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多情季
17491100000002

第2章 成长当畏摔跤

引言:摔跤有轻有重,不可一概而论。摔个轻的,毛皮无损,站起来拍拍身上灰尘,一笑而过;若摔破点皮,抹上药膏,一两天即可康复。这种跤,摔它七八回,也无所谓。摔重些,要么鼻青脸肿,要么皮开肉绽,要么关节脱臼,疼痛是可以熬的,移身动步不方便,须经一番整疗,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跌倒了要爬起来

“成长难免摔跤”是有道理的,可“成长当畏摔跤”不一定就没道理了。凡事我都喜欢与人唱个反调,所以我认为“成长当畏摔跤。”

摔跤有轻有重,不可一概而论。摔个轻的,毛皮无损,站起来拍拍身上灰尘,一笑而过;若摔破点皮,抹上药膏,一两天即可康复。这种跤,摔它七八回,也无所谓。摔重些,要么鼻青脸肿,要么皮开肉绽,要么关节脱臼,疼痛是可以熬的,移身动步不方便,须经一番整疗,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摔个重量级的跤,腿断手残,除打针吃药外,绑石膏上夹板,还得在病床躺上几个月;致残的,生活将会降低一个档次。更有衰者,只因摔了个跤便去见马克思,留给亲人以无限的悲哀和惋叹。朋友啊朋友,小心摔着。

人生道路上的“跤”令人畏之如虎。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谁又能对这一“失足”无动于衷?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路虽漫长,但最关键就几步。”这关键几步摔着了,人生又何谈美好呢?君不见,从小无事生非、打架斗殴者,终触犯刑法,锒铛入狱;君不见,有个开个小玩笑,也能酿出大错;君不见,有人年纪轻轻不走正道,出入泥潭,原本洁来难洁去……少管所的那些未成年犯,都是摔得过早的人。他们虽经政府改造,得以重新做人,但青春毕竟有限,这年华一去可是不会再回头了。因此,某些人要知道生命不能承受之“摔”!

摔跤有利于使人接受教训,但摔跤同样会让人一蹶不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摔跤是不可能的,但对摔跤,我们必须心怀畏惧。只有畏惧,才能使我们保持警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古人云:畏天,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成长当畏摔跤。

点评:在一堆正儿八经的文章中,见到这么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文字,倒让人忍俊不禁了。诚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啊!

乐于助人

生活充满了矛盾。

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

我们一方面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方面又不愿意帮助迷路的孩子和摔伤的老人。

我们一方面痛感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资源的日益枯竭;另一方面却又对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熟视无睹,甚至自己也在这样做着……

我曾以听到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认为同学最值得赞美的品质是什么?”

“乐于助人。”

“遇到别人有困难,你将怎么对待?”

“悄悄走开。”

两个问题,两个答案,一种人生观,“人人为我,我不为人。”

有些人在这世间的行为实在好笑:看见别人有困难时,泰然处之,对别人的苦苦哀求,充耳不闻;自己有困难时,又求救于别人,别人“泰然处之,充耳不闻”时就心生怨恨,悲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越发不帮人。

糊涂的世人啊,你可知道“投桃报李”这个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要别人乐于助“你”,自己应当先做到助人为乐。只要每个人都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去为他人、社会增一分光,那么世间就不会有黑暗,世人心中的苦闷、忧郁、失望、阴影就会被爱的这份光、这把火焚毁得无影无踪。

“人之初,性本善。”人只要保持本性中善的一面,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小偷偷东西而不敢吱声,就不会目睹英雄与歹徒搏斗而漠然旁观,就不会冷眼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小孩而见死不救。

“我怕的不是歹徒,我怕的是人们的冷漠,我怕的是孤军奋战。”一句话点出了世人的共同心态。可是你怕孤军奋战,别人也怕孤军奋战,都只在等待别人“出手”,那么,你最赞赏的品质——“乐于助人”又怎么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你所憎恶的冷漠,你所害怕的冷漠,正是你自己啊!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为成美好的人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世界更加美好!

漫步在校园

初中时代,每至傍晚,我总会和四个“死党”中的一两位漫步于校园。虽然我们性格不同,但是却有着共同的语言——电影,所以,校园漫步在那时看来是件很美的事。

时光飞逝,现在,那四位是以1:3的比例在两所“一中”就读——福一中和连一中。

今天,当我再次漫步于校园时,感觉很孤单。荣来不在,没人与我聊一些琐碎的电影故事;邢珊不在,没人与我聊奥兰多和茱莉亚的电影;飞萍不在,没人与我聊卡通电影;王玥不在,没人与我聊我们都钟爱的电影。

后花园的风很大,这让我想起了《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和与王玥漫步的情景。

记得与王玥刚认识时,我们就发现对方对电影特感兴趣,尤其是“好莱坞”的老电影。那时,她特认真地告诉我,她的最爱是格丽泰?嘉宝和格里高利?派克。当然,我也毫不隐瞒自己对奥黛丽?赫本的痴迷。

在以后的“漫步”日子里,我发现她——怎么说呢——大概是博爱吧!

在看完《乱世佳人》后的一次校园漫步中,我发现玥的最爱由嘉宝变成了《乱世佳人》的女主角费雯?丽。我就随口说了她一句:“你变得可真快!”辩论会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如同两只大喇叭,声音充斥了整个校园。可恶的是,她经常以“诽谤”赫本来打击我。我毫不示弱,理所当然地还之以颜色,辩论更激烈了……

在接下来的两次校园漫步中,我发现她最喜欢的男星由派克变成了克拉克?盖博,后来,又由盖博变成《佐罗》中的男主角。每当我指出她的“善变”后,辩论会便不可避免地展开。我们经恶意地攻击对方的最爱为乐子,辩驳声夹杂着风声,骚扰着整个树德学校……

最后一次校园漫步中,我又发现她最爱的导演由希区柯克变成了史蒂文?期皮尔伯格(可能是因为她那会儿特迷《辛德勒的名单》的缘故吧!)。可是,这回我没什么意见,而是很配合地跟她聊起了《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演员、内容及摄影技术。我们谈得很投入,似乎谁也不愿浪费这“最后的校园漫步”。自始至终,攻击赫本和费雯的话都没出现,即使我们的谈论到了高潮部分,高分贝喇叭也没再响起。

其实,我觉得王玥的爱好很符合“Gone with the wind”,她的很多东西都会被风带走。

在一次通话中,我发现她正在帮我收集赫本的影片。我真的很感动,不仅因为她,还因为我自己。因为,我也在帮她找费雯?丽的《欲望号街车》。

我继续一人在后花园漫步,风又吹起。我想起了王玥的那句话:“成为世界名导后,可别忘了我这位大美术家!”这时,我会心一笑。

那段时光、那段对话,真的很美好。

我相信,王玥和其他“死党”的祝福会如永不逝的风一般伴着我“校园漫步”(在学校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将为我走向自己理想的颠峰打下个好的基础。

朋友,如果你在某年的3月份看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校园漫步》,那“最佳导演”肯定是我,而“最佳美术设计”,除了王玥,还能有谁?

钟情于“矛盾”

“矛盾”,电影中无处不在的词汇。

美人计

《美人计》中,英格丽?褒曼饰一位性格刚烈的美国女孩,她的前二十年生活过得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她的父亲因被认为是纳粹而被投进监狱,她的生活与心情均陷入了低谷。由此,她恨山姆大叔。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她认识了一名美国中情局的情报员,并且互相有了好感。这时,影片中的第一个矛盾出现了——褒曼选择爱那个情报员,还是恨?美国人太浪漫了,所以,她选择了爱情。

正当他们爱得不可理喻时,矛盾又出现了。情报员接到上级命令——说服褒曼接近一个纳粹头目。情报员选择服从命令,还是与情人远走高飞?无奈,他选择了前者,美国人太“敬业”了。

这时,褒曼的心也在矛盾漩涡中挣扎着——她是该拒绝要求,还是去接近足以当她爸的老头?为了帮父亲洗脱罪名,她开始为山姆大叔工作——实施自己的“美人计”。

名导希区柯克将矛盾用得恰到好处,影后英格丽?褒曼将矛盾诠释得淋漓尽致,“矛盾”注定了《美人计》的成功。

罗马假日

20世纪初的某一天,古老的罗马城迎来了“淑女中的典范”——安妮公主。

虽说安妮是“淑女”,但骨子里却藏着叛逆和好动。对皇室道貌岸然的礼仪与束缚十分不满的她,在到达罗马的那天晚上逃出了公馆。“矛盾”游戏由此展开。

安妮认识了美驻意记者——乔。乔从报纸上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并不“揭穿”她。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乔与报社主编打赌,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到公主的专访,赌注为500美元。

乔和公主开始了疯狂的“罗马假日”。

“轻喜剧”总是如此,男女主人公不经意间相爱了。

这时,公主的矛盾出现了——她该不该回去呢?回去——用自己的痛苦换取国民的快乐;不回去——用自己的快乐换取国民的痛苦。公主毕竟是公主,为了国家,她选择了前者。

上帝是公平的,男主人公心中也有矛盾——他手头有多张有损公主形象的照片,刊登了,他将名声大噪,身价倍增;不刊登,他只会更穷。派克饰演的角色总是那么有绅士风度,他选择了自己默默承担痛苦和债务。

《罗马假日》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公主和记者编织的“矛盾”将永远被影迷记住。

精彩的“矛盾”成就了《罗马假日》,也成就了“公主”——奥黛丽?赫本。

威廉?怀勒这哥们儿真是慧眼识“矛盾”啊!

