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3月22日,我飞赴荷兰,展开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来对欧洲的首次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涵盖欧洲大小国家、欧盟总部、联合国专门机构。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把欧洲作为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要同欧洲伙伴增进互信、深化合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提高中欧关系水平。荷兰是欧洲重要门户,是我这次访问的第一站。我在这里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体欧洲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我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中国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世界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和平。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样,既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肩负规划核安全进程未来蓝图的历史使命。保障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有效应对核恐怖主义威胁,不仅事关各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我期待在这次峰会上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领导人一道,分享经验和心得,深入探讨推动国际核安全,对未来核安全进程作出合理规划,为人类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我这次访欧是为推动合作而来。中欧经贸关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合作潜力巨大,合作前景广阔。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合作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双方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访问期间,我将同有关国家和欧盟机构领导人就新形势下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务实合作深入交换意见,找准彼此发展战略规划契合点,推动中欧合作深入发展,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我这次访欧是为交流互鉴而来。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改善。欧盟在应对主权债务问题和推进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愿意同欧方相互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推动各自改革发展取得成功。我们也希望同欧方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致力于基于规则的,更加透明、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
——我这次访欧是为共促文明进步而来。人文交流是促进和平发展的积极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欧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欧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占世界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扩大人文交往,对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社会繁荣至关重要。我将同欧洲领导人就深化中欧人文合作、便利双方人员往来等交换意见,努力增进双方民间友好,促进东西方两大文明互通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繁荣。
荷兰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合作伙伴。中荷有直达铁路、货轮、商业航班,形成了全方位互联互通的独特优势。中荷合作领域广、规模大、内生动力强,以务实高效著称,是中欧合作的缩影和典范。荷兰连续11年保持中国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是欧盟第三大对华直接投资来源国,中国是荷兰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双方在农业、水利、石化、物流等领域合作走在中欧合作前列。荷兰是对华合作最开放的欧洲国家之一,双方都支持贸易自由化,都致力于建设开放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我这次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荷兰,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访问期间,我同荷兰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并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共同规划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丰富双边务实合作内涵,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的更高水平,并一致决定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签署了能源、农业、金融、投资、文化等领域多个合作文件。
当前,中国正在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欧盟也在加紧推进“欧洲2020”战略。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中国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也是欧洲人民共同愿望。我们愿意同欧洲各国一道,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北京和阿姆斯特丹相距近8000公里,但再远的距离也不能阻挡中欧相互走近、扩大合作的步伐,不能阻挡双方民众相互吸引、增进友谊的热情。
我对欧洲之行充满期待。我坚信,2014年必将开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欧关系新时期。
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从今天起,我将对法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我选择这一时机访法,是为了总结过去、传承友好、继往开来,推动中法关系更上一层楼。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勇气,推动中法两个伟大国家实现握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重大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50年来,两国领导人坚持从全球视野出发,秉持独立自主精神,把发展中法关系放在各自对外关系的优先位置,开创了大国良性互动的先河。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
——50年来,两国开展了多项开拓性合作,不断丰富中法关系战略内涵。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开辟直航航线的西方国家。现在,每周有近60次航班往返于两国之间。
——50年来,两国人文交流从未间断,推动着中法两大灿烂文明的交流互鉴,拉近了两国民众心与心的距离。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青年交流的西方大国。中国有10万青少年学习法语。在法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目前已经有4.5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中法关系50年的发展历程,为双方维持特殊友谊、走好共赢道路凝聚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启迪。双方都认为,互尊互信、坦诚相待是中法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是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的重要法宝。互利共赢、互惠共容是中法关系能够长期造福两国人民的根本出发点。独立自主、求同存异是中法在国际事务中实现协调和配合的精神基础。同舟共济、面向全球是中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不懈追求。
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在3天的访问中,我将同奥朗德总统等法国领导人充分交换意见,并将共同发表新的联合声明和中长期合作规划。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达成新的重要共识。我认为,中法作为全面战略伙伴,要互尊互信、协作创新,继续引领中欧关系和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发展。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法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热点问题纳入和平解决轨道,携手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双方有能力、有智慧提出好的倡议和方案。
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法利益契合点多,互补性强。双方要充分释放合作潜力,通过联合研发、联合投资、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等方式,深化两国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合作领域利益融合,在农业食品、金融、数字化等新领域打造合作新亮点。
中法都主张兼收并蓄,双方将积极探讨提高两国人文交流水平的新途径,深化两国民众相互认知。双方将继续举办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扩大互派留学生和互访游客规模,为便利人员往来采取新举措。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发展新阶段,正在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国也在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致力于保增长、提高竞争力、扩大就业,实现新的法国梦。中法都是富有改革精神的民族,只要双方抓住机遇,相互支持,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中法关系必将迈向下一个辉煌的50年。
来法国前,我已经访问了荷兰,接下来还将访问德国、比利时、欧盟总部。我在今年开春之际抽出11天时间访问欧洲,是因为我高度重视欧盟和中欧关系,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当前,中欧都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要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新能源、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互利合作,加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步伐。
与此同时,要相互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实现中欧关系平稳健康发展。这不仅将造福中欧人民,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发挥超越中欧、更具全球意义的重要影响。
朋友越走越近,良言越说越亲。我期待着同法国政府以及各界朋友深入交流,寻求共赢之道。
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我很高兴在万物复苏的早春时节再次来到德国。
5年前,我曾经访问德国。那时,欧洲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之下,欧债问题初露端倪,唱衰欧洲之声甚嚣尘上。中国毫不迟疑选择同德国和欧洲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始终对欧元保持信心,一如既往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
