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1613500000024

第24章 平行同事要注意哪些原则(1)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这是西方的观念,现在中国也很流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人类是互助的,不是竞争的。平行单位要相互配合、将心比心、互相体谅,一定要会协调。

同事相处要善待,好处要分享,错处要担待。

你很出色,离升迁还远吗?

怎样跟同级的同事相处?我想,这其中也有一些很微妙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处理。

大家一般大,谁也不怕谁,互相不服气

我认为,在上下级关系和平行关系中,对上比较容易,因为我们多少会让他三分;对下也不难,因为他会让我们三分。有了这三分弹性就比较好相处。只有平行单位最难相处,因为大家都是一样大,谁也不怕谁,“来吧,要干什么?我怕你?!”平行单位经常本位主义很严重,炮口要对外谁都知道,但是对内打得更凶。

很多老板对我讲,他的公司是数字化管理。我觉得很可笑——只要公司是用数字化管理的,内部的人一定笑里藏刀、貌合神离。因为数字是一个翻脸就瞪眼的东西,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我国台湾地区有一个留美的企业家讲过一句话,企业不是慈善事业,企业是赢利事业;企业家不是在做好事,要赚钱。结果,他的名誉一落千丈,员工从此和他离心离德。

他这么讲话当然不对,那是外国人的观念、外国人讲的话。一个人如果被人家感觉到唯利是图的话,他大概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老板唯利是图,完全没有人情味,还跟着他干什么?可是,他说的是实话——是美国人的实话,不是中国人的实话。

现在有些人很盲目,认为那是朴实价值,我一再说那是错误的。中国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求“德本财末”——品德才是根本,有钱没钱、赚不赚钱则是末端。我们最讨厌那种唯利是图的人,我们最讨厌那种昧着良心、一味想赚钱的商人,所以我们说“无商不奸”。

赚了钱是大家的。在中国,把人看得很重要,现在却让同事之间竞争,那么,大家就是敌人了,对敌人是不能够有温情的,就要拼个你死我活了。为什么我们老在外面破坏自己人?就是这个道理。

客户打电话来抱怨(公司接到这样的电话太多了),是哪个部门的事情,我们经常跟他们反映,但是没有用——因为是数字化管理。有些不太懂管理的人总说,如果管理没有数字化会如何如何。其实,只要少讲外行话,讲理数就好了。数字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只相信数据,你的干部就会用假数据来骗你。这很简单:只要你相信什么,他就用你相信的东西骗你——中国人厉害无比。

你认为在上班时间很认真的就是好人,所有的人就都会认真给你看。当你发现你的部属统统都坐在那里,每个人手上都有工作,看到你假装没有看到一样的时候,你要知道,他们统统在作秀。人不可能千篇一律,主管走过去,有人在嘻嘻哈哈,有人在认真,这是真的;每个人都一本正经的,他们在骗你——凡是百分之百的东西都是骗人的,要提高警觉。

参参差差的,那是真相。《易经》里面有四个宇叫做“无平不平”,就是说,所有的平都是不平。海水永远都是起伏不平的,海水从来没有像镜子一样平整过,但是我们把它叫做水平面,那是勉强说的,应该叫做水不平面,这才是真相。

大师名言

凡是百分之百的东西都是骗人的,要提高警觉。

将心比心,互相体谅,互相支援

这种本位主义的现象在平行的部门和同级的同事之间都是存在的。每个部门都是摘本位的。

财务只想自己的事,不想其他的——资金周转灵活就好,研发根本与自己无关。可是,研发不能受财务的限制,受财务的限制就不能研发。生产单位讲生产,销售单位讲销售。销售人员多半穿西装、打领带,会带着客户到生产车间去。遇到这种场景,生产经理就不高兴了,你的钱比他们多,整天在那里喝酒、聊天,总是用客户的名义打压生产部门。于是,生产单位根本不配合,客户要求又能怎样?胳膊肘向外拐,只顾着客户,把生产部门的人当人吗?所以互相之间老是搞不通,这是因为营销人员不懂得沟通。

营销人员一定要记住,去生产单位时把名片拿掉,套上工作服,跟生产工人一样,工人们就不会把你当异类了。如果客户批评你们的产品,你就站在生产单位的角度跟他辩解。因为所有工厂、公司里面的产品都是人搞出来的,搞技术的人很单纯,如果不单纯,根本没有办法生产。

有时候某个产品确实有一点点问题,影响了销路,营销人员要怎么向客户解释呢?

