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乌克兰变局真相
16960200000004

第4章 乌克兰局势“一周剧变”

两次严重暴力冲突(2014年2月18日~20日)

2014年2月18日,数千名示威者举行号称“和平进军”的示威活动,要求乌克兰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在到达议会大楼附近时,一些示威者开始冲击警戒线,用石块和燃烧瓶袭警,并放火点燃作为路障的两辆卡车。警方用非致命性装备还击。示威者向警方投掷石块和燃烧瓶,警方用声光弹和催泪弹还击。

此外,部分示威者当天中午来到执政的地区党总部办公楼院外,向院内投掷燃烧瓶,导致院内起火。随后示威者闯入院内,点燃一辆轿车,并将20余名工作人员赶出办公楼。警方和当局支持者闻讯赶来,将示威者驱离。

示威者与警方在议会大楼旁的冲突随后不断升级。警方说,示威者中有人不时朝执法人员开枪。据乌克兰内务部18日夜间发布的消息,当天共有298名警察受伤,入院治疗的有272人,7名警察死亡。据当地媒体报道,死亡的11位平民中多数是示威者,其中也包括1位执政党总部工作人员。示威者当天有200多人受伤,100多人入院治疗。

当天夜间,乌克兰当局出动大批警力清理示威者的大本营——独立广场,称这是反恐行动。广场上的示威者用燃烧瓶、鞭炮和石块同警方展开激烈对抗,警方则动用了高压水龙头。到午夜时分,警方已经部分占领独立广场,并清除了一些街垒和帐篷。

这也是17日乌克兰大赦法生效后示威者与警方重新发生冲突,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乌克兰议会计划在18日审议恢复2004年宪法,即恢复议会总统制。示威者企图在此问题上向议会施压,迫使议会通过决议。

俄罗斯外交部当天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评论说,基辅局势再度激化,是西方国家纵容政策的直接结果。

2月19日晚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在野三党经过几轮谈判后,同意停火。

但这种平静在20清晨即被破坏,20日原本是乌克兰全国哀悼日,却在当天爆发死伤惨烈的暴力冲突,政府与反对派19日达成的“休战”协议不足24小时便宣告破碎。截至2月20日晚,已造成75人死亡,另有数百人受伤。

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有乌克兰当地媒体称,在独立广场有一个名为巴拉绍夫的内务部中校宣布站到示威者一边。而基辅市长马克延科在新的冲突发生后也决定退出执政的地区党。

血腥骚乱发生后,美国率先宣布对20名乌克兰官员实施签证制裁。随后德国、法国、波兰外长到基辅向乌克兰政府施压,欧盟成员国特别外长会20日决议称,欧盟成员国将对在乌克兰国内暴力事件中负有责任者实施签证禁令并冻结他们在欧盟域内的资产,同时禁止成员国向乌克兰出口防暴设备。而在与乌总统亚努科维奇通话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乌政府应对暴力冲突负主要责任。她“强烈建议”亚努科维奇立刻接受欧盟建议,同反对派就重组政府、开展宪法改革开展谈判,不要拖延时间。美欧国家对乌反对派的偏袒助长了反对派的气势。

在美欧压力下,2月21日,乌克兰政府和反对派代表21日在乌首都基辅签署了旨在解决该国危机的协议。协议满足了反对派的主要诉求,即恢复2004年宪法,组建民族团结政府,12月份前举行总统选举。但独立广场的抗议者拒绝接受协议,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立即下台,马上举行大选。在协议签署后不久,乌议会迅速通过了恢复2004年宪法的法案,乌克兰政体回归议会总统制。这意味着总统权力被削弱。正当国际舆论还在对此议论纷纷之时,22日,乌克兰局势再度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戏剧性变化:总统亚努科维奇离开基辅前往地方,政府表示将平稳交权,随后,反对派迅速掌控议会并通过解除亚努科维奇总统职务等一系列决议。2月23日,乌议会通过决议,新议长图尔奇诺夫将暂时履行总统职责。议会迅速决定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刚刚确定的危机解决方案面临被彻底推翻的危险。

◎资料链接:乌克兰局势缘何走到这一步

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危机发展到这一步,反对派步步进逼,政府则节节败退。乌局势在短短几天内急转直下,与其国内矛盾对立严重、西方干预以及政府方面不断退让的态度有很大关联。

而乌克兰的未来,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反对派迅速掌权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从2月20日晚到21日上午与反对派领导人进行了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在协议签署后48小时内,通过、签署并颁布一项专门法律以恢复2004年乌克兰宪法;在10天内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在今年9月完成宪法改革,以平衡总统、政府和议会的权力;总统选举将在新宪法生效后立即进行,不得晚于今年12月。

