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17197700000007

第7章

大师、大楼和大气-现代大学管理的理念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使命。要完成这样一个使命,我们就要在现代大学管理的理念方面予以充分的研究。

高等院校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老百姓关心的是子女能否顺利考入大学,能否顺利就业;专家学者关心的是大学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成果能否促进和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除关心以上两个问题以外,还要考虑大学对社会发展、稳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大学的发展动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大学的办学理念、扩招、升格、新校区建设等问题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无疑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高校的层次各不相同,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差别也很大,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提高型、发展型和生存型。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211学校来说,可以称之为国家队,这类学校的基础比较雄厚,经费一般比较充足,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流大学,属于提高型。更多的高等院校是省属高校,被称之为地方队,有一定的基础,主要靠地方政府和自筹经费,需要尽快提升办学的层次和规模,目标是把自己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优势明显的大学,发展是这类学校的主要目的,属于发展型。还有一部分地方高校,以教学为主,办学历史短,经费不足,特别是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类高校,生存问题是他们的主要问题,属于生存型。从数量上来讲,发展型院校占绝大多数,他们是支撑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关注他们的发展,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最近一些专家学者、以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建新校区、更名、升格提出了质疑,以至于整个社会对高校的做法产生一些片面看法,本文就普通高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一、大师、大楼和大气-现代大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从大学的功能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三大基本功能。而大学的“大”应包含什么内容,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大学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含义:大学的“大”也应该包含“大楼”的内容,大学即“大楼”之谓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贯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感觉、远大的目标、包容的度量、诚实的品德、创新的精神、良好的素质,形成这些气质则需要学校的“大气”,大学即“大气”之谓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认为“大师”、“大楼”、“大气”是现代大学应具备的三大基本要素。江西省提出的发展高等教育要“建大楼、育大师、养大气、琢大器”,这些说法都是对大学很好的诠释。

办好大学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包括优秀的教师、顶尖的科研人员、精干的管理人员,这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带动一个学科方向的快速发展,可以形成优势的特色学科。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带动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快速成长。名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一大批名师。目前,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优秀人才的竞争。本科教学评估、申请学位点、争取升格等考评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状况。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培育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学校才能发展。吸引人才是输血,是解决当务之急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还要靠自身培养人才来解决。稳定人才则是加强造血功能,把血用好,用到最需要的部位去。引进人才是解决当务之急,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计。

“大师”无疑是大学的灵魂、核心和财富,古语讲得好,“千军易得,—将难求”。“大师”级人才对学校的影响是广大而深远的,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使学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大师”需要培育成果的条件,没有“大楼”,很难留住“大师”。

大学靠什么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普通高校最感头疼的问题。由于社会普遍重视人才,使得人才的选择余地大起来。一个学科带头人选择工作地点时,首先考虑的是事业的发展空间,这就涉及学术氛围、实验条件、团队情况等。其次,要考虑生活条件,如住宿、交通、气候、待遇、就医、子女教育等。另外,还会考虑人际关系、管理方式等软环境。笔者曾专门随团考察过美国的高等教育,提供高品质生活条件已成为美国大学吸引人才的一项措施。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学校的规模成倍扩大,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碰到的困难更大。在职教师要求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吸引人才需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考生和家长都要挑选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主管部门还要按标准要求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因此,盖“大楼”是大学发展的需要,是“大师”工作和生活的前提条件。应该看到,对属于国家队的高校来说,“大楼”是不成问题的,各学校都有培养、稳定和吸引“大师”的基本条件。而对于大部分属于地方队的高校来说,连基本的硬件都不很具备。没有“大楼”,何谈“大师”!用国家队的标准和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发展型院校显然是不合适的。

现代大学的功能之一是服务社会和引导社会前进,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面向世界,具有创新精神,要有宽阔的胸怀,远大的志向。我们将大学的这种人文环境称之为“大气”,换句话说,大学的“大”应包含“大气”的内容。大学的硬件环境应尽显“大气”,培养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事方法应尽显“大气”。“大气”既有物质方面的表征,又有精神方面的内涵。

校园面积大、高楼多并不一定是“大气”,关键是要得体,要合理。学生置身其中,要感到宽松、惬意,而不是紧张和压抑。大学的学习,一方面是靠教师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在大学里的环境影响下的潜意识的学习,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培养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素质教育不能只靠课堂,更重要的是靠日积月累的修养和耳濡目染的熏陶。高等院校的“大气”正是对学生熏陶的好环境。“大气”是一种精神,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环境,是培养的目标和境界。“大师”与“大楼”的关系是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大气”是外部环境,好的种子还需要肥沃的土壤,加上阳光、雨水,才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处理好“大师”、“大楼”和“大气”的关系,走协调、持续发展的路子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很快,一般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数量增长三四倍以上。这种形势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来说,硬件投资跟不上,办学空间不足,师资补充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困扰着学校。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吃饭的关系是学校师生员工极为关注的问题。培养、稳定和吸引“大师”,改善办学的“大楼”,创造良好的“大气”,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最合理地使用要认真研究。

对于普通院校来说,吸引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花大气力和大投入吸引人才时,一要有针对性,二要特别珍惜人才,三要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真正优秀的人才不纯粹是靠待遇能吸引和稳定的,要为他们的事业多创造条件。

尽管不少文章对高校建立新校区持异议,我们说这是高校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美国的大学,每个学生根本占不到一分地,仍然是国际一流大学。所以,我国大学没有必要达到一人一分地的标准。国外大学的宿舍、体育场所、医院、实习等都是社会提供,这和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我国大学的校长们何尝不知建设新校区的艰难,手续难办、资金难找、关系难处,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和精力的。但不改善办学条件,学生不满意,教职工不满意,上级主管部门评估通不过,只能迎难而上。大学作为培养社会文明、传播先进知识和引导社会进步的场所,应该体现高雅、洁净、美观和舒适。大学在重视“大师”的同时,应重视“大楼”的建设,但要避免盲目性,反对铺张浪费,要将“大楼”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气”应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建设的一个目标去追求,它体现了高等院校高雅、精致而又大方的气质,体现了朝气蓬勃的风貌,体现了追求真理、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了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学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教工置身其中,感到主人公的自豪,从而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公众置身其中,会感到高等学府的神圣和宏伟。“大气”并不纯粹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有内涵。硬件方面的建筑、设施、绿化、布置等,从功能、结构、外表、风格等方面要精心设计,做到得体和恰当,要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发展意识。所谓历史感就是要能表现学校的历史,时代感就是能反映时代变化的气息,发展观就是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空间。在表现“大气”的过程中,不可盲目地追求超前、豪华和奢侈。对于经费拮据的普通高校来说,有限的经费首先要用于学科建设和必要的条件改善上,要在平凡之中显“大气”,正确处理“大师”、“大楼”和“大气”的关系。

大学的“大”是一种快速发展,有先进的设备,尖端的技术,满足社会发展做大贡献;大学的“大”是一种磨砺,要磨砺出一流的大师,磨砺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人才;大学的“大”是一种宽容,要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风格同时发展;大学的“大”是一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的育人环境。

大学,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应是崇敬、神圣和高贵,现代大学更应该是文明、知识、时代精神的体现。大学应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和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各个层次的大学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争取自身发展的机遇。用国外大学的标准,或用“211工程”大学的标准,甚至用20世纪30年代的标准来衡量现代的普通高校,都是不合适的。国有国情,校有校情,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客观地对待各层次大学的现实问题。

大学不同于企业,能延续上百年的企业寥寥无几,而上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高校却比比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的空间更宽广,所以大学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宽广的视野,在考虑当前发展的同时,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