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1728300000025

第25章 勤俭节约积累财富的秘方(2)

传媒对她的省钱秘诀总忍不住要嘲笑一二,但她还是赢得了不少热情的拥护者,杂志订户曾一度达到5万。尽管有人鄙视她,但就在别人为成堆的信用卡账单发愁时,已经有6个孩子的达齐钦已成了百万富婆。当年她结婚时穿了一身仅50美元的婚纱,而现在她已拥有一个占地3公顷的庄园,这不是靠中大奖或者发横财得来的。如今达齐钦一家仍然保持着储蓄的生活习惯。她将集腋成裘的心得归纳为一句话:“不买不紧要的东西,把钱存入银行。”

另一个事例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功史。他16岁开始闯荡商界,最先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虽然收入不多,月薪只有40元,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日后的投资做准备。两年后,他开始做猪肉和猪油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做准备。

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长期积蓄的财力,不惜重金获得了一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他16岁时开始养成的存钱习惯。

无独有偶,新加坡报王李成枫也是靠节俭与储蓄成长起来的。1909年李成枫在福建南安出生了,祖父是一名清朝末年的武举人。他从小就被父母送给膝下无儿的舅舅当养子,没有受过系统化的正规教育,只是在乡村的私塾中念过几年书。

1927年,为了寻找更适合谋生创业的地方,李成枫孤身一人下南洋,冒险来到新加坡闯世界。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年仅18岁的李成枫并未因举目无亲而打退堂鼓,反而凭借一身好力气,不辞劳苦地开始了自己那“挣钱糊口——攒钱创业——捞钱耀祖”的辛苦拼搏。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鞋厂里充当卫生巡察员,每月虽只挣十几元,但省吃俭用后还能攒下8元钱,他把自己的一切开销降低到极限,把剩下的钱全部储蓄起来。后来,他又在民信汇兑银行找到一份月薪20元的汇兑活计,工作之余他还想方设法寻找第二职业,他凭着拉电线的手艺每月有150元钱的额外收入,因此他曾无比自豪地说:“当时一名银行经理的月薪,只不过50来块钱,而我的分内和额外收入加起来,比银行经理月薪的3倍还多。”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奋斗和拼搏,李成枫以“多挣少花勤储蓄,细水长流终有钱”的聚钱绝招,从牙缝中一点一点抠出令人羡慕不已的钱财;以“半杯咖啡兑水喝,既能享受又节省”的省钱绝招,从嗜好中一粒一粒剔出了令“打工仔”自叹不如的财富。他摇身一变成了不似老板、胜似老板的“打工皇帝”。

后来李成枫把所有的积蓄全部用来开拓他的事业,最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说:“如果获得10块钱的利润,我只用5角,其他9元5角都用来再投资扩大生产。不然的话,把这些钱用光或吃光,我们的企业何时才能发展壮大呢?”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能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而且懂得运用金钱的人。因为他们在养成储蓄习惯的同时,还培养出了其他一些良好的品德。

大银行家摩根有一次说:他宁愿贷款100万元给一个品德良好、且已养成储蓄习惯的人,而不愿意贷款1000元给一个没有品德及只知花钱的人。

希尔说,如果你没有钱,而且也尚未养成储蓄的习惯,那么,你永远无法使自己获得任何赚钱的机会。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

几乎所有的财富不管是大是小(大如洛克菲勒的亿万资产,小如达齐钦的3公顷庄园),它的真正起点就是节俭和储蓄习惯。

人们常常把节俭和吝啬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个小孩子问父亲:“什么是节俭?什么是吝啬?”父亲回答:“比方说,我给自己买了一双便宜的鞋,这是节俭。我给你妈妈买了一双便宜的鞋,这就是吝啬。”这是一个小幽默,讲得却有几分道理。节俭不反对正当的消费,它反对的是浪费。节俭的人并不自私,他在帮助别人时是慷慨大方的。而吝啬则是将人的正当消费也视作“奢侈”,将人的消费压到了不近情理的苛刻地步。吝啬人的骨子里是自私,如果要他们拔一毛就能利天下,他们也会痛苦不堪的。生活中有人常把节俭的人嘲讽为吝啬鬼,对此,只要人们有正确的认识,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这些嘲讽,就如达齐钦不理会别人对她的嘲讽一样。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专门谈到了花钱的学问,他的观点见于《论消费》一文,其中有一部分可帮助人们养成节约储蓄的好习惯:财富是供消费的,而消费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得荣誉和善举。因而,非同寻常的消费,必须取决于其理由的价值。须知为了自己的国家,就像为了进入天国一样,是可以自愿把财富毁掉的。但一般的消费,则应取决于一个人的财产。管理得当,使消费在他的财力范围之内。如果能合理、巧妙地安排,那么实付之款可以低于外人的估计。如果一个人只想保持不盈不亏的状况,那么他的日常花费应该是他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变得富有的话,那么花费就应该是收入的三分之一。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项消费上花费多,那么也就需要在另一项消费上节约。例如,如果在饮食上花费多,那么在衣着上就应该节约;如果在住房上花费多,那么在马厩上就应该节约,诸如此类。因为凡是喜欢消费的人花费自然比别人多,这样的人难免衰败。