魂断蓝桥

当《魂断蓝桥》播映到一半时,一般的观众都认为费雯?丽会与罗伯特结成连理,但导演可不是普通人!

“暴风雨来临前的时刻是最宁静的”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当费雯与罗伯特沉浸在情人重逢的喜悦中时,前者的心正被一种叫做“矛盾”的怪物啃噬着。

回想当初,身为英国贵族的罗伯特奔赴前线。后来,费雯以为罗伯特牺牲了,因而伤心欲绝。迫于生活,她成了交际花,出入于各个酒吧。

费雯认为自己如今已配不上罗伯特,但是,她真的没勇气离开他。离开还是留下?这个矛盾一直萦绕着费雯的心。

在罗伯特伯父的暗示下,费雯为恋人的前途着想,选择了离开。

离开罗伯特的费雯心中仍有许多说不清的矛盾,她只身一人来到与罗伯特初次见面的蓝桥上。她伫立在那儿,来往的车灯在她脸上闪过,她的脸庞亮了又暗了。她大步流星地向快车走去——一声急刹车——费雯的矛盾解决了,却给罗伯特留下了终生遗憾!

《魂断蓝桥》中的名曲《友谊地久天长》再次响起,重重“矛盾”伴着悠扬的提琴声在蓝桥上若隐若现……

“好莱坞”总是喜欢利用“矛盾”,观众看得欢,电影公司赚得也欢。电影里的“矛盾”总有解决的一天,相对于快乐地解决,我更喜欢那种淡淡的忧伤。这大概就是我偏爱“好莱坞”老电影的原因吧!

特作此篇,献给所有永垂不朽的电影艺术家们!

蒙娜丽莎的微笑

影片主要情节:满怀自由与改革理想的女教师凯瑟琳?沃森来到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为了鼓励女学生挣脱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勇敢地追求人生目标,她与一连串挫折和挑战作斗争。

我们上大学是为了以后能有个光明的前途,我们的理想五彩斑斓,而20世纪50年代,卫斯理女子学院女生们的理想却只有一个——做个好妻子。

“做个好妻子?这也算‘理想’? ”大部分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但那个时代女人们的思想就是这样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女生们的思想更是如此,直到沃森老师的出现。

沃森老师到卫斯理不久,学校便有一场比赛,冠军将与市长的儿子结婚。贝蒂获胜了,很快,她便与市长的儿子结婚了。由于度蜜月和家庭原因,贝蒂不是缺席就是迟到。这让沃森老师十分恼火,也使师生俩矛盾渐增。

沃森老师为唤醒自以为掉入蜜坛的贝蒂,也为了提醒其他同学,便开了一堂特别的课(这节课后,她可能会失业)。课上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你们用学的物理知识计算牛排的体积、质量、‘自由’的紧身衣,这是什么意思?”

是啊!如果让婚姻成为知识的坟墓,那将是一件多悲哀的事!蒙娜丽莎看了还会微笑吗?做一名好妻子难道一定要失去自由?

贝蒂听了沃森老师的课后深有感触。不久,她和丈夫的情感走到了破裂的边缘。她的母亲像别人的母亲一样,让她忍气吞声地回去,并且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幸福与快乐。贝蒂含着泪水指着《蒙娜丽莎的微笑》问:“她在笑,可她真的快乐吗?”母亲一惊,接着是一声长叹。

是啊!她在笑,但她并不快乐。长期以来,女性总(自己也习惯于)活在男权的阴影下,感受总是被人忽视,笑——心底压根就没这玩意儿。既然婚姻已成快乐的坟墓,那他人眼中的“好妻子”还有意思吗?

在沃森老师自由与改革思想的影响下,贝蒂做出了被认为是“不正确”的选择——离婚——亲手打碎了自己一厢情愿认定的“美好理想”。

为了制止沃森老师继续把学生带向“异端”,卫斯理女子学院的院长向她提出了一系列令她无法接受的要求,她只能拒绝并递交了辞职信。

当沃森老师坐车离开学院时,贝蒂骑着自行车紧跟其后。她要感谢这位“蒙娜丽莎”——这位不仅教她们艺术欣赏,也教她们追求理想的艺术家。

生活中,我们不要把顺势发展便可实现的事当成理想,那样未免显得目光太狭窄,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去开拓更广大的空间;不要迷信传统思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把握住自由和快乐,让陈规陋习靠边站……

21世纪的女同胞们,就这么干,蒙娜丽莎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精彩的破绽

在接触外国电影之前,国产电视剧是我的最爱。那时的我年龄虽小,却心思细腻(至少在看电视剧时是这样)。所以,我竟然发现了国产电视剧中的许多破绽。现在看来,这些破绽可算是国产电视剧中的“经典”了。

“穿越时空”的飞机

20世纪90年代曾经播过一部名为《秦始皇》的电视剧,剧中的大部分情节我已忘记了,但其中的一个场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李斯大人要被腰斩了,行刑之前他对儿子做此生最后的交代。然后,刽子手一刀砍了下去——屏幕上显示一个血腥画面的大特写。接着,镜头慢慢移向天空——万里无云——好残酷的美啊!突然,一架飞机飞了过去。

飞机!什么?飞机?

可惜当时的一嘴油肉,全被我喷出来了!

(画外音:有为航空公司做广告的嫌疑!)

号外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大城市的繁华地段总能听到有人在喊:“号外,号外……”那是报贩子在推销自己手中的报纸。

下面这则故事并非发生在有人喊“号外”的时代,而是在宋朝。

电视剧《水浒传》(旧版的)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李逵带着一包油肉走进屋来,他把油肉往桌上一丢,然后迅速打开油纸,几个大字竟随着他的动作迅速地闯入我的眼帘——“广播电视报”。

李逵收了报社什么好处,竟为“广播电视报”喊起了“号外”?——难道只是几块油肉?

(画外音:李逵捧着一大叠报纸在一繁华地段叫卖:“号外,号外,‘名著电视剧’有特大破绽,谁来拯救中国电视剧?”)

虽然,前面这两则破绽已足以让人过目不忘,但它们还不算是最“经典”的。最“经典”的还在后头呢!它就像名导希区柯克的经典拍摄手法一样,被一代又一代中国导演“效仿”。

知识产权

现在知道电视剧《甘十九妹》的人很少,但它可曾红极一时。其中有一段对白是这样的:

甘十九妹道(抒情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伊天平说(深有感触地):“是啊!唐人李白的这首诗真是写绝了!”

是啊,真是绝了!我可从没听老师说李白写过这首“诗”。

(画外画:苏轼和李白的灵魂来到人间,他们共牵着一红色横幅,上书几个大字“救救中国电视剧吧!”这时,两个伟大诗人的脸上流淌着长江与黄河:“请尊重我们的知识产权!”)

大概是因了这些原因,我越来越喜欢“好莱坞”电影。

我的一帮死党经常以此调侃我:“你可真是崇洋媚外!”我承认,在这一点上确实有点。(注意:只是有点儿!)

“好莱坞”电影的从业者们工作态度认真,你很难在他们的影片中发现以上那些“经典”的破绽。他们以制作电影的态度制作电视剧,《欲望城市》、《兄弟连》等国外优秀电视剧便应运而生了。

中国的电视人真该反思反思了!

好体裁多得是,而“认真”只有两个字!

一则短片:13亿双渴望的眼睛望着中国影视界的“国宝导演”们,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怯生生地问道:“我们的‘《兄弟连》’就要诞生了,是吗?”所有人向她看去,女孩的母亲安慰道:“是的!是的!”

荧幕暗去,打出一行白字:敬请期待……

生命之火燃烧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猿人走出森林,踏上征程时,他的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前路漫漫,且不说有猛虎磨牙吮血,且不说有巨蛇贪婪的眼神,单是那寒风冰雨足以让他痛苦不堪。然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带来了生的希望。对,就是它,火!

火就是希望。人类有了火,便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驱赶猛兽,用火抵御严寒,人类得以生存;用火开辟土地,营建家园,用火煮熟食物,告别难以下咽的生肉,人类有了火得以发展壮大。不然,怎会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灵长,万物之精华!”怎会有如此文明繁荣的地球?火,是人类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温暖,火的活力,火的气息。没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没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没有朝气,终日消沉,因为它没有火的存在。

是什么让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古迹,搜集资料,还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热讽,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么让一个矿井工人深埋地下却竭尽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将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将人的本能挖掘出来,历经数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坚定,不放弃,不退缩。

是什么让钟南山面对“非典”肆虐的攻击依然沉着?是什么让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坚信必胜的希望,才会在激流中,在荆棘丛中不断前行。

希望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内在的潜能。

希望的伟大在于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进的风帆。

希望的力量在于即使失败挫折当前,也能激励你不断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点燃你的生命,让生命在燃烧中得以体现,在发光发热中展现真正的价值。

那么,请点起你的生命之火,让燃烧的火光照出真正的自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生命在创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恒!

