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16179000000003

第3章 俄语语言研究

第一节 语言的概述

第一小节 语言的定义与特征

一、语言的定义

对于语言释义的研究,当代语言学同样给予了关注,比如对借助图像、声音等符号资源来表现的多模式语篇进行研究。多模式至少包含五种意义产生模式:语言的、视觉的、动作的、空间的和听觉的,它们共同作用创造文本。

不同的意义模式总是相互作用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切文本都是多模式的。文字和图像被组织在一张版面上便产生了一篇新闻报道;图像、声音和动作相配合才能构成一部戏剧或电视节目;低声细语和纸上的小号铅字,往往表达出某种特殊意义;照片跟相框严丝合缝则会给人一种空间局促感。

“语言”一个最直接的定义便是,语言是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因为口头与文字的交际方式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所以语言是工具性的;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语言交际只能在所有使用者对非语言提示、动机、社会文化角色等相关要素都具有相同的理解之后才能有效进行,因此语言又是社会性的、约定性的。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取决于生物、认知、心理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简而言之,语言比任何动物交际系统都复杂得多,是语言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二、语言的特征

尽管我们都同意语言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但要具体说明是什么使我们的语言优于动物的“语言”却很困难。为了在种群中交配、繁殖与合作,蜜蜂之类的物种也会通过唱歌和跳舞来交流,也有需要遵守的复杂惯例。它们也在使用语言吗?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语言。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对此作过讨论,大意为:“不论一只狗叫得多么卖力,它也无法对你说明它的父母贫穷却又诚实。”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的语言既复杂又灵活,还可以不受临近的语境制约而创造出新的意义?一句话,是什么让它区别于其他物种使用的“语言”?那些决定了人类语言性质的特征被我们称为定义特征。以下便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些特征:

(一)任意性

这一特征由索绪尔最先提出,现已被广泛接受。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但是,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

1.任意性和规约性

那么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究竟有什么联系呢?它们之间是约定俗成的关系。这里我们不得不看一下任意性的反面,即规约性作为外语学习者,别人经常会告诉我们:“这是惯用法”,这意味着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即使你觉得它看起来或听起来有不合逻辑之处,也不可以作任何改动。任意性使语言有潜在的创造力,而规约性又使学习语言变得辛苦。对一名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的规约性比任意性更值得注意。这也说明为什么在我们费力地记忆惯用法时,我们对语言的任意性浑然不觉,但却对语言的规约性感到多少有些头痛。

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和美国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在句法层面上语言是非任意的。

所谓句法学,是指依据语法规定建构句子的方法。正如我们所知,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遵循一定规则,小句的顺序和事件真实的顺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句法的任意性小于词汇,尤其是涉及真实顺序时。

3.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

想到拟声词,你可能会反对这个观点。拟声词就是词的发音与其所描述的声音相类似,例如汉语中的“叮咚”、“轰隆”、“叽里咕噜”,它们的形式似乎建立在天然基础之上。

(二)二层性

“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粗略地讲,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义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所成的单位。许多动物用特定的声音交际,它们都代表相应的意思。也就是说,上层单位有意义但却无法分成更小的元素。所以我们说动物交际系统没有人类语言的这种结构特征——二层性。因此,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动物语言的交际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

讲到二层性,我们必须注意到语言是有等级性的。我们听一门不懂的外语时,流利的说话者像是在用持续的语流说话。然而,没有一种语言的语流是连续不断的。为了表达离散的意义,必须要有离散的单位,要对一门新的语言解码首先要找到那些单位。最底层的单位是由众多无意义的语音组成的片段,我们称之为音节。音节是讲话时的最小单位,是成百上千词语的片断——语素的承载者。有了成千上万的词,我们就可以联系更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组成难以数计的句子和语篇。

鲍林格和希尔斯指出,“分层——这种一级在另一级之上的方式——是‘有限手段无限使用’的具体体现,这是人类交际最显著的特征,并为之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

现在我们能够理解二层性的优势,它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性。大量的单位由很少数量的成分组成。

