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创伤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2种。广义而言,创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机械力、高热、电击等)、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及糜烂性毒剂等)或生物性(如虫、蛇、狂犬的咬蜇等)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狭义而言,创伤是指机械力能量传给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创伤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致伤因素分类可分为烧伤、冷伤、挤压伤、刃器伤、火器伤、冲击伤、爆震伤、毒剂伤、核放射伤及多种因素所致的复合伤等。
2.按受伤部位分类一般分为颅脑伤、颌面部伤、颈部伤、胸(背)部伤、腹(腰)部伤、骨盆伤、脊柱脊髓伤和四肢伤等。
3.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皮肤保持完整无开放性伤口者称为闭合伤,如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闭合性骨折和闭合性内脏伤等。有皮肤破损者称开放伤。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砍伤和刺伤等。
4.按伤情轻重分类一般分为轻、中、重伤。轻伤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中等伤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需手术,但一般无生命危险;重伤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
[临床表现和诊断]
诊断创伤主要是明确损伤的部位、性质、全身性变化及并发症,特别是原发损伤部位相邻或远处内脏器官是否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因此,需要详细地了解受伤史,仔细地全面检查,并借助辅助诊断措施等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1.受伤史
详细的受伤史对了解损伤机制和估计伤情进展有重要价值。若伤员因昏迷等原因不能自述,应在救治的同时向现场目击者、护送人员及家属了解,并详细记录。主要应了解受伤的经过、症状及既往疾病情况等。
2.体格检查
首先应从整体上观察伤员状态,判断伤员的一般情况。对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做进一步仔细检查;伤情较重者,可先着手急救,在抢救中逐步检查。
3.辅助检查
有一定的意义,对某些部位创伤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应根据伤员的情况选择必需的项目,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和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包括实验室检查、穿刺和导管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探查手术。
第二节 治疗
1.创伤的急救
(1)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时,从现场开始行体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在急诊室(车)用呼吸面罩及手法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在心电监测下电除颤,开胸心脏按压;药物除颤,并兼顾脑复苏。
(2)通气常用的方法有:①手指掏出咽喉异物;②抬起下颌;③环甲膜穿刺或切开;④气管插管;⑤气管切开。
(3)止血
大出血可使伤员迅速陷入休克,甚至致死,所以必须及时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和止血带法等。
(4)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和敷料并止痛。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无上述物品时,可就地取材用干净毛巾、包袱布、手绢、衣服等替代。绷带有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和帽式包扎等。在进行伤口包扎时,动作要轻巧,松紧要适宜、牢靠,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压迫止血,又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若系腹腔组织脱出,应先用干净器皿保护后再包扎,不要将敷料直接包扎在脱出的组织上。
(5)固定
骨关节损伤时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并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后送。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端的2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
(6)搬运
正确的搬运可减少伤员痛苦,并获得及时治疗。平时多采用担架或徒手搬运。对骨折伤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以免加重损伤。
2.进一步治疗包括伤情的判断、呼吸支持、循环支持、镇静止痛和心理治疗、防治感染及支持治疗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