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高职大学生应用心理学
17201500000002

第2章 高职生健康自我意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一节 健康自我的塑造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和人格的构成及特点,理解自我意识的特点,充分掌握塑造健康自我意识的方法和健全人格的方法。

某大学一个女同学小王,文静秀气,也不笨,但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性格孤僻,自卑,不合群。几年来,很少看过她与同学嬉戏、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成为别人火热生活的旁观者。她很不愿与别人交流,包括老师。她上课很少发言。老师和同学都很难了解她的想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的提高和与别人的融洽交往。原来,她的父母亲比较重男轻女,偏爱她的小弟弟,如果有什么事,总是拿她出气。这使她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她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亲经常为柴米油盐的问题争吵不休。另外,该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邻居一件漂亮衣服。事发后,尽管她认识到错了,并把它还回去了,但还是受到邻居的谴责和父母的打骂。在此事件后,小王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她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她,还在左邻右舍前令她难堪。因此,该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她不想让妈妈伤心。她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她很害怕回家。她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喜欢的只有弟弟,并不爱她,因此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她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此外,同学们也时常拿这件事讽刺她,同伴们也嘲笑她,说她是个会做贼的坏女孩。这深深地影响了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可她内心还是深藏着一道不可跨越的心理障碍。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大多在两三岁时就开始使用“我”这个词语,有时儿童还会好奇地问“我是谁?”长大后,人们希望了解,什么东西使你与坐在你身旁的人不同?为什么有人交朋友不费吹灰之力,有人却形单影只?为什么有人容易陷入抑郁之中?我们能否预测出,什么人会升至公司高位,什么人事业难成?为什么有人性格内向,有人活泼开朗?这些问题都和自我意识和人格有关。如何更好地塑造健康的自我意识,培育健全的人格呢?这需要我们更好地学习有关自我意识和人格的相关知识。

大学生以其深厚的知识和敏锐的思考,成为一群出色的年轻人。当代的大学生,适逢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象牙塔里的学子们,在迅速发展的社会洪流中,是开拓、创新、积极向上,还是墨守成规、坐井观天?是做随波逐流的鱼,还是成为岸上守望的鹰?他们有必要想想自己,想想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前途,想想应当做些什么,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必须首先认识自己。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这句话表明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需要科学的方法。

(一)自我的定义

自我是当代心理学中最复杂、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自我的概念。

詹姆斯最早对自我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自我就是自己所知觉、体验和思考到的自己,包括客体自我和主体自我,前者为经验自我,后者为纯粹自我。经验自我是指一个人认为的属于自己的一切。经验自我只有通过纯粹自我才能被觉察到。纯粹自我是指自我的认识功能本身,是作为认识者的自我,即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是自我的自我。与此相对的经验自我就是作为被认识者的自我,即作为认识对象的自我。纯粹自我与经验自我之间的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在詹姆斯之后,库利提出了镜像自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一个人的自我就是个体对他人知觉的知觉。据库利的分析,这种自省的过程包括三个因素:①想象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②想象他人对此形象的评价;③由此形象产生自我感。

米德在他的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认为,自我源于社会互动,强调“社会自我”,即从他人知觉中觉察到的自我。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源于个体的重要经历,反映着经验又影响着经验,即自我同时包括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自我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是不可分的,经验必定与经验内容有关,自我意识不可能以脱离内容的抽象形式存在,其内容与意识到其存在的过程是联系的。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发现,作为自我概念的核心是主体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即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知觉者、行动者、思考者、情绪感受者等。主体自觉意识到的是“主体的我”,因此也可称为自我意识。客观上别人能认识到的我这个人的各种特征是“客体的我”。自我包括对身体和对心理的自我表征,从而构成“我是谁”的独特的自我概念。自我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现在的自我是过去的自我发展而来的连续统一体。自我包括对自我的评价、自我的监控、自我的调节等。

(二)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自我(I)和客体自我(Me),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要认识他人,认识客观事物,尚且不易,需依靠智慧的力量,而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乃至改造自己,则更为困难,这就需要凭借人所独有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自己,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独特发展的。

自我意识具有多维度、多层次性,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它进行分析。

在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形式,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它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包括自立、自律、自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

在自我观念方面,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所谓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也即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它是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所谓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但投射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往往有距离。当距离加大时,个体便会感到自己不为别人所了解。所谓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想象中的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定一致。理想自我虽不是现实自我,但它对个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很大,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

在内容上,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改造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1.自我中心时期

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称“生理自我”。从人出生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成熟。

