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新社交礼仪实用手册
1679200000028

第28章 居家礼仪(2)

王强和妻子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王强说不过妻子,就说:“行行行,我说不过你,跟你妈没两样,理总在你那边。”这句话正让在厨房做饭的岳母听见,老太太火冒三丈,大声斥问王强:“你们俩爱怎么吵就怎么吵,我不干涉,可说我们娘俩都是‘常有理’,咱们得说说,你倒说一下我怎么‘常有理’了?”王强一听,觉得事情不妙,于是满脸堆笑地说:“妈,您误会了,我说理总在您这边可不是坏话,我这是赞扬您女儿呢。因为每次吵架都是我没理,您的女儿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她的道理,这还不是都跟您老人家学的啊,所以我只好佩服地说她跟您一样喽。”说着又悄悄地对老人说:“老实说,这句话还是跟我老爸学的呢。因为我们爷俩一样,在媳妇面前总是‘常没理’。”这样一来老太太的怒气消了,她指着女婿说:“你呀你,能把活人说死,死人说活。”一场家庭风波就此风平浪静了。

(4)关键话要适时说

霍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老伴去世后,由于身体不好,住到了女儿家。开始还相安无事,后来女儿下岗找不到工作,家庭重担都放到了女婿一个人的身上。孩子上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女儿为此闷闷不乐,常在家发脾气,老太太委屈地说:“是我拖累了你们,我要是有个儿子也不至于啊。”女儿着急地说:“妈,您别总说那些没用的话。”能说会道的女婿则亲热地对岳母说:“妈,一个女婿半个儿,现在时代变了,男女都一样啊,是一个女婿一个儿了。以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女婿和儿子不就一样了嘛。您啊就不要把我当外人了,从我们结婚那天起,我可就认定您是我的亲妈了,现在是不是嫌弃我了啊?”老太太老泪纵横。她从箱子底拿出卖房钱,对女婿说:“我这是做了几辈子好事才修来你这么好的人啊,这些钱本是留作养老用的,现在我用不着了,有你这么个好女婿我放心了。”

在日常生活中能说会道可以讨岳父母的欢心,以礼待人、文质彬彬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可,让他们在疼爱自己女儿的同时,想起你,喜欢你。

4、婆媳相处礼仪

在家庭生活中,婆媳关系始终是一对特殊的矛盾。处理好这对矛盾是十分重要的。

现实生活中婆媳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呢?

(1)以诚相待,尊敬有加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对待父母如此,对待公婆也是同样的道理。婆婆是长辈,做儿媳的要与婆婆以诚相待,不仅要在言语上关心婆婆,还要在日常行为上表现出来。有些家庭,儿媳当家做主,就更不能把婆婆当成多余的人了。在言语中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恭。否则不仅对方不能接受,而且矛盾也会日益激化。

如果婆婆年岁已高,身体又不好,那么儿媳在平时生活中更应多加关心并给予照顾,千万不要说出嫌弃的话。只要儿媳对婆婆好一些,她就会十分感激,很多的矛盾也就调和了。

(2)彼此互信,增加理解

作为儿媳要学会善解人意,凡事都要站在婆婆的角度去思考,不要只为自己打算,对婆婆的话产生不当的想法,甚至怀疑她的动机。闲下来的时候不妨与婆婆坐下来好好沟通一番,使彼此间增加一份信任,多一些理解。这样婆媳间的许多矛盾就都可以避免了。

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彼此要相互信任,切勿疑心太重,应该以婆婆为圆心画“圆”,相互多些理解,这样才能处理好婆媳关系。

(3)甜言蜜语,促进团结

有些儿媳,在自己母亲面前可以说个不停,与婆婆却无话可说,两人之间总感到别扭。要改变这种状况,需学会主动热情,在婆婆耳边多吹点“甜”风。

首先,“妈”字不得太吝啬。

儿媳的一声“妈”,能给婆婆带来无限温暖。有些儿媳惜字如金,“妈”字从不轻易出口。但也有一些儿媳,却学孩子的口气,称婆婆为“孩子他奶”。一些与婆婆分居的儿媳妇,走进婆家门时叫一声“妈”,出门辞别时说一声“妈,我走了”,仅此两声,虽有礼貌,但却感到生分。如果能把拉家常和称呼连接在一起,效果就截然不同了。你也可以这样说:

“妈,这几天天气挺冷的,您穿的太少了,别着凉了啊。”

“妈您眼神真好!这么细的针都能穿。”

其次,沟通不可少。

有些老年人社会交际较少,在家养尊处优,整天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他们很想知道家门以外的一些新鲜事。聪明的儿媳就会借此机会与婆婆沟通,掌握婆婆心理,为处理婆媳间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婆媳相处也是一种艺术,关系搞好了有利于家庭和睦,关系处不好就会破坏夫妻感情,打破和谐气氛。虽说婆婆与儿媳是一家人,但双方仍然需要讲究礼仪,毕竟礼多人不怪。

5、与父母相处的礼仪

父母将孩子含辛茹苦地拉扯大实属不易,做儿女的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与父母相处时,应注意平时相处的礼仪。

那么,与父母相处应注意哪些礼仪呢?

问候父母是最基本的礼仪

(1)日常问候

早晨是新一天的开始,起床后,一声“爸爸,早上好!”“妈妈,早上好!”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听到这声问候,心情会随之开朗许多。晚上睡觉前,对父母说声:“爸爸,晚安!”“妈妈,睡个好觉!”听到这些父母会感到非常高兴,会认为孩子心里一直想着他们。即使白天干了再多、再累的活,也会感到开心、快乐。

(2)生病时问候

父母生病时,问候更不能少,每天除了问候以外,还要悉心照顾、端药送水。时刻关注父母的病情,常问一句:“爸,您好点了吗?还感觉哪里不舒服?您别着急,很快就会好的。”“妈,您想吃点什么?不要担心家里的活儿没人干,有我在您就放心吧!”听到这些话,父母的病痛会得到缓解,心理压力也减轻了许多。其实,父母对儿女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平安、孝顺就好,做儿女的惟一的任务也就是孝敬父母。

(3)节日问候

逢年过节,别忘了给父母拜年。每个人都应向父母说上一声:“爸、妈,新年好!”这对融洽家庭气氛,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父母也会因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味到人生乐趣。

(4)生日祝福

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日都十分在意,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此时,身为子女的你,千万不要忘记对父母的问候,如:“爸爸,祝您生日快乐,工作顺利!”“妈妈,祝您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问候的同时还应附上一份小礼物,此时,父母会备感欣慰。

规劝父母时应注意方式方法

(1)为父母着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竞争都日趋激烈,父母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他们需要承受许多不同程度的压力。可是,父母也是普通人,面对压力、困难难免会有心情烦躁的时候,发发脾气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此时,做儿女的如果不理解父母的苦心,遇上父母有过失时与其大吵大闹或不理不睬,这样会将矛盾激化,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破坏了融洽的家庭气氛。

(2)婉言相劝

当家庭出现矛盾时,如果确定该矛盾是由父母的过失引起的,做儿女的应耐心给予解释,千万不能与父母争吵,更不能对父母说些过激的话,否则会伤父母的心。父母毕竟是长辈,无论从学识还是社会经验上都较我们要丰富得多,因此,年轻人要特别讲究礼仪。

生活中存在这样两种类型的父母,一种是通情达理型,有了过失时,容易接受儿女的规劝;另一种是比较顽固型,自己明明做错了,却硬是不肯承认,或是知错却不愿悔改。遇到通情达理的父母还好说,倘若遇到顽固型的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调整自身心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对父母应以礼相待;再次,与父母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有策略的提醒与规劝。骨肉亲情将父母与儿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闹点矛盾也不会产生多大的仇恨。所以,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只要我们的动机是关心和爱护老人,做法是礼貌和婉转的,矛盾是很容易被化解的。

孝敬父母

《中国妇女报》和《人民日报》曾经针对孝道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济南市一中设立“孝敬日”,要求学生回到家后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懂得关心体贴父母;泰安市河西村设立了“孝敬榜”,大力表彰那些赡养父母的好人好事;河北省宁晋县河渠乡为35所中小学学生开设了孝敬父母的教育课,其目的是宣传孝道,培养青少年孝敬父母、尊敬长者的良好品德。

在成长过程中,你是否感激过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是否想过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呢?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父母的慈爱”更宝贵的,我们应以获得了父母的关爱而骄傲。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在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父母对子女的那颗牵挂的心永远也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面对这伟大而又神圣的爱,身为人子岂能不以孝道来回敬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对待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以爱回报、以孝报恩,还何谈一个“人”字呢?身为人父人母者不求子女的报答,只希望孩子能长大成人有出息,他们没有衡量过得失,不曾与子女认真计较过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儿女再不孝敬、赡养父母,就有违孝道,要遭到舆论的谴责了。

