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618000000014

第14章 善于察言观色,掌握说话艺术(1)

懂得看别人的眼色和脸色,才能深刻领会别人的意图,才能更好的与之沟通交流。在交往过程中,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想赢得人心,受别人的欢迎,就一定要学会说话,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能做到了然于胸。

1.话要想好再说,切不可口无遮拦

俗话说:祸从口出,就是告诉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了再说,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不假思索,而引起别人的不满。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更要注意,切不可口无遮拦,因为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既然说了,就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任何人也无法预测一句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说不定哪句不该说的话被你说出口后,会为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说话之前必须要经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讲也不迟。

生活中,免不了有这样一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后,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就像大喇叭一样四处传播,这种行为正是愚蠢的表现。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就是多嘴多舌导致的后果。

有人认为:“人长了一张嘴,如果不说不就资源浪费了吗?”当然,人长了嘴巴不用确实可惜,但是说也要讲究个分寸,大凡处事精明的人在说话时总会留一手,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说。

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考虑结果,往往会惹出祸端,遭人嫌。尤其是处事尚浅的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大有一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不管场合不场合,不论时机成熟不成熟,口无遮拦,滔滔不绝,这明显是不会做人的表现,长此下去,必定会吃亏上当。

日常生活中,因说话惹出风波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不负责任背后瞎说,捕风捉影四处乱传,闲言碎语添枝加叶,都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有些还可能造成人间悲剧。

有位文学家在作品中曾这样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帝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他那仁慈的心,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

言由心生,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说完全要靠大脑支配,所以在管好自己的嘴前,首先要用好大脑。在每句话出口前,必须先经过大脑筛选,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言辞一定不能让它溜出口。

2.避免与人争论,没必要逞口舌之快

年轻人都喜欢争强好胜,这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年轻气盛是好事,但不要把盛气用在没有意义的地方。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没必要去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即使在与人争论时,会做人的人不会去趟浑水,因为他们知道逞口舌之快遭人烦,没有人愿意与酷爱争论的人一起共事。即使是在针锋相对的争论中,获得了他人信服,也不代表你就是胜利者,而恰恰象征了你人格上的失败。

口头上占尽上风,是为人失败的表现,也是做人的悲哀。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人:头脑灵活、善于争辩、口才出众。工作、生活中只要是他人的利益或意见与自己的发生冲突,就要发挥自身特长,把对方卷入争辩中,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绝不善罢罢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在什么场合,也不论自己有理无理,一到要用到嘴巴,他绝不会吃亏,因为由于长期的磨练,他早已练就了一身抓别人语言漏洞的“好”本事,一旦进入了“战场”,他便使出全身绝技,让你无力招架。

如果将这样的本事运用到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或许是个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人往往会遭到他人冷落,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是辩论赛场,也不是谈判桌,与你打交道的,并非是想与你在口才上一较高下的辩论者,也不是与你争夺利益的人,他们只不过是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朋友。即使你争辩过他们,向他们证实了你观点的正确性,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只不过会落得个善辩的“光荣称号”罢了,后果却是大家对你敬而远之。

一旦遇到善于与人争辩的人,一般情况下,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事情的真相却心知肚明,同情那个“辩”输的人,虽然你的观点、意见占了上风,但并不一定会得大家的支持。可这时,你还得理不饶人,一定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这么做如同在自己身上绑了一枚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燃导火索,炸得你粉身碎骨。

拥有一副好口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运用得不恰当,好口才将成为你惹祸的根源,因此这里为人们提供几条建议,以便你将口才运用得恰到好处:

第一,把口才当做说理的工具。与人交往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人,对你进行语言攻击,这时好口才就派上了用场,你可以用它来“自卫”。

第二,将口才与内涵相结合,即使出于无奈要与人争辩,也要表现出风度,否则别人只会把你当做笑料,认为你是个没有大脑的白痴。

第三,与人争辩强调自己观点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给别人留足面子。

第四,别人欺辱你时,虽然理在你这方,也没必要得理不饶人,把对方骂得分文不值。

光有好口才还不管用,有个好脑子才是根本,如果空有好口才而不知用大脑支配口才,说话讲分寸,好口才也会成为毁灭你前程的祸根。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凡事给他人留面子。

3.说话要掌握分寸,分场合和对象

年轻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在不同的场合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时候就要懂得说话的分寸,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要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对于提升个人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喜欢说实话的人”。于是,让他在修道院瑞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怎么会把它们卖掉呢?”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个人的大实话在集市马上传开了,所以没有人前来问他这些牲口的价钱了。

