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园的发展,农家乐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黄角村游玩,何忠展一家人越来越富裕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其他人的经济。
村民们发现,来这里游玩的人,对一些常见的土产很是感兴趣。比如自家养的鸡鸭,蛋,菜,猪肉等等,以前这些东西就算拿到市场上去,也不好卖,卖的钱也不多,但是现在,卖的价格竟是比市场高了不少,这就有得赚了。
于是,一些人开始养鸡养鸭,还有一些人开始种瓜果蔬菜,因为能卖到高的价格,以前这些没有赚头的东西,现在都值得去做了。
何忠展对此是喜闻乐见的,村民们把东西拿到农家乐去售卖,他也不阻碍,还很欢迎。何尚校开始是很不乐意的,为啥呢,因为村民把东西拿到农家乐来卖,而很多东西农家乐自己也在***如说土鸡和土鸡蛋等等。何尚校不高兴,又不好把人赶走,就跟何忠展唠叨。
“爹,你就让他们卖呗,随便卖,卖得越多越好,我还巴不得呢。”
何忠展说的话,把何尚校气得个半死,跟他唠叨,是想让他管管这事呢,虽然管不了别人卖东西,起码可以不让人进园子里来卖啊,这小子倒好,还巴不得人来。
“爹,你想啊,人家为啥要来我们农家乐玩,就因为我们有农家乐,有柑橘园啊,除了这些,不还因为我们这里靠着山,可以看山爬山?不因为村里果树多,开花的时候好看?不因为来这里可以买些土产回去?”
这些何尚校都明白,也知道这些东西都让来的人喜欢,但是这些东西又不影响自己家赚钱,村里那些人进农家乐卖鸡,自家的鸡还怎么卖?人家又不会多买,有人卖掉一只,自己就少卖一只,这不是抢自己的钱赚嘛。
“哈哈哈,爹啊,你说是你卖一只鸡赚的钱多,还是人家来玩在咱农家乐吃一顿饭赚得多啊?”
“笑个屁啊你,当然是吃顿饭多了,可是这也不影响卖鸡啊。”
“是,不影响,但是你把来卖东西的人追走了,人家买不到东西,以后来的人也许就会少了,那你损失就大了去了,不知道你卖多少只鸡都赚不回来的。”
何忠展也开始认真的跟老爹讲起来,这事啊,必须得跟老爹说清楚,讲明白了,要不然会跟村里人闹矛盾不说,还会影响到农家乐的生意的。
“爹,你说那些人为啥来我们这儿啊,刚才说了那么多,其实不就是我们这儿可以看,可以玩的东西多么,这项目越多,来的人越多,这个爱看山,那个爱看花,来这儿的人都各有各的喜好,有的人他就为了来这买点土产。你说你不让人在园子里卖东西,你多赚得到多少钱呢,人家要买的,来都到这儿来了,就不会去人家家里买啊。得罪人不说,还断了财路。”
何尚校感觉这话倒也对,就算不让人在园子里卖,人家也可以在园子外面卖啊,再说,要买的人也可能找到人的家里去买,确实好像没多大的意义,就是感觉有人抢生意,心里不舒服。
“我跟你说,如果没有人卖这些土产,可能来这里的人就要少很多,来的人少了,我们农家乐还怎么赚钱?所以他们来园子里卖土产,我就不管,随便来,随便卖,越多越好,我还提供板凳坐,茶水随便喝,有啥需要帮忙的我也高高兴兴的帮。有钱大家赚嘛,我们赚了大头,给人家赚点有什么不可以的。”
想来想去,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说到赚钱的事,特别是自家赚钱的事,何尚校还是很容易想通的。何尚校之前还不明白,张开山这么聪明的人,主管着农家乐,怎么跟何忠展一样,对来园子里卖东西的村民,一样的有说有笑,不追不赶不说,甚至还帮着卖。原来发傻的是自己,只看到了那些小钱,却没想到农家乐的大生意。
果然,老张是要比自己聪明,难道那些年在外头生意做那么好,不过自己儿子也不差,一样聪明得很,不输给他。儿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辛辛苦苦供出来的,不是自己,他能读那么多书?不读那么多书,他能这么聪明?