(三)创造性

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语言比交通信号灯复杂很多,原因之一便是我们可以利用语言产生新的意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词语通过新的使用方法能表达新的意思,并能立刻被没有遇到过这种用法的人所理解。这种能力正是使人类语言区别于鸟儿那种只能传递有限信息的交际手段的原因之一。

如果语言仅仅指一个交际系统,那么语言便不是人类所独有的。

众所周知,鸟、蜜蜂、蟹、蜘蛛和其他大多数生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交际,只是可以传达的信息极为有限,仅为很少的若干种。语言的创造力一部分来自它的二层性,我们在上面已经讨论过,即利用二层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语言是创造性的,是因为它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语言的递归性为这种潜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移位性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2550多年而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

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的语境中。它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一旦我们谈到远离现实之物,我们需要具备理解“非实体”概念的能力,如真理和美。总之,移位性给予我们心智的好处在于它使我们有可能用抽象的概念来交谈或思考。

(五)创造性

过去行为主义把语言当成有声的思维来研究,把语言与S-R规律联系起来,认为语言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按他们看来,语言没有创造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具有创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数量有限的单词构成数量无限的句子;二是语言具有新颖的特点,体现在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上。如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六)有规律性

语言本身受一定规则的制约,句子的组织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而人只有理解了这些规则,才能创造句子。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规则系统,所以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单词,还要学习规则系统。

第二小节 语言的结构与功能

一、语言的结构

从内部结构的角度看,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但其在信息量和结构、功能的复杂性方面远非其他符号系统,如莫尔斯电码、旗语、灯光交通信号等所能比及,后者对语言来说是第二性的。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各个分支系统或层次,如音位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等组成。语言成分由各种关系加以联结,成分和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井然有序的系统。作为符号的语言单位具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表现方面,即语音;二是内容方面,即语义。在语言单位中,音和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最初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几千种语言[1],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一种语言的内部结构是一种语言区别另一种语言的关键所在。不了解一种语言的内部结构,就无法辨认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

然而,理解了语言的内部结构的符号系统并不意味着完全掌握了该语言符号的意义,即语义。语义的表达或理解,除了要了解和掌握一种语言的内部结构外,还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外部结构,即文化结构。

一种语言的文化结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或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寓言神话、民间传说、社会历史发展、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语言对物体或现象的指代是通过文化结构来实现的。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同一个语音或文字符号的理解是不同的。

二、语言的功能

从功能的角度看,语言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这里择其要点概述如下:(1)语言首先是交际的工具,供人们用来传递和交流信息。有些高级动物,如猿猴,也使用区别性的有声信号来传递信息,但这些信号都是不可切分的整体,也不能组合和替换,孳生更多的信息——动物的信号同人类语言是无法比拟的;(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供人们用来形成和表达思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的基本单位也与思维的基本范畴相对应:词与概念相对应,句子与判断相对应。人们也可以用手势和动作等手段来表达一定的思想,但它们只能起辅助的作用,语言才是思想最完善、最有效的载体;(3)语言是积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它把人们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句子积聚并存贮起来,保存和反映了前人全部的经验和智慧,而后人通过学习就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和信息,不必一切从头做起。这些知识和信息正是特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特定语言是特定文化的容器和载体(;4)语言是表达感情和影响别人的工具,它既传递信息,又是艺术表现的媒介。语言具有美学功能,它的创造性也正是通过艺术的媒介而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上述功能中,交际功能是主导的。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柯布逊把交际行为细分为六种,从而区分语言六种不同的功能:(1)从说话人的角度,语言具有表现功能,表示说话人对信息内容的关联、态度或对情境的直接反应;(2)从影响听话人的角度,具有指令功能,一般用呼语或命令口吻表示,以呼唤或祈使对方作出反应;(3)从上下文或情景出发,具有指称功能,即指称信息涉及的事物、需要传递和交流的内容和相应的事物及其特性、关系等;(4)从接触的角度,具有联系功能,意在保持或脱离接触,或者检查交际渠道是否畅通;(5)从代码的角度,有元语言[2]的功能,如对某一事物的说明,这在儿童掌握语言和语言教学过程中常常发挥作用;(6)从信息的角度,具有诗歌功能,使语言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以满足人们的美学需要,在文艺作品中这一功能有很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语言学家韩礼德则认为,语言有表达概念的功能、进行交际的功能和构成话语的功能,由此而形成其功能语法体系中语言语义的三个功能部分:(1)概念部分,即及物性、语态、情态意义;(2)人际部分,即语气、情态、语调;(3)语篇部分,即主位结构、信息理论、接应。[3]韩礼德认为语言之所以是语言,就是因为它必须提供某种功能。换句话说,社会对语言的要求促使语言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他从功能观点出发来描述语言的发展,其系统功能理论在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功能