2.客观化时期

这个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这一阶段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社会自我观念开始形成。

3.主观化时期

从青春期到成人期间,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四)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

1.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自我意识具有保持个体行为前后一致的功能。其中,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因为一个人具有按照与自己的看法相一致的方式行动的需要。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并不单由当前情境所决定,而个体处在不同的情境,又总能保持其行为的某种一贯性特征,避免发生前后矛盾的情境。一个学生,如果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他就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好学生的标准一贯地严格要求自己;而如果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差生,他就可能会一贯地有意无意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影响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对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相同。一般来说,当个人的既有自我意识积极时,每一种经验都可能被赋予积极的意义;而如果既有自我意识是消极的,每一种经验都会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自认为能力一般,只该获得平均成绩的学生,对于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会认为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到十分满足;而对于同样的成绩,一个自认为能力优秀,应当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会认为自己遭到了很大的失败,并体会到极大的挫折。

3.影响个体期望水平

自我意识不但影响到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到个体对未来的期待。因为个体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自我意识相一致。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意识的性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本人的期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个体的学习成绩都是其自我期待的结果,而学生自我期待的水平与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一致的。心理学上将自我意识对期望水平的这种作用称为自验预言,即由一定的自我意识引发的与其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使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现象。

二、健康自我意识的塑造

大学阶段的生活多姿多彩,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发展并走向完善的重要的飞跃时期。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自己、合理地评价自己,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的机会,改善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人生将会非常快乐和成功。

(一)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同年龄段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1.强烈关注自我发展

高职大学生有3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不像普通青年那样直接进入社会。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地探索自我。他们会经常独立思考、反省这样一些问题: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等等。他们还自觉地把自我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2.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提高

由于各类知识不断增多,生活经验不断扩大,感性与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据王登峰、张伯源于1992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在0.50~0.60。但其中个体差异大,有些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弱,有些人却高达0.90。大多数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基本与外界一致,并且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评价和设计自己。

3.自我体验日益深刻复杂

进入社会后,普通青年角色开始定位,在自我体验上相对来说要稳定简单些。高职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既丰富又复杂,可以说是一生中或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一个年龄阶段或群体。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自尊、自信、好胜。但是高职大学生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他们敏感、闭锁,且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相联系的事物,都常常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情感反应。他们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常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内心。他们内心体验起伏较大,有明显的两极性: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

4.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

高职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中学时代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绝大部分学生都奋发向上,力求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的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同时他们强烈要求独立和自制,希望摆脱依赖和约束。

(二)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童年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则是人格初步形成并定型的时期,成年期是人格成熟时期。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成熟,期间经历了分化—矛盾—整合的过程。

1.自我意识的分化过程

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

自我可分为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英语中的I与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前者是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后者做宾语使用,表示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主观自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标志。但是,由于自我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并不总是存在着统一。

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相对突出。一方面,作为同龄人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生存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切肤的实践与客观的目光。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当今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的评价,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社会对高职大学生的评价更趋客观。高职大学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使他们产生失落感。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理想自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主观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青年时期的高职大学生,心中有着无数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一把登天的天梯,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强烈,特别是当市场经济将人们的成就意识凸现时,很多大学生心中涌动着比尔·盖茨般成功的梦想,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自我”,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定。但当他们一脚踏入大学时,现实与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生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带”,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的两个方面是:一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一定距离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二是当现实自我距离理想自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甚至自暴自弃,变得平庸无为,变得无所事事,变得没有动力。

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冲突,积极的自我调适便非常必要。大学生要重新调整和评估自己的理想,直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为止。

(3)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一方面,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缺少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自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更为突出。

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来,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也有依靠别人的需要。不同的是,独立的人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或解决自我的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依赖于别人;独立的人能够权衡利弊、审时度势,能够勇敢做出决定并能够勇于承担行为责任。

过分的依赖使大学生缺乏对客观事情的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而过分的独立又使部分学生陷入“不需要社会支持”及“凡事都要靠自己”,采取我行我素、孤傲自立的行为方式,但在遭遇挫折时又会出现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的情况。事实上,任何心理成熟的独立的现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

(4)渴望交往与闭锁心灵的冲突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的滋养,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一方面,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着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5)自负与自卑的碰撞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自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而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自信的偏差:自卑或自负。自负是一种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人,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欠、不足与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自负与自卑总是紧密相连的,自负表现强烈的人往往也是极度自卑的人。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体现出较高的自尊与自信,他们渴望成功,不甘落后,对成功的渴望与预期高,特别是当小小的成就来到身边时,很容易表现出骄傲自大、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相当自负,好像世界尽在手中的控制感。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有时甚至是小小的失利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陷入强烈的自卑之中。这些都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良、自我定位不准确有关。