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父母为子女安排人生道路了,企业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出色的经营者;军人希望子女成为战将;政治家希望子女成为出色的外交人才……可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意愿,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思想意识之中,这就会产生矛盾。如果子女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人生道路,父母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子女也因此惶恐不安;倘若依了父母的意愿,子女也可能因此而感觉生活没有情趣。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首先,他们会了解家长的希望和要求,然后以此为依据,分析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倘若父母的意见不适合自己,他们会耐心地为父母分析利弊,力求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使双方意愿达成一致,这样既不会伤父母的心,也不会让自己受委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与父母相处并不是一门多么高深的学问,有些子女一提到与父母相处就感到为难,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身为子女的应体谅父母,多与父母交流。

6、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

融洽的家庭气氛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其中,兄弟姐妹能否融洽相处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兄弟姐妹之间经常起纷争,矛盾不断,那么融洽的家庭气氛势必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兄弟姐妹能相互体贴、关心、相互帮助,产生矛盾时不争吵,互谅互让,这样的家庭必然幸福无比。

兄弟姐妹长期在一起生活,处处顾及到礼仪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虽然不能每件小事都把礼字摆在前头,至少在大的方面应引起注意。

那么,兄弟姐妹间相处应注意哪些礼仪呢?

(1)和睦礼让

兄弟姊妹之间闹矛盾是常事,要想和睦相处还得下些功夫。

假如你是哥哥或姐姐,那么就应时时以身作则,尽量照顾好弟弟妹妹,努力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兄弟姐妹间发生矛盾时,做哥哥或姐姐的应本着宽宏大量,不与弟弟妹妹斤斤计较的原则,认真处理矛盾。哥哥姐姐不能倚仗自己年长,动不动就指使弟弟妹妹干活;弟弟妹妹有错时,当着父母或旁人的面,最好不要斥责他们,否则,会伤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告状”,这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假如你是弟弟妹妹,要知道尊敬哥哥姐姐有利于自己成长。这样做可以使家庭关系和睦融洽,家庭成员也因此各受其益。千万不要因自己年纪小就自认为拥有某些优越感,更不能骄蛮无理,做什么事都不把哥哥姐姐放在眼里,为所欲为。与兄姐发生争执时,不要到父母面前告兄姐的状,这不利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

兄弟姊妹间要和睦礼让,友好相处,这不但对处理家庭生活琐事有很大的帮助,对融洽家庭气氛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2)相互体谅

兄弟姊妹之间交往要相互体谅。由于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相处起来达到完全和谐一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家人、亲戚间的往来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多方体谅了。这样做的好处很多,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能化解重重矛盾,融洽家庭气氛;能使人在失意的时候振作起来,在高兴的时候快乐倍增;能教人如何与别人相处,是待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相互关心

在家庭生活中,要学会关心他人,兄弟姊妹交往时要诚恳热情,相互关心。当兄弟姐妹受到奖励、考学或者过生日等值得庆祝的事时,应适时送上一张小小的贺卡以示祝贺;当他们遇到某些麻烦或不幸时,应及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千万不能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更不能落井下石;当他们生病时,写一封短信或送一支鲜花表示慰问。虽然这些看似是小事,但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往往能使人重新振作起来,为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4)维护兄弟姐妹的自尊心

有人认为,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就可以不拘礼节,随便一些。殊不知,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正是因为是一家人,是亲戚关系,更应注意彼此尊重。

伤害他人自尊心不利于彼此的交往,这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俗话说“恶语伤人”,此话不假,从一个人说话的口气与态度上,可以看出此人是否懂得为人处事。与兄弟姐妹交往过程中,和气而不虚伪是尊重、爱护他人的基本表现,是增进双方感情的桥梁。

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当兄弟姐妹或同辈人求你帮忙时,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及说话的方式。对能帮上忙的事要尽量帮,对不能帮的事要婉言拒绝。值得注意的是,帮助兄弟姐妹或同辈解决了某些困难后,不要指望对方对你有所回报,也不能摆着“功臣”的架子在兄弟姐妹及同辈面前炫耀,这些都可能伤害对方自尊心,从而对你产生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