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出人体美的基本要素。
阐述人体美的基本特征及人体美与健康的关系。
简述人体美的医学基础、人体美在护理审美中的地位。
案例:3-1重庆市某女孩14岁,1.66米,体重只有35.5千克,瘦得皮包骨头,而她认为这就是美。此前,为摆脱“胖妹”外号,她偷偷减肥,不吃饭只吃水果,坚持两个月后瘦了22.5千克。在被父母强行送到儿童医院检查治疗后,该院专家称,她由于过度减肥患上了闭经症和厌食症。
问题:你认为该女孩追求美的方式正确吗?为什么?
人体美也称为形体美,是人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自文明社会以来,人体美作为美中之最,成为人类在世间永恒的追求。维纳斯的秀美,掷铁饼者的矫健,这些美的标志吸引了广大艺术家、医学家、美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目光。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对人体美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各种有关人体美的学说。护理人体美属于医学人体美的范畴,是从护理的角度对人体美进行探讨。它侧重于护理人员、护理对象的人体美及其维护的研究,促使人体的形式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朝着健康状态下合乎目的地达到协调、匀称、和谐与统一。
第一节 人体美的基本特征
作为审美的对象是很多的,可以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可以是飞鸟鱼虫、古木清泉,而人把自身作为审美对象,其独特之处当然不言而喻。
著名的美学家和画家达·芬奇精确地研究了人体美的比例后认为,人体是完美的东西,而人体的比例又必须符合数学的某些法则才是美的,人体的各部分也要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完美的几何图形相吻合。
美的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妙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和谐的色彩以及美妙的节奏,构成了地球上最美的集合体,所以说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现形态。发现人体美和研究人体美,是人类从愚昧走向觉醒的标志,是人对自身价值和尊严的确认,是对自身进化的一种自豪与追求。
一、和谐统一的整体
和谐统一的整体是指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各个部分之间所构成的有机联系。人体各部分之间越和谐统一,整体感就越强;整体感越强,人体美就越突出。人体美的和谐统一首先是表现在人体的完整性上,如果构成人体的诸多部分的任何一方面受到破坏,都会影响到人体的完整性,影响到人体美的和谐统一,如一个人的腿上生了个痈,不但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还可能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其次,人体美的和谐统一还表现在构成整体的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和规律组合而成上,某一个部分虽美但是违背了比例或规律反而就不美了,如某人的眼睛符合“美型眼”的各项标准,但两眼的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容貌美。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健康状态下的协调、匀称、和谐与统一,是人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高度交叉与统一。
二、均衡匀称的形态
人体均衡匀称的形态是人体美的又一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体比例美
人体比例是指人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对比关系。美的比例是实现人体框架各部分和谐的根本,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就是指这种比例关系。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人体比例学说有以下几种:
1.达·芬奇人体比例学说
达·芬奇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剖学实验和统计数据,提出人体美的比例标准,并将这些比例用于绘画创作:头长约为身高的1/8;肩宽约为身高的1/4;平伸双臂等于身长;乳房和肩胛骨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脸宽等于大腿正面厚度;人跪姿时高度减少1/4,卧倒时为1/9。
2.弗里奇人体比例学说
弗里奇是德国体质人类学家,他提出女性白种人身高为1.70m时,身高与其他部位的关系是:7只脚长、8个头高、9只手长、10个脸长(指发际至颏下)。
3.巴龙通人体比例学说
巴龙通人体比例学说是近代较流行的人体美标准之一。其主要观点为:成年男性身高为7.5个头高,头至臀为4个头高,肩宽一般小于两个头高,肩至肘、掌根至中指尖等于1个头高,髋宽为1.5个头高,膝以下为两个头高。
4.阿道夫·蔡辛人体比例学说
