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16950800000012

第12章 蔡锷与小凤仙之间真的没有啥

说起蔡锷,小凤仙永远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清朝灭亡之后,蔡锷觉得国家需要出现一个英雄般的人物才能够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而在他的心目中,袁世凯正是这样的人物。

辛亥革命时期,蔡锷在昆明发动新军响应的武昌起义,因而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时年29岁。蔡锷就职后,积极更新人事,力除弊政,整顿财政,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使云南大地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蔡锷注意到“英窥西藏,法窥滇黔桂粤之谋日迫,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不国”。为此,他亲自挑起大梁,担任主编,拟定了数万言的《五省边防计划》,即西南边防协同作战计划。

然而好景不长,湖南人蔡锷在云南处处受到当地人的排挤,当时地方流行自治,云南人也随大流提出所谓的“滇人治滇”。无奈之下只好卸任云南都督一职,由本地人唐继尧接任。

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蔡锷一直选择站在袁世凯这一边。因而,在革命党人二次革命时,蔡锷不仅予以支持,而且多次为袁世凯辩护。1913年身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便下令将无事可做的蔡锷调往北京。

关于袁世凯调蔡锷入京的目的则有不同的解读,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权,软禁起来。但此说法的准确性还有待考证。民国著名记者陶菊隐在《蒋百里先生传》中分析说,袁世凯和蔡锷只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袁世凯想让蔡锷为己所用,蔡锷是想借袁世凯一展宏图。

袁世凯本来打算让蔡锷担任新组建的“模范团团长”,从而对北洋军进行整改打造出一支雄师。可惜的是,袁世凯此举招致北洋内部的强烈抵制,即使袁世凯动用行政手段强行安置,但是如果蔡锷的同僚、部属不配合他的工作,处处设置障碍,互相推诿扯皮,不仅蔡锷难有用武之地,反而有可能给军界制造混乱。但是人都来了,也都给人家一个交代吧,袁世凯还是给了蔡锷这个非北洋系的南方军人很大的荣宠,加昭威将军衔,入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表现出对他相当的赏识和信任。

不过这一切都是虚职,没有实权。因而蔡锷很是郁闷,经过一段潜心的观察,蔡锷发现袁世凯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蔡锷对此深感痛心,他也看清了袁世凯的真实意图,8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北京出现了一个打着“筹一国之治安”旗号的“筹安会”,公然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之后各类的“联合会”、“请愿团”,甚至包括妓女请愿团也粉墨登场,为鼓吹帝制摇旗呐喊。12月,袁世凯完成了复辟帝制的准备,于12日宣布接受帝位,下令取消民国,改用洪宪年号。

蔡锷对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的阴谋,气愤不已,便秘密与梁启超等人秘密商讨“倒袁”计划,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据一些稗官野史记载,在此期间蔡锷为了掩人耳目,经常纵情酒色,出入于风月场所,从而结识了青楼名妓小凤仙。

然而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小凤仙的记载,甚至连她的出生日期都模模糊糊,只知道小凤仙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朱承海,祖父朱乾利,母亲是偏房。小凤仙的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母亲因不愿受大老婆的剥削,便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之后,小凤仙的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时,张氏妇人正带着小凤仙在浙江巡抚增韫家当帮佣。过了没多久,武昌起义的革命烈火蔓延到了杭州,杭州革命党人起事,炮轰巡抚衙门,张氏妇人就带着小凤仙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奶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