(6)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高职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波动起伏较大,易冲动,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高职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2.自我意识的矛盾和整合过程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高职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高职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极易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高职生逐渐在多维度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向理想自我靠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从多维度观察的自我同一性越高,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越好,人格越完善。但是,由于高职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个人人生志向、职业目标的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整合的结果与类型也不同。从自我意识的性质看,高职生自我意识的整合结果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肯定:积极自我的建立

自我肯定,即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这种积极自我的特点是在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调整之后,大学生逐渐成长,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趋于统一,主观自我与他观自我趋于一致,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理性。积极的自我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短处与劣势,他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

(2)自我否定:消极自我的建立

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他们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的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整合。虽然,大学生中这种类型的人较少,但严重者可能用违反社会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整合。

(3)自我冲突

自我冲突是难以达到整合的自我意识,它表现为自我评价始终在真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自我矛盾型的大学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例如,有的高职生可能既是一个自信的人,又是一个自卑的人;可能既是一个诚实的人,又可能是一个骗子;可能既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又可能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自我萎缩型的高职生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他们消极放任、自怨自哀,甚至麻木、自卑,以至于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或绝望轻生。因此,自我冲突的高职生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客观认识自己与他人,客观看待成功与挫折,这样才能使自我意识在良性轨道上循环。

高职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旋律虽然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平衡的、不成熟的方面。在一些高职生中,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其获得健康发展,并进而促使整个个性的完善。

(三)高职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了解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于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则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1.树立客观的自我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真正地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从各个角度来全面评析自己。

(1)正确地认知自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科学对待自己的过去,恰当地确立自我发展的方向,实实在在地把握现在;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才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和谐相处,被社会所接纳。

(2)多角度地评价自我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要通过自我评价和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我们不妨自己认真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3)经常地自我反省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种自我监督活动,没有自我反省,就无从实现自我完善。通过反省、分析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自己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严于解剖自我,敢于批评自己,以调整自我,从而来定位自我,提高自我认识,作为自我调控的出发点。

2.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肯定、认可的态度,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人只有欣然地接受自我,才能有信心去面对真实的我,自尊、自爱,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名誉,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发展到一个较高境界。

(1)喜欢自我

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为自身潜藏着大量待挖掘的能量,具有存在的价值。天生我才必有用,因而不必苛求自己做个十全十美的人。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

(2)乐观,性情开朗

马克思认为,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苦。进入大学,大家经常面临着各种生活、学习压力,经常遇到各种挫折和冲突,有的同学碰到挫折说:“哎呀,这种可笑的事情竟让我碰上了”。像这样以开朗的心情把自己的失败告诉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3)全面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弱点,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说明事事不行,要善于克服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自身潜力。

3.有效地控制自我

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的根本途径。

(1)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高职生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和意志,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无法实现自我理想。高职生经常说:“我想早起,可就是没有恒心。”“我想学习,可就是学不进去。”

培养顽强的意志,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2)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的信念,在自我意识中往往以“我行”、“我能行”、“我是不错的”、“我比很多人都强”等观念得以存在与表现,并会有意无意地体现在他的行为之中。所以,有无自信心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自傲的人,应当有意地控制自己。屠格涅夫曾说过:“劝那些刚愎自用的人,说话前要多想,在舌头上多绕几圈。”而对于自卑的人,更应当有效地调控自我,时常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面临某种事情感到自己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同样不也是人吗?”

4.重塑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都是为了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对于高职生而言,超越自我更是终生努力的目标。在行动上,无论对人对事,均全力以赴,使自己的能力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超越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过程,一种“新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形成过程,它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按社会要求与个体特点设计自我;

第二,要发掘、充分利用自己潜能;

第三,要有效控制自我;

最后,要健全意志品质。丘吉尔曾在剑桥大学讲演时,当有人问他成功有何秘诀,他回答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放弃;第三,决不放弃。

在美国一间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上帝给你的礼物我们无法选择,但你给上帝的礼物,将由你个人去创造,主动权在你自己,就是: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第二节 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人格就如同人的面孔一样,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如有些人天性乐观开朗,而有些人则抑郁沉闷;有些人喜欢交际,而有些人则沉默文静。什么东西使你与身边的人不同,为什么有人交朋友不费吹灰之力,有些人却形单影只?人与人的这些差异就是人格差异。莫雷认为:“人格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就。许多人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遇,却总是与晋升、财富、成功擦肩错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和谐的人格。大量的实践证明,一切的智慧、财富、成功和幸福都始于健全的人格。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