蔡辛是德国数学家,也是西方实验美学家,于1854年首次提出将黄金分割比例用于说明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他将人体以肚脐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从头顶到咽喉、从咽喉到脐;下部分从肚脐到膝盖、从膝盖到脚掌。这上下两部分中所包含的比例关系,就是黄金分割线。
现代学者对人体结构的黄金分割规律的研究结果远远不止这些。一般正常发育的人体包含着丰富的黄金分割律之美。
(二)人体对称美
人体形态一般说来是镜像对称,其特点是对称的双侧有高度的一致性,就如同镜面反射出的物像与现实的物体完全相同。人体的外形构造,基本上是一种镜像平衡。除部分脏器外,人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都是左右对称的。如人的眉毛、眼睛、鼻翼、耳朵、嘴唇、上肢、下肢、大脑半球、小脑、脑干、胸廓、肾脏等均是对称的。容貌镜像平衡的破坏,往往影响容貌美。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镜像平衡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完完全全的左右一致是不存在的。美国学者戈尼(Gorney)研究人面貌镜像平衡,得出的结论为:虽然面部的基本平衡是令人向往的,但实际上在所有的脸上绝对找不到完全的平衡。
1994年,李政道先生参观西安博物馆,看到汉代竹简上将“左右”写成“左式”,颇受启发,他认为“式”字完全是“左”字的镜像,“左式”比“左右”更符合宇称守恒。因此,他有感而发,赋诗一首:“汉代式系镜中左,近日反而写为右,左右两字不对称,宇称守恒也不准。”
(三)人体体型美
体型是指身体外形特征和体格的类型。骨架、肌肉和脂肪积累程度是构成体型的三大基础。成人的骨架变化较小,而肌肉和脂肪会随着年龄、饮食、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美的体型可用16个字概括:身高适度,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内涵饱满。基本标准如下:①骨骼发育正常,关节不显粗大;②肌肉发达匀称,皮下脂肪适量;③五官端正,与头部配合协调;④双肩等高、对称,男宽女圆;⑤脊柱正视垂直,侧视弯曲正常;⑥胸廓隆起,背部略呈“V”字形;⑦女性乳房丰满挺拔,侧视有明显曲线,腰部细而圆实,微呈圆柱形,腹部扁平;⑧男性腹肌垒块隆起,臀部圆满适度,腿长且线条顺畅。
从美学角度看,中国人的最佳身高男性为1.75m,女性为1.70m。当然,接近最佳身高,且比例匀称,皆可谓体型美。
第二节 人体美的基本要素
人体美可分为广义的人体美和狭义的人体美。广义的人体美是指人的容貌、体形、体态、装饰以及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美。狭义的人体美仅指人的容貌和形体的形态美。从狭义的人体美来看,人体的线条美、色彩美和结构美是构成人体美的三大基本要素。
一、人体的线条美
线条是构成形体美的自然物质材料之一,也是表现人体美的最直接、最明确、最富有概括力的部分。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类型。每一类线条都具有各自的审美属性:直线给人以刚强、力量和稳定感,在理性上偏于冷漠;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与律动感,在理性上偏于热情。其中曲线与人体的线条美关系最为密切。人体的线条以曲线和直线为主,变化十分丰富,刚柔相济。男性人体直线条较多,体块分明,表现出阳刚之美;女性人体曲线起伏,线条柔和,体现出阴柔之美。
我国学者林茂昌认为,完整的人体与局部器官的轮廓线均由曲线构成,而且常常是由合乎一定数学和美学规律的曲线构成的。根据形式美的知觉生理学研究显示,不同的线条或曲线对视觉可造成不同的刺激,优美的曲线给人带来的知觉就是快感。此外,只有遵循有规律的韵律并与一些数学方程式相关的曲线,才会给人以愉悦感。这些曲线主要有抛物线、双曲线、椭圆曲线、渐变的曲线、S状曲线以及法国曲线等;而这些曲线恰恰就能从人体中发现,如恰到好处的眉毛、炯炯有神的明眸、忽闪张合的睫毛和眼睑、挺拔的鼻子、宽宽的额头、高高的颧骨、端庄的下颏、柔软的嘴唇、俏丽的面庞、灵巧自如的双手、丰腴耸立的乳房、浑圆舒展的臂膀、修长健美的双腿、纤细柔软的腰肢、苗条又不失丰满的身材,无不蕴藏着曲线之美。
人体的曲线富于美感,还在于它具有强烈的动态感。我国硬体美学家曾把人体曲线之美喻为“宛若游龙”,双眉的舒展、眼波的流转、嘴唇的张合、胸腹部随呼吸而起伏以及躯体和四肢的运动,都充分展现出动态的曲线美。
虽然人类的容貌和躯体不都由曲线构成,但曲线在人的视觉上更易显现。曲线具有修饰、软化其他线条和角形的作用,从而增添和谐之美。在所有曲线中,人类容貌和体形的曲线是最美的。人体以它生动、柔和、对称、和谐的曲线轮廓,显示出人类特有的动态和静态、局部和整体之美。
二、人体的色彩美
色彩是人们视觉感官能感知的美,健康人体的肤色在光的作用下,富有诱人的魅力。肤色能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人的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会给人以充满活力的美感。
人的色彩可分为人体的固有色彩和人体的装饰色彩。
(一)人体的固有色彩
人体的固有色彩主要表现在皮肤和毛发上。对于人的肤色,除了有人种的肤色之分外,一般还可以从水色、血色、气色三方面进行评价,如中国人对人体色彩的审美要求主要是:在水色方面,皮肤要滋润、柔嫩、细腻、光洁;在血色方面,外观红润、微泛红光、透出红晕;在气色方面,实际上是精神状态在容貌上的表现,精神振奋、容光焕发。具有好看水色、血色、气色的人,往往会显得精力充沛、光彩照人,会给人一种美感享受。
