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对自己说还好
17492700000001

第1章

人们常常说“喜新厌旧”,似乎人对于新鲜的东西更为喜爱,而对熟悉的东西则感觉厌倦。

事实真是如此吗?

20世纪末,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种对越熟悉东西越喜欢的现象被称为“多看效应”。

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例如: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亲戚朋友间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慢慢疏远。另外,你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比较受领导喜欢。这可能也是多看效应的作用吧?因此,如果你希望被别人喜欢,别忘了给他机会多“看见”你。但是请注意,“多看”的次数是有界限的,过于熟悉可能会产生厌烦感哦。

美国一位名叫罗伯·舒乐的博士,在自己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却立志要在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这座教堂的预算造价为700万美元。

舒乐博士首先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奇特计划:

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他把700万美元这个大目标,一次又一次地分割成更小的目标,最终分割到1万美元。每次募捐1万美元,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就这样,他一万美元一万美元地募捐,一点一滴地筹集,历时12年,一座最终造价2000万美元、可容纳1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这座水晶大教堂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的游览胜景。

一些大目标看似难以实现,但把它分割成无数个小目标,实现起来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每天实现一个小目标,日积月累,你就会收获人生的大成功。

1、等待三天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乐观。”“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癞蛤蟆是否有听觉?试证明之。

试说出一种根源在外太空的东西,并为你的理论作一完整的阐述。

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

答不出来?那么阁下可能跨不进美国大学的门槛了!因为上述问题皆是现在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题。

现在,美国不少大学都在入学考试题目中注入新元素,一方面希望刺激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校方也可借此宣传学校虽是做学问的地方,但也有幽默的一面,也有新思维,借以抬高身价。

美国大学这种以刁钻古怪问题考核学生的风气,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题是“你刚完成了300页的自我介绍,请交出第217页。”该校满意以此法选拔学生,并沿用至今。其他大学争相效仿,如霍普金斯大学要求学生写一篇利用铁丝、汽车贴纸、蛋糕盒和木工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文章;另一大学则要学生假设自己是杂志编辑,为2010年元旦撰写封面故事。

刁钻考题已蔚然成风,芝加哥大学教务部院长奥尼尔指出,刁钻问题能刺激学生思维,因而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答案,老师阅卷不再烦闷,学生也欢迎。

拉瑟尔本来无意申报芝加哥大学,但当她从网上看到芝大给学生的考题——为一个电视节目撰写计划书,其中要提及一出德国歌剧、费密(物理学家)的私人教师、凡高那只被割下的耳朵等,不禁大笑,当即决定将芝加哥大学作为首选。拉瑟尔觉得芝大能给她另类的世界观。

也有很“正统”的。“人类总会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伟大的时刻,其中之一,在我看来,就是——。要求:将这个语句填写完整,内容可以是文学、历史、时事和你自己的经验中的例子。用这句话作为开头,完成一篇有条理的短文,解释你如此积极地看待某时刻的原因。”

这样的题目,小巧中蕴涵质朴、亲和,简洁中蕴涵哲思,而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阐述。

2、法国高考作文

——思辩

所谓法国的“高考”是指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

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作文考试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

法国不愧是哲学家的摇篮,连高考都要测试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倘若这样的题目真的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恐怕不光是考生,连老师、家长都要汗颜。

3、最后一周粮食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其中有一次战争,雅典城邦被敌对的城邦围困了半年之久。这个时候,雅典最高长官命令负责军粮的官员认真计算一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雅典还能支撑多久。没有多长时间,官员惊慌失措地来报,我们的粮食仅仅还够支撑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全城的人就会被饿死。

最先听到这个消息的一些官员也惊慌失措起来,他们纷纷向长官进言,与其被围困饿死,还不如开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这个时候,最高长官站了起来,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和乐观。他说,我们还有一周的粮食可以支持,太好了,难道我们不能利用这一周突围吗?敌人的军粮就能够一周用吗?难道一周我们还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吗?

