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有着数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史的国度。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悠久的思想文化传统,面对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我们后人当然有责任要予以继承和发扬。然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研究传统的思想文化、应该研究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哪些东西?我认为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现代人的生活和思考,是为现时代以及未来人们寻求一种更合理、更有意义的生活服务的。因此,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要着重研究传统思想文化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性价值,那些蕴涵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重大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应予以借鉴依凭的一个特有的民族性基础。具体而言,就是既要研究传统思想文化中固有的价值和精华,特别是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所具有的那些作用和意义,包括通过对传统经典的现代阐释和运用,揭示出传统思想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性要素及其意义,蕴涵的那些可以转化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又要研究传统思想文化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只有这样,在当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民族复兴和中国文化的重建才既可以有其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性坐标,也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今天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就不只是要向传统回归、让传统复活,而是要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由华人学者林毓生教授最早提出的“创造转化”的观念,近30多年来已经在华人的文化圈、学术界里被普遍接受。创造性转化意味着从现代的维度来观察、研究传统思想文化问题。它不但要以此克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化派与传统派的长期对立与纠葛,也要求超越可能缺乏自信的“中国传统思想如何现代化”的命题,将一百多年来学者们有关思想变革的看法,导入至少在心态上是一种相当健全的方向。正如韦政通先生所说的,“创造转化”思想的精髓,不但对中国的思想传统在态度上应采取批判地继承,对西方文化也应做到批判地吸收,彻底解除以往“我族中心”或“西方中心”文化交流上的不平衡、不理性的状态。按照这一思路,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就既必须打通“中西”,又必须对接“古今”,实际上它是一个“中西古今”的融会贯通过程。
具体来说,要通过“中西古今”的融会贯通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就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必须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原典以及重要思想文化现象作深入的解读研究。以儒家、道家等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思想范本,是真实地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原型精神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以后的思想者可以反复从中汲取思想养料、获得思想启迪的重要精神资源。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些重要思想能够帮助我们今人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理论思维的特点,理解其中的各种核心价值和基本观念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明发展所起的规范和导向作用,理解作为一个文明的整体和特有的文化传统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在具体的解读研究中,应该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一方面,要对各种经典原著和重要史料包括出土文献作出必要的考证、整理和诠释,因为对一些史料史实进行考证和对历史和事实尽可能提供深入确实的分析说明,切入到对文本的具体诠释的深度解读研究,正是任何一种思想史的研究都需要的最基础的研究。为此,应该尽可能地“复原”或“再现”那些基本原典以及重要思想文化现象产生时的现实“语境”,重建它们在历史上的思想生态环境,以求与古代思想家进行超时空的交流、沟通和“对话”,从而达到较客观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另一方面,由于任何原著和史料都不可能是一种僵死了的抽象理智的陈列,更不可能是一系列毫无生气、也毫无联系的史料的堆积,而是一些体现了前代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价值、理想等的理解和追求,以及表达、阐述这些思想、理论和信念的建构方式和概念系统,因而我们今人对以往思想的研究,除了应努力对那些原创性原典作全面的、富有新意的解读,甚至在微观上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命题和史料史实作必要考证辨析之外,还应着重从学理上对那些原典及其思想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原著和史料包括出土文献的考证、整理和诠释,而是应对古人通过那些具体的文本所体现出的思想和认识作深刻系统的理解和阐释,并且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和认识生长发展的特有方法和途径即“如何思想”,努力揭示那些基本原典以及重要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精神及其固有价值和意义。尽管它们难免还会掺杂有我们今天的阐释者“自己的理解和阐释”,但这种从考据与学理、文本结构与逻辑结构、宏观与微观、内在逻辑与历史发展相统一的多元化角度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把握,无疑是十分有利于从整体“原生态”上、从活生生的思想有机体来贯穿和统揽整个传统思想的理解和阐释,以此尽可能构建、复原那些真实的传统思想形象。
二是努力挖掘传统思想文化的普适价值及其意义。大凡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体系,都具有时代性和普适性双重属性,都或多或少包含有某种普适价值。而思想文化中的这种普适价值,正是根源于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共同性,根源于人类对超越自然、实现人性的共同追求。它往往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体现了某些人类生活的共同准则和人类道德价值的底线或理想。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传统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往往就具有极丰富的普适价值。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道德礼仪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给人类社会的最具有普适价值的文明成果之一。这些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道德礼仪文化,在剔除掉其中不合时宜的一些具体历史内涵后,作为观念样式,它们确实仍具有某些超时空的价值,兼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双重属性。