大多数人认为信息功能是语言的主导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往往觉得有必要大声讲出他们的思想,比如当他们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能够用语言记录事实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这的确是语言的一项关键功能。

在功能语法的框架里这又被称作概念功能。韩礼德认为:“语言为表达‘内容’服务;内容就是指说话者在真实世界的经验,包括自我意识的内在世界。语言为了服务内容而把这些经验结构化,帮助我们形成看事物的方式。所以,如果试图不遵循语言的暗示从其他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是要费些脑筋的。”[4]

(二)人际功能

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人们靠它建立并维持社会地位。在功能语法框架中,人际功能所关心的是语境中发话人与受话人的互动关系和发话人对他所说的话、所写的东西保持的态度。

与人际功能相关的就是身份表达的功能。比如在足球比赛中人群的叫喊,公共集会上高呼名字和口号,安排好的观众对电视比赛的反应都是信号,表明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语言标明我们的身份:生理上是年龄、性别和声线;心理上是谈吐、个性和智力;地域上是口音和方言;伦理和社会上就是社会阶层、阶级、角色、团结和距离。

人际功能是一个涵盖非常广阔的范畴,经常在不同的术语涵盖下进行讨论。下面的施为功能、感情功能、表达功能和交感功能都强调人际功能的不同侧面。

(三)施为功能

施为的概念来自以奥斯汀和塞尔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哲学研究,他们的理论现在成为语用学的支柱。

施为功能主要是为了改变人的社会地位,如婚礼、判刑、为孩子祈福、下水仪式上对船的命名、诅咒敌人等行为。在这些言语行为中,语言通常是非常正式的,甚至是仪式化的。

施为功能在某些特殊的或宗教仪式中可以延伸到对事物的控制。比如汉语中,当有人打碎碗或盘子时,主人或在场者很可能会说“岁岁平安”,以此作为一种方式,来控制打碎东西带来的力量对自己生活不好的影响。

(四)感情功能

根据调查,虽然信息的传递发生在大多数语言使用中,但它们最多占全部言语交际的20%。语言的感情功能是语言最有用的功能之一,因为它在改变听者赞成或反对某人、某物的态度上作用非常关键。克里斯托认为在承受压力时,语言是一种摆脱紧张的方法。

感情功能又常在表达功能的范畴内进行讨论。表达功能能够完全个人化而不掺入任何与他人的交际。某些感叹词通常不具有跟他人交际的目的,但对于自我感受来说,却是很重要的言语反应。这样的表达感情的语言还可以是一群人的相互反应,他们想通过这样做来巩固相互的言语表达以显示他们的团结。

(五)寒暄交谈

术语“寒暄交谈”来自于马林诺夫斯基对特罗布里恩群岛上居民语言功能的研究,指语言的社会交往。不同文化在寒暄交谈中有不同的话题。据克思斯托说,天气并非像英国人所想的那样,是一个普遍性的穿插在谈话中的话题。布隆迪(中非)妇女在离开前,会习惯于礼貌地说:“我现在必须回家了,不然我丈夫会揍我的。”宽泛地讲,这种功能指有助于确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表述,玩笑、行话、礼节性的问候、社会方言或地域方言的转用等。为了与他人的交际更愉快,我们必须大量学习这种用法。

