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那年乡土那年人
17310800000033

第33章 外地人来种菜

按照设计来看,修好以后是非常漂亮,非常舒服的。但是,要修建好,也需要很大的投入,需要很长的时间。好在这也不是必须要一蹴而就的事情,可以慢慢的展开。

柑橘苗肯定是要先种植下去的,还需要两年的时间来生长,水塘要先挖出来,房子可以先修一部分,景观类的可以放在后面,慢慢的增加。基础弄好了,就可以营业,能产生经济收入的,先搞起来,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

张开山这一次的热情明显比上一次还要高,他实在是太喜欢农家乐这个想法了,一想到农家乐建起来以后,他基本上就可以放开建筑公司,完完全全的住在这里养老了,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经历过柑橘园这几年的发展,以及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何尚校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地里除了种植各种农作物,就没有别的,几乎每一年都是一模一样的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就让他的思想固化了。

现在,见识的新事物多了起来,大家的日子够跟以前过得不一样了,以前种植的很多作物,现在渐渐的再也没人去种,新种植的果树,给大家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他这样思想固化的老农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一次的扩大发展,他倒是没有反对,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看法。

在农村生活,干农活本身就是十分辛苦的,加上文化知识少,很多跟何尚校一样的村民,都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劳作,什么季节到了,地该怎么收拾,什么作物该种该收,一直以来都是无限循环着,每年的产出几乎都是没有多大的差异。早些年,地里产出的粮食等都是供自家用,后来慢慢的开始售卖,收入一直都比较低。

在这些人看来,土地也就只有这个样子了,他们没有搞发展、换新作物种植的意识,也没有那个能力,没种过的东西,不会种,也没地方去学怎么种,人对未知都有一些恐惧心理,没有能力,就只能固守着自己会的东西,一直以来做着的事情。

这是历史发展留下的实际情况,怪不得谁,但是这样的情况延续下去,是跟不上社会发展脚步的,迟早会被淘汰。当村民开始外出务工,就已经打破了村子固有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

这几年的变化,更是直接在村子里开始淘汰不合适的东西,以前那一套,早就落后了,改变是必然的。

最近,有人来村里种菜了,听说是外地来的人,也真是稀了奇了,黄角村这地方,竟然还有外地人来这里种菜。

村主任吴彦捷带着人,在四处查看,寻找合适的土地,以及居住的房屋,村里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情。怪事年年有,黄角村这里,从来都是人往外走,而今却是,大学生回了村,外地人也上这儿赶。

柑橘园的扩建,吴二表叔也帮了不少的忙,正好这天张开山带回来一些菜,何尚校就让儿子晚上把他请来吃饭。

在村子里,帮了忙,请吃饭,请喝酒,是习惯。有什么事,大家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的,小一些的事情,也没人计较,下一次帮回来就是了。帮得多,帮了大忙的,也不会送钱,都是一个村的,大家都是邻里,谈钱伤感情。最常用的感激方式就是请吃饭,请喝酒。

或许是从前生活比较差一些,请人吃饭喝酒,总要多做几个菜,弄上点肉,也算得上是很不错的回报,时间久了,大家都这样做,就形成了这个习惯,也算得上是一种风俗了。

说到喝酒,村里的人,特别是老一些的,是都很爱喝酒的。有时候看到他们喝酒的样子,很是不理解。他们习惯喝白酒,几个人围在一起,吃不了多少菜,只是偶尔吃上一点点,就是不断的说着话,喝着酒。

酒桌上,会划拳,估子,或者转圈喝。一个大碗或者小盆子,装很多的酒,用一个小勺子,一次一勺,舀到一个小碗里。喝起酒来,就没完没了的,几乎每次都要喝的晕乎乎,醉醺醺,有的甚至醉得不省人事。

年长的人就习惯这么喝酒,年轻的很少这样,觉得很没有意思。那些老人,却可以这样坐着喝上大半天的。有人举办酒席,中午吃完饭,总有有那么爱喝酒的人,凑在一起,一桌或者两桌,别人都散了,他们还在继续吃喝着,直到晚上,晚宴开始,他们还是在喝,然后晚宴散了,他们还在喝,直到半夜,最后三两个才摇摇晃晃的离去。