是啊,还有一周呢,一周,也许敌人就会坚持不住了,我们就会不战而胜了。

正如最高长官预测的那样,到了他们的粮食还能够支撑三天时间的时候,围城的敌人开始撤退了,原因是他们的军粮已经用尽了,雅典靠信心和希望战胜了敌人。

有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同一个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从一个角度去看是死路一条的绝路,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则是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

4、亚洲各国禁忌

点头不算摇头算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国,人们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印度人表示赞同时,总是先把头往左或右轻轻地斜一下,然后立刻恢复原状,令人以为是“不要”或“不愿意”,其实是表示“知道了”或“好的”。

不用左手递交东西在东南亚诸国,人们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握手时若伸出左手或以左手递东西给对方,对方会认为你是蔑视他,或是对他怀有恶意。因此握手或递交东西时,必须使用右手或是用双手为妥。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与和尚交谈时要保持低姿式到斯里兰卡等佛教国家旅行,便会发现一般人设法使自己的头低过和尚的头,贵如总统、总理,也要谨守这个原则。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5、凛然不屈的高昂的头

1967年,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七月中旬的一天,在上海南京路上一张海报上写着,上海市造反派定于当晚在华师大校园广场联合批斗“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吴强,届时由“反动文霸”巴金陪斗。

晚上,华师大校园偌大的操场上挤满了人。“把反动文霸巴金押上来陪斗!”蓦地一声,会场的空气为之一震!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只听得台后一片吆喝声响,几个彪形大汉架着一个中等身材的老人冲上台来。由于推得太猛,老人步履踉跄,身子向前倾仄,差一点扑倒在地。

巴金当时是上海作协主席,据说与作协党组书记吴强“一贯狼狈为奸”,现在批斗吴强,他自然应当“陪斗”。然而,他一上台态度就如此傲慢,这委实使造反派“义愤填膺”,于是他们下决心要把他的“反动气焰”打下去。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押他上台的大汉狠狠地揪住他的头发往下按。谁知刚按下,他的头就倔强地昂了起来;再按,再昂,如此反复,巴金的脖子上仿佛装了个强有力的弹簧,造反派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他低下头去。

造反派有些慌乱,吆喝声、口号声像暴风雨般压下来:“巴金不投降,就叫他灭亡!”“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然而,这一切仍不奏效,巴金的头还是高高地昂着。造反派在暴怒之下,索性一手抵住他的脊背,一手抓住他的头发往后扳。这一手果然厉害,巴金的脸憋得发紫,喉咙因透不过气而咯咯作响;难以忍受的痛苦使他的脸颊都扭歪了。但是,他咬紧牙关,紧皱双眉,一声不响,造反派的手一松,他的头又高高地昂了起来。

批斗会再度僵住了,造反派不得不草草收场。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忘不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更忘不了那凛然不可侵犯的高昂的头……

6、太深了的“不信任”

我们心底“不信任”的基础太深了,辜负了太多的好意。

——画家黄永玉说,一次他在巴黎写生,一位年轻的法国女士微笑着跪在他背后看他画画。“然后,她给我倒了一杯水。”喝不喝呢?画家首先想到的是她会不会在水里下蒙汗药;待她招招手微笑着走了,“我马上摸摸后裤袋的钱包还在不在”。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拼了命,也不要抱怨环境对你的要求过苛。应该想的是,自己的对手是否更拼命,别人的环境会不会更严苛。

——台湾作家刘墉如是说

脆弱的人,只懂得怜悯自己,而不知反省自己。

——在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眼中,很多人都是脆弱的人

我们在扬起尘土之后,就抱怨说看不见,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

成熟的社会应当建立在遵守交通规则、互相谦让、步行者优先的精神上,今天的中国与这种精神相距甚远。

——日本《产经新闻》载文评中国的“私家车热”

做生意要用的学问其实很简单,会用加、减、乘、除就够了,其实,乘、除都很少用,主要是在用加、减。

——某位只受过初等教育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开会时这样告诫他的研究生部下

7、名人也想过安乐死

11月25日是巴金100岁大寿,1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室》节目采访了巴金养子和冰心的女儿吴青等三位嘉宾。

