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趣谈
17201200000001

第1章 写作准备

第一节 想起了“马尔哥”

同学们不会作文,原因很多。最明显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篇文章。常常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实在拖不过去了,这才提起笔来。草草了事、随随便便地凑合一篇。

不愿作,往往由于不会作,或者作不好。越不会作,越作不好。越不愿作。越不愿作,越不会作。越作不好。学作文就有这种并不奇怪的现象,不会作和不愿作。常常是连在一起的,互为因果的。

不愿作,既是态度问题,也是认识问题。认识正确,懂祖作文的意义,态度才会端正。有了正确的态度,天长日久。鳅学勘练,慢慢地便会作了,慢慢地便作好了。

从不会作到会作,从作不好到作得好。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兴趣。同学们一且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有了积极性,主动性,进步将是良快的。

让我谈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上学时,因写不好作文“常常心里很难过,很自卑。一提起作文就叫苦。”后来。大约还在小学五年级吧。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一本叫《马尔哥千里寻父》的小册子。那时,乡下孩子除了手里以一册语文课本,平时是没有“课外书”可读的。因此我将这冲书法很仔细。很认真。

马尔哥是个聪明勇敢的外国孩子,他经历了千难万苦,终于找到了父亲。现在,我不记得自己曾为马尔哥流了多少泪,但我却不能忘记,就是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作文的兴趣。因为从那时起,我很突然地感到语言文字真是妙不可言的东西,只要我们把自己认得的一个个单字,一个个词语,清楚明白地写下来,这就是一篇文章了。在这样的文章中,我们可以诉说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这样的文章中,我们可以谈天说地,写人记事。天上有鸟飞,水中有鱼游,我们可以使鸟和鱼,飞到、游到自己的笔下来作文是这么有趣,这么重要,怪不得古人说,写文章足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我的这段经历说明,只有认识了作文的意义,才会对作文发生兴趣;兴趣产生了,写文章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积极变得积极。有了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对学写作文有正确的认识,才会勤学苦练。这样坚持下去,文章是不愁写不好的。

第二节 学点放松术

不会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家长苦恼,老师苦恼,自己尤其苦恼。

但是文章总是要做的。在苦恼的心情下作文,有时愁眉苦做,焦躁不安,有时精神紧张,提心吊胆。愁眉苦脸写不好文章,精神紧张也写不好文章。

古人论作文,讲求涵养。明代有个王阳明老先生,他说作文的时候,绝不可“将得失横在胸中”,如企图一鸣惊人,让大家刮目相看,或者怕成绩太差,同学耻笑,老师批评。他认为这都会使人“气馁志分”。因此,他主张作文须大开心目,见得题意大概了了,即放胆下笔,始能纵横出没,词气条畅“看来这老先生就反对作文时患得患失,愁眉苦脸,而提倡不要把弦绷得太紧。”

当代作家王做,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写的时候,不妨尽量放松一点。”他把精神放松的好处说得很详尽,主要是“放松了,思维和内心的活动才能充分活跃,不受阻碍地进行。”他认为精神过分紧张,会影响头脑发僵发死,思路不绩灵活畅通,语言也难免疙疙瘩瘩、别别扭扭的写文章虽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严肃认其地对待,但严肃认其,不等于精神紧张,大脑神经的每一根弦,都要绷得很紧很紧。可以说,凡带有技术性的活动,都要求从事者的放松,放松了,技能、技巧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自己满意的事。其实写文章和农民割麦子、扬场一样,也和运动员打乒乓、跳水,艺术家唱歌、跳舞一样,既要认真对待,又要充满信心,奉然处之。有经验的人干起这些具有技术性的活路来,悠然自得,从容不迫,毫不紧张局促,效果反而不错。同学们写文章,应该向农民、运动员、歌唱家、舞蹈家学习这种放松的技术。

第三节 地下工作

京剧著名演员盖叫天,一次和画家李可染在茶馆喝茶。他坐在那里,就这一点时间,还把一只脚放在八仙桌的横档里,锻炼“伸筋跋骨”功夫。京剧著名演员尚玉和,对盖叫天这种坚持练功的精神很敬佩,他说:“我们在台上演戏,观众看着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岂不知我们在台下都是流过很多很多汗的!”

演员有台下功夫,作家也有地下工作。作家的作品出世了,人们欣赏它,被它感动,受到鼓舞和激励,对作家也很羡慕,但人们并不知道作家是怎样写出这些作品的,在写作过程中,曾遇到过什么阻力,克服过什么困难,付出过多么艰苦的劳动!

