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机理与传染途径
1 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
非典型肺炎是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特点常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
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贝氏立克次体(引起Q热肺炎)、病毒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肺炎的病原体。非典型肺炎在概念上尚无准确和规范的定义,仍需要具体的病原学诊断。
前段时间,社会上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属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本书以下简称为非典型肺炎,atypicalpneumonia,AP),是指从2002年11月起,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至今原因不明的、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该类“非典型肺炎”与已知的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及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所致的非典型肺炎不同,其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
至今,国内外专家经集体攻关初步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集中在冠状病毒。
2 主要传染源和传播模式
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强,其最初的传染来源或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主要传染源
(1)非典型肺炎患者。
(2)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也就是已感染了病原但尚未发病者)。
(3)其他传染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显示:广东省部分城市的首发病例(多为厨师或市场采购人员)以及少数聚集性病例中的“首例病例”和一定数量的散发病例并没有同类病例密切接触史,由此推测本病可能存在其他传染来源。
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的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及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造成传播。
主要传播模式
(1)直接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飞沫和尘埃造成传播。
(2)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所污染的物品、用具、玩具等,经口鼻而传播。
(3)密切接触传播:指治疗、护理、探视病例,与病例共同生活,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
病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感染了病原,都要去医院进行治疗。由于此次发现的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强,因此病人便把病原带入了医院,造成了医院内传播。医院内传播与病房环境、治疗经过、患者病情、暴露时间、医护或探访人员个人防护等因素关系密切。病房环境通风不良、患者病情危重、经过吸痰或气管插管抢救、医护或探访人员个人防护不当使感染危险性增加。
非典型肺炎病人一般在出现症状,如发热或咳嗽时最容易传染他人,但目前还不清楚症状出现后第几天才具有传染性。
一些病人在一定条件下(如通风不良、气管切开等)传染性较强。
二、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
1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和近距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调查,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可能通过密切接触病人、近距离空气飞沫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也不排除其他密切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目前,根据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它的流行特征是:
(1)多为急性发病,易发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冬、春季节。
(2)儿童和成人均有发病,病人是明确的传染源,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发病率高。
(3)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以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
(4)此病可以预防和治愈。
非典型肺炎流行的因素尚未完全明了。不同株病原的传染力、致病力可能不同,少数病原株的传染性、致病力特强。传染源的远距离传播:国际航空旅行者的传播,导致了流行活动的显著增加,输入病例可引起当地传播。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及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均有利于疫情蔓延。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不落实等有利于发生医院传播。
由于病原尚不明确,目前病例的诊断主要依赖流行病学、症状体征、临床检验以及肺部影像学结果,尚无实验室确诊方法,难免存在漏诊误诊。一旦漏诊,容易造成传播蔓延。
2 急性起病和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
当多种因素损伤免疫防御功能及人体免疫力时,病原菌直接抵达下呼吸道,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菌浸润。
临床上常出现发热、咳嗽、气促、肺浸润、炎症体征及X线改变等。病情严重者气体交换亦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除某些由葡萄球菌或革兰染色阴性菌所致的坏死性病变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如前。
非典型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发烧越高,病情发展将越重,偶有畏寒)。同时伴有关节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可有胸痛或腹泻。有逐渐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少痰,个别病人偶有血丝痰,部分病人出现呼吸急速、气促等症状,个别病人可发展成为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呼吸衰竭、休克。多数病人症状较轻。
肺部体征变化不是很明显,听诊时可有一些干罗音或湿罗音,但不明显,发病10到14天为病情进展期,14天后逐渐恢复,体温正常。
非典型肺炎的初期诊断较为困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生活在该病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发热(高于38℃)、咳嗽、呼吸急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显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根据以上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高于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小于93%,或氧合指数小于300mmHg。
(4)出现体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大多是以肺脏两侧下叶为主的间质性浸润(interstitial infiltration),可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阴影或呈网状的改变。少数病情发展迅速的病人,X线可呈现大片阴影,并为双侧改变。一般病人不出现肺部的实质化(consolidation)与胸腔积水(pleuraleffusion)。
三、易感人群与预防措施
1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对非典型肺炎普遍易感,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同一病房的病人、同一病区的医务人员、护工和探视者等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医护人员发病占有较高比例,是非典型肺炎不同于以往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特点之一。医护人员高发主要与在发病初期人们未充分认识到该病的传染性、部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还不够严格有关。此外与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时,不得不长期与病例近距离接触,加上工作紧张劳累又休息不够、身体抵抗力降低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 普通人预防非典型肺炎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多发季节,受气候影响容易引发某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流行。春季预防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有: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2)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保持办公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
(4)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结合自身情况,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药物。
(6)尽量不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时必须戴医用口罩,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咳嗽、随地吐痰都能传染病菌,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是致病的“高危地带”。
除此之外,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力低下,更应注意饮食起居,适时增减衣被,防止过度疲劳,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疫区”活动。
已感染非典型肺炎的患者应及时戴上口罩,预防传染给其他人;探视和照顾病人的人应戴上口罩,减少受感染的机会;同时生活在该病流行区,应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如有病症请尽早求医。
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家庭,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居室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3 直接接触病人者预防非典型肺炎
如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直接接触病人,必须在隔离情况下进行,应穿防护服、防护鞋套,戴防护帽、防护口罩(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防护手套,并应经常更换(一般为4小时)防护口罩。
具体防护措施有:
提高机体免疫力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比电脑网络还要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生物防卫系统,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毒素、癌细胞和其他致病物质的侵袭。我们的身体被一层层免疫防卫系统保护着,才使我们健康地生活着。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或是内部发生紊乱时,结果就可能会使你得一场严重的疾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够造成免疫系统的损害,比如基因缺陷、药物和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免疫力也会下降。加强营养,适当服用或注射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以使人们增强防病和抗病的能力。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运动被誉为最经济、有效的健康促进方式,既健身,又健心。它不是依靠外界的补充和输人,而是通过锻炼促进人体内环境的良性运动,在消耗能量的同时增大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营养吸收,加强骨骼肌肉的脂肪代谢,并通过神经系统作用的增强,提高免疫功能。实践证明,运动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经常从事运动,由于快速活动的方式、较大能量的释放和在掌握各种活动技能中对准确、协调完成各种动作的要求,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有益于提高人体的均衡性。还能改善大脑的机能,促使达到深睡眠,提高学习、工作的用脑效率,缩短反应的潜伏期,促进思维敏捷,增强人体对快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