人生的问题

无须崇拜

不要过分崇拜别人。把时间、精力、目光放到别人身上,其实这是一种浪费,因为别人的终不属于你!日日夜夜地思想别人,崇拜别人,模仿别人,会留下什么?东施效颦便是一例。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更何况你崇拜的对象不是太阳,你无须围着人家转。说起来,崇拜并不是信仰,也不是目标,是一片白茫茫的东西。你有激情去崇拜别人,不如把激情移到自己身上,干些实事。你会去崇拜,首先就因为你有自卑心理,没有拿出自己的能耐,带给你的只能是消极的心态。追求的不是实事而是一个人,这与伟大的世界怎能相提并论呢?

盲目地崇拜别人,是不是有些媚态之嫌?你越崇拜,而那对象就可能越得意。报上不是经常报道某些明星如何耍大牌,而且还觉得这是应该的!想想看,一个连自身都不完善的人,还值得崇拜吗?这样的崇拜,我们能得到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只有相信自己,你才会开垦出一片土地,得到收获。

相信自己,我能行!

二、新年祝词

我们南方,湿热多雨,每当雨季来临,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我并不喜欢下雨。一场多年不遇的干旱,使家乡吃尽了苦头,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大西北,还有中东地区,广大的非洲,那儿的人民是如何解决缺水之苦?世界上有多少次的战争因“水”而起!

我愿2004年的钟声是在一片雨声中敲响,雨后,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场大雨洗去人们身上的污垢,洗去有钱难买“水”的烦恼,让干涸的水库吃饱喝足重新歌唱,还要洗净宇宙间的山川万物——伊拉克人民重建家园,走出阴影,开始新的一年。看,雨后的天空有只雪白的鸽子,衔着嫩绿的橄榄枝翱翔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大地上处处光明,天空无一丝云影,伊朗大地震灾区没有一个流浪的儿童,没有人们颓废的身影;大地没有一片废墟,没有人们垂泪的冷清。

我还愿新年的钟声在一片欢歌中敲响,而不是在恐怖阴影中;世界各地普天同庆,而不是战战兢兢迎接新年;庆祝活动是五光十色,烟火缤纷,而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批的巡逻警察。

各国卫生部不再发布SARS、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的疫情,人们不用生活在提心吊胆、处处防备中。地球村和平宁静,大路交错,鲜花簇拥,看不见道德沦丧的社会残渣和心灵污秽的孩子。人与人之间丢掉了面具,彼此真诚地相处,洋溢在脸上的是掩不住的笑意。一眼望去,人们团结互助,在新年中就开始储备“快乐”资金。

好想你

晚上,放下了手中的笔和室友闲聊,不停地换着话题,最后竟说到了母亲。

她红着眼鼻跟我后悔着,说她在家中总是对母亲发脾气,而她的母亲每一次都顺着她,原本想让母亲狠狠地骂她或打她一顿,但最后总是她在后悔,于是每每她总会哭。

她越说越激动,我本想安慰一下,却无能为力。因为以往我很少同其他人谈及这一方面的事,对于触及“母亲”这一范畴的内容我自觉肤浅,但她的言辞和举动却是令我吃惊。通常在家中我也总是对母亲发火的,把学校中不如意的事统统带回去发泄,想来,我总是觉得理所当然。

她说家长会没让父母来,觉得很对不起他们,她这次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不想被父母知道。我说我也没让我妈来。其实家长会的前一周我就已通知了母亲,并让她给我带几件毛衣和几本书。但在家长会的前一天,我又打电话对她说可以不用来了。她在电话那头怔了一会儿,然后说毛衣和书怎么办。我说下周我回家拿。她只“唔”了一下,又接着絮絮叨叨的说什么在家中闲着没事做啦,什么车费又不贵啦等等,但最后她还是说那就不去了。现在想来,母亲当时一定是很失望的。我怎就没听出她很想参加的口气呢。其实我的成绩也不差,只是怕太麻烦了母亲,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

室友突然从床上起来去翻她的钱包,一面问我说,买一整合化妆品要多少钱。我说不会是买给你妈的吧。她说当然是,她过年的时候要带一整套的眼影、口红、眉笔什么的回家给她的母亲。我笑她的想法如此天真,这种冲动我只是在小学时第一次知道母亲节才有的。但看到她认真的神态,我不笑了。我建议她不用买化妆品,买了母亲也只是心疼,不如去买一大瓶优质的护手霜、洗手液。她激动不已,一直说我的建议好。我开心地笑了。

在卧室看了一会儿书,我突然起来穿衣梳洗,然后冲下楼去,到IC亭里拨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母亲接了电话,担心地问我出了什么事。我连忙说没什么事,只是要说一下,我下周回家。

打完电话,回到寝室的途中,我不由地想了很多。不知不觉中,竟然离母亲已经这么远了。从小学离开家门,初中离开村庄,到高中要坐几小时的车才到家,或许明年我会走的更远,但我却总以为一回头便可以看到母亲跟随的脚步。但我竟不知母亲的步伐越来越累,越来越远了。

假期生活

踏到班级的第一感觉是:终于回到现实了。

我保证,此刻在班上做作业的人80%在写周记。

我想现在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好好归纳总结一下这五天黄金假日里的所作所为,我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兴奋地要去拜谢天地,学校竟赐予我们五天的假期,我拨通了所有外校同学的电话,将这个令人垂涎的消息炫耀给他们。

我坐在书桌前,从包里拿出一本本练习本,一股正气油然而生。身为毕业班的学生,当然要舍生取义,我决定头绑红纱布,与书本奋杀到底,我觉得我好伟大。

有人说人像一根弹簧,我同意。过分的紧张会使弹簧变形而失去弹性的,所以,我认为我现在需要好好放松一下。不久,各频道在眼前闪来闪去,节目都不错。于是我一边大口嚼苹果,一边目不斜视地收取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决不能落伍。劳逸结合,更何况“逸”中有益,何乐而不为之。

没有好节目时我趴在地板上听音乐,音乐听腻时我倒在床上看电视,电视没有关掉,音乐也继续吵闹,直到脑袋里只剩下一团浆糊。睁开眼我必须先确定我是在床上还是地上,是该吃早饭了还是刚睡完午觉,没关系,还有两天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过后,才能拼搏。如果不刷牙我妈不会打我,我会这么做的。我索性免掉了其他的节目,什么看电视,听音乐,打电话等都不要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给我睡觉了。感觉实在太好了,我像一条鱼在大海里自由地游来游去,游着游着就睡着了,于是,我游完了第四天。

我要开始打包回学校了。我将书一本一本地放回包里,认真细致地将每一本书都考虑过去,发现除去不必马上交的,以后可以补做的,自己原本额外要做的,只剩下一份作业了,那就是最令人心寒的日记,这一发现还是让我稍感安慰。

终于到校,但学校却安静的陌生。我非常高兴见到了同学们,当我问他们作业情况时他们的回答是“周记没写”,这个早已在我意料中的回答,听起来还是让人兴奋的。

当然最让人激动的是,十秒后我就要完成最后一份作业。我的假期慎重地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如黄花

阁楼里隐隐泛着木板的香味,淡淡的。这小小的屋子有一张很老的木桌子,几条旧木凳,光滑的榉木板铺的地面,还有一扇曾经很漂亮的雕花木窗。安静时,我希望这里是我的一切。

蓝色的手染粗布是唯一的装饰物,茶几下垫着一块方布,蓝色的窗帘隔开外面的世界,我的身上也包着一块,很大很大的。深蓝的底,碎碎的小白花,容易让人联想起往昔,而沉浮在往昔里的莫不是无限的思念?

这里的时间是静止的,只有朝与暮,却不分过去和将来。清早鸡鸣后,依稀便可听到有人吆喝着“卖油条、豆浆”,我匆匆下楼要了碗豆浆,捧上楼,把它搁在小凳上,我卧在榉木板上看着它慢慢地散着热气,直至冷却。我轻轻地端起它,小啜一口,然后走到窗口,倒下,豆浆随着下面清澈的河水流走。每日如此,只是记得流水的尽头有一个人喜欢喝豆浆。

可能每一个水乡都是这样,可能只是这里才是这样。静,成了一切歌曲的主旋律。有阳光的午后,我总倚在窗边,手扶弄着细细的雕花,数着有多少人踏过那座石拱桥。每数一个人我总要小憩一会儿,因为等待真的很累。从一数到十,太阳便要下山了,有的人我永远也数不到。

我慌忙地拉上窗帘,夕阳的感觉太脆弱了。它留下金黄金黄的温暖,却带来更多的不忍。我不忍看见它下山的那刻,那远离的感觉。

整间房子都变成了蓝色,这种色调尤其容易让人感动。我忙着找些事来做做。翻出了一套新茶具,说是新也只是两年前初到这里时买下的,一直没用。虽然茶道的手艺不怎么样,但总算是自娱自乐。也许当初没有离开,我的技术应该非常娴熟了。

喝着清香的绿茶,此时天色已黑了。又走到窗前,望着点点灯光,还听得到流水的节奏。残月下,依然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我找出了一本手稿,这是唯一与过去有关联的东西,许多遗忘的仍尘封在里面。有许多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对着窗外的徐徐清风吟诵着。何时眼中已有了闪烁的泪光?只因为那书中笔笔潇洒的字迹突然中断了。他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下一句是什么?下一句是什么?怎能如此突然结束了呢?时间和距离没有给我答案。