袁世凯掌权之后,革命党人在南京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北洋军阀冯国璋、张勋等部攻打南京,战火延及近两月。小凤仙跟着胡老板逃回上海。这年小凤仙已是13岁,早已出落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正是在此期间,小凤仙结识了郁郁不得志的蔡锷。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英雄与美人,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蔡锷小凤仙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蔡锷整天沉溺于温柔乡中,一是为了麻痹袁世凯,二是为了消愁。交往了一段时间过后,小凤仙也细心地发现了蔡锷的郁郁寡欢,就试探性地问他:“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蔡锷听后虽心中对眼前这个烟花女子的言论感到钦佩,但依旧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叹了几口气。小凤仙见状又接着说道:“蔡将军,我看您非等闲之辈,为何要甘于平庸呢。”说到辛酸处,蔡锷更加忧伤,他又叹了几口气,说道:“我又何尝不想报国,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小凤仙听出了其中的苦衷,便说自己想出了一个妙计,附在蔡锷耳旁说如此如此。

蔡锷听后乐不可支,表示一定会按计划行事。当然蔡锷还是先去咨询了一下老师梁启超的意见。1913年梁启超组建进步党的时候,和蔡锷一起一样对袁世凯抱有很大的幻想。而当初袁世凯调遣蔡锷入京,梁启超同样出了不少力。梁启超听后表示同意,随即离京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蔡锷则一副态度决绝的样子反对老师的观点,并和鼓吹帝制的筹安会人员打得火热。蔡锷突然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采取支持的态度,这么反常的举动,自然也引起了老奸巨猾的袁世凯的关注。

袁世凯决定对蔡锷实时监视,而蔡锷除了每天向袁世凯表达忠心以外,其余所做的就是浪迹风月场所,和小凤仙打得火热。不久之后探子们听到蔡锷和夫人争吵的声音,起因正是蔡锷和小凤仙厮混被夫人得知。争吵当中,蔡锷扬言要把夫人给休掉,遣回老家。

蔡锷的夫人离京之后,蔡锷每天与小凤仙更是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久而久之,那些探子们也就放松了警惕。有一天,蔡锷携小凤仙去戏场看戏,探子们以为还如同平日一样,也就没再怎么着留意。中途蔡锷起身去厕所方便,但是探子们见蔡锷挂在衣架上的大衣并未取下,也就没有生疑。谁知,左等右等,始终不见蔡锷回来。厕所也无蔡锷踪影,探子们便质问小凤仙蔡锷的下落,这计谋本就是小凤仙出的,探子们当然从她嘴里问不出什么。而此时的蔡锷早就坐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车,当探子们满北京城搜罗的时候,蔡锷已在有人的帮助下乘坐上了东渡日本的游轮。到了日本之后,蔡锷便拍电报给袁世凯,称自己喉咙有病,需要在日本医治。袁世凯也无可奈何。

故事虽美,可终究是故事。蔡锷在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虽说不满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在此期间,蔡锷经常和阎锡山等人探讨军事方面的议题,并写成《军事计划》一书。另据以讨袁为宗旨的《民国日报》1916年2月14日的文章来看,蔡锷虽是闲差,但出勤却极为认真,几乎是无日不到,对袁世凯也是“似甚驯服”。而拥护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发起以前,杨度几乎是天天拜访蔡锷。杨度还请蔡锷去天津以师生关系劝阻梁启超不要发表反对帝制的言论。蔡锷便以此为由前往天津,和梁启超等人连夜商议反袁对策。

但是这也是其中的一个说法而已,除此之外,还有资料说是一个叫做张宗祥的人帮助蔡锷离京的,张宗祥在建国后成为浙江图书馆馆长。但无论哪种说法,综合各方资料来看一定不是小凤仙帮助蔡锷离京的。蔡锷和小凤仙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蔡锷逃离了袁世凯的虎口之后,便折回了云南,扛起了反袁的大旗。护国战争半年后,袁世凯在倒行逆施中含恨离世,而不久,蔡锷也因为喉疾真的在日本医治无效去世。蔡锷去世后,据说小凤仙写了一堆挽联,挽联是这样写的: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墈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挽联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作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也不妨姑妄听之。另外,还有传闻说,小凤仙在蔡锷死后,也便殉情了,这更是无稽之谈。小凤仙一直活到了1954年,蔡锷殁于1916年,这算哪门子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