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那年乡土那年人
17310800000006

第6章 穷得只剩下牛

听到了消息的老俩口是有些坐不住的,搞不清楚是咋回事就问媳妇。

张萍是个好媳妇,城里有钱人的女儿,嫁给何忠展以后却是住到了农村,跟老两口相处也好,邻里相处也融洽,多少人羡慕着呢。

公公婆婆问起来,她也说不清楚,就说等忠展回来再说。老俩口也不好多问媳妇,然后大家都憋着。事情就只好等何忠展回来了,再细细的说。

张开山把女儿叫回去了,回去以后,倒是把儿女说通了,但是张萍却没有回来。平时张开山也多在工地上,张萍也很少回城里住,这次既然回了城里,就打算多住几天,正好带着女儿在城里玩玩,等何忠展回来跟家里父母好好把这事说通了再回来。这一住,终究惹下了何家老俩口的心病。

本来也不应该有多大事情的,只是风总能透过墙,闲言总能惹出祸事。不知道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村里人都知道了何家的文曲星要回村种地。

这一下子,可就闹腾起来了,王家媳妇跟秦沫沫聊闲话,就问了:“听说你家忠展要回来种地?真的还是假的哟。”

这样的情况,不断的出现,转过去这个问,转过来那个问,问得何家老俩口成天都在想这事,越想越觉得问题大了。

村里的人,总有些口无遮拦,有人吵自己孩子,读书有啥用,何家娃子读那么高的书还不是要回来种地,赶紧出去找事做,挣钱娶媳妇。也有人说,何家的文曲星读书读傻了。更有人说,何家的媳妇被气跑了,抱着细娃儿跑了就不回来了。

……

反正闲话是越来越多,从前有多羡慕何家娃多好,现在就有多庆幸自家没有这么个娃。这两年相处下来,大家也都知道张开山一家是很有钱的,张萍这个媳妇也是极好的,不但人长得漂亮,听说还是个大学生,人也温柔贤惠,待人也不错。

更重要的是,像何家这样的农村家庭,这几年供个娃读书,钱都是很紧张的,家里的条件也不好,能攀上这么一门亲家,那可是天大的福气。人亲家也不嫌弃他家穷,结了婚媳妇还愿意在农村住,真的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

这样的好事,让多少人羡慕得不得了,眼红啊,多希望是自己家攀上这么个亲家。羡慕在农村从来都是用嫉妒的语言在表达,当嫉妒可以更加直白的时候,杀伤力更是无比的可怕。

何家老俩口感觉门都不敢出了,出门总觉得有人指指点点,总有人说三道四。

确实,自己家的娃读了很高的书,自己家的娃要回来种地,自己家的媳妇真的走了。媳妇,走的时候啥也没说,走了那么多天都没有回来,难道真的是跑了……越想越觉得是真的,不是跑了能是啥?

张萍的母亲早逝,父亲常年在外忙活,也没有再娶,娘家屋里也没别的人了,不是跑了怎么能回去那么久都不回来。张家的这些情况,其实也是张萍一直在农村住着的真正原因,虽说是大学生,毕业就嫁给了人,怀了孩子也不方便出去工作,跟着何忠展去外地也稳妥,有了孕的女人,是需要特别的照顾一下的。算来算去,只有住在何家,才更好一些。

张萍确实不嫌弃农村的生活,觉得农村也挺好的,空气清新,生活悠闲,虽然房子是土房子,看着有点不好看,但是住着还是蛮舒服的。她当然舒服,张家有钱,就她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很宠爱的,根本不用为生活发愁,工不工作都不打紧。在何家住着,何家的老俩口也是极尽宠爱,什么事都尽量的依着她,从来不叫她帮忙干什么活,当个宝一样的哄着。

秦沫沫确实被气哭了,被闲言碎语气着了,她本来就是个心事重的人,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何老爹倒是没哭,毕竟是男人,再大的火气,也不至于哭鼻子呀,可这火都憋在心里,都快爆炸了。这才出现了何忠展进屋就被追的局面。

饭菜终于是做好了,平时吃饭一般就在灶房的小桌上吃,今天有客来,是要在堂屋的大桌上吃的。

何家的大桌是老辈传下来的,属于祖产,桌子比较老旧,很多地方的漆都掉了,但还十分的结实。

爷爷奶奶那辈人,家里的物件基本都是自己备料,然后请匠人来打造。特别是木制的家具,离大山近,木材是不缺的,各家平日里都会备上一些木材,需要什么家具了,就请匠人来家里做,算工钱。这些老家具,做工是相当的精细,非常结实耐用,用上几十年都不是问题。