我只念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月已无踪,我蜷缩在角落里,嘤嘤泣着,耳边却仍幽荡着“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评]本文讲了江南水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苦苦地等待着“他”,可以作为小小说来阅读。由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水乡特征,不禁让人想到水乡的细雨,无尽的相思,这种情感又让人想到戴望舒诗中的“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走在悠长的雨巷中”。

心境也是一种自由

魂牵梦萦,是我在沧桑岁月中对自由执著的追求。

刻骨铭心,是我在似水流年中对自由坚定的信念。

露雨春晖,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只不过是被自然控制的画面;王侯将相、文人骚客、仙道隐士也只不过是被历史定格的角色。我坚信真正的自由是一种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我苦苦追寻又苦苦求索,不论沧海桑田,怎样的物是人非,亦不论斗转星移,怎样的大起大落,都不能阻止我对自由的渴盼。

我用我的脚步在亘古的轮回中穿梭,回望历史的星空,在云烟漫漫、翠华摇摇中采撷真正的自由。

那个以霓为衣以虹为钩,以天下不义之丈夫者为饵的侠士,他自由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摇曳,暗处的礁石裹进他生命的风中。滚滚红尘中他被排挤,可是我们又怎能否认他的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与洒脱溢出笔尖,跃然于纸上。他打开了生活的绳索,向着自由的方向进发,纵身一跃,成就了盛唐的半壁江山。诗仙,他是自由的!

那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穿越了十年生死的痴汉,他自由吗?惊世骇俗的才情刺灼着每一双习惯了黑暗的眼睛,他注定要承受来自生活和官场上一起泼来的污水。人生何所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可是又有谁能怀疑他的自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足以超越一切苦难,插上自由的翅膀,不被世事所羁绊。

那个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忧愁者,他自由吗?在魏晋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文人的鲜血浸染了每个角落,官场黑暗,小人得志,那个“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他是否迷失了他的自由。南山小屋中飘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歌谱写了自由的弦律,陶渊明在束缚中寻找到了自由的桃花源。

千年时空,不过一组慢镜头,我穿越时空,沉醉在他们的洒脱中,咀嚼出自由的真谛。也许庄子设想的自由环境只是海市蜃楼,但在冥冥中保持一种如水的心境,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由。

创造一份如水心境,便可氤氲出自由的梦境。

自由是一种至真至美的境界,那时心境如水,并有自由在水中喷簿而出。

探索同行

大千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一个个谜团。天性探索解密的人往往不服输,调动一切智力、毅力、体力,只为探索、征服未知的世界。

问,始终与探索同行。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芸芸众生,我们问天问地,问自己也问他人,以求探索出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

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结症所在。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最后他从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胸部疾病和叩击音变之间的关系。

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入探索。亚历士多德认为:推一个物体,当不再推它时,物体会归于静止。1000多年后,这个似是而非的论断让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用理想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明确的目标。问,引发了思考;问,牵引着思考。问,是荒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始终激励着饥渴地穿越在荒漠中的旅人;问,是暗夜里永远悬在北方的夜空的璀璨的北极星,为在无畏的探索中迷途的勇士指明方向。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他产生了疑问,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地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只知重复实验,不善于提出质疑并思考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像卢瑟福的那位学生那样,只知埋头工作,而不善于提出质疑、根本不思考,成功了不知为什么成功,而失败了也不知为什么失败,好象兢兢业业,其实却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不可能取得成就。他之所以一无所获就是因为少了问的引导。

问,使人类走向高科技领域,使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问,是人类创造发明的阳光雨露,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

让问与探索同行。让我们问天问地,从万象中有所得;让我们问自己问他人,不断总结,不断吸取,不断充实。让我们带着问,上下而求索。

一种美丽

青春的你,是否有太多的躁动?心绪总象骤风不止的大海,难得片刻的平静;脆弱的你,是否经常被莫名的烦恼搅扰?任努力跋涉,总也走不出这情感的荒漠;要强的你,是否有太多的期冀?拖曳地你已经疲惫不堪,多想停下休息一会儿,但诱惑又在逼迫着你赶路。

啊!朋友,快让你那过度劳累的心灵,驶进沉静的港湾,去结识挽起从容的臂膀。你会发现,它,才是你最好的朋友。有了它——从容,争斗的痛苦,流言的惊栗,欲望的沉重,世俗的讥讽,瞬间就会化为轻松;失落的惆怅,嫉妒的困扰,还有失败的痛苦,都会在从容中,变成宽慰和博大、坦然和笑容。

在从容的行进中,你会慢慢理解:从容是人生至美的意境。

从容是一簇姹紫嫣红的鲜花,当你学会观赏它时,心底便会有春日温馨旖旎,艳丽多彩的感受;从容是一条小溪,它跳下山岗,走过草地,把一路欢笑带向远方。你学会了从容,心灵也会象清亮的溪水,甘甜而又清澈透明。从容是一块绿意茵茵的芳草地,你学会拥抱它时,那宛若小提琴协奏曲似的一片绿地,便永远在你的心灵深处栖宿。

从容是大彻大悟的修养,是一种充满了丰富内涵的幽远。

在困难面前,从容是理智、冷静的思考和不屈不挠的奋斗;在毁誉面前,从容是宠辱不惊,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大度;在浮躁面前,从容是闲庭信步的沉稳和冷静;在肤浅面前,从容是深思熟虑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的成熟。

从容不是沉沦,它不是让生命在沉静中,被时光的蚕蛹一口一口无声无息地吞噬;从容更不是放弃,它不是让信心在放任的腐蚀剂中,一点一点氧化生锈;从容也不是退缩,它永远不会让奋斗在无为的荒漠中,一步一步走向消逝。

从容是什么?从容是对物我冷静、客观的审视;是对科学的理解和调度。从容是人生一朵永远盛开的美丽芬芳的红玫瑰。

朋友,请你学会从容!

余辉大雁

喜欢在太阳下山时出走,踩在暖暖阳光下,任微风拂起整齐干净的发丝,轻吻无瑕的脸颊。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必想。仿佛置身于世外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之中,余晖中的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从无际掠过,引出无尽诗意,正如刘禹锡《秋词》中所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无尽,总是让人感觉若即若离的一种朦胧。所谓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大漠,虎啸深山”,便是大自然的一点极致。江山如娇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或许便是大自然的另一番风情。曾几何时,大自然的景物被文人用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工具,大自然则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感情面纱,与诗人、作家同悲共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上下五千年,滚滚长江水,华夏一代代炎黄子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时,又不断点缀修饰着这位伟大的母亲,这位世界上最漂亮、最温柔、最贤惠的母亲。

漫步山间小道,最惬意的便是能走在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下,静听周围的虫鸣鸟啼。放眼田野,是数不清的相互缠绕点缀的花草树木。脚下的路湮没在幽深的丛林中,延伸至未知的前方……渐渐地,融入大自然。只有不需要任何修饰装扮的景色,才是最美的新娘。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谈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何为有我?何为“无我”?大自然的默契不是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能媲美的,是用任何已知的华丽的言语都不能描摹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自然的每一点,每一滴,都给人以一种无法超越的和谐的韵味。喜欢在疲惫的时候外出,远离尘世的喧嚣,世事的纷扰,独自享受这江上之清风,山间的明月的寂静。欣赏大自然,给自己一点抚慰。余晖中的大雁,轻轻掠过头顶,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翱翔。红彤彤的落日,散发着她的余晖,铺洒在纷忙的人群身上,便是一种别致,一种惬意,是你、我、他都拥有的一点灵动。

功利之心

灰色的天空里阴霾时现,勉强的笑脸里是肌肉在抽搐。孤独,压抑,恶俗把一颗原本年轻的活跃的心煎熬的艰涩无比。朋友曾经埋葬在自设的坟墓中,从渐知世事的初中开始到长大成熟的高三结束,6年内心的困扰,让朋友回忆时仍心有余悸,他后怕自己成为龙应台先生笔下的一只精神崩溃的老鼠,他怕自己当时会发疯。他又庆幸,他苦尽甘来。

朋友曾经为了学习是可以舍弃一切的,属于自残的类型。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整日苦思冥想,夜不能寐,晚上失眠,白天精力难以集中。乡下人,只要不痛不痒,是不会“奢侈”看医生的,不会注意精神上欢乐还是忧。6年时间,朋友也在不断总结自己成绩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高考失利,他才逐渐醒悟。

朋友把原因归结为“功利心太重”。做事为了出人头地,节约时间只为学习,不屑与“没有远大理想的”同学为伍。信奉“有志者事竟成”,要“吃得苦中苦”,要“为人上人”。“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朋友的真实写照。他终于醒悟,怨恨功利心的驱使浪费了他贵如金的青春年华。

找到了症结,心魔却已根深蒂固,不自觉又陷入无端焦虑中,茫茫然不知所措。强烈的功利心让他举步维艰,让每一个近乎完美的成材计划终成泡影。他要静心,他读林清玄,读王英琦,读庄子,试图从佛家,道家思想中获得解脱。他把“平平淡淡才最真”藏在心里,刻在桌面,设置在手机里。由于他的彻底性,心魔逐渐减轻,他也高三复读,通过“独木桥”,进入魂牵梦绕的大学。

