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1728300000020

第20章 检点自己人生目标才不会出轨(2)

做人应该既不失礼于人,也不卑躬屈膝。既要自尊自重,又不可傲慢无礼;既不可心无定性,主动向他人献殷勤,也不要矜持傲慢,等别人主动和你打招呼。

谦虚谨慎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做事先做人,如果人都做不好,又何谈做事?所以,人们要养成谦虚好习惯,不但完善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做起事来也比较容易成功。

3、经常反省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对自己做错的事,要知道悔悟和责备,这是改正错误的原动力。不反省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因此,要把反省自己当成一种习惯,用以鞭策自己积极向上。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对很多人的生活起到了指点作用。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力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每当晚饭过后,他的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然后再向父亲汇报所学到的知识,父亲赞同后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一直到今天还维持着,每天晚上他就会拿10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什么东西,绝对不会上床休息的。这个习惯时时激励他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促使他不断进步。

无独有偶,一位作家的书房里,赫然醒目地挂着一张条幅:“在飞逝的今天,你为生活留下了什么?”而且问号写得特别大。他说:“这张条幅像悬在我脊梁上的一条鞭子,问号像一把锋利的剑,直刺我的心灵。”他认为,善待每一天是成功人生的真实写照。每一天都是描绘人生画卷的一笔,人们必须认真地画好每一笔。人生好比一卷长长的胶片,每一格胶片记录着每天的生活态势。所谓反省,就是反过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反省是自我认识水平进步的动力。反省是对自我言行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自我存在的问题,修正偏离的行进航线。

为什么要经常反省?因为人不是完美的,总要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年轻人由于缺乏社会历练,常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监督自我的内在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们可以及时知晓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正不当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反省机制是自我心灵中的一种“自动清洁系统”或“自动纠偏系统”。反省是砥砺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人的想象力更敏锐,使你真正认识自我。

孟子云:一日三省吾身。这是圣贤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时时提醒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却不是太难办到的事,一个人有了不当的意念,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可能瞒过任何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人之所以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单是外界的诱惑太大,更多的原因是自己的欲念太强,理智屈就于本能冲动。一个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增强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时下,许多行业都很注重培养员工反省自己的习惯,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西方一家企业在一天工作结束时,抽出下班前的10分钟,让员工集合起来一起做一次“晚祷”,由老板领头朗诵下面几句话:

——我今天8小时的工作,是否有偷懒的行为?

——我今天的工作是否有任何缺点?

——我对今天的工作是否尽了全力?

——我今天是否说过不当的话?

——我今天是否做过损害别人的事?

这种方式对于个人来说是过于呆板了些,但其精神可资借鉴。对个人来说,方式可以灵活机动些,只要是反省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建立自我反省机制是为了反观自我的不足,以达到提升自我、健全自我和改善自我的目的。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反省、看待反省:

第一,正视人性的弱点,认识反省自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或以“自我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诸己”,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面心镜,通过它可以洞观自己的心垢。人本身就如同眼睛一样可以尽情地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却无法看到自己。反省机制的建立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限。反省难就难在个人的意愿上,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审查自身缺陷,有没有勇气去洗刷它。

第二,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真诚地面对这些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局限,省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

第三,反省的内容就是时时扪心自问,检察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有益于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

第四,反省的立足点和取向主要是针对自己,省悟自身的不足。这不仅是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比如,“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则内心自然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则人之气亦平”;“自知其短,乃进德之基”;“先问自己付出多少,再问人家给了多少”等等,都是很好的反省方法。若我们能时时这样去反省自己,就能心平气和待人处世,就能广结善缘,力求进取,开创光辉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至于反省的方法,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拿出来检视一遍。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时刻关注自身发展,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等等。

在茫茫的人生旅途跋涉,人们必须点亮一盏心灯,“一日三省吾身”,时时叮嘱自己:“一路走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成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4、不要轻易说放弃

莎士比亚曾说过:“千万人的失败,都失败在做事不彻底上。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时,便终止不做了。”这句话确实精辟入微,实际生活中,那些平庸者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才被成功者抛在了身后。所以,人们要克己自律,严格地要求自己,面对困难决不轻言说放弃。

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再大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倘若做事婆婆妈妈、畏首畏尾,遇到困难逃之夭夭,再容易的事也会成为困难、阻力。

实际上,并不是任何事都困难重重,需要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大部分事情是可以轻松解决的,偶尔遇到一些小磨难,只要人们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足够的耐性去对待,困难是完全可以轻松化解的。

