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40位世界著名参谋长
16816100000002

第2章 拿破仑的“左膀右臂”

——18世纪末法军总参谋长贝蒂埃

19世纪咤吒风云、横扫欧洲的拿破仑,他的赫赫战功得力于他的亲密助手,被称为他的“左膀右臂”的贝蒂埃(1754-1815年)。他和拿破仑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共同书写了世界近代史上壮丽的一页。

军旅一生

路易·亚历山大·贝蒂埃出生于凡尔赛。父亲是位工兵团军官和地形测绘工程师。他受父亲的影响,早年干过绘图员,17岁时奉父命参军。1780年他随罗尚博以中尉参谋的身份随法军到北美洲支援美国的独立事业。战争结束时,因功晋升为上校。1794年又升为少将。

1793至1795年贝蒂埃在旺代服役。1796年在攻打土仑的战斗中,他和马尔蒙、缪拉等与拿破仑相识,拿破仑看中了他的军事才干,从此成为拿破仑的助手。1796-1798年任意大利集团军司令,1798年率部攻占罗马。1799年任陆军部长。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获元帅称号,受封为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公爵,并担任狩猎总管,获得莫罗在巴黎附近的格罗斯布瓦庄园及一大笔贵族财产。1807-1814年担任拿破仑的参谋长,协助拿破仑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1809年他同巴伐利亚国王的侄女结婚。

他由于工作能力强,极受拿破仑的器重。他奠定了司令部勤务制度,其原则为欧洲几乎所有国家所采用。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他投靠复辟王朝的路易十八,被任命为贵族院议员。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他闻讯逃往巴伐利亚的班贝格,跳窗自杀(死因至今仍有争论)。

征战意大利

在法国大革命中,贝蒂埃的立场是矛盾的。他虽然有自由派思想,积极参加革命,但对国王却情有独钟。1791年他曾设法保护了路易十六的姨母,使之避免受到革命党人处死并帮助她逃离了法国。他担任上校时,指挥驻扎在凡尔赛的国民自卫军,对列库安特尔党采取了坚决镇压的行动。后来他奉命去旺代任革命军参谋长,在镇压叛乱的战斗中负了伤。热月政变期间他又担任阿尔卑斯方面军参谋长,在意大利作战。

1796年,贝蒂埃在进军意大利的行动中,表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他随拿破仑翻越陡峭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脉,出其不意地插到奥地利军的背后,打得奥军四散溃逃。

罗迪桥是法军东进的必由之路,该桥横跨阿达河,长150米,宽10米,连接东去布里西亚的大道,是交通枢纽。奥军有1.5万人,36门大炮防守该桥,并企图在必要时把桥炸断。由于法军所在河的西岸地势较高,可用炮火轰击奥军阵地,使奥军无法炸桥。但桥下河水宽100多米,水深流急,无法涉过,只有从桥上冲过去。拿破仑精选了几千人,准备从桥上强攻。但奥军炮火密集,诸将士皆面有难色。

5月10日进攻开始,法军冒敌方枪林弹雨,向桥上发起冲击。部队在弹雨中死伤惨重。在紧要关头,贝蒂埃和兰诺、马塞拉、拉纳等将领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列,部队士气大振,奋勇冲过桥,击溃了对岸的奥军,夺占了桥梁,奥军死伤2000多人。贝蒂埃的勇敢精神和身先士卒的行动,得到拿破仑及法军将士的一致赞扬。

攻占罗迪桥后,奥军主力东撤,意大利北部最大城市米兰失去了屏障,防守空虚。拿破仑挥军乘虚直入。在一年中,经过6次大战、70次小战,歼灭和俘虏了大批敌军,全部控制了意大利北部地区。1797年春天,拿破仑又挥军攻入奥地利境内,向维也纳进攻,4月初在纽马克大败奥军。奥地利被迫求和,于10月间同拿破仑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第一次反法联盟完全瓦解了。

在上述战斗中,贝蒂埃作为参谋长为拿破仑出谋划策,下达各种命令。此外,他还亲自指挥了进军罗马的行动,这是他亲自指挥的有数的几次军事行动之一。1797年圣诞节,罗马发生暴动,法将迪福被刺。贝蒂埃奉命率军进攻罗马,1798年2月15日,他兵不血刃进入罗马,宣布罗马教皇的民政权力已告结束,恢复罗马共和国。

1800年,贝蒂埃又一次随拿破仑远征意大利,他为远征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出征前,他受命组建一个预备军团作为远征军的主力。他以高度的组织才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一军团组建完毕。军团下辖3个军,每军2个师,共6万人。组织及训练过程是秘密进行的,贝蒂埃临时担任军团司令,在短时间内将这个军团训练成具有较高战斗力的部队。拿破仑自5月起亲自指挥这支部队分批翻越阿尔卑斯山脉险峻的圣伯纳德山口。其中贝蒂埃指挥了1.5万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完成了这一军事史上的壮举,显示出他过人的军事指挥才干。法军出奇兵,切断了奥地利军的退路,使奥军陷于被动境地,在马伦哥决战中失败。1800年6月15日,奥地利向法国求和。拿破仑派贝蒂埃进入亚历山大里亚,与奥军统帅梅拉斯签定了停战协定,法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的“影子”

贝蒂埃自从被拿破仑选中以后,就一直是拿破仑最亲密的助手。无论是在意大利崇山峻岭的进军中,还是在奥斯特里茨的战场上,无论是在普鲁士国土的追击战中,还是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他都和拿破仑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住在相邻的帐篷里,行军时同乘一辆马车,作战时不离拿破仑左右……甚至在散步时两人也常在一起,真正是形影不离,贝蒂埃因此被人称作是拿破仑的“影子”。