肤色主要由毛细血管的密度、血流量和血液所含黑色素的数量及分布状况决定的,其中黑色素最为重要。此外,肤色还与胡萝卜素、胆红素的多少以及皮肤角质层的厚薄有关。
毛发的色彩具有明显的种族、地域差异,如东方人的黑发、西方人的金发各有其魅力。毛发的色泽主要是由毛囊内黑色素的多少、性状以及某些色素所含的微量元素所决定的。
(二)人体的装饰色彩
人体的装饰色彩是指人体皮肤和毛发以外的对人体起修饰和点缀作用的色彩。它包括服饰、化妆、鞋帽以及佩戴物等的色彩,是人体色彩美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服装的色彩设计,应与人体的肤色和体态相协调。色彩有冷与暖之分:看到红、橙、黄色,往往使人联想到太阳、烈火而产生热烈、温暖、宽大膨胀的感受;看到蓝、青、紫等色彩易使人联想到海洋、寒夜而产生清凉、寒冷、收缩紧绷的感受。所以选择和设计服装色彩时,可以利用这些视觉感受,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化妆是一门色彩技术,它能通过色彩体现人体的优点、掩饰或弥补缺陷,从而使人增加美的风采,同时也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在化妆中,色彩的冷暖关系在不同的搭配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冷色及其特定的化妆技巧给人带来温柔、平和或冷郁、高傲的感觉,如在我国唐朝的嫔妃和贵妇中盛行一种冷艳妆,妆面以冷色调为主,略施粉黛,眼影为蓝、紫或白色,眼线上扬,配以上斜眉,给人以华贵冷艳、严厉专横之感。化妆的色彩又因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高光色、阴影色和装饰色,通过不同的应用方法可以增添人体美。在面部轮廓造型中,可利用色彩的高光色与阴影色的对比、色彩的引导、线条的变化、装饰色的运用等技巧,并通过色彩的块面分割过渡、线条倾向的转移等,矫正修饰面部的不理想部位,以塑造人体美。
三、人体的结构美
人体的结构美包括容貌结构美和形体结构美两大类。
(一)容貌结构美
容貌是人体最袒露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仅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表现,也是人内心活动的外化形态。容貌集中表现了人体美的个性,是评价人体整体形象美的主要部分。容貌结构美主要包括眉、眼、鼻、唇、耳、颊、颏等结构的美。
1.眉
眉作为容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于皮肤表面,富有立体感。眉和眼睛,就好比是画框与画面的关系,好的画需要适宜的画框来衬托;同样,粗细适中、浓淡相宜、线条优美的眉毛对于双眸来说就像绿叶之于红花,可以衬托出双眸的明媚迷人。过去女性多用“柳眉”、“娥眉”来体现出柔媚与温顺,现在很多女性更喜欢用“一”字眉体现成熟与沉静,用有“剑”锋的眉体现精明与果断。
2.眼睛
眼睛是容貌的中心,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神采和风韵。清澈明亮、妩媚动人的眼睛不仅能增添容貌美,还能遮去其他器官的某些不足。眼睛的大小并不是眼睛美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能否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一双空洞无神的眼睛哪怕再好看也不会给人以美感。
3.鼻
鼻位于面部的最当中,由于它的位置突出,所以十分醒目。鼻的高挺与相对凹下的眼睛相互烘托,可以增加脸部的立体层次,从而增添美感。鼻的形态结构、对称与否可以左右容貌的美丑,所以素有“颜面之王”之称。
4.唇与牙
唇在容貌美中的地位仅次于眼睛,是一个多功能的混合器官,最具色彩、表情和动感,也是引人注目的部分。上唇正中的纵形浅沟——人中,是人类特有的结构。上唇皮肤与唇红交界处所呈现的弓形,连接两端微微翘起的口角,形似展翅的海鸥,给人以含有笑意的轻巧美感。西方画家常称之为“爱神之弓”。唇的运动幅度大,可塑性也大,它的厚薄、色泽也因人而异各有风姿。俗话说“牙齐三分美”,牙齿的整齐洁白使人笑起来无拘无束,真诚大方,也能给人较深的印象。
5.耳
双耳虽位于头部两侧,也没有表情与动感,却是容貌美不可或缺的部分。耳的轮廓、形状、大小是人们注意的要点,无论是轮廓好或不太好都可以通过饰物加以展现或修饰。
6.面颊
面颊占据面容的大部分,女性的“粉面桃腮”以及“笑靥”(酒窝)成为花容月貌的重要因素。
7.颏
颏俗称下巴,与鼻、唇一起决定着面部的侧貌突度及轮廓。颏的高度、突度及大小对面部下1/3的高度及宽度乃至整个面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面庞成凸面型、凹面型还是直面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颏部的外形轮廓还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一些公认漂亮的面庞,就是以微微向前突出的颏为其鲜明特征之一,因此有人称之为“现代人类的美容特征”。
(二)形体结构美
人的形体结构美主要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腰部、臀部、四肢等部位的结构美。
1.头、颈、肩、背
头形卵圆或椭圆,前额扁平微突,脸形端庄周正为美;颈呈圆柱形,对称适中,润滑有弹性,均视之为美;两肩对称而圆润,无耸肩、垂直或缩肩之感方为美;背部以挺直无侧弯为美。
2.胸部
成人的胸部以近似圆锥形的胸廓为支架。男性的胸廓饱满,胸肌发达,而显现出伟岸之气;女性的胸部乳房丰腴挺立,皮下脂肪丰富,肌肤细腻富有弹性,体现出女性的特有魅力。
3.腰部
