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88个好习惯
1728300000031

第31章 注重小节社交场上应付自如(1)

社交场合人员复杂,养成注重小节的好习惯就如同为自己穿上了一层防弹衣,即使不能使人成为社交高手,至少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1、慎言承诺,承诺就要做到

轻易许诺是社交过程中的大忌,也是一个不良恶习。这样很容易丢掉做人最宝贵的东西——信誉。没有人喜欢与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所以,人们要养成慎重许诺的好习惯,把信誉做强,把关系网做大。

一般来讲,承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的承诺,明确地答复别人,应允其请求之事;一种是不自觉的承诺,这就是自己本来并未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应允了。

其实,在应酬中轻易承诺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是一种影响个人形象的不良习惯。拿破仑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例如,一个朋友托你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看来可办或不可办,或介乎两者之间,而你却毫不迟疑地承诺一定为其办成,这叫自觉承诺。你也可能会说“让我想一想”,这叫不自觉承诺。在人家看来,你也承诺了。

有一个故事:在一个十字路口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位老人正坐在树下歇息。

突然,一个年轻人飞奔到老人面前,惊慌地哀求老人救他,说有人误以为他是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正带着一帮人追捕他,要剁掉他的双手。说罢,纵身爬到那棵大树上躲了起来,并再一次要求老人不要说见过他。老人看年轻人的长相不像个小偷,便回答说:“让我想一想。”

就是老人这句不自觉的承诺,使年轻人放心了。不一会儿,追捕的人赶到大树下,问老人:“你有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跑过去?”不料这个老人曾发过誓,今生绝不讲假话,便随口答道:“见过。”

追捕的人又问:“他往哪儿跑了?”老人随手朝树上指了指。

年轻人终于从树上被拖了下来,剁掉了双手。年轻人当然大骂老人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背叛了他。

大家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人们很少用宽容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承诺的原因。

在交际中常常听到某位朋友说,某某分明答应为我办一件事,可是他却食言了。

仔细地想一想那位朋友的话,虽然某某曾经答应过他,但那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或者是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其实,恐怕连那位朋友也心知肚明,请托之事有些强人所难。但是他会责备自己而不责备别人吗?如不细想,即使任何人听了,也会觉得某某不对,因为到了这地步,谁还会顾及当初某某自觉或不自觉地应允朋友时的为难境地呢!

有人不禁会问:“当着朋友面,对朋友提出的请求非应允不可,而实际上朋友所求之事根本就办不到时怎么办?”

日本的应酬学家掘川正义告诉我们:“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托完毕之后,不妨轻轻地摇头,不必强烈地表示出拒绝的态度。”

这就是说,做人不必用伤害感情的强烈言辞去拒绝,只要轻轻摇一下头,把拒绝的意思含蓄化就可以了。

这时,朋友便可以理解。再加上你充分陈述拒绝的理由,朋友会更容易接受。当朋友提出某种请求时,不是果断地回答,而是采取拖的办法,这都是不好的交际之道,后果必然不理想。

其实,慎重承诺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信誉负责的表现。如果不能答应为某人办理某事,最好不要轻易许诺或做出其他不明确的答复,这对交际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除掉草率承诺的恶习,承诺了就要做到,这样人际关系网才能越结越大。

2、随和待人,切勿偏激执拗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习惯。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万事随和为前提。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是与人相处过程中不可小视的恶习。

三国时代,那位蜀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王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时,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能祛除偏激、意气用事的坏毛病,那么,吴蜀联盟大概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是另番景象。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将军后,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由关羽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最终落得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他偏激执拗的坏习惯,使他形成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性格,人们应以此为戒,驱除偏激执拗的恶习,养成万事随和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

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们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千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他们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

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有些人总是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于别人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他们一概不听不理。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们提供了什么,不问自己为别人贡献了什么。这种人往往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别人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

做人千万不能成为偏激恶习的俘虏,这样再好的朋友也会离你远去。要把万事随和当成与人交往的基础,并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应用在扩大人际关系中,这对自己的发展大有裨益。

3、学会说“不”,巧妙拒绝

与人相处时,人们往往会羞于拒绝别人,认为那样做会伤害朋友,破坏友情,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偏激。其实,善于说“不”也是一种好习惯,它不但不会破坏友情,反而会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大有人在。小钱倒也无所谓,若涉及大钱就要三思了。如果你还不好意思把“不”说出口,上当受骗是很有可能的。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因此,“不”这个字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说,人们必须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当然,这并不是告诉人们对于他人的请求不分场合、不依情况、不符合实际地一律说“不”,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曲解了拒绝的真正含义,也不利于在人群中立足。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说“不”呢?

