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咱们的政务微博上线了,可为啥人家的微博每条都那么好看?为啥人家的账号动辄成千上百的转发?为啥人家三天两头微访谈?为啥人家的又搞线下活动了?他们的队伍里都是些什么人呢?”
不少政务微博账号虽然建立,但人员迟迟不能到位,一些微博设立在网络处、新闻处、舆情科,不少账号都是原来的工作人员肩负起微博发布工作,身兼数职,每天焦头烂额地写几条微博应付了事,效果怎么样?不是变成僵尸微博,就是变成心灵鸡汤,或者干脆成为专业转发账号。一句话,政务微博是个专业的事,必须有专业的团队才能胜任。
一个政务微博团队大概要有三批人马:一、新闻人才。二、策划高手。三、学者型研究员。这三批人马主要负责三大块工作,第一批人马就像一个编辑部,负责微博写作和页面呈现,任务就是让微博好看。第二批人马就像一个推广公司,任务是丰富微博形式。第三批人马就像一个科研中心,任务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经验研究规律,用规律指导实践。
下面就说说政务微博中的第一批人,这些人最好有从事过新闻工作的背景。政务微博团队的每一个名额都十分的宝贵,所以每个人都要是独当一面的帅才。请去找这样的人:长期在新闻第一线工作,有非常强的新闻意识;在主流报纸工作过,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足够;本地人;会摄影;PS高手;技术控;打字速度超过每分钟120字,最重要的必须是个微博控,对微博有热情,有感觉。
说到底,政务微博还是媒体,以传播为第一要务。在新闻第一线工作的人最明白传播的学问和窍门,思维活跃,覆盖面广,更适合微博这种发散性强的新媒体形式。要求在主流媒体工作是因为媒体也是有血统的,一个有新闻操守、一贯认真负责的媒体,他的工作人员也不差。做政务微博的人,就犹如舆论一线的战士,面对的情况复杂多变,思想意识的冲击尤甚,没有坚定的政治觉悟,一点点偏移都有可能在网络这个环境中表露无遗。选择本地人,不是因为地域歧视,只有那些土生土长的人,才对这个城市有一种骨子里的了解和热爱。会摄影这条其实也非常重要,微博可以算作全媒体形式了,文、图、视频缺一不可,一个会摄影的编辑才能真正体现出微博速度。要是具备了上述条件的人还是个PS高手,真是挖到宝了。虽然我们可以招一个美编,但实际上不懂新闻的美编和懂新闻的人用图片传达的东西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美编要贯彻编辑意图,在解释、理解、呈现这三部分需要花费的时间,往往比作图时间还长。微博作为网上的事,在某些意义上说,谁掌握的技术先进,谁就能做出好新闻,谁掌握的技术先进,谁就能有更丰富的呈现形式。不少新工具,新技术,都可以服务我们的工作,变不可能为可能,不过,这真需要一个技术控。最后一个条件好像不可思议,其实,这一条大有深意。政务微博与一般微博不同,不少会议、报道工作政治级别高,用行话说“都是急难险重的活儿”,那个时候,就要一个顶仨,速记员的技能是必备技能。这批人不用多,3个足矣。
第二批人是策划高手。你可能会想,政务微博不就是死啃每天那点文件、政务信息,最多带张图发了不就OK?你真OUT啦。政务微博运行几年来,各账号不断总结经验,政务微博越来越开放、活跃。策划先行、创意领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配合宣传活动热点,定期组织微访谈、线下活动,策划选题,引领媒体,好的策划高手可以让政务微博活力无限。比如:@平安北京的“随手拍解救大龄警察叔叔”、陈里微博的“代偿午餐公益活动”,都是微博运营中好创意的典范。
第三批人是学者型研究员。做政府工作,回顾总结是我们的强项。回顾,可以积累数据,积累经验,科学分析,寻找经验。在一个政务微博建立之初,就要用科学的手段做后备,既注重回顾性的研究,也注重开拓型的思索。@创新创意中关村 在微博运营过程中,组织委内研究室,专门为中关村的政务微博发展开展课题:《中关村政务微博建立的可行性研究》《以媒体化的方式建设中关村微博》等,为@创新创意中关村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微博运营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果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利用“政务直通车”等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将人员从繁重的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对前面的工作成果和下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科学研究会为微博的后续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有句话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可贵?人才!”政务微博要的不光是人才,还是全才,发现加培养,是拥有高质量人才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