腰部是连接上下身躯的纽带,呈扁圆筒形,可屈伸扭转自如。男性结实饱满的腰部蕴含刚柔相济之魅力;女性柔软纤细的腰肢与胸部、臀部一起构成婀娜体态,形成动人的节奏和韵味。
4.臀部
臀部以肥厚的臀大肌和皮下脂肪构成两个对称的半圆球,浑圆后凸,丰满而富有弹性,其轮廓弧线微微上行,流畅美妙,与腰部、大腿形成人体最具魅力的曲线。
5.四肢
双臂均呈圆棒状,上臂至肘过渡的曲线自然顺畅;手部大致呈菱形,手指修长而灵巧;双腿皆为柱形,上粗下细,主要由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勾勒出腿部优美的线条;足部呈三角形,足弓结构大大美化了人的脚形。
经过对我国17个省近万名成年个体容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容貌的特征是:身材中等,肤色呈棕黄色,眼色多呈深褐,眼睛多为“丹凤眼”;鼻子中等宽,鼻梁中等高或偏扁平,颧骨突出,面部扁平,嘴部不突出,嘴唇厚薄适中,头发较黑、较直,体毛稀少。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炎黄子孙身上有三项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生理印记:①铲形门牙,是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一把铲子。②青斑,在新生婴儿骶尾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尤其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新生婴儿,一般在一两岁时消退。③内眦褶,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内阜而呈一小小的皮褶,又称“蒙古褶”。
第三节 人体美的医学基础
一、人体美的解剖学基础
健美的人体是以正常人体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着机体的平衡,如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它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骨骼的正常发育,各部分形态和比例的均衡,是构成体态美的重要前提,它确定人体的外形、身高,而头面骨的形态特点则决定每个人特有的容貌。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又支配着肌群的协调和平衡,是人体动作协调美的基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的色泽、质感直接影响着人体美。脊柱有颈、胸、腰、骶四个优美的生理弯曲,使脊柱更具有弹性,可减轻震荡和维持人体重心,并有很大的运动功能,是人体动作美、体态美的一个重要基础。
匀称的体型、俊俏的容貌、发达的肌肉、生动柔和的线条与轮廓,加上协调的比例,共同组成了健美的人体,这些都是以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为基础的。
二、人体美的生理学基础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活动协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健全,才会有健康的人体;有了健康的体魄,才会有人体的美。如果人的生理功能异常,必然会影响人体的美。
1.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系统,它调节和控制着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只有各系统和器官之间配合、协调和统一,才能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人体美提供保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损害人体美。如面神经麻痹,不能正常支配面部的肌肉,使患者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和颏唇沟变得平坦,出现口角歪斜等异常体征,自然会影响人体美。
2.血液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不断循环流动,起着沟通内外环境和联系机体各部分的作用。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含氧量的多少,决定着血液的颜色。血液的颜色直接影响皮肤的颜色,决定着肤色的美与不美。或显红润,给人以充满活力的健康美感;或显苍白、青紫色,给人一种病态的感觉。
3.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人体美的关系较为密切。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激素,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幼年时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会出现巨人症或侏儒症;成年后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会患肢端肥大症,这些都会表现为下颌角肥大,手大指粗,鼻宽耳阔,失去协调的比例,影响容貌和形体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具有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人出生后头4个月内,甲状腺素如果缺乏则会出现智力迟钝、体矮、上身与下身长度明显不成比例、牙齿发育不全;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除了表现为基础代谢率增高、疲乏、多汗外,还往往出现眼球突出、明显消瘦等体征;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则表现出苍白、水肿、唇厚、舌大、表情淡漠。