一、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与特征

人格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翻译而来的。它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古希腊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代表了演员在戏里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就像我国京剧表演中根据剧情需要所画的大花脸、小花脸等各种脸谱,表现各种性格和角色。心理学沿用其含义,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角色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看作是人格的表现。其涵义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西方心理学家从对人格研究的角度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使人格的定义具有多样性,如把人格定义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源于个体内部的人际过程”。我国古代汉语中只有“人性”、“品行”等一类的词,而没有“人格”一词,现代汉语中的“人格”也与西方心理学的“人格”内涵相去甚远。后来,我们逐渐接受了西方心理学的“人格”概念,并尝试将“人格”取代从前常用的“个性”一词。综合各家的定义,可以界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一般认为,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内容。人格涉及四个方面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1.独特性

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存在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如有的人开放自然,有的人顽固自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豪爽,有的人谨慎等。环境会使某一人格品质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如独立性这一人格特质,作为缺乏父母爱护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独立带有靠自己努力的含义;而在一个民主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独立则作为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部分。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质一旦稳定下来,要改变是较为困难的事,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一致性。正如我们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际,在校外活动中也喜欢聚会,交朋友。

3.统合性

人是极其复杂的,其行为表现出多元性、多层次的特点。在每个人的人格世界里,各种特征并非简单的堆积,而是如同宇宙世界一样,依据一定的内容、秩序与规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动力系统。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们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导致各种心理冲突,导致“人格分裂”。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它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个人喜怒哀恨、生活成败的根源之一。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人格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事业成功与否、家庭生活幸福与否、人际关系良好与否。当人格具有功能性时,个体表现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一个人的生活和成败;而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软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生活中也有一些天资聪慧、富有才华的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与人格素质的欠缺有关。

(二)人格的构成

人格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一个系统,不同成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个体的差异。人格结构包括两大方面,即意识倾向性和人格特征。前者是指人格的倾向性,包括心理需要与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人格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它们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1.气质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这种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②心理过程的强度和稳定性;③心理过程的指向性。气质有四种最基本的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

这种气质类型又可称为“不可抑制型”。胆汁质气质类型的特点是兴奋而热烈,精力充沛,能经得住强刺激;行为果断,有魄力;善于主动与人交往,乐群性高;直率急躁,情绪难以控制;思维、语言、动作反应快,但不灵活,不准确;性情粗犷,宽宏大量。其优点:有毅力,坚强,勇敢。其缺点:脾气暴躁,易着急。

(2)多血质

多血质又被称为“灵活型”,其特征是活泼好动;善于交往,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兴趣易转移;情绪发生快,但体验不深刻;思维敏捷,随机应变,热情奔放。其优点:乐观,开朗,灵活,善交际,热情。其缺点:不稳定,缺乏持久性,易动摇。

(3)黏液质

黏液质又被称为“安静型”,其特征为安静稳重,交往适度;善于忍耐,能克制自己;注意力稳定不易转移;情绪慢而微弱,不易外露;思维、动作反应慢而且不灵活。这种人城府极深。其优点:稳重,安静,可靠。其缺点:固执,刚愎自用。

(4)抑郁质

抑郁质又被称为“抑郁型”,其特征为容易疲劳,胆小怕事,畏首畏尾,但遇事审慎,观察细致,思想敏锐,办事踏实,认真负责。其优点:在智力活动中,可能表现为好思索,有深度,擅长分析。其缺点可能表现为疑虑重,以自我为中心,退缩性强。

不同气质的人的忍耐性、感受性、可塑性、敏捷性、兴奋性等都有所不同,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优点,克服其气质方面的消极方面。

2.性格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非智力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明显的标志。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表明一个人为人的方向。从适应性来看,性格有好坏之分。性格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按照个体的心理反应的倾向,可分外倾型和内倾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按照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直觉型和意志型;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如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自私自利。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二、高职生人格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高职生人格发展现状

高职大学生在中学时代,一切被学习成绩所掩盖,一进入大学校园或社会,就会暴露出人格危机,现实不令人乐观。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发生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例如大学生“伤熊”事件、“火烧自家房屋”事件、“跳楼”事件、“因感情而伤残”事件、行凶杀人的“马家爵事件”等。一份对北京某著名大学招收的14名全国高考状元的跟踪调查显示:时隔一年之后,这些状元中的一些人表现出心理脆弱、不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漠视集体生活与社会活动等人格发展缺陷。这些问题表明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重要。