短暂的兴奋过后是无尽的麻木。看着同学们整天风风火火,他却没有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无聊,寂寞涌上心头。每天看着他人怎么生活,怎么精彩,却忘了自己也要生活,也渴望精彩,也希望得到他人羡慕的目光。

他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学生。在虚度的一年光阴中,他在寻找,在寻找自己曾有的豪情壮志。“我也不想拿奖,我为什么要参加那活动”,“学习,我也不想考研,不用那么认真”,“在大学里交流第一,我也不想去成就一番事业,也不用多与人交流”,一天,他忽然注意到了自己的这些口头禅,他也知道了自己一直消沉的原因。

他把自己当作圣人了。把一切功利看得风淡云轻导致了他整日的萎靡不振。是的,“圣人无名”,但那是圣人,圣人经历了世事坎坷,达到了一种淡薄,宁静的境界,是他们经历的结果,他们有定性,能甘于平淡。而他没有丰富的阅历,只是粗浅的从书中学来为自己所用,一颗年轻充满活力的心片面接受了佛家道家思想,学庄子,学陶渊明,只能是邯郸学步。年轻人的本性与佛道思想不和谐的统一只能让他陷入苦海。

功利心太重,举步维艰,太轻,萎靡不振。功利心,可以有一点。

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胧中,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某丙……

我突然感到一种失落,好像心灵深处被人掏空了一块。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心灵似乎总是跟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焦灼躁动,无法宁静。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诗意的美好会成为纤细的火柴微火,一阵令人炫目的世风袭来,就将它熄灭得连灰烬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发达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却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说,我真的不敢说。毋庸置疑,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为新鲜事物所动的心理特征,这才得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样的文化生活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汉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与人文关怀,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也愈走愈远。它所造成的决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与真正深刻隽永人文天堂的破灭,是更多单纯美好情感的流离失所。与之对立的,是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观点的滋生和所谓大众文化的蔓延,实则是缺少文学涵养的低俗和对通俗文化的无端膜拜。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许多,在新兴文化中游历,而文学真正的精神家园日渐狭窄。

当我浅吟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我的残缺的诗意天堂中,何处有我悠然散发的扁舟?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想起余光中的诗,但愿我们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热的躁动,多一份诗意的静气。

时代在改变

春天的故事“还是”老鼠爱大米,我们都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海一般的文化,向我们挥舞着手臂。

面对大海,我们该怎么办?潮流时刻会涌来,时尚、流行的玩意儿朝我们一股脑地倾泻下来。信息时代的高频波涛冲着我们怒吼——“谁不懂电脑,谁会被淘汰!”娱乐的漩涡向着我们叫嚣——“周杰伦也不知道?你落伍了!”……老人们躲到了高地上,而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无疑被推到了前排。面对大海的巨浪,我们只能往前冲;面对海啸,也许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逃生,那就是——潜下去!

海里很杂。这里的“杂”,并非贬义而是中性词。我们知道有个叫袁隆平的,搞出了杂交水稻,我们对其赞许一番,然后置之一旁。同时,我们看到《河东狮吼》里“苏勇邦”在“演词会”上把“水调歌头”唱得乱七八糟时,可以一边笑一边说:“经典!”并且可以守着电视,认认真真地看完改得面目全非的《西游记》、《封神榜》,还津津有味。我们提倡“去其糟粕”,可是有人回答:我们很忙!

我们很忙。我们正在拼命地为了一些东西忙,很有着科学家们的刻苦精神。忙里偷闲娱乐的东西还要自己细细地筛选?饶了我们吧,我们要看我们自己喜欢的。我们不爱看说教的、动作僵硬的卡通,我们爱看画面精美、情节跌宕的;我们与其看那些艰深的名著,还不如看那些唯美柔情的韩剧、言情小说;听古典音乐多没劲啊,松松垮垮没个完了,还不如R&B、嘻哈来得刺激呢。我们忙太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吧,不要辨别什么了。

等到忙完了,浮到海面上来,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

引用一句《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话:这个世界都在改变,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自己。令狐冲的改变,并不是妥协。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着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是一味地学着人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点,无疑是最“in”的。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拥有过人的气质。否则,“后果很严重”。

小时候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

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人生如大树

一直认为,人生应如树。

走进朗朗春光里,我叮嘱自己,淡然如树;走进夏日酷暑的季节,我提醒自己,清凉如树;陷入四面楚歌的时候,我劝慰自己,安然如树。因为树的精神。

树总是活得这样坦然,不艳羡花开花落,不惋惜草绿草黄。想唱就呼啦啦地高歌,唱出生命的昂扬。树总是活得这样安然,不管身居沃土或身盘瘠地,总能嵌入大地的骨骼,让遍地漫流的激情,汇聚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人生就像树一样坦然,无论身处何地,都用心去感受世上的美;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奋力的去战胜;无论多么年迈,都细心的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心有感激,姿态从容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就像这树,只求正直,只求阳光,只求那圣洁的土地。给我一滴水,我就要向上,我就要挺拔,我就要攀登,就像这千年不变的树魂。

人生应如树,如树一样的默默无闻。

有这么一棵树,矗立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但春天来了,它会发芽吐绿;夏天到了,它会在骄阳下撑起一片绿荫;秋天里,它将成熟的果实挂在枝头;严严寒冬来临的时候,它会把一切还给大地,然后在寒风中渐渐沉睡。

人生亦如此,虽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体验,却也活出了人生的价值,默默的奉献过,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辛勤的园丁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浇出了鲜艳的花朵。

劳苦的环卫工人是快乐的,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人们才得以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里。

披星戴月的学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感到祖国的未来正在向他们招手。

人生如树,命运飘忽不定,风雨无处不在,聚变无处不有。我们应像树一样把暴风雨当作洗涤和剔除残枝腐叶的机会,然后傲然挺立,一次比一次蓬勃,充满生机。

风霜不会使我们苍老,只能使我们更加成熟;岁月不会使我们弯腰,只能使我们更加坚强。

人生如树,让我们的心变的如同树一般超凡脱俗。

本来想把自己觉得漂亮的文字换个颜色标注一下,结果读着读着发现:每一个句子都那么美。于是放弃了。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其中几个语句或词语的美丽与否,而是整体的韵味如何,再好的文字摘出来怕也要失去原有的滋味了,所以还是在文章中细品吧。(李樵)

爱抬起头

不要为面子而丢失了心灵深处最真实的东西。

——题记

进入重点中学,时间才漫过几天,腾飞就失落了。

他选择了沉默。不,是他只能选择沉默。

像往常一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奔向校门口迎接父母,而他却一直低头不语举步徘徊。他胆怯地看看校门口,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开始向餐厅奔跑。

“喂!那位是叫你的吧!”一位同学对他说。他的心紧张起来,慢慢抬起头。

只见,一位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正向他招手,那个人的身边是一辆黑色的轿车,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

腾飞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然后奋力奔向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呀?”

“我看很像他的父亲,看来他还是个体面人物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那个人递给腾飞一个牛仔包,然后笑着对他说了什么……

回到教室,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你家可真富呀!你爸爸的车子可真气派。”男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他。

他有些许吃惊,但片刻后便自信地点点头。

一时间,他成了“风云人物”。

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沉醉于羡慕的海洋中。

突然有一天,当他和几个男同学说说笑笑去吃饭时,背后传来了一阵响亮而嘶哑的声音。

“腾飞,腾飞,快过来。”

他转过头,脸上的笑容倾刻间凝固了。

只见一位衣着褴褛、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地走过来,手里还提着四个红红的苹果。

腾飞立刻把头又转回来,心“怦怦”跳得极快,他的脸连同耳根都红透了。

“腾飞,腾飞,我在这里。”那位“老人”的声音更大,更粗糙了。

腾飞把头又重重垂下,然后灰心丧气地走过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惊诧。

“爸,你怎么来了?”腾飞的眉头锁住了。

“上次我腿病犯了,没能亲自把包包送给你,多亏了那个有心人呀!不仅送我去医院,又把包包带给你。”父亲说了几句就喘起粗气来。

腾飞怔了怔,难怪那人说:“祝你生日快乐!”

“我刚刚出院,可是心里挂着你呀!就带了些苹果给你,也想看看你。”父亲舒心地笑了,慈祥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腾飞慢慢抬起头,脸颊上滑落一滴泪,他强忍着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没有空虚,是那么真实,真切。

一直是作文高手的腾飞第一次大胆地站在讲台前,在作文评点课上展示了自己的《爱让我抬起头》这篇文章。

“为了面子,我冷落了一直为我付出的父母,我深深自责过,多希望父母打我,骂我。而父母却用爱的力量让我抬起头,用朴实的行动告诉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坦诚充实自我……”

全班一片泪眼模糊,掌声如雷。

点评:

这是一篇采用“小小说”文体的考场佳作,文章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扣人心弦,真叫人爱不释手!小说写得精彩,一则靠逼真的细节,比如,在描写年迈的父亲时,运用了极其传神的词语,如“衣着褴褛”、“满脸皱纹”、“缓缓”等,一个年老勤俭的老父形象便跃然于纸上!更难能可贵的是,本文构思精巧脱俗,情节曲折生动:初读此文,读者还以为是在写一个富家公子,然而读到腾飞的《爱让我抬起头》,我们猛然发现,文章原来用了“情节突转”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煮咖啡

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或者自己买来咖啡豆亲自磨制,只有保证它的质量,你的工作才能不致于建立在枉费时间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做人,不论你包装得多花哨,多么迷人,你本人,你骨子里首先得称得上精品;否则,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枉费。坚持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优点,肯定它,发挥它,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论而犹豫,“我是这样吗?”坚持自己是一包上乘的咖啡粉,将注定你以后被人认可的确数。如果你坚持做到这一点,恭喜!

