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城市理水——水域空间景观规划与建设
17202400000001

第1章 序

水是生命的象征,文明的起源。人类择水而居,傍水筑城,作为生命和文明的结合体,城市和水有着天然不解的渊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历史名城都和江河湖泊紧相毗邻,可以说,水是城市诞生的摇篮,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在水与城的不断聚合与发展中,形成了城市中的水域空间。

前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弱小,城与水主要是一种自发的依存关系,水域空间通常是聚落生发、苑囿营造、游憩集会、物资集散之地。工业社会初期,依托水域空间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城市工业迅速发展,水域空间中工厂、码头、仓库等林立,随意搭建的棚户区拥挤破败,水域空间成为城市中环境最差、条件最恶劣的地区。随后,水体的运输生产功能迅速萎缩,大部分水域空间都相继没落萧条。进入20世纪,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水域空间的开发和更新相继在各个城市展开,提供了城市环境复兴的转机和形象改变的契机。近些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亲水、护水、治水的认识逐渐提高,水域空间的价值及其潜力开始被重新认识,众多的城市开展了江河水环境的整治、水域生态的恢复、滨水区的更新和开发、水与绿网络的整合、水景观的建设等活动。城市水域空间日益成为科学地配置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有活力的水域空间及其景观已成为确保“人、水、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点和实现城市化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这样的形势下,怎样来满足城市中人对水的向往,如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人水和谐的原则出发,以生态为导向,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发展战略,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工作,科学地修复水生态、建设水景观,因地制宜地营建水域空间,营造一种相对良好的人居环境,促使生态、艺术、文化、美学及人性因子融入水域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议题和工作。

作者以城市规划设计科学为基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基于当前城市水域空间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城市理水”的概念,确定理水不应只是单纯的创造美学上的“景观空间”,同时还应该是“资源空间”、“生态空间”、“人文空间”和“经济空间”,是由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功能交织构成的复合空间。

本书根据当前理水的复杂性、多元性、历时性等属性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从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水域空间建设正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概括地对我国古代城市理水思想与实践做了理论评述,并分析了近现代城市理水思想与实践发展演进的过程、动因和趋势,重点是引入系统论“整体协同”的概念,建构了城市理水景观系统的理想建设模式和程序。以此模式为依托,本书核心部分研究了城市水域空间景观的整合与优化以及城市水系景观网络的构建,探索如何能够使水资源中蕴含的使用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等能得以充分展现,促使我国城市的水域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从物理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型,从污染治理需求向生态服务功能转型,从片面追求形象的城市美化向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本书最后专题论述了非常规水资源的景观利用,探寻如何将雨洪利用、污废水处理、土地保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在创造更多水域空间的同时,支持水文循环,辅助水域生态,在规划设计领域寻找协助解决水资源永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书结构清晰、论点明确,引用的文献资料翔实且较新颖,是一本具有一定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学术著作,可作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实际工作者、科研管理人员和高校人员的参考书。

谨此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