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人格缺失问题。高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很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需求,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不良,往往与人格素质有关;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那些具有乐群性、恒心、独立性、世故性、自律性等人格特质的毕业生,获得的就业机遇相对较多。相关研究表明独立性、自信心、勤奋、踏实、坚韧、恒心、创造性以及乐观、合作精神等人格因素对大学生顺利发展起者重要作用。例如一个性情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善于交际、诚恳忠实的高职大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获得群体和他人的悦纳,也比较容易获得帮助,从而在周围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有利于自己保持良好心境,施展才华。

(二)高职生人格发展特点

高职大学生学习阶段,属于人生中重要的黄金阶段——青年期。青年期是人格走向成熟,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时期。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对社会角色的逐渐适应,人际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对社会了解的日益深入和适应激烈的学习竞争,他们的人格发展有自己的特点。高职大学生人格发展在不稳定性、冲突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作为当代青年的先进群体,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高职大学生与现实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较好地处理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关系

(2)高职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首先考虑社会和他人,但也绝不是一味地追求社会的赞许,而是表现出来敢于面对现实、尊重事实的特点

(3)高职大学生支配与冲突表现不突出;具有稳健、从众的人格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化程度

(4)不同学科高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性别差异,均有各自的相对独特性

许燕等人近年的研究结果则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正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在充满竞争,注重实效,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现代人格特征的表现会更为突出。21世纪要求当代大学生更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要具备以下人格要素:诚实、守信、自信、谦逊、理性、自律、乐观、进取、坚毅、负责、合作、宽容、豁达、友善、积极向上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保持心理平衡。

三、高职生健康人格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健康人格概述

心理学研究认为,要使人类摆脱不安全感、无意义感和无名烦恼,使人们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热情和希望,就必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完善人际关系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发展和释放人的巨大潜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怎样的人格才算是健康的?人格健康的标志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判断人格健康与不健康相当困难,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格健康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不同学者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

世界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对许多事业成功、品行完善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健康人格是指那些为人生所特有的高层次意向,体验到人心期待的人生高层满足,保证生命意义的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最后他得出个体人格是否健康的15条标准。

(1)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

(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3)对人坦率和真诚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以自我为中心

(5)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独立性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

(9)对人充满爱心

(10)具有深厚的友情

(11)具备民主的精神

(12)能区分手段与目的

(13)富于创造性

(14)处事幽默、风趣

(15)不盲目遵从

健康人格是从人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的角度,探讨人对自身、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有效改造,表达了对于人应该怎样生活的一种看法。健康人格与正常人格是不同的。仅仅摆脱心理疾病的人格是迈向健康人格的第一步。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心理健康者,这种人格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生活和未来抱有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并能较充分全面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和自主性,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善与恶,并以宽容的态度承认现实、适应现实;坚定地立足于现在,并注意到未来的目标和任务,保持旺盛的创造精神。

健康人格的形成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终极产物。一个年满18岁的初入学的高职大学生,从生物学和法学层面讲算是长大成人,但如果面对多元文化选择,到毕业时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抉择承担力,就不能算作真正的成人。

(二)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教育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和成功的先决条件,归根到底又是人格的现代化。从年龄阶段看,高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是人格完善与定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大学生具备优良的人格素质。

1.健全人格的概念与特征

健全人格是人在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所表现的作为人的较理想的状态。大学生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和人格的完整,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重大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才是健全的人格呢?

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以下特征:以内心主观体验和感受来衡量,自己感到愉快和满意;通过观察在现实过程中的工作生活业绩为标准,评价为富有成效、业绩非凡;从时间纵向发展的可能来考虑,具有指向未来,拥有无限前景,充满发展的活力与可能,就是与时代节奏合拍,并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内部心理机制和谐发展,在外部活动上富有高效的人格,它是理想化的人格模式设计。

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各种心理机能和行为机能都比较完善的状况,包括如下基本特征:①能够自我扩展,即能够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广泛的活动,其实际活动(如工作与交往)和精神活动(包括理想、目标等)具有广泛的参与性。②人际关系融洽,即具备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和爱的能力,对任何人都能表现出温暖、理解和亲近。③情绪上具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即能够接纳自己。