接下来呢?如果你把咖啡粉闲置在杯子里束之高阁,你将永远没有咖啡喝。要有热水滚烫的水,它可以使咖啡粉变成液体,这样咖啡的香甜才得以散发。这滚烫的热水犹如人生经历中的一次次坎坷或变故,不要回避它只有接受它让他改变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才会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你的咖啡杯里散发出的将是人性的香甜。

如果说咖啡粉是你所坚定的本身,那滚烫的热水就是别人对你的忠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好心人,他们在我们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点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茅塞顿开,理性得以升华。我们感谢这些赐予我们热水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导师。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提供你热水,当心抱着咖啡壶团团转转的时候,有人递过来一壶水,你感激涕零地接过来,冲好,毕恭毕敬地送那人一杯,你这才发现水是温的,白白浪费了你上乘的咖啡粉。

这要求我们有选择、有区别地对待被人给我们的建议或忠告。或许有的我们受益终生;或许有的根本不适合我们。所以,下次千万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哪只壶里的水是热气腾腾且水花翻滚跳跃如舞,说不定它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壶热水。

原来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这么重要。

这一切做妥了,咖啡虽有些苦涩,但这时提神最好,如果你要加糖就悉听尊便,它会让你的咖啡更浓郁香甜。哦!又有人在你旁边指指点点,“加两块。”“加三块。”……你听取谁的意见呢?嗯!拨开他们伸得长长的手指,你自信从容地加了两块。你告诉我,这样最适合你的口味,不是很甜,又可尝到一丝咖啡的苦味。你悠闲地尝一口,眉宇间舒展开了。

一壶上好的咖啡就这样煮成了,怎么样,你也尝一下。

常开不败的花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

——题记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的心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最爱河西

河,从北而来,向南而去,于是有了东西两岸,我家就在河西。

两岸原都有河堤,土筑的,很高。堤两岸的人谁也瞧不见对岸的房舍,曾流传过这样一首诗:

大盘石上有芳芬,少女捶衣柳失魂。

忽抬头处东边堤,只见炊烟不见人。

但后来河东的堤没了好长好长一截,于是河东的人往堤上一站,就能把河西看得很清楚,不在是:“只见炊烟不见人”了。

我常站在堤上往河东看,河东是个繁华的地方。

在原来应该是河堤的地方,立着一排漂亮的小洋房,白壁红顶小院墙,总让我想起童话里小王子的城堡。在这些楼的夹缝里,我看到的是河西从不曾有,也永不会有的热闹:人如潮涌,车水马龙。

河其实不大,只不过是细水长流,很柔很弱,我长这么大,还从未见它发过怒。河面很窄,会凫水的人一个猛子就过去了。河上终日漂着一叶扁舟,属于河西的。曾有河东人说要在河上架座桥,河西人却说渡船挺好的。仅咫尺之内,两岸人却很少来往。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河只隔,差别却是天上人间。

西边究竟是怎样的呢?淡。用这个字最好,就像白瓷碗中的白开水一样。青一色的瓦舍,篱笆鸡圈,土坯猪窝,大事不惊,小事不动,路上相逢永不变更一句话:“吃了吗?”明明贫穷潦倒,一堤的树,死活不肯砍一棵。有事无事拿花苗草籽到处栽,到处撒。我以为那是很无聊的。小时候我向往的是河东美味的冰淇凌,奇异的电动车,夜间照明的霓虹灯,节日喜庆的火树银花。而每当我嘴角谗涎着明黄油炸鸡,耳边萦绕着东岸传来的火爆的流行乐曲时,河西只有一个垂了些胡须的老头推了把掉漆的自行车,在曲折的土道上叫卖着那土的掉渣的名称“饴高糖”,我不很理他的。小时的我向往的是繁华,而在河东灯红酒绿的映衬下,除了那一堤杨柳,河西只是一片荒凉,一片冷清。我一直渴望渡过那条河去,我讨厌冷清。

如我所愿,有一天我过了河,走进了繁华,自觉是扬眉吐气的,我在那里求学,然后求发展,心里想着纵情于物,快乐无比的境地。

可是海市蜃楼呀,只有在空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分完美,现实中毕然会扭曲破碎。

忍耐,在忍耐了一千多个日夜后,我又回来了,带着一身尘土,满心疲惫。冷漠割开的伤口,渴望温情的抚慰。我回来了。河西依旧平静,再听到温和的三个字“吃了么”,就忍不住委屈的想哭。我原是乡村的小鸟,飞不上林立的大厦。

春天又来的时侯,一堤嫩草,散缀着些各色花,引来种种蝴碟和着依依杨柳翩翩起舞。我闲步在月下,念着白居易的诗:

最爱湖东行不足,緑杨阴里白沙堤。

只不过湖东变成了河西。

勇于探索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这就是说,无论你是博通了古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学无止境,定然有一些知识是你所未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正如那位地理教师一样,实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没有支吾搪塞,更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自欺欺人。而是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立志钻研多方求证,终于弥补了这一缺陷,使自己的学问更上一台阶。而这位教师的正视问题,勇于求解的精神,正是一切学问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都读过车胤囊莹苦读的典故,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想过,囊莹照读效果如何?恐怕能回答的人不多。其实,有人做过实验,在秋天夜晚当真用萤火虫照明看书,结果是十分糟糕,根本无法看清,更别说阅读了,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还以为真有可以萤火当油灯的典故,并且一代代的传为佳话。正好那位教师教书30年,却从未意识到大小黄鱼的区别一样,这就说明问题的发现是有一定机遇性的,甚至是偶然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实事求是精神,一旦发现问题所在,就必须正视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止。

阿基米德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之中,即便是当他已名成利就是,仍然不停地验算,质疑自己的探索成果,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已经知道得比我们多得多了,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探索与追求呢?”阿基米德随手画了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说:“这个大圆就是我的知识范围,而小圆则是你们的知识范围,大圆的面积比小圆要大,所以我知到得比你们要多。但在这两个圆的外围部份,就是我们所未知的部份,而大圆的弧长为小圆要长,所以我所接触到的未知领域也比你们多,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学海无涯,我们所学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倘若再自欺欺人,强不知以为知,那么一切科学都没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了。

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勇于解决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才会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勇于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感悟自然

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

这一幅幅的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

然而大自然这位画家总是偏爱于绿色,绿色代表着永恒,象征着和平与永恒。大自然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携带有绿色的基因,然而正是这些基因造就了如今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同时已孕育着人类这一伟大的智慧生命。大自然这位画家自如地调弄手中其它颜色的油墨来点缀美化这大千世界,红色、黄色等颜色代表繁荣与昌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颜色基因,大自然才呈现出如今的五彩缤纷与色彩斑斓。

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那么什么是它生命的真谛呢?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驼走大漠”这一派和谐的景象不正透露出大自然生命的真谛吗?

当你从地上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时,你能感受到它的热烈与悲壮吗?那火红的枫叶恰似向你倾吐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它教给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透过那一片火红的枫叶,你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热烈与无畏呢?

你聆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吗?那淙淙的流水淌过那蜿蜒绵亘的小溪的声音;那云雀直冲云霄的鸣叫声;那雄鹰振翅搏击长空的声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将更深一层地理解大自然地深邃与神秘。

当你将脚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当你在森林中尽情沐浴着清新的阳光,此时此刻的你已经与大自然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你能不有所感悟吗?

聆听自然,感悟自然。

感怀孔明

这本书装桢素朴,阔不盈尺。然而,从它伴着袅袅墨香问世的那一刻起,就有无数华丽的笔触和深沉的目光萦绕着它;就有了一种非比寻常的凝重与厚重。轻轻翻开这素洁的稿纸,一遍遍浏览着这些遒劲的文字,指间,翻动书页的窸窣声渐渐隐去,一种轰轰然的巨大的喧嚣正穿越漫长而阔远的时空,隐隐而来!震天的嘶杀声呐喊声正此起彼伏,冲天的火光映红了长空,无辜的百姓在荒野上哀号,浴血的将士正慷慨赴死。那些权术那些阴谋,那些长吁短叹那些踌躇满志!一副副画面凌乱而又清晰,飘忽来去!文字永远是人类最好的知己,只需轻轻展卷,那段动荡的历史正波澜壮阔,云涌风起!