然而,注重传统思想文化的普适价值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思想文化自身往往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本土性的价值,相反,历史事实表明,一种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色彩的文化越是具有活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就越能够散发出独有的魅力,从而越容易具有世界性的地位和影响。即使是一种非主流的、边缘化的思想学说,也不见得仅仅具有有限性的、地区性的意义,而是有可能蕴涵了当时主流文化、正统社会还无法理解和包容的新的价值观。但是所谓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化正是由这种丰富的富有活力的多样性文化组成的。因此,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本土性价值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如楚文化、浙学史等),不但对于研究特定地域的传统思想文化与当时当地的整个思想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地域性与全球化、区域文化与普适性文化等等的关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而且对于探讨那些独特的区域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根本性“本土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探讨在目前日益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评估所谓“地方性知识”的意义和普适性价值,以及当代问题意识下思想文化的本土化途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路径等问题都会富有启迪作用。总之,自由、宽容和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生态正是一切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是要致力于探讨传统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够为当代的思想文化的研究和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因为传统思想文化并不仅仅是一种只能供博物馆展览的“化石”,而是仍具有许多“活的精神”,仍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值得现代人去深入挖掘、阐发和借鉴。所以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必须以现代意识和批判精神去审视那些传统思想文化,以较广阔的视野、较大的包容性和必要的前瞻性深入地分析其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及其局限性,努力做到在现代人的视野中分析把握古典思想,以现代批判意识去重新评判传统精神,努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拓展研究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中含有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而且,任何理论的思考本来就不仅不能囿于单纯的形而上的沉思,而是应该切入到现实的形而下的生活世界中去,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去关注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现现实中的根本性问题,从而利用各种思想文化资源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价值正是主要取决于它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这种思想文化资源发现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解决那些根本性问题的。正因此,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就要着重研究传统思想文化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性价值的成分,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无疑显示了其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哲学的丰富可贵的思想资源,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应予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以便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兼容并包的气度、综合创新的精神,通过中西方多种不同文化哲学思想的融会贯通,为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重建探索出新的境域,也为在实践上构建一种人类社会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合理的文明形态而提供自己特有的精神导向作用。为此,我们要以现代性的维度为参照系来评价和探求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价值,既要发现其与现代化、现代社会的契合性,并予以现代阐释和对接会通,也要发现其与现代化、现代社会的异质冲突性,并予以梳理过滤、筛选改造等,从而最终努力挖掘和转化传统思想文化中所蕴含的普适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而显然,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乃至思想文化的真正创新也就体现在了这样一个过程中。
基于以上认识,本书作为我个人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和传统思想相关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对从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问题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探讨,也反映了一些近年来学术界研究上新的关注点。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传统思想的现代阐释》,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中道家、儒家、辩证法、浙学等重要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新的研究,力图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一些突破,提出一些新的解读和现代阐释。其研究着重于探讨传统哲学思想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价值的内容,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重大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的问题,并因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它们应该对于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也具有启发意义。下篇《传统与现代化》则希望就一些新的思想学术论题,结合传统思想文化资源,进行多个角度、多个学科及多个方法的探讨,努力挖掘出一些传统与现代的转换链接的有效通道,发现那些民族传统哲学文化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精神和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价值取向等问题,展示传统思想丰富深邃的价值境域,努力使传统思想文化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和特有的民族性基础,以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