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李小姐自信地说,"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你做主,还是我做主?"张经理突然霍地站起来,厉声问。
李小姐一下子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她颤抖着问:"我,我做错了吗?"
"你做错了!"张经理转过头斩钉截铁地说。
李小姐被记了一个小过,是偷偷记的,公司里没人知道。但是一肚子委屈的李小姐再也不愿意伺候这位"是非不分"的主管。她跑到刘经理的办公室诉苦,希望调到刘经理的部门。"不急!不急!"刘经理笑笑:"我会处理的。"
第三天,李小姐一大早就接到一份解雇通知。
竖蛋日本科学家古在田直早就发现培养皿边沿生了一堆奇特霉菌,在其周围的葡萄球菌不能生长,而且离它较远的葡萄球菌也被它融解。当时,他认为这是被污染的霉菌迅速繁衍,消耗了培养皿的养分所致,因此,未加仔细检验,就放弃了研究。
后来,另一个科学家也发现了这种奇特霉菌。当时他想:"是不是有一种能溶解和杀死葡萄菌的新物质在起作用,这种新物质与这堆奇特的霉菌有关?实验证明:确有这种新物质,它是青霉素分泌。于是青霉菌被人类发现了。后来,大量制造的青霉素药物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发现青霉菌的人因此荣获了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位科学家我们都应该知道,他就是英国的弗莱明。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政府中就有人在庆功宴上大放厥词,声称:当时如果让他出海,他也能够发现美洲大陆。哥伦布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随手从桌上抓起一个鸡蛋,让大放厥词的人把它竖立起来。看着鸡蛋此人手足无措,嘟嘟哝哝地说:"蛋是椭圆的,怎么能竖得起来呢?"哥伦布微微一笑,自信地说:"把它竖起来,其实和发现美洲大陆一样简单。"说完,哥伦布把鸡蛋一端敲碎,稳稳当当地把它竖在了桌面上。人群中响起了一阵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没发现青霉素之前,弗莱明的成就远远不及日本科学家古在田直,但弗莱明能像哥伦布一样,突破习惯性思维,把束缚创造思维的蛋壳敲碎,把鸡蛋给竖起来。可见,平庸和伟大,仅仅一步之遥。
心中的灯塔一天,朋友告诉我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11岁的女孩,她的臂部长了东西,后来截了肢,但伤口被感染,病情恶化得更严重了。"朋友吸了口气,眼睛里闪着光彩,"医生说她暂时没什么事,但最多活不过两年。"
"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没救时,也伤痛欲绝,决心让孩子快乐地走完余下不多的路程。孩子不能动弹,吃饭喝水都得有人喂,大小便也得有人帮忙,做母亲的也能尽心尽责,但半年后,母亲有点不耐烦了。母亲是个基督徒,她便祷告要上帝带走孩子,开始时还避着孩子,悄悄地暗中祷告,后来就在孩子枕边进行了。
孩子从知道祷告内容的那一天起,就再也不理她了,并且精神越来越萎靡,吃得越来越少了,终于在一天夜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朋友眼眶里泪花在打转,声音也有些发抖,"母亲的祷告也有客观原因,因为,第一,太专注于那个孩子,必然会忽略了其他孩子和丈夫;第二,经常目睹孩子病痛发作,她再也不能忍受看孩子被病痛折磨了,但是......"朋友的叙述声陡然增高,"但孩子至少还可以活半年,这是我做医生的堂弟对我说的。孩子的早死,是因为母亲的祷告断绝了她生的希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小说写的是两个瞎子,一老一小,老的是师傅,小的是徒弟,他们成年在群山中流浪,靠给山民说书换得微薄的三餐。
老瞎子的柳琴底部藏有一张神奇的药方,是他的师傅亲手为他放进去的。那时他还年轻,眼睛忽然失明了,痛苦地想结束生命,这时遇上了师傅。师傅把藏药方的柳琴交给他说:"去弹唱,等弹破1000根琴弦,用这1000根断弦做药引,按药方抓齐药,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把眼睛治好,这成了老瞎子的人生信仰;弹断1000根琴弦,是老瞎子的人生目标。
老瞎子走啊走,弹啊弹,肩头的断弦越来越多,额头的白发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由健壮英挺的少年变成驼背的老人了。但他心中的希望从来没有破灭,他多么渴望看一眼明媚多姿的世界啊。
第1000根弦终于弹断了,老瞎子背着一捆断弦,扶着柳琴来到药铺。药铺老板取出药方后立刻感到惊异了,老瞎子再三催促读一下,他小声地说:"这,这上面什么也没写,只是白纸一张。"
老瞎子的身体在顷刻间倒下去,在一瞬间,他明白了师傅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见不到明天的日出了。但是,不能死在这里,他想起了小瞎子。
深夜的时候,他已经在小瞎子身边了。他默默地打开了小瞎子的琴,默默地把那张白纸放进去,默默地递过去,最后缓缓地说:
"不是1000根,而是1200百根,是我记错了。我没有时间再弹到了,现在药方给你,等你弹断1200根的时候,按药方抓齐药,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第二天黎明时分,老瞎子就死了。不过,小瞎子开始专心为1200琴弦而奋斗了。
老瞎子传给小瞎子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盆火,一盆圣火。这圣火中蕴藏着生的希望和生的力量。
有另外一位老人,这个世界上已让他无牵无挂了,他就孤零零地坐在竹椅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等待死神的降临。
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还不能去死,因为他遇上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她还非常小,假如没有人照顾,可能今夜就会冻死在街头。
老人从竹椅里站起来,他对自己说:
"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
老人开始从城市里四处捡垃圾,然后用换来的钱供小女孩吃饭、穿衣和上学。
每天早上和晚上,老人都要对自己说一遍:
"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
这样过了二十年,小女孩长大了,并且也大学毕业了。当她找到所爱的人并嫁过去后,老人松了一口气,对自己说:"我可以死了。"
无疑,老人多活了二十年,是因为有什么东西点燃了他心中的圣火。
发脾气时马尔辛利刚任美国总统时,他指派某人做税务部长。当时有许多政客反对此人,他们派遣代表前往总统府进谒马尔辛利,要求他说明委任此人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把总统大骂了一番。马尔辛利却不吭一声,任凭他声嘶力竭骂着,最后才极和气地说:"你讲完了,怒气该可以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来责问我的,不过我还是愿意详细地给你解释......"
