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类型、发展思路及其对策
杜光旭、李嫩好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和选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民办性、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符合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护。本文简要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基本类型、发展思路及其对策,以期对今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类型思路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农业组织方式不适应新环境新情况的矛盾凸现,为了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我国农业正呼唤并孕育着一次重大的组织制度创新,这就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稳定”基础上的“不断完善”,是新时期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和选择,具有创办自发、类型多样、生产专业、经营灵活、服务广泛、区域开放等特点,符合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护。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由不规范到较规范,由松散趋向紧密,由服务型向实体型转变的发展过程,并呈现迅速发展态势,合作范畴涵盖了农、林、牧、副、加等各个产业,服务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新局面,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农民自己的联合与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广大成员提供共同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良种、标准生产、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加工增值等多方面服务,有助于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降低单位购销成本,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1.2 有利于强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化了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融入到了大市场中,使农民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增强了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强化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市场化步伐,增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1.3 有利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发挥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造了一种需求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并培养农民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理念,有利于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4 有利于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带动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和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全面落实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广大农户不断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品牌意识和以质量赢得市场的观念,提高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1.5 有利于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同一产业进行劳动、技术、资金、知识等合作,促进分工分业,因而产业化程度提高,专业人才多,专业技术强,专业信息灵,与市场联系紧,有利于产业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由单一到复合,由平面扩张到深度拓展的转变,有利于逐步形成名特优农产品的优势产业带和优势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1.6 有利于拓展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合作组织能够在农户和市场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将土地、资金、技术等聚集利用,在产生规模效应的同时使兼业劳动力能够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
1.7 有利于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整合了农村生产要素,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有效克服了外部环境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8 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收益的边缘化状态,增加农民收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是农民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并使长期以来游离于农民之外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增值重新回到了农民手中,提高了农民的收益能力,改善了农民农业产业收益中的边缘化状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互助合作,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群体规模,获得更高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由之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成为农民与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
近年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经建立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万个,涉及生产、加工、储运、购销、服务、消费等各个生产环节,广泛地分布在东、中、西部不同经济类型区。我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形式、合作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类10种具有代表性、方向性的创新形式:
2.1按照经济形式可划分为3 种类型
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形式,是农民联合自助组织的目标模式。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联接,作为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社员一般交纳一定数量的股金,只吸纳身份股,年底按银行存款利率进行股金分红,并按照为社员销售的产品数量返还利润。
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是股份制与合作制的结合,由企业、农技推广单位、基层供销社等出资作为股东,再吸收少量的社员股金组建股份合作社,实行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动作模式。农民在兴办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组织,在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储藏、资源开发和水利建设等方面多采取这种形式。股份合作社多数有自己的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
专业协会专业协会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形式,包括农业服务协会和专业协会等。农业服务协会为农户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专业协会则由主要从事专项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的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组建成社团性合作经济组织,着重为会员提供技术和运销服务,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社团组织,其前途是朝着具有实体的合作社方向发展。
2.2按照合作方式可划分为7 种类型
企业+基地+农户型合作方式主要依托较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在部分乡村建立连片成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基地联动农户;企业向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包销等服务;企业建立较松散的协会,负责协调农户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纠纷和技术培训等事宜。
同行业企业合作型主要由同类农产品生产企业为协调价格、市场和品质鉴评等事宜,在政府部门的牵头协调下成立的行业协会。
同行业农户合作型主要在某一个“能人”牵头下,由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农户所联结起来建立的组织。
工商户+经纪人+农户型由某个有固定场所从事购销和简单包装加工的农户为中心,以从事购销和运输的经纪人为外围,把农户零星生产和外销市场相联结的合作形式。
合作社型多以集体所有制形式出现,是老体制的沿袭和完善。
股份制企业型由某个“能人”牵头,以股份合作形式组成的各类经济合作体。
官办民助型行业协会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成立,对本行业进行管理和协调。
除了上述10种模式,还有市场牵动型、能人带动型等多种有效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应运而生的,都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户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都要加以扶持,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3.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合法地位、经济实力、运行机制、法律制度、利益维护,还是政策扶持、服务体系、资金投入、组织规模、合作意识等,同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影响,合作经济组织在客观和主观方面,都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源的相对丰富和规模化是基本条件;农民精英(带头人)是关键力量;合作意识和合作文化是精神动力;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是重要外因;国家的引导、扶持是体制保证。为此,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应当以合作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带领农民积极参与两个市场。
二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合作制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自愿联合、政企分开、民主管理、共同受益的办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三是要调整经营领域和手段。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跨产业来发展;由单向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同时要发展新的经营项目,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扩大经营范围,为农民的就业创造更广阔的领域。
四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全局出发,制定和出台更宽泛、更全面、更系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法”,赋予农民金融合作的权利,确立农民金融合作的合法地位。
五是要政府准确定位。政府工作应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充分尊重农民权力,加强政策扶持,实行资金扶持,创新监管体制,加强教育指导。政府部门坚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献策不决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引导其发展。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措施
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起步阶段乃至发展壮大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家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了资金的扶持力度,创造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继续创造条件,支持发展,尤其要克服困难,鼓励自我发展。本文总结各地成功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有关政策,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一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抓典型示范。典型带动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一个法宝,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加大创新力度,选择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以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是抓引导发展。通过了解和掌握农村发展动态,积极发现农民的合作意愿,发现可以作为专业合作基础的产业,发现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农村能人,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而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业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是抓机制健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化管理,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和管理,要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依法登记注册,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机构和相关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理顺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积累机制。
四是抓资金扶持。资金投入问题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一个瓶颈。强化资金扶持,可以考虑三个渠道:第一,协调财政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落实贴息、先期投入、引导性投入等政策,加强资金扶持。第二,协调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简化贷款手续,落实对合作组织发展金融服务的政策,积极帮助合作组织协调贷款。第三,吸引社会投资,主要是鼓励城镇职工或企业、工商业户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五是抓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就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确实有人抓;根据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制定明确详细、可操作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加强软环境建设,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切实维护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六是抓龙头培育。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明确的市场目标,对各类要素资源有较强的聚集、扩散和组织能力,通过依托、联合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大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实力;采取吸纳社会资本自建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结成紧密型的、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出台优惠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领导和扶持。
七是抓信息服务。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网站,实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八是抓宣传培训。首先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普及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典型和优秀带头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并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次要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进行培训,使各级业务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和选择,必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