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记录我有趣的日常生活
16512200000477

第477章 我也要“带本名著看未来”

2020年7月4日。别瞧我整天在网络上闲逛,却压根也没踅摸到第一手的八卦情报,总是事后听比我铁杆的网民们吐槽的时候我才得以知晓,这份惋惜总是令我扼腕顿足。总是骂自己精力不充沛,不能昼夜不舍泡在网上,总是骂自己搜索不全面,不能在第一时间看热闹。总是骂自己错过最精彩的桥段,不能及时给出精辟的评论。总是骂自己出不了名活该,谁让自己不呆在人多的地方呢。我是什么人呀,看热闹不嫌事大,看不到现场直播的热闹,事后也要补上看热闹这一出戏。好在网络是一个循环往复回播重大事件的地方,不必发愁有热闹错过了看不上的遗憾。

这些日子听一位网络名人的直播节目,最近差不多发生在网上的热闹我都是从他这里听说的,前两天他说有一个拥有好几千万粉丝的著名公知在一档直播节目时翻船了,就这件网络大事,他一连开讲了三天,可见这件事有多么重大。我除了从头听到尾把他的三堂课都听完了,还觉得这热闹凑的不够过瘾,就上网百度到了著名公知主持的这档节目,忙不迭一头扎进去,把最近一期从头看到尾。除了看到8位名人在网上开会,根本就没看到什么热闹。看来有热闹的哪一期节目被叫停了,下架了,我失去了看热闹的机会,更甭提凑热闹了。

不过那我也把最近一期的视频看了一遍,从头到尾没错过,视频上有公知,有作家,有画家,有名嘴,济济一堂,虽然术业有专攻,名分各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成就,就是全都写过书,出过书,挣过稿费。他们在谈一个话题“带本名著看未来”,虽然没有看到翻船的那一期,估计这辈子也看不到了,但是知道了名人们都喜欢读什么名著,而且知道了看未来的时候要带着名著,这仿佛就是在告诉大家未来也许就在你带的这本名著中。

节目临时出了一个话题“如果有一天你故去了,你准备带一本什么书到那边去。”

第一个发言的是著名公知,就是那个翻了船的大名人,他说他要带的是《百年孤独》,因为看了那本书他就不怀念人间了。因为人间是这么凄苦,这么孤单,这么让人烦,还是在那边呆着挺好,就别回来了。我早就听他说过他最喜欢这本书,还有那个获诺奖的作家也最喜欢,可是他们从来也没说过为什么喜欢。既然这么知名的人都喜欢这本书,我也拿过来读,一连读了好几遍,都是只开了一个头就再也读不下去了。这使我更加确信我的一位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地上的作家,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闹着玩呢。

今天听了高姓公知说的话,方才有点明白《百年孤独》的内容是什么,怪不得我读不进去,因为凄苦,因为孤单,因为让人烦,何必呢,我还是趁早别读了,还是傻呵呵地活着吧,省得到了那一边再想这一边,早早就断了念想,还是带一本别的什么书吧。

第二位发言的是一位名嘴,他爹就是说相声的,他变成名嘴自然而然。他说他要带一套《全唐诗》,主要是经看,随时可以翻开在哪一页都能看,也能随时撂下。我严重赞成把这本书带到那边去。

第三位是个画家,他要带的书,我从来也没听说过,只好略过。

第四位是一位女名嘴,当然大家都特别熟悉了。她说到了那边能碰到熟人就带一本《红楼梦》,如果碰不到就带一本《牛津词典》,这可是个挑战,英文的啊,这是要找外国人侃大山的架势。

第五位是个作家,很年轻,他写的书我根本就没听说过,他说他要带《二十四史》到那边去。这套书太长了,太多了,太难读,大学时就开始读,从来就没读完过,到了那边有时间了,终于可以读完了。这大概是个学究式的人物,我只有佩服,因为我只听说过这本书,实在不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当然我还知道是写历史的,也不算太无知。

第六位要带一本最难读的书,《森林跟守夜人》,我当然没听说过。他说他买过好几个版本,中英文的都有,就是连第一页都没读完过,实在读不下去,所以带到那边,有足够的时间好好研读。而我觉得到了那边也要娱乐至上,还是读点有趣的书更好。

第七位戴了一顶奇形怪状的大帽子,像个阿拉伯酋长,他要带一本别人赠给他的歌词书,还是非卖品,因为里面有一句歌词是我的窗户整天都拉着帘,他说这句歌词特别像死后的景象,然后他又补充了一本书,叫什么《xx自在人间》,不想离开人间,还有就是看这个美女看了很多年,没看够。我心里说,越是长得像猪头小队长,越是色眯眯。

最后压轴的是一位写谍战的作家,他说他要写一本肯定不能发表的作品,生前肯定写不出来,那就到了那一边慢慢写。我觉得这想法太好了,不忘初心,死而继续,从生到死都执着于自己的追求,这才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听他们说了这么多,该轮到我了,虽然我啥也不是,但是我和他们一样总有一死,我要带到那边的一本书就是我自己写的所有文字。为了读的时间长一点,我现在必须每天都写,多写一篇,到了那边我就能多显摆一天,多快乐一天。

今天上联的题面视频是绽放着的花朵,挂在枝头的果实,啾啾鸣叫的小鸟,闪闪发亮的星星。

每日一联:上联:奇山异水,好鸟同鸣,百花一色;

我对的下联:皓月繁星,晴空万里,天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