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1]
内容提要
消除传统体制弊端的内在动因与西方的外在压力和援助共同影响了原苏联改革的走向和性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促使阶级价值观向全人类价值观转变,其左右摇摆、反复无常的改革立场,以及民主化、公开性催生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多元社会主义为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等反社会主义势力上台实施私有化、多党制改革打开了方便之门,最终导致苏共信仰危机和苏联解体。利加乔夫、雷日科夫等采取的谨慎、稳妥的改革方案被排挤而胎死腹中,无缘实施。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领导者的理论素养和战略意识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统一的理论认识和明确的方向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澄清对社会主义的混乱认识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思想保障。
关键词
原苏联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私有化 民主化 公开性
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苏共解体前最后七年经济政治改革的真实过程,回顾其改革的目的、走向和解体过程,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深刻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注释
[1]作者简介:李红霞,女,1968年生,辽宁人,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职攻读博士期间赴莫斯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领域为俄罗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方式:lhx1841@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