首先要告诉客户,所有的产品在生产部门的努力之下,每天都有改进。有时候顾客的要求是很无理的,不必都去转述,要和生产部门商量改进,生产部门一定会努力改进。这个方法每个搞营销的人都可以试试,行得通的。

中国人是这样的,你尊重他,他很讲理,很有度量;你压迫他,他就抗拒,不理你。为什么有的人经常蛮不讲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面子。有些人一没有面子,就恼羞成怒,就蛮不讲理,就无法沟通。而这种结果都是你造成的。到了生产部门,你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他才听得进去;站在相反的立场,他永远听不进去。所以,

平行单位最好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有些人做事不看场合,总是当着老总的面协调事情。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甲是单位主管,乙也是单位主管。当着老总的面,甲说:“张经理,你能不能帮个忙?我后天很忙,工作忙不过来,你派3个人来支援我一下吧。”

乙会说:“这完全是笑话。”他不会当着老总的面说“没问题”。如果乙说“没有问题”,乙就惨了,给老总的印象是,乙的部门工作负荷不满,多3个人,老总就会把这个部门裁掉3个人。于是乙会叫苦连天。

这是甲的错,不是乙的错。合理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甲等到老总离开以后才跟乙讲:“我很忙,我也是不得已的,我尽量不打搅你,但是你不支援3个人给我帮忙,我就要跳楼了。”

乙很干脆:“我支援你3个人。”(其实中国人是非常干脆的,是天底下最好商量的人。)

事情过后,甲还会去跟老板解释,不要让老板误会乙的部门人多。甲说:“这3个人平常都有很多事情干,乙实在是给我帮助,讲义气。将来我再怎么忙,只要他有难处,我晚上不睡觉都会帮他。”老板会很高兴地说:“啊呀,你们都是为公司,了不起。”

一定要做到皆大欢喜才叫圆满,如果是一枝独秀,所有人都会攻击你。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搞业务的人一拿到销售冠军,就被别人“干掉”了。大家都是业务人员,你的业绩很好,可以挂在他人的名下,你就永远受到大家的欢迎;如果你一枝独秀,所有的人都想把你“干掉”。

所以,为什么说不可以用数字管理,要用数来管理,这是不一样的。

大师名言

中国人一定要做到皆大欢喜才叫圆满。

同级之间要照顾,做到这一点你就很出色

在同级之间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公司出现了一个空缺职位,每一个人都肯定要想办法表现——得让大家看到自己优秀才能得到提升啊。

中国人讲“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刚进公司的时候,升迁很快,到某一个层次,却永远没有升迁的机会了,这个人很可怜。进来的时候升得慢一点,以后快升,最后会升得很高。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那种一路上去很顺利的,除非他背景特别好,除非他根本就是老板的儿子——那是异类,也没有好结果的。凡是在公司“坐电梯”上去的人,其实都很孤单;真正稳扎稳打地做到高阶层的人,是走“螺旋梯”上去的,这个人会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一个人在职场与同级的同事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要不要显得自己出色呢?

一个人要显得出色,就是会照顾别人;有能力照顾别人,说明你已经很出色了。这是两句话,也是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你会照顾别人,说明你有这个思想,有这个意识,在现在流行竞争说法的环境里,能够多去顾及别人、顾及同事,这个人的境界就很高了——有大局观念,所以你就很出色。

第二,你有能力照顾别人,讲的是能力。同事之间做同样的事情,你不但自己可以做好,还有余力去照顾别人,说明你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