吴青介绍说,巴金老人和冰心的私交非常好,以前两人身体状况还好,经常聊个没完。她回忆起两位老人时说,两位老人的很多思想都非常一致,都曾经想过用“安乐死”的方式结束生命。“1995年我母亲病重住院,到1999年,我母亲在这期间就想过安乐死。”她回忆说,那时冰心老人就说过,“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再活着的意义。”

吴青深情地谈起巴金舅舅时说:“他活得很痛苦,他的心愿就是能安乐死,但他身边所有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着。”

《巴金全传》的作者陈丹晨是去年10月见到巴金的,有一幕他难以忘怀:“巴金一天基本上是睡在那里,有几次醒过来,他还是很清醒的,有一次他醒来拉着女儿小林的手,抓得很紧,还流着眼泪。”

记者从巴金女儿李小林那里了解到,虽然病魔仍在困扰着这位不朽的老人,但巴金的百岁大寿仍过得喜庆,房间里摆着巴金最喜欢的红玫瑰,家人帮巴金老人洗了头,理了发,那天的阳光很好,虽然不能扶巴金去院子里晒太阳,但把病房里的窗帘拉开了,希望这位老人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抚摸。

8、自动回复

周五下班前,我打开邮箱,将该复的信都复了后,想到两日后才上班,便设置了自动回复:“亲爱的:信已收。我爱你!想念你的海。”设置了自动回复功能,便有信必复了,多方便。暗自窃喜。

周一打开邮箱,发现收件箱装得满满的。一封封往下看,全是相同的内容:“亲爱的:信已收。我爱你!想念你的小芳。”再一看主题,全是“我爱你”。“喂,小芳你是怎么搞的?把我的邮箱都撑爆了!”我拨通了女朋友小芳的电话。“我还没问你呢!你把我的邮箱都撑爆了!”电话那头,小芳尖声质问我。

原来这是我俩不约而同地设置了自动回复功能的“恶果”。从此,我俩只好“痛别”自动回复这种让人偷懒的设置。

9、公交车上的笑声

我是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我所在的这条线路乘客特别多,由于拥挤,常发生乘客吵架的现象,但也时常能听到一些幽默的对话。这些对话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化解了本可能爆发的矛盾。

一个胖姑娘上车时不小心踩了一个先生的脚,胖小姐赶紧说了声:“对不起!”那先生并不生气,还很温和地回答:“不,不!只怪我的脚长得还不够苗条!”那姑娘本不好意思,听了后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有一天,一个老人正要点燃香烟,突然被人撞了一下,火柴烧着了身边一中年人手上的报纸。老人赶紧致歉,那中年人却淡然一笑,道:“应该庆贺才对!幸亏是报纸,若是炸药桶,咱们可就全报销了!”老人和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天,车上有一个姑娘打盹,不知不觉靠到旁边一个男青年的怀里。等她醒后发现是靠在陌生人的怀里,赶紧满脸通红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那男青年却微笑着说:“没关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也许,正是他这一幽默的回答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一个月后,我见到这对男女青年手拉着手上了我的车。

10、最好的保存

意大利记者吉阿提尼访问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告别时,钢琴家送给记者一盒他最喜欢抽的雪茄。“我要好好地把它珍藏起来。”记者说。“千万不可。”钢琴家说,“你一定要把它抽掉,这些雪茄美妙如人生,人生是不能保存的,你一定要尽情享受它。没有爱和不能享受人生,就没有乐趣。”

鲁宾斯坦实在是个智者!人生由时间构成,而时间是无法储存和珍藏的。人生错过了,也就错过了。而享受人生,正如蒙田所言,是至高至上的美德。就连亚历山大,也视享受生活乐趣为自己的正常活动,而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战争生涯看作非正常活动。因此,芸芸众生的我们,更应该及时采撷生命中有意义的花朵,及时享受身边的美好事物,这才是对美好人生最好的“保存”。