2.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人格健全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和心理成熟的过程。塑造健全人格,是一项系统的自我改造、自我实现的工程。自我修养即自我管理、领悟、提高的过程,这是内因。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来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呢?应以自信、自尊、自制、乐观进取为基础进行自我修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客观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越接近现实,自我防御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反之,过低评价自己或过高评价自己,常会感到焦虑不安而产生心理问题。只有客观评价自己、不苛求自己,不为自己的缺点而沮丧,也不为自己的长处而自傲,能扬长避短,乐观自信,宽容豁达,才能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完善。自我意识过强表现为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自我意识过弱表现为唯唯诺诺、随波逐流,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与自爱。自知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自爱即自我接受、自我理解、自我负责,包括自尊、自信、自强、自制等。

(2)培养乐观情绪,调整认知结构

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从而影响人们心理的健康。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受情绪影响,情绪愉快,心理就健康;情绪不愉快,心理就不健康,而情绪是受人的认知态度所支配的。

人们之所以陷入情绪的困扰,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是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所致。大学生在出现情绪困扰时,应当检查一下自己的认知是否出现了偏差。如果发现了偏差,应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尽量减少自己的负性情绪。

情绪的好坏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学习的效率、生活的质量、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因此,大学生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他的心理状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理的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绝对化。这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一切事物怀有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的信念。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常用一两件事来对自身及他人进行不合理评价。三是糟糕透顶。这即对事物的可能后果想得非常可怕、糟糕,一旦发生了一点不好的事情,他们就认为糟糕透顶。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

爱因斯坦以为,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坚强的意志是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的特征,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能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能坦然对待不幸与痛苦,并在每一次失败和挫折之后,以更大的决心,迎接未来的挑战,相信他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被消极、不良情绪所控制,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损害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战胜挫折和逆境,以积极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在人生实践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磨练,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才能锻炼和形成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人能较为轻松地克服困难和挫折,即使遇到较大心理上的伤痛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重要的是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大学生应努力做到: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富有幽默感;坦率真诚,不怕暴露自我,无论优点缺点都敢真实地袒露在别人面前;愿意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为人正直、不卑不亢。努力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遇到压力时学会用理智思考问题,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学会多欣赏、少抱怨,遇到不如意之处设法加以改善。

高职大学生活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如环境不适应、学习不如意、身体不健康、专业不满意、人际关系出现冲突、择业不理想等,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挫折承受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对人的影响,挫折对人有利有弊,利者,能引导人的认识能力深化,成为成长的新契机;弊者,使人心理痛苦、情绪紊乱,甚至行为偏离正常轨道。其次,要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不气馁,在挫折磨练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最后,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以学习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他人。

(4)志当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理想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动的必要前提。人一旦没有了理想目标,就会意志消沉。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驿站,要使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必须尽快确立起新的理想目标。具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并且热爱自己专业的大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其人格才会朝着健全的方向发展。因此,大学生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对于健全自己的人格至关重要。

大学生在确立理想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其次,要考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与所学专业要求相结合。再次,要考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与自身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因此,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时必须考虑自身条件,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扬长避短,切不可随波逐流。最后,要考虑长期、中期、近期的理想目标。长期和中期目标必须有方案,近期目标是长期和中期目标指导下的具体目标,要具体可行。

(5)积极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有许多亲密的同学朋友,善于广泛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与人相处时诚恳热情,没有占有欲,无嫉妒心。大学生要健全自己的人格必须建立良好而又广泛的人际关系,努力做到: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尽力遵循理性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又有热情、诚恳的态度;能体会他人的情绪,具有准确评价的能力;能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保持自尊和独立等。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人格品质或受到赞扬、鼓励,或受到排斥、批评,从而有助于大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而且集体能够帮助集体中的个体择优汰劣。在社会交往中,可以与他人建立友好的、正常的人际关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可以发挥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心胸变得开阔,精神变得愉快,从而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次,要学会关心别人,在办任何事情之前,要想到还有别人,应把有限的方便让给别人,待人处事宽宏大量,建立起同学间的友谊和信任。第三,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应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气质量表

人们了解自己的气质,对选择专业,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的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的情境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学习、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讲授新知识时,总希望他讲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做一件事情,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要强一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50.和周围人们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就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气质测验答卷

胆汁质: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

多血质: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

黏液质: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

抑郁质: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

如果某一种气质类型的得分明显地高出其他三种(均高了4分以上),则可定为该种气质。如果两种气质的得分接近(差异低于3分),而又明显地高于其他两种(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如果三种气质的得分接近,但均高于第四种,则为三种气质的混合型。

1.高职大学生应该如何认识自我?

2.高职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自我意识?

3.高职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