当那些不可一世的野心家们指点江山,自以为天下舍我其谁的时候;当那些剽悍的将帅们虎视眈眈,一心要走马平川万户封侯的时候;当那些皓首穷经的谋士们口若悬河,翻着书袋搬弄兵书的时候,在汉江边上,在偏远的隆中,一位羽扇鹤氅的智者正注目云天,气定神闲。“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既生于乱世,就安心老于林泉了。而知遇之恩,三顾之情却足以使你放下对宁静自然的深深眷恋。你走出了隆中,走出了卧龙冈,走进了杀机四伏刀光剑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汲水六角井畔,胸中已有百万雄兵!信步卧龙冈上,掌中鼎足之形已成,三分天下已定!今天,不管军事科技的发展有多神速,人们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些扑朔迷离的大雾,那股呼之即来的东风,那座惊退万人的空城,那幅诡谲莫测的八阵图。偌大的天下,纷乱的时局,于你,却如一盘因极其熟稔而成竹在胸的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富庶而美丽,却没有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多少次的鏖战,曾上演过多少次的杀戮!“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热血男儿义无返顾地沙场捐躯,只为满足那些无休无止的贪婪私欲。而你,无论是身居蜀相,无论是蛰居草堂,始终都是那么骨俊神逸!就要做那展翅的鸿鹄了,天地任纵横,风雨任调遣!而你却在转身的刹那,悄悄叮嘱弟弟,要细心照管这竹篱茅舍,这古柏草堂。你知道,这古柏森森的隆中,这阔远宁谧的自然才是你永久的精神家园。纵使功盖三分国,也“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才”,君子役于志而不役于物,你一袭布衣而来,两袖清风而去,何等的潇洒从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把这十个字镌刻在了门楣上,镌刻在家训里,也镌刻在了后世人绵绵不绝的感佩里。

从隆中的布衣到蜀国的汉大丞相,再到肃穆的武侯祠,这一走就是二十七年,二十七年啊,该有多少风雨的沧桑呢。风也行走,雨也跋涉,这风霜一次次侵蚀的战车,陪着你走过一个又一个征程。“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疾风巨浪中,赢得了三分天下;疾风巨浪中,你用羸弱的身躯支撑着一个气息奄奄的蜀国!白帝城中的廊柱衰草曾见证了一种旷古的信任与忠诚,只缘托孤情重,鞠躬尽瘁终生!泸水之畔弥漫的毒瘴雾霭曾目睹了七擒七纵的大义坦诚!深入边塞不毛地,呕心沥血建奇功!那豆闪烁千年不熄的灯火啊,曾有幸伴你孤独的身影,多少次帐中徘徊,多少次案头苦思?世人都慨叹你决胜千里的奇谋,可有谁知道你于帷幄之中的殚精竭虑呢?受任于兵败之际,多么希望能够挽狂澜于即倒;奉命于危难之时,多么渴望能扶大厦于将倾!然而,狂澜已倒,大厦已倾!纵使英雄胸中有日月,也只能承受回天乏术的莫大悲痛了!伫立在滚滚而逝的大江边,空有万千惆怅感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一把羽扇轻摇了千年,一袖清风涤荡了千年,一部史书传阅了千年,一腔赤诚感动了千年!

悲哀和魔语

人,可以无貌;水,可以无茶,菜,可以无油。但是,人不能没有情,爱不能不刻骨。家应该是温暖的,夫妻应该是相濡以沫,琴瑟相知的。

——引自我的日记

◆关于夜、音乐和心

一整夜我都在听朋友H前一段时间给我的音乐,虽然我一直也不知道这曲音乐的名字,不过我喜欢这曲悠扬着并带着淡淡感伤的旋律。

我用鼠标摁下了单曲重复,一整夜都在听。

周末对于所有的人都是愉快的,但是周末对我来说是那么的让我感觉恐怖而又无奈,我又无法逃离和躲避。每个这样的日子我都不得不拿起电话,每次拿电话的手都会感觉到电话的听筒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让自己心酸,即渴望又苦涩。

夜,深深的夜,还有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这样的场景本应该是温馨的、浪漫的、愉悦的,但是我却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也不敢抬头仰望夜空。我不想打扰如此美丽的夜,我不想玷污这纯洁的夜,我没有资格享受自然界恩赐的夜,我知道这般恬静美伦美奂的夜不属于我。因为迷失的不仅仅是我的双眼而是我的心!

这曲音乐在我的房间里舒缓着,那曲调好似有着倾诉不尽的幽怨。缓缓的飘荡在我不算空荡,堆满书籍和杂物的房间。我的心绪随着音符的高低弥漫着,整个房间的所有什物如同我此刻的心,令人感伤又窒息。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流泪,我的心死了,在这温馨的、浪漫的、愉悦的夜里……

◆关于比纯文学还纯的雪和孤独

冬天了,大连的冬天却来得比较晚,雪也很少。记得老家这个时候都应该下了好几场雪了,现在想想离开已经好久好久了。

虽然在外浪荡了十几年,但是真正离开老家定居在大连也就是近几年。而今年的冬天不知为什么却特别的想看看雪的样子,想体味一下看着苍茫的天空中飘荡着雪花时的那份心境,想用手触摸触摸那些比纯文学还纯的雪花。

那些纷纷扬扬的雪花,有时候如鹅毛般,有时候又如放大的尘埃,星星点点般毫无规则的散落。有时候当那片片雪花轻盈的飘在脸上的时候,就像是淘气、耍娇的小孩子在用冻得发红的小嘴不停的在你脸上调皮,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惬意。

今年还没有见到一片雪花,气温还没有一次达到零下,或许还得再过些日子吧。无论是渴望还是等待,心一旦期许了,就会有种焦虑和无奈,亦或是感伤,那种伤风感冒式的感伤,一时之间萦绕在心头,缓缓落下又升腾。真不知道这2005年的第一场雪会在什么个时间飘来,最好别在酒醉的时候,那样会有许多的人无法享受到阅读飘雪的滋味。这滋味是浪漫的,是诗意的,是古典的,是现代的,是流行的,是经典的,是金童,是玉女,是纯得不能在纯的纯文学都无法比拟的。

想见今年的雪,就得做好一切准备,不然会让人措手不及,也会让期许的心独自感伤。如果换一种方式思考,能为雪感伤也算是幸福的,因为这也可以说明人还青春,还有激情。只要心中还有理想,那么就会有希望实现。虽然俗话说自古多情伤别离,但是只要感伤别感成禽流感就好。

天冷了,打几个喷嚏是很正常的事,只是不知道今年为什么特别想见到飘荡的雪花,其实对没有时间概念的雪花来说,我早就已经不咳嗽了。

◆关于疲惫、讽刺和

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前者拥有着含义变化多端的文字,后者却只有在肢体上相互意味。不过人和动物都会疲惫,都会在某一时间或某一阶段感觉心力憔悴,疲惫不堪。

前几天老蛋发来电子邮件说,春节前会回国内一趟,有些个人的事情到了必须得处理的地步,如果有时间他会来看看我。老朋友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更多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家庭、事业上了,而朋友间的聚会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和老蛋是在八十年代后期结识的,那个时候我们写诗都非常的疯狂,而且对诗歌特别的痴迷。我们有着自己的一个圈子,虽然有时候我们相互对文字进行抨击或鼓吹,但是感情交往却是特别的珍惜,老蛋的才气当时让苏金伞老师非常看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诗人。可后来老蛋却去了比利时并定居在了那里,这是我们圈内朋友都没有想到的。

老蛋的媳妇是个洋妞,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生活得并不和谐,这一晃十几年,老蛋感觉特别的累,每次他在给我的邮件中都会说起这些,我都感觉疲惫了,何况老蛋每天都要生活在那水深火热之中呢。人是如此,动物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记得老蛋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天天嚷着要嫁给外国佬的姑娘们了,他说那不是找幸福过一生,那是为了用动物式的性欲跨出中华民族的门槛,那是为了有朝一日在左邻右舍面前装装假洋鬼子。我记得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那讨论就像是一场吹牛比赛一样,现在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怕。

因为,吹牛不仅仅是要体现出嘴部拥有卓越的能力,而且在吹牛的过程中要善于并勇于在天寒地冻中光着屁股说天热。但是非常的遗憾,在那次讨论中有的人不但吹不好牛,还吹得让人担惊受怕的。其实老蛋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牛他是吹不好的,但是他敢张开嘴使劲的吹,这是什么,这就是勇气和胆量。吹牛是什么,吹牛也是一种高尖端的事业,吹牛也要吹得有气势,不能仅仅把唾液乱溅当做是吹牛的最高境界,而应该在吹牛的过程中,把吹牛从一种生存手段升华为艺术,这才是吹牛无与伦比的境界呢。

◆关于阿Q精神和命

人在落魄的时候,安慰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回忆那些曾经的美好,那些可以让自己一生都感觉自豪的曾经。这是那个叫鲁迅的老头提炼出来的阿Q精神,还别说,这阿Q精神还真的是让许许多多的人找到了慰籍心灵的最佳方式,或许这阿Q精神还能成为养生长寿的秘方也说不定呢,反正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会在某一段时间里靠这样的方式度过心灵最灰暗的时光。