(六)娱乐功能

语言的娱乐功能常被忽略,因为其目的非常单一而用处又极其有限。但没有人会否认确有为了纯粹娱乐而使用语言的情况,如婴儿的咿呀学语、吟唱者的吟唱。在拉丁和伊斯兰世界,还有中国的一部分地区,“对歌”流传很广,一名歌唱者以一首短歌开头挑战对手,让他接续歌的内容或运用相同的节奏和韵律来回答。这样的对歌会持续好几个小时,完全是为了纯粹的娱乐而使用语言。

如果你观察孩子们的玩耍就会发现声音的力量。有时,他们口中无意义的歌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娱乐功能:重复的节奏有利于控制游戏,孩子从中得到极大乐趣,成人也有自己欣赏语言的方式。

第二节 俄语语言的发展研究

第一小节 俄语语言概述

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的加盟国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的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政权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各国建立起了新的“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Russian Federation)随着其他共和国的加盟,成为一个由10多个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国家,拥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语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但各个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以致俄罗斯联邦中共有30多种语言共存。俄语作为俄罗斯人的民族语言及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目前全球有超过1.4亿人以俄语为母语,以俄语为第二语言的人群则有近4500万人。

一、俄语的起源

俄语在世界语系中属于最大语族——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斯拉夫语族是拜占庭教士西里尔和他的兄弟麦托迪去东欧斯拉夫人中传教时创造的,可分为东斯拉夫语支、南斯拉夫语支及西斯拉夫语支。俄语与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一起组成了东斯拉夫语支。

俄罗斯民族属于斯拉夫民族中的一员,斯拉夫人早期使用象形文字,在斯拉夫文字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希腊字符和拉丁字符的直接影响。当时的西里尔字母无论是个数还是形状都和现在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有所不同,后经几次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里尔字母。

当今的斯拉夫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分为两类: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最具代表性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两者本是同一种语言,塞族用西里尔字母,而克族用拉丁字母。由于传统及感情的因素,现今的斯拉夫民族中亲俄的用西里尔字母,亲西方的用拉丁字母。俄国人在无法使用西里尔字母输入时,也只好使用拉丁字母,例如,发电传及使用不支持西里尔字母的通信软件时,电传上的俄文都是拉丁字母。

二、俄语的特点

俄语的书写系统使用的是西里尔字母的修订版,共有33个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和浊辅音(声带振动)。[5]这一点和美式的音标有些类似。此外,俄语的辅音还可以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二者发音动作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发软辅音时,舌中部需要向上腭抬起。

按照语言结构,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广义的屈折语指词的各种形态变化,狭义的屈折语指词有词尾变化,通过词尾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词有词尾变化是屈折语的根本特征,俄语是典型的屈折语。俄语作为典型的屈折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俄语的词汇很广

俄语的词汇很广,有历史最久的、从原始印欧语继承下来的词,还有原始斯拉夫语时期和东斯拉夫语时期产生的词,还有14世纪俄语独立发展以来产生的词。此外,俄语在各个历史时期借入许多外来词。俄语科技领域中的外来词,18世纪初多借自德语,19世纪多借自法语,20世纪中叶以后多借自英语,主要是美国英语。20世纪50年代以后,俄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明显地扩大了。

(二)俄语的词序相对自由

从词序角度看,俄语的词序相对自由。由于主要靠词的形态变化确立句法关系,相对于大多数语言,俄语的词序显得要自由得多。俄语单句中的词序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句子意义的变化。比如汉语“我吃饭”调换词序变成“饭吃我”或者“我饭吃”,意思就完全变了,甚至根本说不通,这与汉语截然不同。

(三)俄语文字是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用字母表示词语读音的文字系统。作为表音文字,俄语的书面形式的字母与读音直接相联系,人们根据字母拼合的读音,就能辨认它们代表的词和语素的意义单位,而通过语音单位的言说和书写就能表达和记录相应的意义。“由于俄文以音素——形态原则为主,所以它具有系统性,不受方言发音和个人发音制约的特点,而且它在精确反映词的词素成分时,使我们易于理解词的意义和语法形式。”[6]