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并非上天的厚爱,也非机缘巧合,而是日积月累自我塑造的结果,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否则,机缘、幸福、成功将与你擦肩而过。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同样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十日所辍,不但不会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成功也会在身边悄然溜走。

许多人幻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于是,忘记了持之以恒的训诫,疯狂地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有的变卖所有家产,去投资股票;有的东拼西借去做“大生意”;更有甚者用以前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做起了违法勾当。这些人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过幸福、富裕的日子,就必须通过正当渠道去拼搏。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持之以恒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每天积攒一角钱,天天坚持存储,多年下来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正如布尔沃所说的:“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1000多种,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持之以恒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他曾说:“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没有一项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实验,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

而他在发明电灯时的所作所为,也验证了他的这一说法。众所周知,爱迪生就电灯灯丝的选择上,曾做了多次实验,每失败一次,他都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或许下次实验会获得成功。倘若他因几次失败而放弃实验,那么发明电灯的人将不会是他,成功的光环也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由爱迪生的事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事只有能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这是成功者与失败者间的最大区别。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呢?不妨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1)淡化困难

人生旅途中,人们会经历种种磨难,有的可能会被人们遗忘,而有些挫折可能给人们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甚至会给人们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为终生难忘的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沉浸在悲痛之中,永远消沉下去,当然要想让人们忘记这样的挫折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可以将其淡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为了目标的实现,继续努力奋斗。如果不能继续为目标而奋斗,不仅会失去信心,还会逐渐忘记自己的使命,甚至怀疑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这对继续奋斗百害而无一利,就更不用说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了。

(2)设立人生目标

设立人生目标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一旦目标设立了,人的本能会激励斗志,迫使人们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付出努力,会下意识地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而进行工作。这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如果能预想出自己的目的地,那么争强好胜的心理会为目标的实现指引一条光明大道。

为自己设立了人生目标以后,就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会为自己的欲望而努力,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

当然,确定人生目标的好处不只以上所述,一旦目标确立以后,人们会对一些机会变得敏锐了。这些机会将帮助你达到目标,使你更容易获得成功。

人是需要鼓励的,当尝到成功的甜头以后,就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内心渴望获得更多成功的欲望,甘愿为此付出代价。这样有利于持之以恒好习惯的养成。

(3)制订计划

如果没有计划,做事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是做不好事的。设计一个合理的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一旦制定了计划,就可以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办起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不但如此,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这对获得成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制定工作计划,可以使自己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严峻的问题。如,遇到困难时,自己会产生疑问“还要继续做下去吗?”“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我还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吗?”如果你选择了坚持下去,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成功;如果选择放弃,那么等待你的只能是平庸。

值得注意的是:制定和执行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不要制定那些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的计划,否则,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困难重重,这样会打击自身积极性,产生放弃的念头。更何况,一旦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计划后,自己会受到一些硬性东西的束缚,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然会缺少原动力。

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与意志,能战胜对手,也能战胜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有这种精神。为了能经受困难与挫折的挑战,人们一定要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绝不轻易说放弃。否则,生活将一片黯然。

5、杜绝抱怨,学会接受

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遇到不利因素时,要学会接受,在这不利因素里学习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要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切勿让抱怨毁了大好前程。

抱怨是成功的天然克星,是最容易养成的坏习惯。在人生道路上,困难挫折数不胜数,当人们遇到此类事情时,不是抱怨出身不好,就是抱怨社会阅历太浅,要么抱怨社会竞争太激烈。殊不知,困难、挫折却偏爱这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越是抱怨,困难、挫折就越发艰巨。所以,人必须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养成善于接受挑战的好习惯。

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醒悟了:自己只不过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石子,与那金光闪闪的金子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自己因能力不足所以得不到重用。因此,自己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上帝给谁的幸运都不会太多,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一些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的确,尘世琐屑,红尘纷扰,难免遭遇凄厉的狂风、淋漓的冷雨,但是,这并不是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打磨与锤炼。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是美丽的,而且异常精彩。面对不幸,面对潦倒,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应该是敢于正视困难,善于接受挫折的洗礼,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要知道,上帝永远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不住那灿烂夺目的光辉。

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问题太多了,一堆人聚在一起,就喜欢说人是非,我感觉非常累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能为人提供一片净土,我会去的。”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教友又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教会呢?”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到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