铁哥就是这样的。

铁哥现在就是靠着这种阿Q精神生活着。

铁哥二十出头,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每天都是前呼后拥,有男的有女的。男的崇拜女的暗恋,着实让铁哥幸福着。犹如在商场里,有好的东西打折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蜂拥而上,先下手的就会兴高采烈一脸满足的神色,在那些排在后面拥挤渴望的人面前炫耀自己取得的成果。铁哥就是在像这样的场景中被个女孩子拿下的,虽然还有些不甘心者继续徘徊其左右,但是得到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懂得怎么样真心的珍惜,认为拿到手里就永远属于自己,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需要保养、呵护、关注和苦心经营等等方式才能保持其永久的鲜活和稀有。

在意了那么就说明了其存在的重要性,就要时刻的把其当为自己的领导,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有时候要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也就不能不注意其存在的价值,应该把这价值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而一旦不注意感冒了,淌了鼻涕,那后果就严重了,特别是对待有些自己认为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铁哥又单身了。因为铁哥累了,害怕了,伤心了;因为铁哥不想穿新鞋走老路,不想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唐睢见秦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匹夫之怒,以头抢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看看,这后果多严重,严重得多可怕,想想,严重的后果还能有挽回的可能吗?所以说,在面对自己的稀世珍宝的时候就一定要倍加小心,时刻要像春天一样温暖,遇事要轻轻的,说话要柔柔的,慢慢的解决问题,而不是龙颜大怒拍桌子瞪眼。

这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所有事情如秋风扫落叶般干净利落的解决掉。问题解决了,一切也就光明了,光明了也就大有前途了。只是千万别有的人都醒了,而你还在酣睡。

◆关于放屁的形式和魔语

放屁,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从肛门排出的臭气,比喻说话没有根据或不合情理,属于骂人的话。然而,放屁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俗话说有屁不放憋坏内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虽然这话没有经过考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放屁的确是有伤大雅的行为,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都很在意有屁就放,随意为之,女性更是如此。

然而,无论在任何场所都可以看到因不满或发泄怒气的人,张口闭口就是妈妈长奶奶短等等的骂人之语,这样的时候男人也就不要风度了,女人也扔掉了贤淑的外衣。这样大吵大闹的场景百分之百的会引来围观的人群,而且根据事态的发展人会越聚越多,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看看热闹,不就是因为闲暇无事,溜达逛街也罢,走过路过也罢,都是因为人的猎奇心态,反正不用花钱,就当是看现场文艺演出了。

由此可以想象如果是当众放了一个响亮的屁,那么顶多是有个别人扭头看看而已,并且也不一定就能确定是谁放的这个响屁,就算知道是谁放的屁,也绝对不会围上来一群人看放屁的人,更不会有看吵架那么壮观的人群。

所以,骂人与正常的从体内排放的臭气都是一种放屁的形式,但是骂人可以让一群人围观驻足,而骂人的人绝对不会认为这也是放屁的一种不同形式,更不会认为这比在公共场所放屁更让人尴尬。

其实,这就是一种文明行为。文明行为分很多种,无论哪一种得让人尊重你,而你也得知道什么是人的尊严,记得卡夫卡在自况性作品《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既不假作高尚,也不随波逐流。

绽放美丽

接触郭敬明是通过《幻城》,只一眼,便足以使我爱上它。

他的文字缓慢而美丽,时时刻刻透露着那种淡淡的忧伤,如弥漫在喜玛拉雅山顶的水汽,久久也不能散开。

他说自己是个大男孩而不是男生。他喜欢以一个二十几岁的大男孩的身份在自己的网站里与那些十几岁的小男孩侃侃而谈,共同分享他们珍爱的文字。他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些曾经消散的记忆,和他们曾经有过的忧伤。

忧伤似乎是他的招牌,《天下》中那惨烈的结局一下子攫走我的眼泪,《1995-2005夏至未至》中立夏的离开一下子掏空了我的心,傅小司的颓废和痴情毫不留情地抓住了我的同情。

有人说,郭敬明就是利用优美而略带伤感的文字赚得大家的眼泪。可是我要说,小四不是刻意要忧伤,而且感伤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我相信小四的忧伤是真的,《1995-2005夏至未至》中的傅小司让我看到了郭敬明的影子,而事实上那才是真正的小四。

真实的小四有着如傅小司一样的苦恼,本来高高兴兴的过着上课,下课,文字的平静生活。成名了,苦恼也接踵而至,而这些苦恼不仅仅只有压力,更多的是无奈,是社会给予这个文字宠儿的无奈。于是这个满载忧伤的宠儿只有立于忧伤的空气中,把心中无限的苦恼化为优美的文字,只是这些文字在忧伤中蕴酿了太久,也透露着淡淡的忧伤。

循着小四忧伤的气息,沿着美丽文字的小道,我找到了一个忧伤的群体——80后。

总是喜欢随手拿来一本《青锐·80后》,在因昏暗而透露出伤感的灯光下,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个人读着《青锐》,感受那藏在字里行间的忧愁,如空气中的水汽在一点凝聚,再散开,直到无穷远处。

读《青锐》时的心情总是平静的,因为那些缓慢的语言会阻止你的急燥。读着、读着、读着……会有一滴眼泪悄然挂在脸上,然后顺着脸颊穿过空气的阻碍打在冰冷的地上,在冗长而静穆的夜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忧伤也随着泪水开始弥漫。

我想80后的作者也一定如小四一样有着淡淡的忧愁,他们都是和小四一样的大孩子,喜欢文字,喜欢电影,只有当自己沉浸在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或是那个理想的自己。

就这样变得忧伤起来。

喜欢一个人到处游走,如一只漫无目地的幽灵,无声无息。

游走的时候我搜集了很多忧伤,我把它们全部封印在我那脆弱心灵中,只是谁也看不着,因为我不曾想过给谁看。

如80后的大孩子们一般,忧伤的载体永远是那美丽而略带伤感文字,在无人的旷野,无语的山峦抑是寂静的深夜,我的忧伤会全部释放出来,化为那伤感的文字,被我永远珍藏。

封印了忧伤后的我变得非常虚伪。在伤感时也要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强颜欢笑,只有小四和80后才能让我找回自己,那个满脸忧郁,满腹忧愁的自己。

中秋,重阳,腊月,在那梅花开遍,大雪纷飞时,忧伤会释放我。会把无尽的伤感做成盏盏孔明灯,描上美丽的六瓣梅花,载着对一个人的思念在深遂而灿烂的星空下,对着滑过天际的流星,一个人孤独地释放忧伤。

歌声响声,小四和80后的那群大孩子们从《迷藏》中走来。带来了一月的雪地,二月的言语,三月的思念,四月的愚人,五月的糖果,六月的蝉鸣,七月的海浪,八月的童话,九月的摩天轮,十月的往事。

忧伤在满载水分的雾气中定格,

一、二、三、四。迎面走来。

忧伤·80后·郭敬明。

阳光下的花朵

我,一朵花,开在阳光下

特别的我

我与众不同,因为我的身躯,更以为我的灵魂。没有透彻的狂喜,也没有莫名的悲哀;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也没有缠缠绵绵的失落;没有惊鸿一瞥的潋滟,也没有雁过无声的无奈。有的只是点点感慨,丝丝心语。

我踏着自己的脚步,唱着自己的曲调,舞着自己的流苏,在生命中简简单单地走过。平静地希望,沉默地满足。不期待明天的阳光更灿烂,不盼望未来的路通向天堂。我只是享受自己的天地,观赏自己的风景。让每一个日子都真实地从我的生活中穿过。我一点点的满足,一丝丝地感动。不屑于抛去的目光,不在乎投来的冷眼。生与死都是别人的热闹,我在拥挤的人群里享受刺人的孤寂。这就是真的我,没有新鲜的明天,只有特别的味觉,在每一瞬间咀嚼出甘甜。

不想爆发,也不想消亡,只想在沉默中守住自我。

我是一朵花,开在自己的阳光下。

无言的爸

渐渐地,爸爸有了岁月的痕迹。我踏着它一路走过,我偷换了他的青春,回报以他衰老。不曾想过生命的轮回是这般逻辑:一中事物的新生基于另一中事物的消逝。人生不能同时走出两个春季。一直爸都把我“扛”在肩上,让我成长,让我张望。爸把他的爱编织成阳光,播洒在我生长的土地上。他说他不要回报,只要我健康快乐地成长。透过阳光,我看见爸的影子越来越小,脸上却时刻披着皱纹微笑,我知道他在为我打扮快乐的天堂,不让我的心流浪,不让我的人受伤。我无法细数他为我历经了多少沧桑,凋谢了多少青春。他为我播种在春天,收割在秋季。

我是一朵花,开在爸的阳光下。

后来的妈

妈,是我的后娘。有着半是喜悦,半是悲哀的慈母情怀。盼望我的成熟,成熟了又怕离她而去。妈和我之间没有太多的语言,但她的一举一动都有爱意的表达。她教我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做。妈不是知识分子,是一个基督教信仰者,每天她都为我祈祷,祈祷我的平安,我的快乐。她用青春托起我的成长。我知道她为了我放弃了很多梦想,凋谢了很多美丽。任老茧爬满了手心手背。她只是默默地为我洗去疲惫。我不敢再贪她更多的爱,因为她为我付出了太多,我享受了她全部的阳光。

我是一朵花,开在妈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