像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睡的牙床,不但宽大,还有柱有顶,四面下有挡板,上有床檐,床前有个踏板,两头各有一个小柜子,上面全都有雕花,漆过之后十分美观。

不知道老丈人是怎么跟老爹说的,总之是不再追打了,一家人和平的坐到了饭桌上。菜虽不多,四个人吃也已经绰绰有余了,酒是自家泡的,药草泡酒,具有不错的舒筋活血功效,口味也很不错。

农村很多人家都自己泡酒,一来有客人上门随时取用方便,二来药草采集方便,更有良好的功效。泡酒要分两种,一种是外用的,不能喝,有一定的毒性,这是用于跌打损伤的。干农活,哪有不扭着腰歪着脚的时候,看医生得花钱,自备些药酒能顶大用。另一种就是专门泡来饮用的,舒经活血为主要功效,劳累的时候喝两口,对身体的恢复相当好。

吃了些菜,喝了几口酒,闲话拉扯了一些,终于是说到了正事上。何尚校不动筷了,盯着儿子,看他怎么说。虽然听张开山说了很多,也了解了情况,但是,还要听儿子说说。

何忠展却发愁,该怎么说才能说得服父母呢,讲社会发展,经济形势,这些讲了也白讲,老爹老妈听不懂。看来还得从赚钱上说起,这更实际,他们也能听懂。

“爹,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啊。”

“说正事,讲什么故事,别给我东拉西扯的想糊弄。”

何忠展本想先讲点别的事,再慢慢引回来,这样爹妈可能容易接受一些,何尚校却不认,认为他在打马虎眼。

“老何,别急别急,听娃慢慢的说。”张开山马上就出来打圆场了,从今天过来看到的情况,以及刚才和老何的谈话,他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心里还是很大歉意的,自己的女儿做得不好,这才惹得何家二老受了气。

娃们还是太年轻,很多事情都只想着自己了,这不是为自己女儿开脱,回头得好好跟女儿谈一下这事。

“挺有意思的一个真事,我刚去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是内蒙的,草原上的。你们知道草原吧,他们没有房子,住的蒙古包。”

何忠展没管老爹的反对,还是讲起了他的故事,直接说他回村的事情,他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说要回来,爸妈肯定就要问为啥呀,那就得说原因,还不如直接从原因说起。

“那小子来的时候穿得不怎么样,一个劲的说家里穷,来读书都是家里卖了头牛才凑出来路费和学费的。”

话刚开个头,就被何尚校打断了:“人家穷,你不穷,你家很有钱?老子有牛当初也卖了,才不到处借钱给你读书,前一屁股的债。”

何尚校听着就来气,真是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听说儿子回来是想搞种植场,这得花多少钱啊,到现在还欠着不少的债呢,哪里有钱来搞这个,真是的,不省心。

想当初,娃儿考上了大学,可愁坏了老俩口,没钱啊,最后东拼西凑的才将将赞够。后来,一读就是好几年,自己也不会别的,就靠种地,钱总是不够的,就只好借一些了。

现在娃娃居然在他面前,说别人家里穷,就不想想自己,自己比别人还要穷呢,有啥资格说人家穷的。

“爹你别急,说人家的故事呢,听我说完嘛。”何忠展很无奈,他也知道,父母为了他读书,这几年不但比以前更加的辛苦,还欠下了不少的债,父亲为这个来气,也只怪他自己提起了这个话头。

张开山递了根烟给何尚校,“听娃说嘛。”何尚校客气的接过,点上,狠狠的抽了两口,娃不省心啊……

哎,管他说啥呢,老张好像听得蛮有兴趣的,就让他说吧,没好气的道:“说啊,我看你能说出个啥鸟蛋来。”

“同学们都很同情他,平日里也很照顾他。后来有人就问他,一头牛能卖多少钱呢,够你来上学的么。这才知道,人家卖的是牦牛,值钱着呢。这就让人想起了,草原上养牛羊都是成群的养吧,又问他家养了多少啊,这才知道,人家家里虽然只养牦牛,不养其他的,但是牦牛就有上千条。”

大家都呆住了,一条牛卖了就够娃去上大学,一千多条……这叫穷?坑啊,真想骂人的。

是的,当初知道真相的同学,也都骂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