不再生气的何尚校,还是很得意的,最近得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园子搞起来了,赚大钱了,农家乐搞起来了,也赚钱了。当初建新房算借了老张的钱,现在也还上了,无债一身轻,家里还有剩余的钱,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为啥呢,因为自己有个好儿子啊。
虽然当初自己是反对儿子回来搞园子的,虽然当初是老张支持的,虽然儿子也是老张的女婿,但是儿子是自己的,女婿没有儿子亲啊,说来说去,自己怎么着也该得意的。
外省人的菜地赚钱了,赚得不少,也让村子里的人打开眼界,原来菜是该这么种的。
以前自己种菜卖,好几个月才能种出来,一亩地种出来的才还就那么多,怎么种也卖不了几个钱,还费不少劳力。
看看人家,撒下种子没几天菜就出土了,不多久就开始采摘来卖,原来菜没有长大就可以卖钱啊,还可以把菜央子就当菜来卖的。还别说,这样子挺有搞头的啊,时间短不说,大一点的摘了之后,小一些的又长大了,这撒一回种子,摘了一回又一回的,不知道产出了多少菜。
自己以前种的那些个,要长好长时间,还摘了就没了,又要重新种,比起来,真是不如啊。可是这些菜,人家根本就不种,人家只种长得快,卖得久的。难怪人家种菜能养家,自己种菜是越种越穷。
这地里的活,一看就懂,很多村民也开始有样学样,种菜卖。
可惜,人家种菜有人来收,自己种的菜却卖不出去。找来收菜的人,人家也不要,人家说一天就要这么多,多了也卖不出去,都是有定量的。找不到人收,就只能自己拿到市场去卖,市场上零售又耽搁时间,一担子的菜,搞不好一天都卖不完,守这一天,还不如去打工的。
市场倒是也有做菜生意的贩子,但是都是大半夜的在菜市场收菜,半夜收,半夜就拉走,大半夜的往菜市场送菜,也是遭罪。最可气的是,这时间短长得快的菜,菜贩子不爱收!
因为这种菜都是像外省人那样,专门种这个卖,人家都有固定的渠道,这些散贩,拿着这样的菜也不好消出去。也有一些菜贩子要收,就是给的价格实在太低了,大半夜的跑一趟,根本划不来。
哎,村民们就是想不明白,为啥同样的菜,别人种就能赚钱,自己种来就卖不出去。还得感谢下何忠展,农家乐这边倒是多多少少能卖出去一些,来这儿的人,倒是不喜欢外省人种的菜,更喜欢村里人种的。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大,很多事情,越来越看不懂。为啥别人做得好好的,自己做就不行,为啥一模一样的东西,别人卖得好,自己就卖不出去。村子里的人,想不明白,也不会去深究,既然想不明白,不做了就是。
以前眼红何家柑橘园的,现在也不眼红了,别人不做,自己也做不了。以前大家都种地,大家都差不多,有突出的,眼红一下倒是没什么。现在大家都不种地了,这个做这样,那个做那样,这个做的好,挣了钱,那个做的好,发了家,要是再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就犯红眼病,怕是要一病不起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渐富强,社会飞速发展,各地区先后跟上了历史车轮,人民的生活状况日渐改善,奔小康,有了房,有了车,一天天的改变,很多观念被打破,很多经验不再适用。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的思维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发家致富,一个错误的方向,可能一败涂地。
都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却不是人人都有,何况发展如此迅速,能跟得上的农民,又有几个。有人说,思维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农民的思维,实在是没有多远。这怪不了他们,一辈子,见识的天地就这么大,一辈子,日复一日在地里刨,短见不是他们的错,只是生活的逼迫。
年轻的人,不要觉得比起老辈的人,你就聪明多少,只是你遇上的时代比他们好。而你能遇上这个时代,恰恰是老辈的人,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跋涉,创造出来的。
人都有良知,感恩是一种情怀,情怀这东西,活着的人,谁没有几分呢。或许对于不同的人,心有所感的东西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总还是有的。
我们都是记恩的,没有必要去学别人,只需要跟随自己的本心,由感而发。感谢前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后世师之,也足以欣慰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