随后,乌议会于21日通过了恢复2004年宪法的法案,意味着议会和政府的权力将扩大,总统权力将被削弱。至此,乌克兰回归议会总统制。

然而,就在国际舆论还在讨论这份在西方干预下达成的协议能否彻底化解乌克兰危机之时,22日该国局势再度突变。乌反对派当天宣称,总统亚努科维奇已经逃离基辅。一些反对派议员还要求议会弹劾总统,并将总统选举提前至5月份举行。

有传言称,亚努科维奇已逃离乌克兰。但据接近他的人士说,亚努科维奇正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并将在那里发表电视讲话后返回基辅。

与此同时,反对派迅速掌控了议会权力。支持亚努科维奇的议长弗拉基米尔·雷巴克和第一副议长伊戈尔·卡列特尼克22日同时辞职。反对党祖国党领导人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当选新议长,他曾在前总理季莫申科的政府中担任第一副总理。

反对党加快了释放因滥用职权罪名被判入狱的季莫申科的步伐。乌克兰议会继21日表决通过一项可令季莫申科获释的法律后,22日再次表决决定立即释放季莫申科。

在21日通过决议解除看守政府内务部长扎哈尔琴科职务后,乌克兰议会22日任命季莫申科的另一位政治盟友阿尔森·阿瓦科夫为代理内务部长。

而执政的地区党则呈现出分裂态势。乌克兰议会原本共有210名来自地区党的议员。自基辅近日发生新一轮流血冲突以来,不断有地区党议员宣布退出该党团,继21日28名地区党议员宣布退党后,22日又有多名议员宣布退出该党团。

内外因素致突变

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局势近日急转直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乌克兰国内矛盾对立严重,短期难以解决。长期以来,乌克兰一直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不断滑坡,民众对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以及存在的腐败现象感到不满;二是乌克兰东部地区“亲俄”,西部地区“亲欧”,国内民众在外交政策的选择上立场难以统一。

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这就决定了乌克兰这次的危机很难迅速化解。而僵持不下的危机则让一些强硬激进势力看到了机会,他们借机挑起冲突,使局势骤然激化,以此引来西方施压,使亚努科维奇不得不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做出抉择。

其次,西方的强力干预给乌反对派以信心和底气,使其敢于不断抬高对政府的“要价”。自乌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始终站在反对派一方,单方面指责乌政府。欧美高官还不断访问乌克兰,亲临示威现场,向抗议者发表讲话,并会见反对派领导人,为他们打气。

2月21日乌政府与反对派签署的协议就主要是在欧盟方面的斡旋下达成的。而这份协议内容被舆论普遍认为基本上完全体现了反对派的要求。俄方虽然派代表阶段性参与了谈判,但这名代表介入较晚,最终也没有参加签字仪式。

此外,亚努科维奇在危机中不断退让的态度也让对手们敢于步步紧逼。尤其是在21日的协议签署后,反对派领导人已表示满意,但街头抗议的示威者们仍十分不满。

危机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乌克兰国内,特别是首都基辅的局势能否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取决于执政当局和主要反对党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独立广场上那些强硬而激进的示威者。

分析人士认为,眼下乌克兰局势仍在迅速变化中,此时此刻难以断言这个东欧国家的危机最终将如何收场。尚不肯服输的亚努科维奇声言“不会辞职”“不会离开乌克兰”,但他是否有能力逆转危局?反对派会否对其进行弹劾?季莫申科出狱后将扮演什么角色?危机解决协议是否已变成一纸空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者会否反弹?乌克兰能否避免内战和分裂?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注定了乌克兰的未来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资料链接:外力下的乌“内伤”

2014年2月19日“休战”协议签订后,乌克兰人并未迎来渴盼的和平——首都基辅街头20日再次爆发流血冲突,人员伤亡惨重;而在西部重镇利沃夫,地方议会宣布自治——乌克兰的“内伤”大有继续恶化之势。

基辅18日发生近三个月来伤亡最严重的暴力冲突,造成包括多名军警和记者在内的26人死亡、388人受伤。这场骚乱改变了乌克兰“温水煮青蛙”的内斗状态,与乱局有关的诸多变量发生了剧烈变动。

第一个变动是乌总统亚努科维奇立场趋于强硬。某种程度上讲,亚努科维奇的强硬更像是无奈之举。他并非对西方制裁无所忌惮,也曾希望以让步缓和局势,但反对派在西方的支持下胃口大开,意图夺取政权,而这越过了政府的底线。

