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巅峰之战
17492900000002

第2章 “巴巴罗萨”计划

尽管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夜,但是对聚集在苏联边界的德国部队来说,等待1942年6月22日星期天黎明的到来似乎显得遥不可及。前一天晚上,阿道夫·希特勒在布置任务的命令中第一次称他们为“东线战士”。他们即将入侵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沿着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蜿蜒曲折的1350英里边界线,他们满怀期待地隐蔽在树林、麦田和草地里。很快,东方的天空露出第一线曙光时,重炮的火光和轰鸣宣布“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希特勒投下巨大的赌注欲征服甚至不把拿破仑·波拿巴放在眼里的国土。

“整个世界将会屏息凝神,”希特勒毫不夸张地说。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组织如此大规模的部队发动一次军事行动。300多万人部署在俄国的西部边境;他们拥有3000辆坦克、60万辆其它车辆、7000门大炮、2770架飞机和62.5万匹马。这就是强大的德国军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席卷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和希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但是,这次最新行动的重要性超出了以往。苏联占有全球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多,有大约2亿人口——是德国人口的两倍——而且气候和地形相差悬殊。因此,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绝大多数人预期这是一次短期行动。他们认为“巴巴罗萨行动”将持续不会超过10个星期。他们对夏天能迅速取得胜利信心十足,以致于策划者们只给三分之一的入侵部队提供了冬装。

士兵们,受他们一系列胜利的鼓舞,有充足的理由分享他们领袖们的自信。现代军事史上最大和最血腥的战争开始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没有睡觉的士兵们成群地用从法国运来的特别定量配给的白兰地和香槟葡萄酒预祝这次新战争的成功。士兵们没有考虑过129年前发生的事情,几乎在同一天,拿破仑注定失败的军团越过涅曼河向莫斯科挺进。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决定直接来源于国家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种族、空间和反共产主义。希特勒和他的党毫不隐瞒对斯拉夫人的蔑视。他把他们同犹太人一起称为劣等民族,把布尔什维克主义等同于犹太复国主义。他说,斯拉夫人是“害虫”和“劣等民族”,必须为雅利安统治民族服务。但是,种族和意识形态只是希特勒哲学的一部分。从纳粹主义最早时期开始,希特勒一直关注东方,欲为德国人民寻找“生存空间”。“今天如果我们说起欧洲的新土地,我们最先想到的只有俄国和她周边的属国,”他在《我的奋斗》里写道,“命运本身在这里似乎急于给予我们一种暗示。”

希特勒对于东方的命运观贯穿了他整个战争战略。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这是他向东扩张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为了确保胜利,他已经同苏联签订了一个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被给予特权在德国占领西部波兰后吞并东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这种东线的和平保证达到了希特勒的目的,德国军队入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低地国家和法国时,德国后方安全得到了保障。一旦他的西翼安全了,那时他的计划将会再次转向东方。同俄国的协定“只意味着拖延时间,”希特勒私下里对他的核心圈成员说,“我们将摧毁苏联。”

1940年7月21日,占领法国还不到一个月,希特勒命令他的军队首领们准备入侵苏联,进攻不能晚于下一个春季。他为进攻苏联提出了两个理由。一是苏联有首先发动进攻德国的战争的危险。当德国军队都在西欧作战时,苏联表现得富有侵略性。1940年6月期间,他占领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3个波罗的海国家并占领了罗马尼亚东部省份比萨拉比亚,在互不侵犯条约中希特勒承认这些都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当时贪婪的俄国人夺取了更多的地方。他占领了按照条约规定属于德国的西拉脱维亚狭长地带,并进入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纳省,这个地区根据协定没有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人还进攻芬兰,芬兰是第三帝国的盟友以及镍的主要来源。

希特勒说出的另一个入侵苏联的理由同大不列颠有关。英国人已经被驱逐出欧洲大陆,但是还没有被征服,尽管德国空军已经计划8月大规模空袭这个岛国而且希特勒准备进行最终入侵英国的计划,“海狮行动”。希特勒认为英国人寄希望于俄国的干涉,所以正坚持抵抗。“俄国,”他说,“是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剑。”一旦俄国被打败,这位德国领袖认为英国也会屈服。