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对水、盐、糖代谢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对第二性征和身体发育有影响。肾上腺功能亢进者表现为水牛背、满月脸、腹大、四肢相对瘦小,女性长胡须等;肾上功能减退者则表现为衰弱无力、面部色素沉着。可见,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异常均会影响人体美。
三、人体美的生物化学基础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方法研究人体物质代谢规律的科学。构成人体美和参与新陈代谢都离不开糖、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酶、维生素、激素等物质。
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随时供给人体所必需的热能;蛋白质是组成人体及一切细胞、组织、脏器的主要成分,也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脂肪能供给人体热量和脂溶性维生素,减少体温散失,保护脏器不受损害;水能调节体温,输送营养物质,带走排泄物,协助维持体内一切液体的渗透压,并参与机体的化学反应;钾、钠、钙、镁、铁、磷酸、硫酸、碳酸、盐酸等物质也是构成机体的成分,并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酶是体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直接调节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方向;维生素可通过酶的合成及活性来实现对代谢的调节。
在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物质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一旦缺乏其中任何一种物质,人都会生病,从而影响人体美,如糖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人体会出现消瘦;蛋白质缺乏则肌肉消瘦,皮肤出现皱纹;脂肪代谢失常,皮脂腺分泌旺盛易出现痤疮、脂溢性脱发;维生素A缺乏,会出现皮肤干燥、夜盲;维生素D缺乏,儿童会出现佝偻病,成人则会出现骨软化病;维生素C缺乏和铜离子过多易引起色斑。可见,人体美也有赖于生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第四节 人体美与健康
人体美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离开了健康,一切美均无从谈起。健康是人体美的前提条件,同时,人体美又是健康最直接的体现。
一、人体美与躯体健康
人是有生命的,只有具有饱满、充盈的活力的人体才能展现出人体美。健康的人体美实质上就是生命美,毫无生气或行将就木的人体根本谈不上是美的人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会人体美与生命健康的关系。
1.生命是人体美的载体
生命是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相互协调的合乎目的的和谐统一状态。在一般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和死亡等几个阶段。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在生命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又是构成人体美的两个要素,也就是说,只有生命才能赐予人体以美感。
有了生命的存在,人才能从事各种展示人体美的活动,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让人体美闪现出其生命的价值与光彩。
2.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
虽然对于人体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健康的人,必定是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有着发育健全的骨骼、丰满发达的肌肉、适量的皮下脂肪、柔润光洁的皮肤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处处显示出健康力量的自然美。特别是当今以“健康为美”的时尚主流中,只有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美,才是一种真实的美。
3.疾病和衰老使人体美减色
