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中国人太能整事儿了,中国文字太能被能整事儿的好事者利用,同一个词被谐音,立马就变成了另一个意思,不是吗?请看“负能量”与“父能量”,一字之差,只听语音,就是编词典的大师也不知道说者在演绎什么,只有看过文字,也许还能会心一笑,然后呸一声,这是在玩文字还是玩人呢?
“父能量”是怎么说的呢?近日,湖北省武昌的一所小学的校长建议中小学校设置“爸爸接送日”,以激起家庭教育的“父能量”。据了解,自2019年起,该校就将每个月8日、18日和28日设置为“爸爸接送日”,明确要求爸爸在这天必须来校接送孩子,要拉着孩子的手回家。如果父亲当天不能到场,也可以选择由孩子的叔叔、伯伯、舅舅等男性来接送。
哦,原来每个月到学校门口接孩子三次就能体现“父能量”,父能量,顾名思义就是父亲的能量,看着都让人发笑。难道一个大男人只有接接送送就能把作为父亲的责任体现得很到位吗?如果一个男人在很多方面都德不配位,就是一年365天,天天接送自己的孩子,他传达给孩子的没准还是负能量呢。
家庭教育体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作为父亲起码要切实担当起父亲的责任,更多的是在严于律己的行为中体现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在外忙于工作,有社会责任感;对内忙于养家,有家庭责任感;体贴妻子,信守婚姻承诺,体恤孩子,宽厚严格关爱,这样的父亲所具备的能量难道还不如每个月接三次孩子体现的更突出吗?
我小的时候,只在星期日能见到父亲,还常常因为工作忙不休息,见不到他。但是他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没有缺位。我和弟弟是全大院学习最好的学生,是最懂礼貌的孩子,除了我妈的教育之外,当然我爸身上的优良品质也潜移默化跑到了我们身上。按照“父能量”的说法,别说接送了,他从来没给我们开过家长会,因为没时间呀,但是谁能说他在家庭教育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按照学校的规定,家里没有父亲的孩子,因为没有父亲亲临接驾,岂不成了被歧视的弃儿。每个家庭都有具体的状况,接送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又不是炫“父”。一个心里爱着孩子的父亲,总会不失时机关爱自己的子女。再说“父能量”的体现怎么可以是强制性的呢?一个人的能量是人生各种阅历的积累,能传递能量的是日常的行为,而不是一时一地可以表现。傅雷的“父能量”是最令人动容的,众所周知的《傅雷家书》,才是最能体现家庭教育意识的典范。我想如果傅雷先生在世,也不会认同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
今天对联的题面视频是:长街
每日一联:夜慢慢,探朝阳,川川流不尽;
我对的下联:云悄悄,寻雨雪,天天跑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