这几句话说得那位议员羞惭万分。但总统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其实也不能怪你,因为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会大怒。"接着,他便把理由一一解释清楚。
其实不等马尔辛利解释,那位议员已被他折服。他心里懊悔,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来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因此,当他回去向同伴们汇报时,只是说:
"我记不清总统的全部解释,但只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的选择并没有错。"
没想到,向来为人们所轻视的"忍气吞声"有其极大的妙处,不发怒不但使马尔辛利的解释获得效果,而且使那位议员从此悔悟,以后永远不再做出令人难堪的举动。别人故意用种种奸计使你大发脾气,你一气之下,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样无疑是自讨苦吃。
欲制服一个大发脾气的人,再没有比"忍气吞声"更好的了。
从小事做起我妹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贸易公司担任秘书,去上班的那天早上她兴高采烈,晚上回来却哭丧着脸对我说;"原来钱那么不好赚,想想还是念书的日子好过!"
钱的确是不好赚的,上班的人要朝九晚五,有时还要加班,放弃私人生活。
我甚至看过为了上班赚钱,把小孩锁在家里而酿出不幸的。此外,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又要和同事维持和谐的关系,更怕工作绩效不够而被降级、炒鱿鱼......钱怎么会是好赚的呢?
那就自己当老板好了。当老板固然有可能赚大钱,但也有可能血本无归,天底下没有"稳赚"的生意,光是这一点,当老板的就要大叹钱不好赚。而为了维持企业的营运,当老板的无不绞尽脑汁开拓业务,有时连赔本的买卖也要接。此外还要应付同行的竞争,更怕人才留不住......有很多当老板的全身是病,这都是为赚钱而惹出来的。钱哪会是好赚的呢?
当员工或当老板钱都不好赚,那总也有一些"好赚"的行业吧!
非法行业看来好赚,像开赌场、贩毒,无本万利,可是这种钱也不好赚,因为既怕警察来抓,又怕黑吃黑,每天担惊受怕,这种钱哪是好赚的?
那么搞色情行业如何?靠出卖肉体不用本钱,这可好赚了吧?不然,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无论应召女郎或牛郎,都要勉强自己去接一些奇奇怪怪的客人,有的还染病上身,更要受鸨母、保镖的剥削,这种钱也不好赚呐!
因此,真正好赚的钱就是有幸中爱心彩券,可是你有这种运气吗?
所以说,天下没有"好赚"的钱!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要你认识到"钱难赚"的事实。那么当你工作遇到瓶颈时,才不会怨天尤人,对工作才能兢兢业业,才不会有侥幸之心,不会对钱抱着太大的期望,那么就不会有太深的挫折感了。同时也因为钱不好赚,所以每一分钱都要珍惜,花钱容易赚钱难哪!
那么要让"难赚"的钱"好赚"一些,应该如何呢?首先要有"钱难赚"的认识,这样无论是上班或投资创业,就会以较严肃的态度来面对。态度严肃,做事就不会草率轻忽,事情就容易做成功。
其次是要有坚实的专业能力。只懂皮毛的人可能赚皮毛钱和运气钱,真正要赚大钱,还得要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若只得半瓶醋,谁会那么傻把钱送到你手上呢?
要有长期的规划,不要一入社会就想赚大钱,所谓"30岁前赚满1000万"的说法一般人是达不到的,而这种口号也是会害死年轻人的。赚钱要有长期规划是指不求一时赚大钱,而先求根基打稳,根基稳了,自然会有发展,钱自然就会进来。而打根基也不能求速成,可给自己3年、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时间越长,越不会有赚钱的压力,赚起钱来也越轻松!而事实上,真正赚钱的人都在40岁以后,只要你仔细观察即可明白。
先从"小钱"赚起。赚大钱不易,赚小钱不难,不要不屑于小钱,因为赚小钱也需要能耐,而这正是磨练赚钱能力的"基本功夫"。有位大企业家就曾说过:
"赚大钱先从小钱赚起,做大事先从小事做起。"像王永庆最早是卖米的,他哪是一开始就有台塑王国?赚小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时间久了,小钱也会变成大钱呐!
谁都想成为富翁,但除了继承遗产,否则钱都要一分一分地赚,如果你没有遗产可继承,那么,先死了当"富翁"这条心吧!
教导人生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周末,全家人经常挤在那辆破旧的"雪佛莱"车里去海滨。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路途上,我们唱呀,闹呀。在海边,人人对我们侧目而视。他们一定在想:瞧,这些宝贝的寒酸劲!是的,那时我们的确很穷,但穷不是我们的罪。既然我们有我们适应的能力和变通的方式,那么我们就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感情去生活。记得父亲病危且已没指望的时候,我们买了廉价的机票,和他到夏威夷去游玩。这种票的座位在机舱又小又窄、没人理睬的地方。我们自备了食物,路上,我们吃着自做的午餐和涮油面包,倒让邻座们垂涎不已,后来父亲将食物分给大家共享。那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