18日骚乱之后,乌克兰安全局宣布在全国开展“反恐行动”,这一举动的根本目的恐怕还是为“对外不对内”的军队依据反恐法令介入局势铺平道路。

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别杰夫日前以保护武器库为由将第25独立空降旅从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调至基辅,而亚努科维奇19日更换军方领导人,这些举动令军队是否介入备受关注。

第二个变动是反对派阵营分裂加深,极右翼势力异军突起。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在“粗口门”里有这么一句:“我们的任务之一是不让反对派之间出现分裂”。这至少说明乌克兰反对派并非铁板一块。

最新的裂痕出现在祖国党、打击党、自由党等传统反对派与极右翼团体“右区”之间。“右区”领导人雅罗什拒绝执行亚努科维奇与三位主要反对党领导人19日达成的暂时“休战”协定,并称这是“虚伪的”。

有媒体报道说,基辅街头大量抗议者都受“右区”领导,他们也是18日骚乱的主力军。这个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极右翼团体正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欲求,它与温和反对派之间的裂痕可能会越扯越大。

乌克兰局势的变化,本身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反过来又成为外力借机施为的动因。骚乱之后,乌克兰可能陷入西方制裁包围圈。美国和欧盟此前威胁说,如果乌克兰政府使用武力,将对其制裁。18日骚乱后,它们更加确信,“红线”已被逾越。美国走在了前面,于19日宣布对20名乌克兰官员实施签证制裁。

欧盟一直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这曾被美国外交官视为心太软。外界预测,20日的欧盟特别外长会将会出台一系列针对乌克兰官员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财产与限制旅行。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乌克兰与叙利亚不是冷战的“棋盘”。然而,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乌克兰眼下的乱局当成了冷战的延续。

民族和解、内战分治抑或胶着持续,乌克兰危机所致的变量异动最终将指向何种结局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国家命运已不完全掌握在乌克兰人手上。(新华国际时评,2014年2月20日)

◎资料链接:剧变难解乌克兰之“结”

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乱局再次经历过山车式剧变:反对党主导的议会解除了总统亚努科维奇的职务,释放了前总理季莫申科,并宣布于5月25日提前举行大选。但乌克兰的动荡显然尚未终结,其命运仍在未定之天。

野心勃勃的激进势力,深陷困境的国家经济,日益扩大的东西裂痕,不断升级的大国角力,构成了阻碍乌重归稳定的一个个“结”,让这个国家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现在的乌克兰政坛,似乎很难看到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物。亚努科维奇去向未定,其政敌季莫申科迅速复出,但很难整合诉求各异的反对派。极右翼团体“右区”等激进势力的崛起也不容忽视。作为18日骚乱的“主力军”,它并不满足于在政府里分得一官半职,而是希望与传统反对派一样,分享更大的权力蛋糕,这无疑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讯号。

此外,表面上看,是乌克兰政府暂停入欧的决定引发了民众的示威抗议,但从更深层面上说,如果不是国家经济连续5个季度持续衰退,如果不是外汇储备匮乏到低于国际警戒线,也许就不会有如此多的民众走上街头,把一个外交政策决定演变成严峻的内政问题。

如今,俄罗斯已暂停对乌克兰第二轮20亿美元的贷款,英国和德国虽确认将联手帮助乌克兰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里拿钱“救急”,但如果不能拿出迅速改善经济的良方,乌克兰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更令人痛心的是,化解危机的主动权不完全掌握在乌克兰人手上,越来越多的人将乌克兰乱局视为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总体来看,乌克兰中西部居民普遍亲欧,东部居民则与俄罗斯更亲近;前者有人口优势,而后者工业基础雄厚,如果乌克兰真如季莫申科所言,“在不久的将来加入欧盟”,在东西力量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很难说这样的决定不会再度分裂社会。

与西方的高调介入相比,俄罗斯目前表现得比较克制,但不会对邻国的动荡置之不理。西方非常清楚,乌克兰是俄罗斯强国梦的底线,但它偏偏要去突破这个底线。6年前,俄格战争暂时阻挡了欧盟与北约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这一次,双方的博弈结果,不但关系乌克兰的未来,还将影响整个地区的稳定。

乌克兰的“撕裂”令人痛心,亦在警醒世人:如果乌国内政治力量不能严守通过合法途径和平表达诉求的底线,如果相关国际力量不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作为负责任的一方积极发挥建设性力量,那么困扰乌克兰的“结”就无法真正打开。(新华国际时评,2014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