事实上,这是一战中两线作战的翻版——同时与俄国和英国作战——这导致了德国最高统帅部里一大批持不同意见者站出来反对入侵苏联。他们的意见没能动摇希特勒。元首不可更改地决定,“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要解决俄国问题”。

制定进攻俄国的计划,由于冒险范围扩大而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而且被德国军方重复的指挥系统搞得更加复杂。1938年,希特勒解除了他的主要将领的职务并接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他成立了他自己的军事参谋机构。就是OKW——德国最高统帅部——它立刻与陆军总司令部展开了竞争。

1940年下半年,两个参谋机构都制定了进攻俄国的计划。两个计划的确有许多相同之处。两个计划都要求实施同闪电战一样的快速装甲部队打击,闪电战在进攻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中证明是成功的。这些打击目的在于趁苏联军队尚未撤退到相对安全的内地之前,包围苏联军队的大部分部队。

德国人也计划只占领俄国的西部。最终,德军将越过边界推进大约1200英里就停止战斗,这条战线将从白海的阿尔汉格尔向南直到里海的阿斯特拉罕。越过这条目标线就是宽广无际的亚洲,德国人视亚洲为一块荒芜的废土,不值得去占领。

两个参谋机构——德国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在此次入侵的战略目标的问题上尖锐对立。这些分歧转化为希特勒同陆军总司令部参谋总长弗朗茨·哈尔德将军个人之间的争执。希特勒倾向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提出的三叉进攻模式:一个南部集群经过乌克兰打到基辅并向前推进;一个中央集群直插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白俄罗斯位于通往莫斯科的战略要道上。

希特勒,基于众多原因,被两个侧翼进攻的计划所吸引。北部的进攻将能确保波罗的海重要港口的安全并攻取列宁格勒,该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希特勒非常憎恨列宁格勒,把它视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哲学思想发源地。南部的进攻将会导致占领苏联的面包篮子乌克兰并越过乌克兰占领煤产丰富的工业基地顿涅茨盆地。当然,两翼的顺利进攻也能为攻打苏联首都提供保护。

占领莫斯科本身,希特勒告诉他的将军们,“并不十分重要。”总之,他指出,1812年拿破仑在莫斯科失败:“只有完全僵化的脑子,装满了过去几百年的思想,”希特勒说,“才会认为占领首都是很有意义的。”

尽管希特勒把莫斯科摆在次重要的地位,但是哈尔德将军支持的战略却将莫斯科放在核心地位。56岁的哈尔德是一位继承了普鲁士传统的总参谋长,他用狡猾而冰冷的逻辑推理扞卫陆军的特权,即使这意味着同元首发生争执。表情严肃、举止专业化——希特勒曾经称他为一个“老万事通”——他提出了至少3种入侵可能性供研究。从这些研究中,他得出结论,莫斯科必须是德国侵略苏联的首要目标。

哈尔德和他的上级——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陆军元帅都认为占领莫斯科将不仅使苏联失去政府所在地,而且使苏联失去一个主要的军火中心和通信中心。按照他们的观点,仅仅失去首都的威胁就会迫使红军集中兵力保卫莫斯科,这就给入侵者一个良机去包围和歼灭他们。

希特勒的最高机密21号命令成为入侵的最后计划。这位最高统帅为这次行动取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代替了以前莫名其妙的行动,“奥托”和“弗立茨”。他称这一次行动为巴巴罗萨——12世纪德国皇帝腓烈特一世的绰号,他在同斯拉夫人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并死于一次攻打圣地的十字军东征。

巴巴罗萨命令要求三个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进攻。但是,莫斯科仍是次重要目标。就在中央集团军群抵达斯摩棱斯克东部地区时,即从边境到莫斯科距离的约三分之二处,中央集团军群将装甲部队转向北部协助清除波罗的海地区以及开向南部帮助确保乌克兰地区的胜利。命令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在完成这个第一重要的任务后,必须包括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旨在占领莫斯科的进攻才能继续。”希特勒心里是这么决定的,但是哈尔德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和希特勒之间的分歧——以及他们陆军总司令部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之间——引发了又一次关于战略目标的争论,这对德国军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早在巴巴罗萨命令的起草阶段,陆军总司令部弗雷德里希·冯·保卢斯少将进行了地图演习和其它战争演习,发现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有许多潜在的问题。德国军队习惯于在中欧和西欧这些相对有限的区域作战。在俄国,他们将不得不进行大范围作战。入侵战争进行时,德国在俄国的战线不得不像漏斗一样从德苏西部边界扩展到宽达2000多英里。保卢斯的研究显示,入侵战争开始后,300多万人的军队将很快散布得异常单薄。

