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那年乡土那年人
17310800000022

第22章 干活的嘴闲

王俊龙俩口子还是接受了何忠展的好,和村里人闹得不愉快,那都是从前的事情了,以前人年轻,脾气也大,被儿子的事情闹得心烦意燥的,很多事情确实也做得有些糟糕,后来儿子也没啥指望了,心灰意冷的,脾气也降下来了,只是已经和村里人闹成这样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

吴主任说了他俩口子一通,话也不是很难听,都是实在话,在理,自己家上面还有个老母亲,下面还有个小孙女,都要人照顾,家庭开支也要用钱,出去打工又不合适,在家种地也没多少收入,能有个长期的活计,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小,自己家的地也能抽空照料着,确实再好不过了。

所以在柑橘园干活的这段时间,还是干得不错的,跟其他人,说话聊天少了一些,却也没有啥矛盾。

生活总是平淡的时间更多一些,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接近年底,天气开始转凉,夏季的炎热不再,渐渐变得清凉起来。秋高气爽,这会儿雨水也不见多,柑橘苗还需要进行一些浇灌,但是和前一段时间比起来,浇灌的次数和水量都已经有所减少了。

苗玉禾也不是一直住在柑橘园的,很多时候还是要回到柑橘站去工作,柑橘站里的品种是比较多的,不同的品种,管理技术上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品种,柑橘已经早就采摘完了,有的正在进行采摘,还有一些离成熟还早。

对于成熟季,也是柑橘站里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水果跟蔬菜一样,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成熟季节上出来的新鲜,而在成熟季节以外呢?

我们喜欢吃橘子,难道一年只有那一两个月才能吃到么,这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虽然有一些办法保存,比如做成果干,像葡萄干之类的,现在做成果干的水果也是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其他的保存方法,常用的鲜果保存会用到一些药物,虽然只是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放久了,口感依然有一些差异。

研究新品种,改变成熟期,或早熟,或晚熟,这是市场的需求,有需求,就有经济价值,这些就要归功于柑橘站这样的研究机构和工作人员了。

自从发明了大棚蔬菜以来,餐桌上人们的食物也得到了丰富和改善,以前一说起东北,就让人想到寒冷的冬天和大白菜,现在,即便在严寒的冬季,也有各种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了,不但种类繁多,品质也是非常不错。

蔬菜是如此,水果也是如此,但是更多的水果是不合适大棚的,因为生长周期太长,一年只出产一次,经济效益太低了,而且要依靠大棚的方法来控制成熟期,技术上也太有难度了,这和蔬菜也是有巨大差别的。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不同的事物虽然不能用一个办法去解决,但是却总有人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断的研究和实验,通过各种方法,改变了植物原先的特点,使其更适合当代的需求,比如杂交出来的水稻,比如嫁接出来的各种花卉,这些新品种或者说是新技术的产物,往往在某些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没有优势,就产生不了足够的价值,也就不能推广开来,自然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中了。

做研究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要发明新技术,新品种,自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些发明,做出来以后却发现没有足够的社会价值,也一样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杜德胜的研究所,会同意和这边的柑橘站建立合作,把何忠展的柑橘园做成一个试验种植基地,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他们发明的新品种,是基于当地的环境来开发的,在其他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下,究竟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优势,这本身就是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苗玉禾所在的柑橘站,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是自己发明的,大部分的还是别的同行发明以后,柑橘站通过合作开发和推广而引进的。

一年有四季,却不是占有同样多的时间,秋季是短暂的,几场秋雨下来,天气就有了寒意,柑橘苗刚种下去一个月不到,就需要采取预防霜冻的措施了。

这并不是很难,就是用薄膜把苗笼罩起来,薄膜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就是这两天需要多雇几个人来做工了。

工人还是很好找的,虽然有很多人是去外地打工了,但是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是在近处打工,或者是半工半农,做临时工的人不少,给柑橘树套薄膜,也是很容易做的事情。