这样的情形,以前是常见的,现在少了很多,以后,或许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了。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事情,却实实在在的,是那个年月的人所留下的真实境况。

吴彦捷并是不爱喝酒的人,虽然他也能喝不少,也会喝上一些,但是很少多喝,更是极少喝醉。喝一些酒,是高兴,喝太多,人醉了,那是遭罪。醉酒的感觉并不好,喝酒的人都知道,但是为啥都有的人要喝醉呢?呵呵,不醉不归,也是一种情怀,至情至性,虽是开心的事,还是要劝一下,莫贪杯,适量而可。

“听说有人要来村里种菜啊?”席间,何尚校问了起来。

这些天,问到吴彦捷这个问题的人,实在是少数,村里人,谁见了,总要问上一问。

“是的啊,有一家子外省人,在找地种蔬菜。”

“外省的啊?那么远来我们这里种菜卖?”何尚校感觉挺难理解的,你说你外省的人,跑这么远,来这儿种什么菜,种菜有多少赚头的,有赚头这边的人不知道种菜卖啊。

“对啊,两口子带着六个娃,以前娃都小,两口子就在外面打工,现在娃大了,要读书了,在外打工东走西走的不方便,所以想安定下来,好让娃安稳的读书。”

“六个娃,这么多啊。”现在还生六个娃,这在很多地方都很少见到了,老辈的人兄弟姊妹倒是多,计划生育以后,就生得少了,在黄角镇周边,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少数有两个,更多的,是极少见到了。

“地区不一样,他们那边都是这样。六个都是女娃,想要个儿子,听说还要生呢。”

“还要生,我的天,这么多娃,怎么养活哦,现在养个娃可不容易,我们家就一个,我都感觉累个半死,还不够供他读书的。”

“呵呵,说得也是,不过人家就是想要个儿子嘛。”

“都多大了啊。”

“大的个过了十岁了吧,底下的基本上是两年一个,小的个还不会走呢,一家子也是过得难。”

“我的天,这慢慢的都长大了,要读书,不知道要用多少钱的。”

“就是要读书了,之前打工,东走西走的,大的个娃读书也是个麻烦事,现在小的些又要读书了,不安定下来不好整,就想找个地方种菜卖,这样稳定一点。”

“那怎么不回老家呢,这拖家带口的这么多人,来咱们这里种菜,能行么。”

“听他说他们老家那地方,找不到什么钱,这么多娃丢在老家也没人管,只能自己带着,反正不是个容易的事。”

……

外地来的人,最后真的在村里落脚了。找了一户人家的房屋租住,这户人都在外打工,房子是空着的,倒是十分愿意租出来,有人住着,房子也坏不了那么快,还能收点钱。

房屋,特别是农村的瓦盖房,长时间没有人居住,会坏得很快的。遇到大风大雨,瓦片走了位,或是损坏了,就很容易漏雨,要不了多久,房子就烂得不成样子了。有人住着,时不时的修补一下,会好一些。

种菜的外地人,租的地也不少,有十多亩,主要是水田。虽然黄角村的水田不多,但是现在种地的人少,而水田一年基本就产出一季,闲置着的也不少。以前的水田,可不是只种一季,只不过现在的人,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去管理,能种上一季已经够了,多余的时间,打打临工,钱来得容易多了。

水田的泥土,要肥沃一些,种菜,会更合适一些。当初何忠展要搞种植,也是有想过租用水田的,因为土地更肥沃一些,但是水田一般都是在沟里,种植果树,并不太合适,所以放弃了。

何忠展抽着空,也去观看了一下,虽然自己不种菜,但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算是增长见识,也是了解周围人的情况。

他的心里,也是有些好奇的。一家子人,六个娃,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用到的钱,再怎么省,也不是个小数目。既然人家选择了种菜,那说明人家还是有些预计的,起码,要能大致的维持着家用。

既然如此,那他们种菜的方式,肯定就跟大家认识中的会有不同。如果是按大家认识中那样,种菜可赚不了多少钱。

村里不是没人种过菜卖,萝卜、白菜、莴苣、蒜苗啥都有人种来卖过,干着干着就不干了,一年到头真的是赚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