于是,这人只好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这人讲述卖牲口的过程后,修道院长发着火对他说:“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还有很多现实中的人物事例,比如,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但毕竟为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耿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别人的优点总是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也就是说,某甲的直言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好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对别人的缺点也直言不讳,结果就不会是人人称赞了。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说了,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所以,实话实说要因情况而定。

年轻人容易头脑发热,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殊不知在这样的任性中丢掉了很多机会和朋友,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说话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说话前要分清场合和对象,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学会分辨场面话,也要会说场面话

会说场面话并不是为人狡诈的象征,而是疏通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场面话说得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你人脉网的广与狭。但是,听场面话时,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后在确定信还是不信,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自己。

一个年轻人在一个单位埋头苦干了许多年,一直都没有升迁,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另一个单位的营销部有一个空缺,这个年轻人便通过朋友牵线搭桥,拜访了那家单位人事部的一位主管,希望能走走他的后门,把自己调到那个单位去。

当时,那位主管热情地招待了他和他的朋友,对年轻人的请求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你就回去等待佳音吧!”年轻人得到了该主管的承诺后,兴高采烈地回家等消息。可谁知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办调动的事一点消息也没有,这个年轻人给朋友打电话,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朋友却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被人抢先占了。他气得顿时火冒三丈问朋友:“既然答应我了,而且还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状况?朋友对他的质问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其实,那位主管拍着胸脯承诺李强的话,不过只是场面话而已,可这个年轻人却没有认真辨别他的场面话的可信度,就信以为真了,所以才吃了个哑巴亏。

说场面话是现实社会不可避免的,是待人处事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

场面话可分为两种:

(1)实话

现实生活中,你肯定接受过他人的赞赏,如:夸赞你长得多么漂亮、可爱,赞扬你如何会打扮,穿着有多么的时尚合体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成是场面话,当然也是实情。

有些场面话属于那种应酬话,不可轻易相信,因为它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说得有些不太切合实际,但只要差得不太远,听的人还是会感到高兴,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说场面话,更能收拢人心。

(2)承诺别人的场面话

与人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的场面话,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像这一类型的场面话,有时不说真的行不通,因为对方运用压力求你,如果你当面回绝了对方,势必会将场面弄得很尴尬,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如果你碰上的是那种难缠的人,为了让你帮忙,他死缠着你不肯离开,那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这时,只能用场面话先打发掉,他所托你办的事情,能办到的尽力办,不能办到的日后再说。

总而言之,在待人处事中,场面话该说还要说,有时候,不说场面话真的很难脱身,而且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既然场面话不可缺少,那么怎样才能说好场面话呢?

“说话”在人类社会交流中,被当做是一个工具使用,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应用它。因此,你所说的每一字、一句,都可能影响你的成功。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

话虽然每个人都会说,但话说得好的人却屈指可数,有人认为写文章难,而说话比写文章更难,文章写得不好还可以修改,可话说得不好,却会酿成大祸,毕竟“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无法修改也无法收回。

有这样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位工会主席要召集委员开大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到会场的只有3个人。

他叹气说道:“唉,怎么会这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啊!该来的都不来!”到场的一个委员听了这话后,感到很不舒服,心想:该来的都不来,难道我是那个不该来的人?随后也悄悄地离开了。

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该来的人还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其余的两个委员听了这句话后,心中十分不悦,误认为他俩才是该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

可见,说话不当的后果,会议不但没有开成,还得罪了人。哪怕工会主席对在座的说几句场面话,也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与智能型的人说话,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与学识渊博的人说话,辨析能力一定要强;与善辩的人说话,就没有必要罗罗嗦嗦;与上司说话,就要把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与下属说话,必须让他们感觉到你的慷慨,从你这里他们能得到好处;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而别人喜欢做的,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多说;别人不喜欢的,要少说,甚至不说。做到这些就算是管好了自己的嘴。

汉高祖刘邦灭楚、平定天下之后,开始对他的臣子论功行赏,这时就出现了彼此争功的现象。

刘邦认为论功劳萧何最大,封他为侯最合适不过,给他大量的土地也实属应该,可是其它人却不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12次伤,而且攻城略地最多,论功劳他应该最大,应当排第一,要封地他也应该占最多。”

刘邦心里知道,因为封赏问题,委屈了一些功臣,对萧何是偏爱了一点,可是,在他心目中,萧何确实应该排在首位,可身为皇帝又无法对这一想法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