对待一个领土如此辽阔的国家,陆军必须制定与以往不同的闪电战术。装甲先头部队会迅速超越步兵,中间留下宽广而脆弱的空间。当先头部队更进一步深入腹地时,后勤补给将变得非常关键。俄国没有什么坚固的公路这个国家欧洲部分的公路只有百分之三是铺筑的。仅有的几条东西铁路绝大部分只有单行线并且都是德国和中欧火车不能使用的宽轨铁路。

德国计划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德国在作战人员素质、装备、指挥艺术和战术上对俄国存在一个决定性的优势。单就士兵人数来说,双方基本一样。德国军队动员了330万士兵——大约是德国380万全部兵力的87%;红军大约有340万地面部队。德国人知道敌人拥有庞大的战争机器。德国情报机构显示苏联可以集中12000架飞机和22700辆坦克对抗德军部署在俄国的2770架飞机和3300辆坦克。但是苏联这些战争机器绝大部分非常陈旧,在现代战争中毫无用处。大部分飞机缺乏无线电设备,飞行员不得不靠摇动机翼来传送信号。而且,红军仍保留着十多个骑兵师。

德国人也知道苏联缺乏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官。斯大林开始于1937年的政治清洗摧毁了军官团体。据估计有30000名陆军和海军军官被处决,包括90%的将军和80%的校级军官。所造成的惨痛后果在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的作战中暴露无遗,当时100多万俄国人在愚蠢的指挥下被要求征服为数不到20万人的芬兰军队。芬兰总司令把苏联的表现比喻为一个演出极差的管弦乐队,乐队演奏者们无法协调同步。

俄国这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导致希特勒和他的计划制定者们低估了他们敌人的军事潜力。帝国的情报特务无法渗入稳固的苏联内部;他们没有能够提供足够的地形图,更不必说未来武器生产的准确估算。德国人不知道,许多新工业基地在乌拉尔山脉和苏联亚洲部分的远东地区兴建起来。苏联红军能够从几乎无限的人力后备资源里召募新兵:1700万苏联男性达到参军年龄。

与此同时,德国人过高估计了他们自己的力量。最近的一系列胜利滋生出的优越感造成他们忽视了他们战争机器上的许多问题。陆军仍然主要依靠徒步行进的步兵并严重依赖马匹运送大炮和补给。甚至连摩托化的步兵师,尽管已经证明自己对于装甲先头部队的胜利至关重要,但也缺少卡车,这还是在投入了上千辆从德国征用或在法国俘获的民用车辆之后。

装甲师的攻击力量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自从击败法国后,希特勒一直在成倍地增加坦克师的数量,从10个增加到20个,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把本该分配给各师的坦克数量砍掉一半这种计策组建起来的。这样使每个师大约减少了160辆坦克。现在的坦克师只不过由先进的Ⅲ型坦克、Ⅳ型坦克和轻型捷克坦克混编组成;轻型的I型和Ⅱ型坦克仅限于执行侦察任务或被拆掉做底盘用。下一代坦克仍处在试验阶段或者还在德国工程师的图纸上。事实上,苏联的坦克发展已经领先于德国。1941年春,当时希特勒还装出友好姿态,允许一个俄国军事考察团参观他的坦克工厂。苏联官员们难以相信Ⅳ型坦克是德国最重型的坦克,他们知道在苏联国内的生产线已经开始生产更快捷和更重型的坦克。

德国装甲部队的情况非常矛盾。军队缺少坦克和卡车,这是因为德国工业还没有为全面战争加速生产。没有能够全面发动经济力量促使闪电战的策略变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闪电般打击迅速取得胜利。但闪电战仍要依赖机动性,机动性必然要求提高卡车、坦克和其它各种车辆的产量和性能。

无论如何,希特勒和他的许多将军们坚信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即苏联人的劣等性。他们自信能够迅速获得胜利,以致于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要求他们轴心国伙伴日本的协助,日本多年来一直同苏联关系不和。虽然来自东方的进攻将会分散苏联的力量,但是希特勒甚至没有通知日本人他的侵略企图。“我们只需一踹门,”希特勒向他的一名将军夸口,“那么整个腐朽的建筑将会倒塌。”

