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心中的疑惑随着傅正奇的身形一晃,马上就得到了解答。原来站在傅正奇身后有一个略微有点娇羞的女人,这个人就是梁云杉。
傅正奇看见李易在看着自己的身后,马上想着旁边一晃,让后将自己的手搭在梁云杉的肩膀上,猛地将她想自己的怀里一搂,高兴地对李易说道:“小易,我想了想,我觉得你说得对。我爱云杉,她也爱我,我不能只让她单独面对一切,我要勇敢地跟她在一起。云杉是我的,谁也不能抢走!”
梁云杉听见傅正奇这样的话,心中非常的高兴和感动,但是脸上却微微一红,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轻轻拍了傅正奇的胸膛一下,娇嗔地说道:“讨厌,干嘛说这些啊!谁是你的了!”
李易看着两人公然在自己的面前打情骂俏,秀恩爱,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觉得自己这个单身狗收到了几万点的暴击。但是李易还是替傅正奇感到高兴,很高兴他能说服自己,鼓起勇气接受梁云杉,便一边让他们俩进来,一边说着祝福的话。
梁云杉在来家里之前,还不知道李易也在傅正奇下定决心接受自己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只是觉得傅正奇说李易是他的好朋友,所以对于李易礼貌式的热情。不过今天突然听到傅正奇在门口的话之后,就更进一步了。李易也能明显感觉到梁云杉对自己更加热情了。
三个人进到客厅,分别坐定之后,傅正奇就说道:“小易,你写的小说阿杉已经看过了,她也很感兴趣,说你写的故事很吸引人,很好。今天我带她到家里来也是想让她跟你说说她的看法。”
“对呀,易仔,我看了你的小说手稿以后,虽然只是开头一部分,但是觉得很有想象力呢,让人很期待接下来的故事。要想发表的话,我看着没什么大问题,我看现在市面上的报纸连载的小说,大多数都比不上易仔你写的《诛仙》呢!”梁云杉也跟着附和道。
李易看着梁云杉这个港大中文系出身的人也觉得好,顿时心中的不安放下了大半。同时,对于他们俩人的称赞倒是连连的谦虚道:“你们说的太过了,我也就是随便写写,向挣点钱而已,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
说着,李易起身将自己这几天在家里写的手稿也拿了出来,大概有三万多字,打算同样也让梁云杉看看,然后让他们提点意见。
此时,傅正奇倒是来了精神了,见到李易这几天又写了这么多,于是说道:“哇!小易你才两天不见,就写了这么多吗?那快点,你讲一讲吧,那天你讲书的时候,感觉真的是超爽的。”同时还对梁云杉说道:“阿杉,你也听听小易讲书吧,小易讲的真的是非常的好!”
梁云杉见自己的男友这么推崇,于是就放下手中刚刚接过来还没看几页的手稿,说道:“真的吗?那我不看了,易仔你能不能讲一讲让我也听一下呢?”
旁边打酱油的夏学兵顿时也蹭了过来,期待着看着李易,虽然这几天他已经看过李易写的内容了。
李易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声音会让他们这么喜欢,但是看到几个人都这么期待,也就接受他们的建议,按照自己的想法缓缓地将自己这几天写的小说内容讲述了出来,梁云杉、傅正奇和夏学兵三个人听着、听着就入了迷。
······
李易将自己的故事讲给梁云杉听,她将自己的意见给李易讲了讲,李易觉得很有道理。这时候还不是后来那个网文泛滥的时代,读者关于小说的篇幅和剧情还没有让网上的各大水神给锻炼出来,所以还是稍微精简凝练一点比较好。
虽然李易已经有意识的做了一部分,但是有些地方处理得还是不太好。所以在听了梁云杉的建议之后,李易在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在修改誊抄自己的手稿,打算将自己以前写的和后来写的近十万字手稿投稿到报社。
······
过了几天之后,李易和夏学兵终于等来了自己的身份证,李易和夏学兵终于可以随时随地地又玩了,不用每天闷在家里不出去了。李易也可以将自己准备好的《诛仙》手稿投到报社连载赚钱了。
1983年10月20日。
这天李易借了一件傅正奇的衣服穿上,好好的梳洗打扮一番,对着镜子一照,嚯!哪里来的帅小伙儿!
李易当然首选的事金大侠的《明报》了,虽然金大侠的稿费给的是有点低。关于金大侠给的稿费过低,还有一件林燕妮向金大侠谈稿费的轶事:林燕妮是香江著名的甚至是最好的散文作家,当初也为《明报》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
亦舒也叫他加稿费,他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金庸看了,仍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此时金大侠的《明报》还处在上升期,远没有到达巅峰期。要说金大侠此人却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那种,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当初《明报》创办初期,1959年,金大侠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大侠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但是《明报》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
金大侠当时一边连载武侠小说,使得很多小说的书迷开始关注《明报》;另一边沈宝新的经营手法,也使得《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这样,《明报》终于渐渐地站稳了脚跟,不过此时的《明报》显然跟金庸先生心中的想法不一样。
等到六十年代,内地跌宕起伏的局势为《明报》的壮大带来了转机。金庸先生开始在《明报》上写社论。自此,《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19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一篇又一篇的社论和新闻报道将《明报》的身格不断地拔高,《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也从此开始,金庸成为自由知识分子的偶像。到1980年代《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
此后,《明报》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到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除了《明报》外,明报机构还有《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此外金庸先生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七千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一亿元。
这样,一来《明报》名气比较大,二来李易也是为了瞻仰一番自己的偶像,金大侠!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遇见,要是自己的小说被金大侠看到然后在《明报》小说专栏写文章推荐一番,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