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我喜欢吃零食,打小就喜欢。上个世纪60年代可不像现在,零食多的数不胜数,那时零食的种类,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爆米花、玉米花、糖块、糖豆,再想想,还要加上冰棍,也就这么多了,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零食,水果算吗?不过那时水果不多,有钱都没地儿买去。离我家挺老远的地方,有一个当时叫做合作社的杂食店,我们都叫它小铺,因为太小的缘故吧。真的很小,破了吧唧,还是土地,但是卖的杂货可不少,当然还有我们吃的零食啦。
我妈每次到小铺买东西,总要给我们买一些零食,买的最多的是水果糖。我记得特清楚,水果糖1分钱1块,1毛钱11块,我妈每次都买一包,我家有一个白糖瓶子,一个红糖瓶子和一个糖块瓶子,这三个瓶子永远没有见过底儿,也就是说我们老有糖吃。我妈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吃一块糖,当然她和我爸一块都不吃。至于小铺里卖的其他零食,我妈去一次,只给我和弟弟每人每样买一包,要分好几天吃。吃完了只好等她下次去小铺的时候再说了。我们非常喜欢过夏天,因为大门口几乎每天都有卖冰棍的,我妈每天都要给我们买一根冰棍吃。
卖冰棍的是一个缺了一只胳膊、满脸皱纹的汉子,吆喝起“冰棍的卖”,声音洪亮。每到夏天我们都支棱起耳朵听那吆喝声响起,只要一有动静,哪怕是我妈正在监督着午睡呢,也要一骨碌爬起来,撒丫子跑到大门外,买回冰棍吃完了才能安稳睡午觉。我妈从来不让我们在外面吃东西,哪怕是吃一块糖,也要踏踏实实坐在椅子上吃完了,才能放我们跑出去玩。现在手里举着大雪糕在马路上溜达,边走边嘬,想起小时候我妈的管教,觉得特对不起她老人家,这不是辜负了她的一片苦心吗?可是活得自由自在,不是更乐呵吗?
7岁那一年,趁着我还没上小学,我妈带着我们回老家,在老家住了三个月,我姥姥每天都给我们发糖豆,除了我和弟弟还有舅舅家的两个女儿,每次姥姥都偷偷给弟弟多发几颗,因为她重男轻女。那种糖豆除了有甜味,还没有水果糖好吃呢。有一天我大姨来了,给我们送来了好吃的,大姨给我和弟弟的口袋里各装上了一大把,掏出来一看就像弹球,个个圆溜溜,土了吧唧的颜色,放嘴里一吃,嘎嘣脆,嚼在嘴里又干又香,比爆米花还好吃。大姨看着我们吃的嘎巴嘎巴的,乐得大眼睛眯了起来。问大姨这是什么东西?大姨说这叫炒蛋子。等我们离开姥姥家的时候,她又送来了一大袋子炒蛋子,让我们回北京以后吃。
这一袋炒蛋子我和弟弟拼命省着吃,可是吃着吃着就吃完了。我让我妈做,她说做不了,因为这些面疙瘩是要放到土里炒的,没地方去弄专门炒蛋子的土。这件事过去了半个世纪,我特别奇怪,每次老家来人,总要带一些土特产,什么麻花、火烧、花馍、煮饼……,就是没有一个人给我们带炒蛋子。看来这种吃食太不值得一提了,哄孩子的,哄大人还真拿不出手。不过也是的,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我大姨早就过世了,没准把炒蛋子这门手艺也带走了。
前些日子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吃过的这种干巴巴香喷喷的零食,我就到购物平台上搜索,嘿嘿,不费吹灰之力,就搜到了炒蛋子,二话不说就下单买了5斤。没过两天,快递就到了,打开一看,炒蛋子不是圆球状而是长条形,怎么?改成炒条子了?管它呢,先尝尝再说。一根炒条子放到嘴里,一嚼,嘎嘣脆,一品,干巴香,几十年前的味道回来了,太好吃了,虽然有点土味,但那才是乡土气息麦子的原味啊,最接地气。
这种零食特别适合我,无糖无油微咸,因为我有糖尿病,含糖的零食不能吃,而我又嘴馋,这炒蛋子不但可以当零食吃,解了嘴馋,还可以当饭吃。早饭的时候,吃一根炒条,喝一口牛奶,品一下滋味,眨一下眼睛,简直就是一个陶醉。我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又下单买了10斤。就好这一口,不能断了顿儿,我往后的幸福生活,可就全指望这土得掉渣的炒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