将军们也倾向于认为他们不会得到上百万心怀不满的苏联人的潜在支持,虽然这些人也渴望摆脱现行制度。十九世纪德国军事权威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拿破仑战败后得出结论,俄国只能由来自内部的力量征服。的确,内部的矛盾,在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中达到顶点,同德皇的军队一样有威力,注定了沙皇俄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命运。但是,希特勒的种族主义使他不可能通过劝诱人民接受反对共产主义和地区独立这种理念来颠覆革命。

希特勒的确想发动一场残酷的战争。他说过这是一场“最后的战争”。他宣称德国士兵不必受《海牙公约》作战规则或者《日内瓦公约》优待战俘条款的限制,因为苏联没有签署这两个公约。“对抗俄国的战争不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作战,”1941年初他在一次高级指挥官会议上说。“这场战争是一场意识形态和种族之争,并将必须采取前所未有、残忍和毫不手软的严厉手段。”

希特勒发布了一系列消灭俄国人的命令。一个相当有代表性命令是授权德国军队就地处决拿起武器反抗德国入侵者的俄国平民。另外一个命令则免予在法律上追究德国国防军对苏联人民犯下的刑事罪行。一个所谓的“政治委员命令”要求处决红军各个部队中与军事指挥官共享指挥权的共产党政治委员。

这些命令由德国军队以及党卫队特别行动队执行,特别行动队跟随在占领军后面处决意识形态和种族敌人。许多陆军军官因为可能执行这些可怕的命令而感到惊慌,但是他们的抵触情绪都被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压制了下去,他认为这样做除了激怒元首外没有任何用处。

从上一个冬季到1941年春天,德国人在东普鲁士、波兰和罗马尼亚大量部署部队。大约17000辆火车载着人员和装备开向东方。4月份,集结部队的一部分被临时调往南方,参加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短暂军事进攻。但是,这次调动没有严重影响对苏联发动进攻。最初计划5月下旬发起进攻,后来巴巴罗萨行动不得不推迟了大约五个星期。这次延迟的主要原因是新组建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缺少车辆,以及东欧地区春季大洪水使边界河流难以逾越。

向东调动大军没有能躲开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的注意。尽管德国人设计了一个假象,向西调动了许多二线师似乎准备入侵英国,但是斯大林没有上当。到1940年12月底,俄国驻柏林武官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有一个星期前发布的巴巴罗萨命令的详细内容。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苏联接到10多次警告。整个春天,德国武装侦察巡逻队和装有特殊设备的高空间谍飞机频繁越过边界,这引起了俄国人的警惕。

斯大林似乎忽视了种种德国即将入侵的迹象。他没有说过一个字以表示公开抗议,也禁止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体讨论这些事情,并且没有表现出要动员他的武装部队的意思。充分认识到1914年由于沙皇尼古拉二世动员部队从而引发了德国的宣战,斯大林决定不给希特勒同样的借口。俄国领袖显然认为希特勒,除非他被激怒,在没有发出某种最后通牒前不会挑起战争。为了安抚希特勒,斯大林甚至继续按照同德国达成的一项贸易协定用船向德国运输谷物和其他物资。与此同时,他深谋远虑地同日本谈判一个中立条约。

斯大林竭力想为他的武装部队赢得时间。红军正在进行一个现代化革新计划以弥补芬兰战争期间暴露出来的许多不足之处。同时,刚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将军正在加速完成他全面防御的计划。朱可夫的计划是对30年代制定的苏联进攻战略的改进。没有在边境附近部署大量的防御部队,而是在150多英里的纵深建立3条连续的防线。朱可夫希望这3个防区能够钳制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以便使最后梯队,即战略预备部队,组织一次决定性的反击。

春季末期,沿边界部署的德国入侵部队人数超过了苏联第一条防线(据估计为100万人),比例高于三比一。德军由150个师组成:其中19个是装甲师,以及14个摩托化步兵师。入侵者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坦克纵深进攻包围苏联红军,并在边界与由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形成的南北走向的战线之间歼灭红军,这个区域向东伸展大约有300英里。