通常,减少零星的花销,学会储蓄,并非屈尊于获小利。对于长期性的开销,一开始就要谨慎;但对那些一次性的消费,则不妨大方一些。

有两位“吝啬专家”对省钱问题有独到的看法。他们都是加拿大人,一位叫尼克森,一位叫达希·珍。他们各办了一份报纸,教人节俭过日子。

尼克森在他的报纸里提供了10项小秘诀:

(1)不断从薪水中拨出一部分存入银行,5%,10%,25%都可以,反正一定要存。

(2)搞清楚钱的流向,每天、每周、每月都要统计,同时还要详细地列出预算与支出表。

(3)检查、核对所有的收据,看看商家有没有多收费。

(4)信用卡只保留一张,能够证明身份就够了,欠账每月绝对还清。

(5)自带饭菜上班,这样可节省午餐费。

(6)与人合乘或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节省停车费、汽油费以及找停车位的时间。

(7)多读些有关修理、投资致富的实用手册,最好从图书馆借,或从因特网上下载,省钱。

(8)简化生活,房子不用太大,买二手汽车,到廉价商店或拍卖场等处购物。

(9)买东西时别忘了想想“这钱值不值得花”。便宜货不见得划不来,贵的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

(10)绝对要砍价。你不提出,店家绝不会主动降价。

达希·珍提供的省钱致富秘诀包括如何自制营养可口的浓汤,配上面包,当做一餐。她说:如果你想赚钱,不外乎“找更高薪酬的职业”和“多省点钱”这两条渠道。而采用另一条渠道,一样可以致富。她甚至还建议,为了节省棺材和丧葬费用,干脆连遗体都捐给科学界,以作解剖研究。

这两位另类致富专家的共同秘诀是:你省下来的一块钱,等于你赚了一块钱。按照这两位专家所提供的方法去做,有助于养成节俭储蓄的好习惯。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只要人们能把节俭当成一种美德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实现养成储蓄好习惯的愿望。

4、合理理财,计划花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理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让理财成为一种时尚,让理财成为一种习惯,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使人受益终身。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理财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许多人可能已养成了理财的习惯,对理财也有自己的独到方法,可是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呢?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1)不放纵自己消费

当看到漂亮衣服和首饰的时候,许多人早已跃跃欲试,虽然价格可以接受、心里有些不舍,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寻找各种借口,如“赚钱就是为了花的,下次省点就行了”,但是当下次真正到来的时候,就会把以前的誓言都忘掉了。

(2)不可经常透支

也许你认为透支一点没什么,当你算一笔账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经常透支,那么一年下来,加上被扣掉的利息,损失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3)转变理财观念

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把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全部储蓄起来,以为这样才更保险。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风险越高,回报也越大。所以,不妨把部分储蓄投资在股票或其他方面,这样才可能使你的财富越来越多。

(4)制定理财计划

在当月收入之后,要清楚这个月固定支出的数额,收入多少和支出多少都要记账,这样就可以做到了然于心,能够量入而出了。当你发现账户上存款数额增长的时候,理财的劲头和信心也会一起增长。

(5)记录财务情况

一个人如果没有持续的、有条理的、准确的财务记录,那么他的理财计划再完美,也不可能实现。

(6)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经济目标

充分分析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再确立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力求做到清楚、明确、真实,并且达到一定的可操作性。如果缺少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其他的后续工作也就无法实现了。

(7)确定自己的净资产

只有清楚每年的净资产,才能看出自己又前进了多少,才能为下一步行动明确方向。

(8)了解自己的收入及支出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才能制定出详细的预算,并以此合理安排钱财的使用,并且在支出上做出合理的改变。

(9)制定预算

一个人的“财富”并不是指挣了多少,而是指还有多少,通过预算可以在日常花费中发现资金的去向。

(10)削减开销

有些人想干点事业,但一直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投资。事实上,只要你有决心削减自己的开支,即便是一块钱也要节省。日积月累,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11)从小养成理财习惯

一般来说,父母如果善于理财,他们就会给孩子从小灌输理财的思想,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以此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方法其实很多。比如在平日里,父母带着孩子去市场买菜,去超市买日用品等都是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实践和平时的教育指导,孩子就会对钱的价值有比较具体的认识,逐渐明白了应该怎样花钱,怎样算账,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