5年后的今天,欧债问题趋于缓解,欧元依然坚挺,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新进展。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正在引领欧洲加快复苏步伐。这些不仅证明了我们当初判断的正确性,更印证了两国互信之深和合作基础之牢。
中德合作有着深厚而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
——中德合作是两大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国和德国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是东西方两大文明杰出代表。两国数不尽的先贤哲人、深邃的思想哲理、丰富的文学艺术,是双方互学互鉴、交流合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中德合作是两个伟大民族的相互学习。尽管中德历史传统和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两个民族拥有很多共同的优良品质,比如勤恳耐劳、谦虚认真、踏实苦干、勇于创新。这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亲相敬、取长补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德合作是两个经济奇迹创造者的携手并进。作为全球两大贸易国和两大经济体,中德两国发展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无论从产业发展水平、市场规模,还是从需求格局看,中德经济互补性十分突出,合作空间极其广阔。
近年来,中德合作一直领跑中欧合作。每天往返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15亿美元商品中,近1/3属于中德。每周,70多个航班连接着两国10多个城市。中欧之间已经开通的3条联运班列中,有2条通往德国的杜伊斯堡和汉堡。每年有超过100万游客来往于中德之间。两国不仅已经成为对方国家在各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更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最重要目的地。迄今有82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安家落户,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德国站稳脚跟。政府磋商、战略对话、法治国家对话等两国政府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运行顺畅,为中德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维护世界和平、地区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两国也日益紧密地开展沟通和合作。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中国决心顺应时代潮流,全面深化改革,抓住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其中,重点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将深化各方面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积极推行能源转型,并引领欧洲整固财政,实施结构改革,大力落实“欧洲2020”战略提出的举措,推进欧洲一体化。中德合作将会有更多契合点,获得新动力。中德关系也将在现有高水平基础上,进入一个精确磨合和深度对接的新阶段。
中德合作的根本在于服务各自国内发展和改善民生。中德合作的未来仍然在于能否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中国市场和德国技术的结合,无疑将极大促进中欧经济社会发展,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诸多实惠。中国速度和德国质量的联手,将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创造巨大增长空间。
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实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将意味着亚欧两大增长极的强强联手。这将极大促进亚欧大市场的形成,带动整个亚欧大陆的增长,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同德国加强合作,将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友谊建立在尊重、信任、包容基础上,国家交往亦是如此。当前,全面深化中德关系,缺的不是利益契合和共同目标,而是勇气、胸襟、视野。
让我们理解和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让我们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以更加创新和开放的思维,赋予中德合作更多战略内涵。让我们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分歧,以更加宏观和长远的眼光为两国关系发展谋划蓝图。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国际机制和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社会共同需求。
只有这样,中德合作的车轮才会越转越快、越转越好。
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在比利时《晚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我曾看到两个故事:有位比利时人,从2004年起,一直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有位中国人,1990年来到比利时,用高超的医术,让众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受到中欧友谊和合作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从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走来,让亚欧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中国人民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正是带着这样的愿望,我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
中国同比利时建交43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比建交之初增长了1000多倍,比利时已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持续增长。在过去5年中,中国对比利时直接投资增长了近10倍,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双方成功举办了“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中比建交40周年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两国人民友谊进一步加深。
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双方贸易额在10年间翻了两番,2013年达到5591亿美元。现在,双方每年人员往来达到550多万人次,互派留学生27万多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中欧友谊和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更丰富的商品、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好的学习机会。
我期待着通过这次访问,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关系,让中欧友谊和合作给中欧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今天,中国和欧洲都处在各自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的具体落实办法已经或正在出台。13亿中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欧洲也正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欧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欧洲各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努力,复苏的春意已经开始驱散欧洲经济的寒冬。
新形势赋予中欧友谊和合作新的发展机遇。中欧是发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将继续从战略高度看待欧洲,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相信欧洲各国人民也将同样支持中国人民走好自己所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去年11月,双方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国愿意同欧洲一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落实《规划》为主线,全面加强贸易、投资、金融、高技术、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让中欧友谊和合作为各自发展提供更强助力,也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实利。
新形势赋予中欧友谊和合作新的战略内涵。中欧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到世界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中欧关系的影响已经超越双边,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
——中国和欧洲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欧盟是全球最大对外援助方。双方在伊朗核、中东、反海盗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效合作。我们要携起手来,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一起,建设地球和平家园。
——中国和欧洲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作为最大经济体,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7万亿美元。中欧要共同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市场开放,致力于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和欧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都是东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杰出代表,几千年来相互促进、相映生辉。我们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新形势下,中欧友谊和合作更加需要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国和欧洲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中欧人民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想法一致。我们所处的,既是同舟共济的时代,也是个性彰显的时代,既是机遇前所未有的时代,也是挑战前所未有的时代。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险滩和礁石阻挡不了奔腾入海的河流,我相信问题和分歧也阻挡不了中欧友谊和合作的前进之路。
比利时是欧盟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心脏”。“心脏”脉动越有力,就越能为中欧合作输入更多血液。
中欧友谊和合作是时代的选择,是中欧18亿人民的选择。“星徽”和“好好”,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能够不远万里,从中国的“天府之国”落户到比利时的“天堂公园”,就是这个选择的明证。它们的名字,喻义光明和美好,传递了我们对于中欧友谊和合作的自信和祝愿。
我相信,中欧关系的未来更加光明,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