按照计划,在6月的侵略战争中入侵部队分为3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规模最小。它的31个师向东北移动,从东普鲁士进入拉脱维亚,清除波罗的海国家,并占领列宁格勒。芬兰将提供援助,在德国入侵后的两个半星期以14个师的兵力从北方发起进攻。中央集团军群规模最大。它的57个师将进攻普立伯特沼泽北部,一片辽阔的沼泽地沿边界延伸150英里。这个集团军群的两个平行纵队向东插入白俄罗斯,进攻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由48个师组成,被分为两个庞大的独立侧翼部队。强大的北翼部队沿着普立伯特沼泽南部边缘向东进攻乌克兰。它的目标是第聂伯河和基辅城。规模相对较小的南翼部队,由六个德国师和约20万人的罗马尼亚部队组成,于7月1日越过罗马尼亚边界发起进攻。这样,除了陆军总司令部的14个战略预备师以外,所有部队在头两个星期内都投入作战。

巴巴罗萨行动按照计划于6月22日凌晨三点刚过就开始了。夜幕开始撤去时,成千上万门德国火炮立刻喷发出令人恐惧的掩护炮火。上百架轰炸机闪电般越过边界线攻击边境以东200英里的苏联机场和部队集结地。然后坦克开始进攻,坦克两侧悬挂着口粮包和附加油料液体罐。

库佐奥·马拉帕蒂,南方集团军群的意大利随军记者,描写了攻击最初几小时的景象:“坦克的排气管喷出蓝色的烟舌。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体,硝烟的浅蓝色混杂在草地潮湿的绿色和玉米地的金色反光中。呼啸而过的施图卡轰炸机编队下面,坦克机动部队犹如在摩尔多瓦平原的辽阔石板上用一支铅笔划出的一条条细线。”

许多坦克先头部队和紧随后面的步兵部队不得不越过险峻的天然障碍。在中部,他们面对布格河,布格河自从1939年起就成为苏联和德国占领的波兰的界河。乘坐橡皮艇的步兵冒着苏联的炮火占领了对岸,并让作战工程兵部队修建了浮桥。步行和乘坐摩托车的进攻部队在苏联红军被动员前,穿过现有的桥梁突然袭击防御部队并令他们的炮火攻击能力完全瘫痪。攻击的突然性令苏联红军的前沿部队措手不及,德国人完好无损地占领了布格河沿岸的每一座重要桥梁。

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老边界堡垒的北部,第18装甲师的80辆坦克没有架设桥梁就穿越了布格河。它们干脆钻入13英尺深的河水,在河床上行进。这些原先设计用来人侵英国的两栖坦克,是专门经过改装用于水下行进的常规III型和Ⅳ型坦克:一种防水化合物封住了所有的坦克外部出口,除了坦克外壳和炮塔之间的空隙,这个空隙用一种可膨胀的橡皮圈封住。钢管供给新鲜空气和排出废气,这些钢管是后来装备于潜艇的通气管的前身。穿越河水的两栖坦克得到了德军50个炮兵连的炮火掩护。“一个壮观的景象,”第18师指挥官瓦尔特·尼赫林少将回忆道,“但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俄国人非常机智地将部队撤出了边界地区。”

当装甲部队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脉冲破敌人的防线时,德国空军开始了它的空中打击。首要目标是德国高空侦察机拍摄下的前沿机场。德国飞行员非常高兴地发现地面机场的景象同他们研究过的和平时期的照片惊人的一致。“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利沃夫地区驾驶梅109战斗机的汉斯·冯·哈恩上尉汇报。“一排排的侦察机、轰炸机和战斗机像是检阅一样排列成行。”

德国的破坏炸弹摧毁了这些机场。四磅重的轻型导弹飞散出的被称为“魔鬼蛋”的钢片炸坏了停泊着的一排排飞机。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附近的一个基地,魔鬼蛋迅速摧毁了企图起飞的一个中队的苏联战机。奋力飞上天空的陈旧敞舱I—16战斗机也被德国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打成碎片。笨重的苏联轰炸机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勇敢起飞轰炸入侵之敌,但被众多的德国战机击落。德国空军元帅艾尔伯特·凯瑟林形容击落它们的战斗为“屠杀婴儿”。