11、过闸

在京杭大运河上,从微山湖到江都的入江口,上下落差有好几百米,这中间有十座船闸安坐其中,将运河的水位控制得波澜不惊。船若从下游长江进入运河,则须一道闸一道闸地过。闸是复式船闸,宽有25米,长约200米,过闸时,船从下游进闸后,将上游的水慢慢升高,直到与上游水位相平,再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无须逆流平稳而行了。

船在下游时与上游水位相关近百米,如果不是在船闸里放水让船慢慢上浮,船很难在如此逆差中行走。而船在进闸后吸收了上游的水位,调整了自己的高度,让自身与上游的水位持平,就没了水位逆差的困扰。

12、数字与思维

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的科研部决定高薪招聘一名科研人员。最终进入面试的是10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参与主考的是公司的高层领导和董事长。主考官首先问了每人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回答者均自我感觉良好,一个个脸上都露出笑脸。

突然,一直没有开口的董事长说话了:“我现在考你们最后一个题目,它将决定谁会最终留下。我这里有几组数字,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组是‘1、3、7、8',第二组是‘2、4、6',第三组是‘5、9'。”

10个高学历者搜肠刮肚,似乎都没有找出头绪。一刻钟过去了,呆在最边上的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三组之间主要是它们的声调有区别。三组按顺序依次读一声、四声和三声。”

董事长和其他主考官都赞许地点点头,那个女孩子幸运地被录取了。

很明显,他们要的不是仅仅具备数学思维而不会灵活应变的员工,因为一个不具备发散性思维、不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科研人员难免视野狭窄,最终恐怕也很难真正促进科研的发展。

13、爱心不是偶然的

在波斯尼亚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善良的丈夫。一天,丈夫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她把金鱼轻轻地放入一个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重返家园。然而家乡已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弗西姆不知道该怎样使自己的家恢复原貌,重见生机。然而,她发现在她曾经放入金鱼的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繁衍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的。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的故事不胫而走,人们从各地赶来,观赏这些金鱼。当然,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借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无法预言金鱼的繁衍,那是偶然的,但是,爱心不是偶然的。爱心不管在哪里开花,终究有一天会在那里结出果实。

不要放弃任何表达爱心的机会,哪怕只是拯救两条金鱼。

14、其实就这么简单

有一位德国小商人叫伦格尔,常常在寒冷的冬天奔走于大街小巷。他深感原来的大衣的口袋开得太高,而且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非常不方便把手插进口袋里取暖。后来,他试做了一件斜口袋大衣,这种大衣便于把手插进口袋里,式样也潇洒大方。他非常满意,并且申请专利。不久,斜口袋大衣便流行全世界。

——其实就这么简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我们及时交换视角,变换角度,更新思维,就能打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M君在某工地搬拿重物时不慎失手,砸着了脚趾。她满腹怨言:“让女人干这种重活,活见鬼!”然而她又想:“怎样才能防止砸伤脚趾呢?”……在鞋尖上衬上一块鞋片,不就解决问题了!这就是安全鞋的雏形。以后经不断改进,终于定型。M君也当上了安全鞋公司的经理。

——其实就这么简单。遇到“活见鬼”、“白受罪”的事时,不要一味地生气抱怨,而是要想怎样才能解除烦恼,才能使以后不再碰到这种令人头痛的事。

15、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里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溜出来散散步,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户,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16、冠军是这样得到的

一群蛤蟆举行比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

比赛开始了,围观者一片嘘声:“太难为它们了!它们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有些蛤蟆开始懈气了,可是还有一些蛤蟆仍在奋力向上爬。

围观的蛤蟆继续喊着:“太艰苦了!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这样,剩下的蛤蟆都被说服了,停了下来,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向前,最后到达了终点,获得了冠军。

其他的蛤蟆都很奇怪,想问它为什么能坚持到达终点。这里,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17、淡交的朋友

我的一位朋友去探望一个住院的从前农场里的老同事。病房里,那个两年间六次住院的五十来岁汉子,忍不住流泪倾诉了一腔肺腑之言。原来,他因贫病交加借贷不少,能够告贷的“挚爱亲朋”已经不多了,这次住院的押金是一位淡交的朋友垫付的。