(四)俄语音节结构很复杂

俄语的语音系统发源于斯拉夫语系,经过1400多年的不断变化才大致成型,它有5个元音,根据前面的辅音是否发颚音(硬腭音化)写成不同的字母。典型辅音成对出现:普通型和颚音型,传统上叫做硬辅音和软辅音(硬辅音通常软腭音化,特别是在后元音前面,虽然在一些方言里面颚音化只局限于硬音)。标准俄语基于圣彼得堡方言,有很强的重音和适度的音调变化。区别在于重音元音有一点拉长,而非重音元音倾向于减少成闭元音或者模糊元音。俄语里一个音节里的声母和韵尾最多可以含4个辅音,所以音节结构会很复杂。

(五)俄语的语法结构特点

俄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是,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和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俄语是印欧语系中保留古代词形变化较多的语言之一,名词大都有12个形式,单、复数各有6个格;形容词有20多个甚至30多个形式,单数阳性、中性、阴性和复数各有6个格,另有短尾、比较级;动词形式可有一二百个,包括体、时、态、式、形动词、副动词等。实词一般都可以分解为词干与词尾两部分,词干表示词的词汇意义,词尾表示语法意义,通常一个词尾包含几个语法意义。

(六)俄语词汇丰富,表现力强

利哈乔夫指出,“俄语的丰富性确定在4种水平之上(:1)在单词本身的积累水平之上,由于有了1000年用这种语言密切交往的经验而使这种积累非常丰富,这种单词的积累习惯被称作斯拉夫教会的,在广袤土地上以不同条件生存和与各族人民交流,而这些民族在总体上都有方言、社会、等级、教育等等的差异;(2)在丰富的含义、含义的细微差异和词汇使用的千差万别的水平之上;(3)在单个的概念水平之上;(4)在概念的总和——概念圈的水平之上。”[7]

俄语还具有丰富的前缀、后缀、词尾等,依靠它们很容易构建新的词汇,这为俄语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七)俄语词有着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

从词的构造角度看,俄语词有着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俄语名词有体现性、数、格的语法意义的12种变化。俄语形容词除性数格形态变化外,还有长尾短尾之分,共有28个词形。俄语动词形态变化更为复杂,有体、态、式、时、人称、数、形动词、副动词等语法范畴,俄语一个未完成体及物动词各种变化形态加起来有80个左右,一个未完成体不及物动词的变化形态也有50个左右。[8]

第二小节 俄语语言的发展历程

一、古俄语

俄语这一术语通常指的是大罗斯语。按照语言学分类,俄语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一个分支——东斯拉夫语支。

俄语是伴随着东斯拉夫人民族历史的形成而开始产生的。最初只是民间口头语言,被称为古俄语,是俄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前身。俄语发展的重大转折是文字的产生,即书面语的形成。

据史料和考古发现证明,在基督教传入之前,东斯拉夫人已经有了文字,但是运用和流传的范围有限。科什曼在《9~20世纪的俄罗斯文化史》一书中指出,在赫拉勃修士著的《文字传》(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中有这样的说法:“原先斯拉夫人没有书,但有线条和刻痕用以读和占卜。”[9]这种线条和刻痕的原始图画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后1—5世纪,不能记录复杂的文本,运用范围极其有限。

在俄罗斯,文字的产生和采用与基督教的传播紧密相连。接受基督教促进了文字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基督教是作为东方正教被接受的,与天主教不同,东正教允许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祈祷。这为母语文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斯拉夫字母的出现及分化

统一文字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斯拉夫字母的出现。斯拉夫字母的创造是与拜占庭传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斯拉夫文字最古老的文献中,有两套字母表:基里尔字母与格拉果里字母。两套字母的出现谁先谁后,学术界争论不休。现在可以认定的是,基里尔在9世纪下半叶创造了格拉果里字母,运用它们为斯拉夫人书写了教会书籍的最初译本。在9世纪和10世纪之交,在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国土上,流传已久的希腊字母与格拉果里字母中成功表现斯拉夫语言特点的因素相综合,产生了后来被称作基里尔字母的字母表。后来这种更容易更方便的字母表取代格拉果里字母表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唯一的字母表。