入侵当天到夜幕降临时,德国空军至少摧毁了1800架苏联飞机,它们中一半以上的飞机是在地面上被消灭的。由空军掩护的装甲先头部队已冲破所有的防线。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成为战俘;十几个也许更多的苏联师被打散或打退。只有在南线德国人遇到一些有组织的抵抗。斯大林把绝大多数部队部署在那里,错误地判断德国的主要进攻方向是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目标。

德国空军破坏了红军主要依赖的电话和电报线路的通信联络,并且因此导致苏联最高统帅部出现指挥混乱。朱可夫将军希望他的多层防线的第一道能逐步后撤,为后续防线赢得时间发动一次反攻。他没料到德国人发起的进攻是如此迅猛,打击是如此沉重。斯大林也被德军毁灭性的突破所震惊,以致于德军进攻开始了4个小时他都没有发布反攻的命令。

在柏林,希特勒得知第十天的惊人战绩后异常兴奋。在入侵的前一天晚上,他写信给他意大利的伙伴贝尼托·墨索里尼,第一次告诉他即将开始的进攻,并且表示在感觉“精神上自由”后心情很愉快——从德国同苏联22个月结盟的“痛苦折磨中解脱出来”。6月24日,入侵后两天,希特勒乘火车到达他的新总部,他称为狼穴,位于东普鲁士的拉斯特堡附近。那里,在茂密森林深处建造了许多木制营房和混凝土房屋,希特勒开玩笑说那里的蚊子太大,他不得不要求德国空军的支援。

希特勒总部的东边,威廉·里特·冯·李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发。他的第4装甲集群,侧翼在两个步兵军的掩护下,越过了梅默尔河。在左翼,第18集团军沿波罗的海海岸进军,直捣拉脱维亚的老首府和海港里加;在右翼,第16集团军通过保持同中央集群的联系对它的侧翼提供保护。在中间,第56装甲军在入侵当天快速挺进50英里占领通往波罗的海沿岸腹地的门户——拉脱维亚安罗格拉村庄附近跨越大杜比萨峡谷的公路和铁路高架桥。

尽管这支装甲部队只遇到零星的抵抗,第4装甲集群的另一个军在前进的道路上却遇到了惊人的抵抗。6月23日晚上,在拉塞尼埃村附近,第41装甲军遭遇到300多辆敌军坦克。这些坦克许多是重型坦克,大部分德国人对它们的性能一无所知。这种坦克叫作克利门特·伏罗希洛夫或简称为KV,是以十月革命一位英雄命名的,这些巨兽在许多方面比德军的坦克性能优越。重50多吨,KV-1重量是德Ⅲ型坦克和Ⅳ型坦克的两倍,装甲比德国坦克厚两到三倍,但是最高时速只比德国坦克慢几英里。另外,KV-1以及更重型的KV-2轮距很宽,更便于在北部战线的沙地和泥地里行进。“我们的连队在大约离敌人800码处开火,但是毫无用处,”第1装甲师的随军记者写道。“我们逐步向敌人靠近,敌人毫无惧色继续向我们开过来。我们迅速在50—100码处同它们对峙。一场激烈的交火爆发了,但没有迹象表明德国人会获胜。俄国坦克继续推进,我们的穿甲弹打上去就反弹出来”。

坦克大战经历了两天多的时间。苏联坦克抵挡住了反坦克炮弹以及德国坦克上55毫米和75毫米加农炮炮弹。一辆KV-2坦克挨了70多发炮弹,没有一发炮弹打穿它厚厚的装甲。德国坦克首先通过攻击脆弱的履带使一些俄国坦克失去了机动性,然后利用炮火在近距离猛轰这些不能动弹的巨兽。战斗工兵徒步用炸药包攻击其它的坦克。最终,6月26日早上,这个军的司令官、参加法国闪电战的老将乔治—汉斯·赖因哈特中将给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上了一堂战术课。一个师在前线坚守,另一个师从侧翼发起反击,迫使敌人的坦克进入一块沼泽地。苏联人在发动正面攻击时步调不一致,显示出缺乏作战经验,损失了将近200辆坦克。