次日,朋友赶紧给老同事的妻子送去了2000元钱救急。谁知不到一星期,他竟撒手人寰了。妻子要结医院帐,不得买“老衣裤”,但丧葬费还不能很快领出,她在万般无奈之中,只得又来求我朋友。朋友觉得尽管死者是她很淡交的朋友,然而做人应该要有“仁义”。于是,她连忙送了3000元去。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你遭了急难,又常常是那些淡交的朋友和一些古道热肠人的伸出援助之手,正因为它们,世界才美好。

18、三明治人生

半年前,我乘巴士去法国乡间旅行。汽车要在一个小镇上停留十分钟,闲着无事儿,我便走进一家小餐馆。餐馆十分整洁,陈列台上有浓汤、各色沙拉以及咖啡、美酒。我想尝尝法式浓汤,便向老板点了一道。

“不卖汤。”“什么?”我疑惑不解地问。

“对不起。因为您是搭乘巴士的人,所以,我想您还是随便点个汉堡包或三明治的好。不瞒您说,为了熬这汤,我花去了整整好几个小时,它的味道是全法国最棒的。面对这么好的美味,您却只能有几分钟来喝它,太可惜了!我决不会让您来糟蹋它的。”

我终于没能喝成这美味的法式浓汤。但我却是完全能理解小餐馆老板的。因为,在这位坚持不卖汤的老板看来,喝汤,是一件应该十分强调品尝过程的事情。汤中那丰富与细致的滋味,唯有你慢慢与细细地去品尝,才能充分地领略到。三明治算什么,人们吃它,要的不过只是尽快地填饱肚子这个结果罢了。

现代人的生活喧嚣而忙碌,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变得只重视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而往往忽视好好享受与体味人生那丰富的过程。他们的人生越来越像是一个在匆忙中被咽下的三明治,细细去品味浓汤的感觉,已经离他们很远很远了。

19、上帝的失误

礼拜日,一个修女和一位教士在打高尔夫球。教士第一次挥动球棒,球径直飞入了一个湖里。他说道:“该死的,没击中。”并用十分难听的话大声咒骂起来。

当教士第二次挥动球棒,球又落入了一个沙坑里面。“该死的,又没击中!”并在他气愤地咒骂中,又增加了另一些难听的话。

“你不应当在安息日说些诅咒难听的话语。”修女说。

但教士的手气总是很糟糕,当他把一个球击入树林里时,他又说道:“该死的,又没击中!”诅咒得越发厉害了。

“太可怕了!”修女说:“如果你胆敢再骂一次,我就要祈求上帝用一道闪电把你击死。”

教士丝毫不理,对准球一挥球棒,球落在一棵树上,被一个鸟窝卡住了。他喊道:“该死的!又没击中!”并咒骂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厉害。

突然间天色昏暗,一道巨大的闪电击中了修女。

这时只听见从云层里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该死的,又没击中!”

20、舌粲莲花

理发师傅带了个新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深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道:“花时间挺长的。”徒弟沉默不语。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入屋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么?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说:“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不知所措,无言。师傅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呢?”顾客听了,笑着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胆怯地问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好话?我没一次做对呀。”

师傅宽厚地说:“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言;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技艺日益精湛。

21、穷人的自尊

8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迅速拿到分到的食物吞嚼起来……这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镇长,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我能为你干些什么吗?”

杰克逊笑了:“我给你们食物,并不是寻求什么回报,我只不过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而已,并不需要你们干什么。那位年轻人听了,并没有领情,”如果没有活儿给我干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

杰克逊觉得这位年轻人很不一般。可是,又没有什么让他干,杰克逊只好蹲下来,让年轻人给他捶背。后来,年轻人被留了下来,杰克逊镇长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哈默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看来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泥,自强的红砖之外,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