作家们几乎人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地下工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写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时,住在塞纳河衅的克鲁阿斯,书房的窗户紧临着塞纳河。他在这个书房里彻夜地工作,蒙着绿罩的灯把佩微的光洒在塞纳河上,彻夜不熄,跟一座灯塔一样。这样时间长了,塞纳河的渔夫和开往卢昂的海轮上的船员,都把福楼拜的灯光称作“福楼拜灯塔”。晚上,他们在塞纳河里航行,为了不迷失方向,都以福楼拜的窗户为目标。

俄国作家都诃夫在写作中绝不轻易放过写得不好的地方一天,一个青年作家到他家里去,见他的写字台上放著一张只写了一半的稿纸,是著名短篇《草原》的初稿。这时,契诃夫正在书房里焦急地走来走去。他对青年人说:“我无论如何也抓不住雷雨的场面,我写到这个地方就过不去!”一个星期以后,青年人又到契诃夫家里去,只见写字台上还是摆着那张只写了一半的纸。青年人问:“怎么样,雷雨写出来了吗?”契诃夫说:“你瞧,还没有写出来呢,我始终没找到合适的颜料!”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写作的人非下苦功不可。巴尔扎克说写作是“一种累人的斗争”。荷兰作家爱德华·德克尔为自己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笔名:—穆里塔图里。它的拉丁语意是:“备尝辛酸的人”因此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学写作文的初始阶段,能设法读一些作家的传记或轶事,争取多知道一些他们的写作甘苦,以增强自己学习写作的勇气和毅力。

第四节 三颖团章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颗印章上刻着“天道酬勤”四个字。他把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作画,勤奋不已,果真上天不负勤苦人,齐白石终于从个木工学徒,成了中外有名的艺术大师。就这,他80岁以后,每天早上至少还要画七八张画,90多岁以后,每天还要画四五张画。齐白石老师,对时间抓得更紧,他为自己还刻过一颗印,印文是“知思长绳系日”,意思是说,现在我老了,知道今后的日子不多了,但我不愿时光流逝,恨不得用一条长长的绳子,把太阳拴住,不让它过得太快!

著名画家李可染,也有一方印,刻的是“自发学童”四个字。意思是,我老了,但仍要像个小学生,一切从头学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次,他出外写生,在香山上,-棵树,一笔一笔,非常认真。一个年轻人见了,说:老伯伯,你头发都白了,还练基本功?老画家说:“基本功重要,没有学好,不能不练!”据说李可染年轻时,画山水画总把(景、物)山水画中作为点级风景的小人)画不好,丁是一个时期,他就专画点景小人。一个月过去了,不满意,又画了两个月,三个月,结果全年不知画了多少万个小人。由此可见,李可染刻这方“白发学童”印,并不是故作谦虚,而是以这四个字鼓励自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对绘幽艺术,精益求精齐白石和李可染这三颗印章,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必须练好基本功。谦虚而不自满,才能不断上进,不断提高要提高,不能挂在口头上,而要实际操作,刻苦努力,不浪费时间,在基本功上下力气。这四点,对我们学习写作是很重要的。写作的基本功、首先是要提高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次是要提高构思、结构、表达能力,有了材料还要会提炼,会布局,把句子-写通顺,写生动。练好基本功,应持之以恒。“天道酬勤”功犬不负有心人。有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文章是靠神仙的帮助写出来的。这说法是骗人的,同学们要谨防上当受骗!

第五节 开辟一个饱马场

老作家孙犁要求爱好写作的人要准备一个小本本,把它看成一个小小的文学跑马场,尽情地在」面写作,训练自己的文学技术。这话虽是对文学青年说的,其实对同学们学写作文也是用得上的。因为这话的意思是,学写作文,不能光靠每学期的几篇作文,在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要勤写多练,为自己开辟一个跑马场不少大作家,都曾有过自己的跑马场,在这种小本户里,他们经常记下一件事、一个人,或者心堆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也都随时记下来。因为他们知道,只观察不记录,这些东西出现在眼前。出现在心里,有时会像一只鸟,很快飞去的。

俄国作家契诃夫,平时十分注意积累素材,经常把听到、看到、想到的记录下来。一次,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逗得他捧腹大笑,眼泪都笑了出来。但是他一边笑,一边还是把那笑话记了下来。契诃夫把自己记录生活材的本子称为“生活手册”。一次,他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本子,兴高采烈地对客人说:“我很富足,你们看,这里面有一百个情节!”

俄国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爱记笔记。一次他请朋友去饭馆吃饭,饭菜都摆上来了,他还在记录一张菜单,而且边记录边赞叹说:“太好了,太有用了!”后来,这份菜单果然用在一篇小说里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年轻时在游击队工作,那时因为没想到以后要写东西,所以对许多有价仇的材料没有记录下来,后来他成了作家,尽管写出了不朽的作品,但一想到这件事,总感到后悔莫及同学们如果有了这个跑马场,便可以把它当做练笔的极好场所。刮一阵风,写下来,下一场雨,写下来,发生一件事写下来,认识一条道理写下来……这样写得多了,既积累了材料,又练了笔。笔越练越熟,越熟越巧,时间长了,作文白然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