何忠展一下子就找来了十多个人干活,这样三两天就能把苗子都套上薄膜,这些临时的工人,都是按天结算工钱的,也不用管饭,离得近,都是各自回家吃,这么多人,如果说要管饭的话,那可真是一个麻烦事了,要花不少钱不说,还得安排几个人做饭的。

倒是做长工的,何忠展会时不时的叫上吃便饭,这样的次数也不是很多。斗米恩升米仇,很多事情养成了习惯,是不好的。

人多了,在一起干活,自然不会是静悄悄的,总是一边做事一边闲聊。王俊龙夫妇是长工,这时候也是在一起干活的,离得近的,也会和他们说上几句,离得远的,也会说上他俩几句闲话。

“何家竟然找了姓王的做长工,也不知道是咋想的,就他那臭脾气,何家人也真是受得了。”这是跟王俊龙家闹过矛盾的,不喜欢他家的人,村里大多数都是不喜欢王俊龙一家子的,说这话没毛病,还能拉起大家的共鸣。

“就是,他那一家子都什么人,村里这么多人都不找,偏找这样子的。”

这就是有共鸣的人在回应,能在柑橘园做长工,虽然工钱并不很多,但也是有很多人眼红的。

这地里的活,有哪个农村人是做不来的,离得又这么近,做工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也算是很不错的,自己想来做长工,又没做成,自然就在背地里嚼几句舌头了。

有一些人还算知道脸面,有闲言碎语也不当人面说,只在背地里嚼舌头,当然有的也是怕以后连短工都没得做。

有一些就比较没脸没皮了,当着何家人的面就说他们找王俊龙家的做长工怎么的不好,自己空闲的时间多,啥都能干,那意思,也就是说想要赶走王俊龙夫妇,自己来做工了。

“王俊龙俩口子这回倒是安静了,都做了几个月了,也没见跟人吵起来。”

“那是你没见着。”

“怎么,他还跟何家的吵起来了?何家的还让他在这干活?”

“倒是没听说,只是这园子里也不常来,谁知道平日里是怎么过的呢。”有的人就是这样,倒也不能说他是说假话,就是这些话很容易让听的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

“就他那个臭脾气,不吵才怪呢。”

“王俊龙一家子也不好过,没多少来钱的路子,这回倒是好了。”

“说起来王俊龙俩口子做事还是挺实在的,活也做的不错。”

“就是脾气太大了,跟村里有几家没吵过架的。”

……

这些都是离得远的,王俊龙夫妻也听不见,离王俊龙夫妻近一些干活的人,可不敢这样说,不然定要吵起架来。

“这回可是好了,你们俩口子也算有了来钱的门路,家里也能过得好一些了。”

“就是啊,何家的还是人好,这是看着你家过活艰难,帮着你们呢,不然这村里这么多人,就找上了你们。”

“大龙啊,这回可要好好干活,少跟人吵嘴了。”

……

王俊龙是不好好干活的人么?

绝对不是,他本就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可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可是为啥人家要说这样的话呢,这就有点他是个坏人,做什么都是不好的,话是没有说错,就是这感觉,真是让人听了难受。

对于这些话,王俊龙夫妇都很少说什么,只是偶尔回应一两句。太久没有跟村里人有说上几句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以前的事情,自己脾气不好,说啥都是不几句就容易吵起来,村里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已经是这个样子了,现在自己脾气也没那么大了,只是也回不到正常的乡邻那样相处,不要说和睦相处,就是吵架,现在都感觉吵不起来了,没那个心气吵。

说那么多做啥,干活就是干活,把事情做好了就成,算是对得起何家给的工钱,自己是承了何家的恩,除了把活干好,也没别的。

“大龙,薄膜口袋快要用完了,你去拿一些过来吧。”

王俊龙是长工,对园子里熟悉,虽然说开工的时候告诉了大家,薄膜口袋就放在管理房外面的空地上,用完了自己来拿取。在这边的干活的,还是习惯让熟悉园子的王俊龙去拿,反正他也在这儿干着活,让他去拿一下也没什么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