疾病往往会给机体带来病理性的改变,使某些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从而损害了人体美,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疾病的人由于呼吸功能的代偿而形成桶状胸、甲状腺亢进患者的凸眼等都会使人体美减色。衰老也往往会使人失去活力和健美的体态。人体进入衰老期之后,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能量代谢逐渐下降,肌肉松弛,体型趋于肥胖或消瘦,使原有的健美体型减色。
4.死亡使人体美消失
死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结束。纵使有天仙般的美丽,那美丽也会因死亡而消逝。在生活中闪光的人体美,必然会随着生命活动的终结而自然消失,这是生命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生命规律。
二、人体美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直接影响人体美,因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生理、心理以及各组织、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心理健康与否对人的整个躯体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等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心理活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疾病过程等均可产生较大影响。健康的心理能调动人的潜能,增进身体的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清晰、食欲及睡眠良好、脸色红润、皮肤光滑,因此,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维持和增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躯体无病且心理健康的状态下,人体才能获得整体的健康。心理健康是影响人体美的重要因素,若无心理健康,人的生命价值和人体美就会减色。
我国学者将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十个方面,达到心理健康标准者,处处散发着动人的魄力,为人体美增色添彩。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是人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平衡的心理基础,而智力异常者则谈不上心理健康,更无法体现人体美。
2.有安全感
心理健康的个体可以摆正心态,不受强烈情绪的支配,能正确面对挫折、不幸和恐惧带来的心理体验,在外表上给人以临危不乱、处事不惊的安详平和,从而获得美感。
3.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心理健康的人,常常以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用快乐、满意、宁静来驱赶忧伤、痛苦、烦恼等不良情绪。心理健康者能适度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心境基本保持开朗、乐观,脸上常常会浮现出动人的微笑,显得容光焕发。
4.意志健全
个体意志行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等指标,均属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有着明确的目标性,能适时果断地做出决定并执行,有决心、信心、恒心和理想,能长时间地保持专注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意志健全,给人增添果敢、自信之美。
5.自我概念成熟
自我概念是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走向成熟的。对成年人而言,心理健康者应能对自己有充分了解和恰当的评价,不妄自尊大,也不盲目自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宜的人生发展目标;能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随时自省和修正自我意识方面的不足。这类人往往给人以达观、睿智之美。
6.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任何变化较大或新的环境,能够“入乡随俗”,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扰乱自己的生活规律、工作节奏等。在其言行中时常闪烁出幽默、风趣之美。
7.恰当的现实感
心理健康者能够较好地面对与正视现实,能够妥善处理在生活中遭遇的困难、挫折;能够对现实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认知和评价,并恰当地利用自己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其身上体现出的质朴、踏实、讲求实际的平实之美,往往令人折服。
8.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者由于情绪状态良好,在与他人沟通或交往过程中,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关心、帮助他人,较容易与他人共同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他们的随和及平易近人之美,常使人一见如故。
