看,哎呀,农民的楼修得跟小宫殿似的。可里头不怎么样:一楼舞厅,二楼卡拉,三楼放稻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有点儿脱节,但有一点特别重要,这些农民没有知识,肯花钱给他们的下一代,像宁波有个万里中学,进去的全是个体户的孩子。”

毋庸置疑,机遇在成功的路上是极其重要的,邓喜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但是,和天资、禀赋一样,机遇也毕竟只是提供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这种机缘要变成现实,还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因为,努力奋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它还可以为自己抓住机会、创造机会。

生活中,生意场上处处都有机会,只要你处处留心并善于抓住它,你就有希望把生意做大。莎士比亚曾经写道:“人间万物都有一个涨潮的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

商战如兵战。经营者在风云变幻的商海竞争中,一旦时机到来,就必须当机立断,该攻就攻,甚至要连续攻击;该收场就收场,哪怕是匆匆忙忙。当断不断,该及时收而不收,不该攻时而攻,不该收场时收了场,同样会遭到损失。商战的残酷,客观上要求女老板们对世态商情做清醒判断,当机立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第一素质就是眼力。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风云变化的直觉上,而且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欲想商战获胜,就要善择良机,就要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机会才最易成功。

4.

赚钱,重要的不是观望而是行动起来

女人与其坐等丈夫把钱给自己,不如奋力用双手自己去搏取。钱就在我们的周围,为什么有人抓得住,有人抓不住?在零与万、零与亿之间有什么奥妙?我们并不缺乏机会,关键是除了勇气,你还没有行动。

“机遇”常在,平凡者对之视而不见。因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眼光,而又有冒险精神,能勇于直面危险的人。

戴眼镜,留短发,着运动服、休闲鞋,快言快语,浑身散发着活力——她就是宁夏化工实验厂下岗职工、今年46岁的谢宝华。“有了机会就要把握”这是她爱说的一句话,就凭这个倔劲,她跨越一道又一道坎,牢牢把握住商机,收获着丰盈的人生。

1998年谢宝华下岗时,儿子刚上中专,全家靠丈夫不高的工资维持生活。她拒绝吃低保,想办法找工作。一时找不到也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先锻炼身体做好“生产力”储备。看见银川光明广场上有好多人跳舞,她也去学。年近40,从没跳过,不怕,跟在老师身后一招一式慢慢学,一个动作练上几十遍。3个多月后,她成了众舞者中的“明星”,许多人拜她为师。她成了带舞的老师,还从包教包会中有了收入。恰巧这时有人介绍她卖花,于是她每天早上教舞,10点至下午4点卖花,在“广阔天地”又上了岗。

一次跳舞中不小心右脚骨折,她只好在家里疗养。打了石膏的腿不能动弹,一切都要别人伺候,她体会到不能劳动的痛苦。她说,让她停止工作,比死都难过。她在地面上趴着擦地,疼痛难忍也在所不辞。邻居杜女士看见了,被当时的场面惊呆了,哭起来:“宝华你不要折磨自己了,有我们在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谢宝华并不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她却以同样的人生信条指挥自己。腿脚好了以后,她又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份打扫厕所的工作。在她心里,劳动是光荣的,无论干什么,只要认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干得好,第一天就受到餐厅经理的奖励——当场发奖金50元。

机会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谢宝华觉得自己的精力还有剩余,总想着再干点什么。此前她为了自己保健,尝试着跟别人学足部按摩,但是没有理论知识做支撑,按摩技法停滞不前。2001年3月,她看到自治区劳动就业部门举办足部按摩培训班的广告,高兴极了,马上去报了名。她学得格外认真刻苦,结业之后拿到了中级按摩证书。之后,她就热心地为邻居、熟人义务服务,还真的帮不少人解除或减轻了病痛。于是口碑相传,许多人慕名而来。

谢宝华越来越忙,东奔西走给病人按摩,有的人上门来治疗,生意也慢慢的做大起来了。谢宝华做生意注重诚信和爱心。楼上楼下谁要不舒服,谁需要她帮她都乐意。对于有困难的下岗职工,她是免费治疗;对一些孤独的老年人,她不但上门义务按摩服务,有时还给带上饭菜,按摩完了还帮忙收拾房间。

在谢宝华的感染下,她的儿子也一起来帮她打理生意。

“工作、工作、再工作;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是我的追求。”谢宝华如此理解。

在2005年3月母子俩创办了一个“母子同心”保健按摩中心。生意越做越大,年收益已经超过10万了。

谢宝华的事例留给了我们很深的思考。机遇很重要,但要会把握。到底应如何抓住机遇呢?