在同一天早上,第56装甲军进一步向东北方极为重要的目标快速挺进。这个军由艾里奇·冯·曼施坦因中将指挥,他是一名优秀的战略家,曾于1940年帮助制定了侵略法国的计划,现在他证明自己在战地同样优秀。每当他的部下畏缩不前时,他就在指挥坦克上高喊“继续前进!继续前进!”,他指挥他的坦克部队在四天里前进了200英里并消灭了70辆敌人坦克。这次攻击的目标是德维纳河以及位于拉脱维亚陶格夫匹尔斯城的几座桥梁,该城市是列宁格勒和边界之间的一个重要铁路交通中心。一旦占领了250英尺长的公路桥和铁路桥,曼施坦因就打开了通往列宁格勒的道路并切断道加瓦河以南苏联军队的进攻道路。

曼施坦因在离桥四英里的地方停下他的坦克部队。此时计谋代替了速度。为了避免惊动苏联人,使他们来不及炸掉桥,他派了大约20几名勃兰登堡团的士兵,这是一支专门受训执行此类任务的突击队。伪装成受伤的红军战士,勃兰登堡战士乘坐四辆缴获的苏军卡车,由会说俄语的德国人驾驶,并且还穿着苏军制服。他们非常顺利地混入苏联军队的车队里,路边的苏军士兵还向他们挥手并相互问候。

快到河边,这支车队分开了。一辆卡车向铁路桥开去。苏军哨兵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并开火后,他们不得不投入战斗。勃兰登堡士兵切断了桥上爆破装置的电线,尽管一个炸药包意外地爆炸了,但只造成很小的损失。另外三辆卡车上他们的同伴攻击公路桥。他们压死了正在同第一辆卡车交火的一名哨兵,快速穿越拆除了安放在桥墩远端的炸药,并且打死了其余的哨兵。

这些勃兰登堡士兵不久就为他们的冒险行动付出了代价,苏军士兵从桥的两端冲了上来。包括指挥官沃尔夫莱曼·克纳克中尉在内的6名德国人被打死,其余的人当中许多人负伤。德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救出了这些幸存者,并完整地占领了这两座桥。不久,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轰鸣地开到河对岸并击溃了从陶格夫匹尔斯街道里冲出来的俄国人。勃兰登堡士兵在距列宁格勒不到300英里的道加瓦河交通要道采取的突击行动是曼施坦因装甲部队进军的最高潮。“迅猛地突破”道加瓦河,后来他写道,是“一名坦克指挥官梦想的实现。”

曼施坦因的梦想很快在挫折和艰难行军中破碎了。他的军被要求在道加瓦河桥头堡等待6天,直到其它的装甲部队和步兵赶上来。接着,当德军先头部队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时,装甲部队遇到了俄国人更加顽强的抵抗,而且泥泞的地形越来越不适于装甲部队行进。尽管北方集团军群在第一个星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但是它未能完成在道加瓦河以南包围敌军大部队的任务:在红军从波罗的海各国撤退到老俄国他们熟悉的地带时,只俘虏了6000名红军。

德国最高统帅部内关于战术问题的意见不一进一步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和延误。让装甲先头部队与步兵距离太远并在攻击时暴露侧翼是否太冒险?装甲部队开往列宁格勒前是否要确保波罗的海海港的安全?这样的问题在各级指挥系统产生了混乱和抱怨。希特勒也从他的拉斯登堡总部干涉作战决策。虽然如此,北方集团军群还是向前挺进。七月的第二个星期,装甲先头部队攻破了斯大林防线的防御阵地,斯大林防线是1940年前苏联的边界线。在7月14日,赖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穿过卢加河并在距离列宁格勒不到80英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桥头堡。

在德国战线的另一侧翼,南方集团军群进展顺利,尽管没有北方部队那么迅速。西乌克兰的苏联军队是红军中人数最多、指挥最得力及装备最精良的部队——是“最为顽强的敌手,”冯·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承认道,他是南部战线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南方集团军群的两翼将最终在基辅南边的第聂伯河的大弯处会师,基辅是乌克兰的老首府和苏联第三大城市。在右翼,在罗马尼亚作好战斗准备的德军第11集团军,得到了罗马尼亚军队的增援,在6月底期间只不过在普鲁特河对岸建立起桥头堡。它部署在那里是为了阻止红军可能发动反攻占领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与此同时,左翼部队——第1装甲集群,侧翼由第6、17集团军掩护——从波兰南部发动进攻并且遭到苏联部队在第一个星期战斗中最强烈的抵抗。