运动不仅对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运动以及生殖、免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的锻炼价值,对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舒缓紧张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人际交流和沟通。
就一般强度的运动而言,如快步走、爬楼梯等,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妇女和老年人及残疾人也要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所有人都应把运动锻炼作为每日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天天运动锻炼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
补充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维持生命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人体在生命过程中,营养素的供给和消耗应达到动态平衡,以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良好的健康状态。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水。它们的具体作用如下:
构成机体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更新、修复人体组织的主要营养元素。无机盐构成牙齿、骨骼,无机盐和一些酶、水分构成机体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脂肪构成细胞和外周神经组织。其中水分占人体重量的60%至65%,蛋白质占18%,脂肪占13%,无机盐占4%。
为机体提供热量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维持机体的活动。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主要根据遗传信息调节激素和酶的作用,并与水、无机盐共同作用,调节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无机盐主要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并有促进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中医预防
中医对非典型肺炎的防治非常重视,并提出以下预防建议:
(1)要注意空气流通,依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不要盲目服用清热解毒之类的中成药,以免苦寒损伤脾胃。不要乱吃偏方。
(2)在潮湿地区点燃苍术、黄柏的熏香可芳香化浊、净化空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也可用中药预防此病。
(4)老年人可每天煎服西洋参或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也可预防此病。
4 学校和幼儿园预防非典型肺炎
(1)加强教室和活动场所等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不使用空调,确要使用空调设备的场所,必须要定期通风换气。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3)建立晨检制度,每天进行晨检,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员工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4)经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肺炎的学生、教职员工,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出院后要留在家中休息1周,病情确无反复方可回校。
(5)对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室)要加强观察,凡有可疑病症(发热、头痛、咳嗽)者,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有寄宿的学校,对病人的同宿舍人员要隔离,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要参与集体活动,隔离场所要选定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或区域。
(6)家庭成员中有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学生、教职员工,建议学校动员其留家观察10天,无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后再回校上课(班)。
(7)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员工要进行调查,如果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肺炎的,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部门。
(8)对出现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学校,该患者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指导下进行消毒。
(9)加强宣传教育。可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春季多发疾病的预防知识,明白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要注意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和适当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5 公共场所预防非典型肺炎
自然通风
首选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尽可能打开门窗,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态。
机械通风
所有通风设备保持正常运转,新风口设置清洁区,新风房、过滤网和送风排风管道保持清洁。
在不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全面使用新风输人,关闭回风通道。
在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量。
调节好各局部场所的新风分配量,保证各局部场所均有新风输送。
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
中央空调的排风系统应使用专门的排风管道。
空气消毒
在风机房、回风滤网处可采取物理方法对空气消毒,安装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灯。
采取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如使用过氧乙酸熏蒸、戊二醛喷雾等;符合“无人条件”时可使用臭氧发生器、紫外线灯。
环境卫生
尽量减少人流量。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减少灰尘飞扬。
公共场所使用的属经常接触物品要定期用消毒液洗、擦消毒。
不饲养禽畜。
垃圾要及时清运,肉菜市场、餐馆的垃圾要加盖密闭,日产日清。
从业人员卫生
勤洗手,勤换衣服,保持个人卫生。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或人口密集场所。
建立每日健康检查制度,一旦发现职工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凡经医院诊断为疑似非典型肺炎的,暂停上班,并隔离治疗。
与非典型肺炎病人密切接触者,留家观察1周,如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可恢复上班。
一旦发现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报告。
发生非典型肺炎的单位,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指导进行终末消毒。
6 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
地面、墙壁、门窗
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空气
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 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作用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60min。
衣服、被褥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250~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蒸发1~2h。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
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250~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食物
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9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mg/L)、或5000mg/ 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家用物品、家具
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手与皮肤
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3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l~3min。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病人尸体
对病人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3),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3,作用60min。
垃圾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7 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
(1)对住过病人的房间应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15%过氧乙酸7ml(1g/3)熏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2)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ml/3喷雾两遍,作用30分钟后对易腐蚀、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3)对病人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应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房间)。
(4)对可能受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对家具、日常用品等物体的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5)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通风换气。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气,防止爆发流行。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8 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
(1)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此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
(2)户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4)对出现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应进行医学监测,并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采取消毒措施。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要加强卫生宣传,还要在病人周围加强监测,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群众性集会。
(8)要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运行,并经常清洗隔尘网,保证商场、超市、影剧院等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必要时应对供送气设备进行消毒。根据季节变化,尽可能开窗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