不妨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要求你做某件事时,要先问自己——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来考虑。如果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如果根本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旦勉强了自己,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自己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了一项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一些技巧,因为向你求助的人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方法不得当,很容易破坏彼此关系。

技巧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

尽量委婉、平和,说明拒绝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可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不是白痴,应该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

那么,要养成说“不”的好习惯,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拒绝并不坚定。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聊的要求、拜托就不会烦扰你了。

在说“不”前要仔细考虑一下,对朋友的要求是否力所能及,是否愿意为之效劳,如果不愿意,那么,就要有勇气说“不”。反之,可为朋友热心服务。在有原则性的条件下说“不”,不但不会损害人际关系,还可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4、委婉处事,注意给别人留有余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时难免做一些不适当的事,甚至是错事。而任何人都不愿自己的错误或隐私被当众揭发,因为,那会使当事人很难堪。因此,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人们要谨慎处理,养成委婉处事,给别人留余地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口无遮拦。否则,会在人际交往中吃亏。

与人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处事方法,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把委婉处事当做处世的重要手段,凡事都要给他人留余地,要知道,当众揭露或指责他人的过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也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当然生活中,不免会存在这样一种人,总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指责他人的过失,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显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了他们已经成了坏习惯的俘虏,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而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这样做又何必呢?自己得不到好处不说还伤害了他人自尊。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必须养成委婉处事的好习惯,凡事都要给别人留余地。这样人际关系网才能越结越大。

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给对方一个暗示,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过错及隐私,给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为止。

在一著名饭店,一位外宾吃完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地“插入”西装口袋里。

这一切被服务小姐看在眼里,她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

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表示了谢意后,随即解释道:自己多喝了几杯酒,头有点晕,误将食筷放入口袋里。并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西装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这位服务小姐做的可谓恰到好处,既给对方留了面子,又把事情圆满解决了。另外,当别人因某种原因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你同样可以为对方留足面子。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使在场的旁人觉察不到,这才是最巧妙的办事智慧。

当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时,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在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对方会更加感激你。

虽说不要当众揭露他人隐私,但是遇到朋友出错时也应善意地提醒,这样朋友会对你感激不尽。那么,在他人犯错时如何提醒他呢?

第一,暗示。

暗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出于特殊目的,采取隐晦、含蓄的语言和行为,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由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建议、信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有位小女孩幸运地在一家高级珠宝店找到了一份销售珠宝的工作。一天,珠宝店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人,那人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柜台里的那些宝石首饰。

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去接电话,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有六枚宝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到。此时,她看到那位青年正惶恐地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儿了。当青年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说:“对不起,先生!”

青年转过身来,问道:“什么事?”

女孩看着他微红的脸,一声不吭。

青年又补问了一句:“什么事?”

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青年很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变红的脸才浮出一丝笑意,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

女孩说:“如果把我换成你,你在这里会干得很不错。”

终于,那位青年退了回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祝福你吗?”

女孩也立即伸出手来,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青年转身离去了。女孩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盗窃案。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不外乎大叫抓偷窃者或报警。但是,这位女孩却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既没惊慌也没声张,使小偷归还了偷窃物,并且使他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假如那女孩大喊大叫,说不定她还会受到伤害。

暗示是一种既温和婉转又能清晰明确地表达思想的谈话艺术,是运用迂回曲折性语言含蓄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者特意说些与本意相关的话语,以表达本来要说的意思。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缓冲方法,它能使本来有些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到真正涵义。

暗示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能够诱导对方去领会你的话,去思考那言外之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委婉暗示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劝说对方,都能适应对方心理上的自尊感,使对方容易赞同,接受你的说法,进而也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