22、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23、包容

俄罗斯有位女钢琴家,9岁时就很挑剔。有一次她远涉重洋到美国参加一项重大的钢琴赛事。这次比赛规格高,听众多,参赛选手也多,请来的评委都是极有权威的大家。但这位9岁的俄罗斯小姑娘一上台就觉得那个琴凳不合适,要求换一个琴凳。整个决赛场上,万名观众静悄悄地注视着那个大胆而挑剔的女孩。这时,若有一个评委对女孩延误比赛时间稍稍流露出不满,都有可能造成女孩演奏的失败。那些声名赫赫的评委们居然包容了女孩的挑剔,任其换了一个琴凳。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女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听众包括评委在内都情不自禁地为女孩鼓起掌来。可以说,这次比赛中评委的包容,是人类艺术史上一次耐人寻味的包容。

24、大卫背上的伤痕

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质地非常精美的大理石。他觉得大理石非常适合雕刻一个人像。于是,他拿起了凿子。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用力过重,只那么一凿,他就敲下了一大块碎屑。雕塑家立刻停下来,经过三天思索,他决定放弃构思好的雕塑,因为他意识到自己难以驾驭这块宝贵的材料。后来,这块大理石被赠送给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刻出旷世杰作——大卫像。

细心的观赏者指着大卫背上的一道明显的伤痕,为其不能百分之百的完美而略感惋惜,并慨叹先前的那位雕塑家有些冒失。米开朗琪罗纠正道:“那位先生已经相当慎重了,如果他冒失草率的话,这块特别的材料早就不复存在了,而我的大卫像也就无从产生了。”“这么说,你还要感谢那位雕塑家?”有人困惑不解了。“是的,我要感谢他难得的认真,他的雕刻和放弃都是极其认真的。另外,我还要感谢他留下的那块伤痕,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让我的每一刀每一凿都千百倍地细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米开朗琪罗充满敬意地道出了他获得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汲取别人的教训,以最大的认真,去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25、两个好听的传说

有两个好听的传说,与八仙有关。这是我小时候,我奶奶讲的。

其一: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后本想靠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子,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

其二:铁拐李骑着毛驴在人间闲逛,见到一个瞎眼婆婆向一位姑娘乞讨。姑娘端了一碗米饭给瞎眼婆婆,却在递给婆婆之前,又另外找出一个空碗,一口口将米饭塞进自己嘴里咀嚼一番再吐到空碗里,最后才递到婆婆手上。铁拐李指责道:“你怎能这样呢,将自己吃过的米饭给老人家吃!”姑娘道:“老奶奶的牙齿全部掉光了,我怕她被干硬的米饭哽着,只好帮她把米饭一口口嚼碎了……”——话音刚落,她便轻轻升上天空。她,就是何仙姑。

这两个传说我爱听,百听不厌。我奶奶说:“要成仙,就得时时刻刻在心里藏着一份善念。”我不想成仙,我也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仙。

26、幸福其实离我们很近

假如将全世界各种族的人口按一个100人的村庄按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将有: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白人和70名非白人;89名异性恋和11名同性恋;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认识世界,那么忍耐与理解则变得再明显不过了。也请记住下列信息: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口袋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上8%最幸运之人;

如果你读了封来信,那么你刚刚得到了一个双重的祝福,因为有人想到了你,而你并不属于那另外20亿文盲。

所以,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堂。

27、牛津乞丐也读书

2001年11月初到牛津,在市内各家新旧书店间淘书。从街上走过时看到一个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顾初冬的寒冷,专心致志地捧读一部书。这个景象我还没有见到过,我施舍了先令和从中国带来的一枚银戒指,那乞丐点头称谢,我问他看的是什么书,原来是英国名家凡尔纳的小说。温饱都还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我想,这个场景对于我们教科书上有关文学功能的教条说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英国每550人印书一种,德国1050人印书一种,法国1600人印书一种,美国每4000人印书一种,中国每12000人印书一种。也就是说,每年读者需要的印书种类,英国读者比德国读者多一倍,比法国读者多两倍,比美国读者多几乎七倍,比中国读者多二十倍。在伦敦,阅读的需要,几乎像需要呼吸和吃喝一样,成为近乎本能的文化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