第一,反向思维。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寻觅,却一无所得,正是因为他受制于习惯思维定势。而机会的栖息之处正是在于“定势”之外。所以,不人云亦云,是把握时机的关键。众人以为不行的事,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困难,也可能是不适合他们的,却适合你做的。趋之若鹜时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会更多;大家踯躅不前时或许多跨一步就能够独领风骚。

第二,科学的分析。“经验”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科学愈来愈统治着人类的行为。对“机会”的分析,无疑更应划入科学的范畴。看当今世界上一些顶尖级的集团、公司都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搜集、处理、分析市场动态,从中捕捉任何有利于本集团、本公司的信息。“经验”的局限,已让人们尝够了“苦头”,而不再敢提对它的信任。所以,对机遇的“把握”,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其背后更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其实,把握了机遇,并不就是走向了成功。成功与否,还在于实力。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在现代得到了过分的扩张。没有坚实的根基,风雨中你便飘摇了起来,甚至于有功亏一篑之败机,即使面临再好的机遇,也相当于“零”。

总之,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能否不失时机抓住它;机会又是人为的,勇往直前与老成持重同等重要,就看你是否比别人多点眼光、多点魄力。重要的不是观望,而是行动起来。

5.

小生意,大商机

再坏的时机,也有人赚钱;再好的时机,也有人破产;再坏的事业,也有人成功;再好的事业,也有人失败。

搬家业也能赚大钱,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日本确实有这么一家公司,它叫阿托搬家中心总公司。该公司创办于1977年,仅用了9年时间,年营业额就增加347倍,达到140多亿日元,并从一个地区性公司的小型企业,发展成在全国近40个城市拥有分公司或联营公司的大型企业。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争相购买它的搬家技术专利。阿托搬家中心的总经理叫夺田千代乃,由于经营上的成功,已成为日本服务业的明星,被评为日本最活跃的女企业家之一。

夺田千代乃生于1947年,学生时代就颇有男孩的气质,曾经是以往只有男生才能参加的剑道部的成员,她从小就暗下决心,长大要与男人争高低。1968年,她与夺田寿男结婚,他们一起干起了当时比较赚钱的运输业。但好景不长,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使运输业由盛转衰。为了生存,夺田夫妇日夜奔驰在公路上,少睡觉,多付出,但仍逃脱不了破产的厄运。

正当夺田千代乃为今后生计发愁时,报纸上一条简短的消息引起她的注意。消息中说,日本关西地区每年搬家开支400亿日元,其中大阪市就有150亿日元。夺田千代乃产生这样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在这不引人注目的行业上试一试运气?她和丈夫商量后,就决定办一个搬家的专业公司。

搬家的市场虽然相当大,但怎么能把成千上万分散的住户吸引过来呢?做广告可花不起钱呀!想来想去,她决定利用电话号码簿为自己做不花钱的广告,因为想搬家的人肯定会在电话簿上找运输公司的电话。她了解到日本的电话簿是按行业分类的,在同一行业内,企业的排列是以日语字母为序。所以,她就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阿托搬家中心”,使它在同行业中名列首位,查找时很容易发现它。然后,千代乃又在电话局的空白号码中,选了一个又醒目又容易记的号码——0123。

公司开张后,果然生意很红火,许多顾客都打电话提前预约。夺田千代乃经营之初对搬家技术就做过全面的了解,根据顾客的需要,她对搬家技术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另外开发出许多附带的服务项目。她抓住顾客珍惜家财和怕家财暴露于外的心理,设计了搬家专用车,把家用器具装在这种车上,既安全可靠,又不会为路人看见。针对日本城市住宅多是高层公寓,夺田千代乃专门设计了搬家专用吊车和集装箱,高层公寓居民搬家时,只要用吊车把集装箱送至窗前即可进行作业。此外,夺田千代乃的阿托搬家中心还提供与搬家有关的服务300多项。例如:日本人有一种传统习惯,因搬家难免会打扰左邻右舍,每逢搬家,都要给邻居送一些点心或面条,以表歉意。但是往往因为忙乱而忘掉这一礼节。阿托搬家中心便可代顾客办理此事。它还为顾客提供消毒、清扫服务;代理因迁居而发生的变更户籍、改换电话、学生转学、报刊投递、结算账目等手续;还提供室内设计、代购用品、处理废弃物品、修理门窗家具、调试钢琴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