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继往开来 创新发展:河南省农技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195500000008

第8章

新形势下农技协的激励机制研究

曹永辉

(河南科技学院)

摘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一种以技术合作为主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它的特点是由农民自主组织以及自主治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治理中的激励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行动主体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激励诱因,并根据理论界对农技协成员属性的划分,将农技协的成员分为普通会员、理事会成员以及协会工作人员,具体到不同层次的参与者,采用了不同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农技协激励机制

1.研究的背景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技术合作为主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特点是由农民自主组织以及自主治理,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民办、民管、共同受益”的原则,通过会员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的组织机构和章程,由农民进行自主管理,实行入、退会自由。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推广和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通过协会会员的自我服务、互帮互助,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一种以技术合作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二,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第三,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农技协激励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会员的自我服务、互相帮助、互惠互利来实现广大农民的共同利益,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会员参加协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现整个协会组织的集体利益,把成员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等同起来,忽视了协会成员寻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根据曼瑟尔·奥尔森的分析,个人的理性不会促进集体的公共利益。他认为在处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问题上,必须从个人的利益与理性出发来解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组织特有的主要功能是增进由个人组成的集团的共同利益,而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的公共物品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集团中任何一个成员对此类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成员的消费,具体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就是指协会提供了不可分的协会利益,协会的成员可以共同并且均等地分享,每个农户都会在生产中尽量减少自己的投入,将自己应承担的成本尽可能多地转嫁到协会其他农户的身上。这样就形成了另一个集体行动的困境,即组织中的成员并不需要付出应有的成本就可以从组织的集体利益中获得个人利益,也就是我们在经济学中经常提起的“搭便车”行为,如果每位成员都抱有“搭便车”的想法,组织却没有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则将会出现组织中无人为集体利益的生产担负成本的局面。

解决组织中的“搭便车”行为不仅需要监督约束机制,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即通过对每一位组织成员有区别地对待,根据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激励,通过各种形式的正面奖励和反面惩罚,给予那些为了增加集体利益而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额外的利益,对那些违反组织规章制度、不利于集体利益增加的成员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惩罚,以此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使每位成员能够为了组织的集体利益的增加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3.新形势下农技协的激励机制分析

以前,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肯定农户的个人利益,高估了农户一心为公的倾向和思想,采取了平均主义,存在着激励不足、激励不合理甚至是激励缺失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求协会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个人利益,在激励机制上既不能缺失也不能超前,要严格把握好这个“度”,激励才能够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这种激励机制要求针对农技协行动主体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激励因素,根据协会成员属性的不同,将农技协的成员划分为普通会员、协会专职工作人员和理事会成员,具体到不同层次的参与者,不同的激励诱因对他们的效用是不同的。

3.1 普通会员的激励机制

对普通会员而言,加入协会并参与协会的自主治理,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利益。在加入协会之前,每个农户都会在经济上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只有确定入会后所取得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加入协会并且为协会的自主治理贡献力量。只有绝大多数会员农户的物质利益得到了满足,协会才能够形成有力的集体行动。一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如果不能给会员带来物质性利益,那么将不会有会员自愿加入,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对待普通会员,协会主要应从外部激励着手,依托协会的优势帮助成员解决单个农户难以解决的困难,满足广大农户对物质利益的需求。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产前,协会主要应为会员农户提供科技信息,节省其信息收集成本,为会员农户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使会员使用的生产资料价格低、质量好,避免假冒伪劣,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产中,协会应免费为会员农户提供技术咨询,为农户节省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农作物病情的错诊、漏诊造成的农业减产和产品质量的降低;在产后,协会应积极帮助会员农户推销产品,为了方便会员销售,可以将市场建在家门口,节省会员农户的运输费用。另外,协会可以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益,创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使会员农户的产品卖得好、卖得高,有效地避免产品积压,但这种选择多是以物质性的需求为主,以满足归属需求为主的激励对他们的作用并不明显。至于以满足会员农户成就需求为主的激励机制,由于单个农户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政治地位等因素的制约,对普通会员来讲,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3.2 协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

农技协的专职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各类技术人员和协会的日常管理人员两大部分。这两类人员从协会领取一定的报酬,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有帮助广大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因此,对他们的激励不能像对会员农户一样简单地实行物质上的激励,而应辅之以归属上的激励,也就是一种以物质性的激励为主、以满足其归属需求的激励机制。各类技术人员主要是原来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协会的日常管理人员多是原乡镇政府有管理经验的离退休人员;协会的专职工作人员都是没有编制的聘任制人员,对他们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物质性的激励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他们是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群体,在为协会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毕竟个人的发展和崇高理想的实现,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才行,但是根据统计,我国有41.4%的非营利组织存在缺乏资金的现象,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狭窄,主要依靠会员的会费和较少一部分的有偿服务,因此,对专职工作人员的物质性激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就要求协会对专职工作人员更多地进行满足其归属需求的激励。在招聘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志愿性较强、工作热情比较高的同志参与到组织的自主治理之中;在日常工作中,协会要致力于建立一种良好的组织氛围,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且能够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一致的行动。协会的理事可以通过与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精神鼓励,对其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之逐渐形成为会员农户服务、同甘共苦的工作热情。我们相信,通过这种内外兼有的激励,可以对专职工作人员的激励形成长效机制。

3.3 协会理事会成员的激励机制

协会的理事会成员多是协会的核心成员。他们多是协会的组织发起者和协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协会内外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他们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协会各项业务的开展甚至是协会的兴衰成败。理事会成员多是生产的大户,经济上一般比较富裕,满足物质需求的激励对他们的作用比较小,因此,协会对他们主要以满足成就需求的激励为主,使每位理事会成员都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过程中的成就感。理事会成员多以发展农村的生产为己任,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对于他们来说,协会的各项工作十分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协会组织结构的领导层来说,协会工作的成就感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有力的。针对这一特点,协会可以对理事会成员的工作进行分工,形成几个专业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负责一定数量的会员农户,实行分片包户管理。协会给予理事会成员在其负责的工作领域内充分的自主权,使其对所负责的工作独立承担责任,通过这种方式,理事会成员直接参与到组织的自主治理中,成为工作小组中独当一面的领导者,协会理事会成员对于成就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激励,会为实现个人在协会中的价值而努力工作。协会在对理事会成员进行正面成就激励的同时,也定期对各个工作小组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形成各小组的工作进度表,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予以公布,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小组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小组通报批评,通过这种正反两面的激励使不同工作小组的理事会成员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协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4.结束语

总之,协会在自主治理的过程中,要能够使处于不同组织层面的会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协会“做蛋糕”的集体行动之中,在组织激励机制这个层面有效地化解“搭便车”现象,使协会在没有外部强制力量的情况下,实现协会内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融合。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仍然是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初等形式,协会与会员之间利益关系还比较松散,还没有形成在协会内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协会今后还应该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先进经验,逐渐打破协会服务范围的地域界限,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由技术服务型向经济实体型发展,由单一服务型向复合服务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