第一种斯拉夫民族间共同的标准语言是教会斯拉夫语(又称古斯拉夫语),它是在古保加利亚语的一种方言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随着东正教的祈祷书籍和神学文献从保加利亚传入俄罗斯,教会斯拉夫语被基辅罗斯所接受,成为书面语言,用于祭祀和宗教文献。同时在东斯拉夫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俄语则继续存在,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广泛应用于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为书面语言的教会斯拉夫语与作为日常生活口头语言的古俄语的长期并存是俄语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现象。后来教会斯拉夫语逐渐融入俄语的高雅语体,教会斯拉夫语大量的词汇、表现手段和语法结构成为标准俄语的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俄语标准语。

俄语发展的又一重要环节是东斯拉夫语的分化。东斯拉夫语的分化是随着基辅罗斯的分裂而开始的。到13—14世纪,逐渐形成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大部族及其语言。随着俄罗斯部族及其语言的独立和发展,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也不断发展变化。

三、莫斯科公园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俄语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莫斯科公园时期。这一时期开始了现代俄罗斯民族语言的独立发展。随着莫斯科公国的崛起并统一俄罗斯领土,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莫斯科方言也成为俄语标准语的方言基础,在统一的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一切为俄语的规范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彼得一世的文字改革

在现代标准俄语及其文字的发展中,彼得一世的文字改革功不可没。彼得一世在大力推行面向西方的改革的同时,为了发展文化教育而积极进行文字改革。文字改革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改革俄语字母表,简化复杂的基里尔字母,从俄语字母表中废除从希腊字母表中借用的一些字母。它们或者从一开始就不需要,或是由于俄语的变化而变为不必要。在彼得一世改革的时候,这类字母共有9个。在1710年,彼得一世公布新字母表,废除了其中3个。二是采用民用新字体。“民用字母的最终形体由彼得一世在1710年确定,他命令必须用此种字母印刷文艺和工场手工业书籍。”[10]彼得一世的文字改革大大促进了俄罗斯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俄语及其文字的规范化。

五、罗蒙诺索夫和普希金的贡献

对现代俄语标准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罗蒙诺索夫和普希金。

罗蒙诺索夫不仅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也是现代俄语标准语的奠基人。罗蒙诺索夫通过其语言研究的代表作《修辞学》(1748)、《俄语语法》(1755)等,对俄语进行了科学分类,创建了俄语语言新体系,从而大大推动了俄语语言的规范化发展,为建立现代俄语标准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蒙诺索夫认为俄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竭力主张大学教师用俄语授课,以便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说,罗蒙诺索夫主要以其研究成果对俄语进行科学分类,从而为现代俄语的标准语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话,那么普希金作为语言大师,则主要通过其文学创作的创造性运用来丰富和提炼俄罗斯语言,从而促进了现代俄语的进一步规范化,为现代俄罗斯文学语言的确立作出了无人能够替代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现代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始人。作为语言大师,普希金不仅用其文学创作让人感受俄语的丰富和完美的魅力,更以对俄语的深刻认识、领悟和热爱引领人们去领会俄罗斯语言的神韵和灵魂。普希金对俄语的看法和主张集中反映在《论散文》(1822)、《论俄国文字发展缓慢的原因》(1824)、《论莱蒙特君为克雷洛夫寓言法译本所作序》(1825)、《从莫斯科到彼得堡旅行记》(1833—1835)等文章和书信中。普希金认为俄语在所有欧洲语言面前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强调要保持俄语的独特性,诗歌表达应纯粹俄罗斯化,提醒人们注意倾听民间语言和民间故事,因为俄语的特色表现在普通人的话语中。

六、十月革命对俄语发展的重大影响

十月革命后,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革对俄语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17—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文字改革,推行新的正字法。文字改革从俄语字母表中废除了残留的几个不需要的字母和字母硬音符号。尽管新的文字改革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特别是遭到国外侨民出于政治立场的坚决反对,但客观地说,新的文字改革对于促进俄语的规范化标准化还是功不可没。到1956年苏联科学院批准《俄语正字法和标点符号规则》,表达39个音素的33个字母被完全确定下来。

苏联时代俄语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经历了深刻的改革,俄语的内容结构、功能、使用范围都和十月革命之前的状况迥然不同。但总的说来,俄语是朝着国家通用语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