拿破仑为什么这么看重贝蒂埃?主要是因为他“有能力,精力旺盛,勇敢,个性强,善于处事”。因为拿破仑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将他的战略意图贯彻实施的助手,使他腾出手来只负责宏观的作战指挥,而把具体工作,从作战计划的制定、部队调动、后勤供应、敌情判断、行军宿营等等具体琐碎的千头万绪的工作全都交付这样一个助手。贝蒂埃正是处理这些事情的行家里手,他能把拿破仑的意图准确地变成一道道命令,实现千军万马的调动,把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更可贵的是,贝蒂埃是一个工作狂,工作起来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而且十分细心严谨。他工作的勤奋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在征俄途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竟然病倒在路上。拿破仑出众的军事指挥能力与贝蒂埃的精细勤奋配合得十分默契,以致拿破仑一步也离不开这个得力助手。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拿破仑才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胜利。

两人的私交更是亲密无间。战时,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总是并肩站在一起。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埃劳战役中,俄军突击队发起猛攻,拿破仑周围的下属不断中弹倒下,但他和贝蒂埃仍纹丝不动,镇静自若地进行指挥。平时,两人不分你我,经常一起出去打猎,贝蒂埃甚至获得“狩猎总管”的官职。1810年3月11日,贝蒂埃曾代表拿破仑到维也纳向路易莎公主求婚,并陪公主来到法国。

贝蒂埃还是拿破仑的救命恩人,他有一次曾抓住一名企图刺杀拿破仑的刺客。对于贝蒂埃的贡献,拿破仑也给予丰厚的回报。他称帝后,在所封元帅当中,贝蒂埃名列第一。他还封贝蒂埃为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公爵,赐给他巴黎附近的格罗斯布瓦庄园及纳夏泰尔亲王领地作为奖励。1807年拿破仑曾一次就赏了他50万金法郎和40.5万年金。当然,作为上下级两人的关系也有分寸,特别是当拿破仑发脾气时,贝蒂埃一般是小心翼翼,有时甚至有点胆战心惊。

如果说拿破仑在军事指挥上有严重的弊端,那就是他一人身兼总司令和总参谋长两职,过分相信自己的作用,只要求参谋人员绝对服从,大大限制了参谋的主观能动性。贝蒂埃曾谈过:“我在军中的地位等于零,我以皇帝的名义接受元帅们的报告,也让他签署命令,但我个人却是不存在的。”贝蒂埃还抱怨:“没有人了解他的思想,你的职责就只是服从而已。”正是由于拿破仑的这种专制作风,导致了两人日后关系的破裂。1814年当拿破仑第一次退位时,贝蒂埃背离拿破仑而投靠了封建复辟王朝。拿破仑少了他这个得力助手,在滑铁卢之战中部队调动不灵,顾此失彼,最后惨败。可以说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贝蒂埃。

在军事上的重要贡献

虽然拿破仑身兼总司令和总参谋长两职,但贝蒂埃并不是被动地向下传达命令的“邮差”,他为拿破仑的辉煌战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事上作出突出的贡献:

一是他尽可能地在各种可能的场合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此影响拿破仑的决策。比如在阿斯波恩战役中,他力主放弃罗包沙洲,而拿破仑却执意固守,结果酿成法军的第一次大败。在拿破仑发动侵俄战争时,贝蒂埃从军事家的角度分析了各种因素,敏感地认识到侵俄凶多吉少,因此多次劝阻拿破仑,不要进入俄国。

二是他奠定了近代司令部勤务制度和参谋业务的基础。贝蒂埃有较高的组织才能,青年时期从事过绘图工作,对地形图十分精通,多年担任参谋工作使他具备了较强的军事素质。

他把参谋工作分为组织侦察、研究敌情、绘制地形图、搜集并分类整理军事资料和材料、拟定作战计划、向部属下达任务、调动军队、组织后勤保障等几大类。贝蒂埃善于给拿破仑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情报,供他参考,又擅长准确地把拿破仑的意图表述得简单明了,以命令传达下去。拿破仑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大小战役几乎每次他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是贝蒂埃为拿破仑的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前所述,在1800年远征意大利时,他秘密组建了预备兵团,并在短时间把这支部队训练成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突击部队。这个军团在拿破仑第二次远征意大利时打得奥军丢盔卸甲,狼狈溃逃。贝蒂埃十分关注后勤供应工作,这是因为他在这次远征意大利的进军中饱吃了供应不足的苦头。因此他为拿破仑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后勤供应体系。

1814年,当拿破仑退位到厄尔巴岛后,贝蒂埃投靠了路易十八,被任命为贵族院议员。当拿破仑重返法国、逼近巴黎时,贝蒂埃匆忙逃到巴伐利亚的班贝格,1815年6月1日从窗口跳楼自杀身亡。不过关于他的死因,还有两个别的说法:一是他是为特务所暗杀;二是他看到哥萨克骑兵进攻法国,奋而跳楼。不过死因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

贝蒂埃的一生,是和拿破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他后来背拿破仑而去,但是他的一生仍功不可没。他高超的军事见解和过人的组织才能,配合拿破仑完成了叱咤欧洲风云、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赫赫武功。特别是他创立的近代司令部勤务制度和有关参谋与后勤业务的各项原则,后来几乎为所有的欧洲国家所采用。许多著作都把他看作是参谋长的典范和军事参谋制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