9.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心理健康者的思维与行为协调一致,做事情有条不紊,善始善终,对各种刺激都能做出适度的反应。他们遇事不惊、办事稳妥、荣辱泰然,这种生活态度每每令人神往。
10.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
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者的心理特征与自身的年龄段相符合,没有与年龄不符的幼稚或老成的心理异常表现,追求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人体美。
第五节 人体美在护理审美中的地位
一、人体美是护理审美对象的核心
护理学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它的研究领域、工作内容和范围都离不开人这一特定对象。护理美学是美学与护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在护理审美的诸多对象中,人体美是护理审美对象的核心,其他范畴皆以此为出发点和终极点,这也是由护理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护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护理整体的人。护理工作根据人们不同的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人,护理的任务是保持其健康或促使其更加健康,即保持或促进人体美;对处于健康危险中的人,护理的任务是预防疾病,即防止病魔侵害人体美;对于患者,护理的任务是协助其恢复健康,即恢复人体美;而对临终者,护理的任务则是尽量减轻其痛苦,维护人的尊严,使其平静、安宁、舒适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并使死者的遗体清洁无味、五官端正、肢体舒展、姿势良好。从人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护理工作都是围绕人体进行,人体美成为护理审美对象的核心。
二、人体美是护理审美实施的目标
归根结底,护理的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健康,而人体美是健康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人体美也必然成为护理审美的终极目标,并自始至终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
从生理上为刚分娩出的婴儿通畅气道,清洁身体,显露出最初的人体美开始,直至人逝世后进行遗体护理。从心理上安慰、帮助护理对象正确对待疾病,以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人体美。
三、人体美是护理审美的主要标准
护理审美的具体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不同群体中是不同的。然而,在医疗护理审美实践中,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以维护人体美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因此,人体美就成为衡量医护人员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那么在护理审美的实践中,直接体现健康的人体美必然成为护理审美的主要标准。护理审美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人体美的恢复,体现在具体的护理实务中。
美国护理学会在1979年制定了八项护理实务标准,内容如下:
标准一:有系统且持续收集与患者健康状况有关的资料。
标准二:依据对患者健康状况资料的分析,确定护理诊断。
标准三:依照护理诊断拟定护理计划,其中包括护理目标。
标准四:护理计划包括护理问题的优先次序及达到目标的措施。
标准五:提供促进、维持和恢复健康的护理活动。
标准六:护理活动以协助个人发挥其最高的健康潜能为宗旨。
标准七:健康目标的达成,取决于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双方的配合与努力。
标准八:需不断地评估健康目标是否达成,并据此调整和修正优先次序及护理计划。
符合这些标准的护理实务,就是美的;而达到这些标准,往往能使护理对象恢复身心的健康与和谐,或达到更高的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恢复和重现健康的人体美已然成为护理审美的主要标准。
小结
古往今来,人体美一直为人们所赞誉。人体美的基本特征包括和谐统一的整体和均衡匀称的形态两方面。从狭义的人体美来看,人体的线条美、色彩美和结构美是构成人体美的三大基本要素。人体美的医学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个方面。健康是人体美的前提条件,同时,人体美又是健康的最直接的体现。人体美是护理审美对象的核心、实施的目标和主要标准。
(邓翠珍岳月娟)
思考题
1.人体均衡匀称的形态是人体美的基本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构成人体美的基本要素有哪几个?
3.为什么说健康和人体美的关系密不可分?
4.从哪几个方面可以体现人体美的医学基础?
5.人体美在护理审美中的地位是如何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