在一系列同顽强的敌坦克交战中,装甲部队缓慢向前推进。6月23日,已经渗入乌克兰50英里,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5个装甲师遇到了曾在波罗的海地区给他们友邻部队造成威胁的重型KV坦克。他们还碰到一种新的中型坦克,T-34。

T-34坦克比Ⅲ型和Ⅳ型坦克重和快,它的出现立刻令德国人不知所措。在第一次同T-34的交战中,第16装甲师的反坦克炮手们发现,在不到100码的近距离内,他们可以数清37毫米炮弹从敌人坦克倾斜的装甲钢板上弹回的数目。但是,缺乏训练的苏联坦克手再次使战局向有利于德军装甲部队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指挥官在混乱的攻击中分散了坦克兵力,违反了古德里安将军最大限度集中兵力的理论——“不要少量,而要大规模。”另外,T—34坦克的炮手还担任四人坦克成员的指挥官,这一双重职能干扰了有效和迅速射击。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很快学会通过首先消灭老式坦克从而孤立新式坦克。然后他们利用飞机、坦克和火炮联合向KV和T-34坦克发动猛烈打击——包括88毫米高射炮水平射击。

克莱斯特经过一个星期的连续作战后突破了敌人防线,但是他们未能按预期包围敌军。俄国坦克和步兵或多或少完整地撤退并在东部150英里处(斯大林防线工事后面)重新集结。即使在那里,距离基辅西和西南100英里,德军还是于7月7日突破了这条防线,但是在迫使俄国人又一次撤退到第聂伯河前,德军不得不用坦克和飞机又猛烈进攻了好几天。

当他们隆隆地向前挺进时,德军坦克和部署在他们两翼的掩护步兵除了对付正前方出现的敌人,还遇到许多其它问题。在德军先头部队后面一百英里的地区,小股的红军部队仍在继续战斗,这些来自后方的进攻不断地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克莱斯特进攻路线的北边,有几个苏联师躲藏在普里皮亚特森林沼泽地里,不断攻击德军的侧翼部队。一次,他们曾经短暂地切断第1装甲集群的主要补给线路。在一次持续两天的交战中,一个德国步兵营死伤了170人——几乎是它有效战斗力的四分之一。

德军计划者既没有预料到这些问题,也没有预料到乌克兰恶劣的地形和气候。被德军标出为公路的道路基本上不存在,可以搞到的俄国地图非常不精确。“在地图上用粗红线表示良好的道路结果是些小路,”龙德施泰特后来回忆。突然而降的雷暴雨令这些小路变成没膝的深黑色泥泞沼泽,联想到大部分德军乘坐的车辆所用的人造橡胶车轮,部队戏称这种路为橡胶。当乌克兰的黑土地变干时,它又扬起大量的细小灰尘,灰尘飞进人的肺里和机器的引擎里,而且还会让人产生错觉,使士兵的正常心态受到影响。一次,一整连的德军摩托车兵冲进路边的沟里,当他们胆怯地爬出来时却发现,灰尘中隐隐出现的敌人坦克原来是一辆农民装满大粪的四轮马车。

在泥泞、灰尘和敌人顽强不屈的打击下,龙德施泰特从罗马尼亚发动进攻的南翼部队的速度也放慢了,但是主要问题是缺乏坦克和空中支援。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7月1日全部越过普鲁特河并穿过苏联一年前吞并的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省向东北方向运动。这些士兵本应当去援助包围基辅东南的苏联军队,但是他们蜗牛般的进度——平均每天前进8英里——使他们根本没有希望按时到达。

同时,北翼部队突前得很远。克莱斯特的一个装甲纵队攻破了斯大林防线并向东全速前进。到7月10日,坦克已经到达距基辅不到12英里的地方——但是无法进一步推进。希特勒出来干涉了。他禁止德军装甲部队进入该城并且命令克莱斯特向南进军切断撤退的苏军。

在漫长俄国防线的中段,德国侵略者取得了最辉煌的胜利。三支先头部队中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由第2装甲集群和第3装甲集群,第4和第9两个步兵集团军组成,所有部队归冯·鲍克陆军元帅指挥。两支装甲集群像铁钳一样分别从波兰发起进攻,相距大约125英里,向白俄罗斯进军,目的是晚些时候在进行大包围时合拢巨大的铁钳。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装甲部队——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和赫曼·赫特将军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越过边界向前推进了将近250英里。6月27日,他们的铁钳臂从南北两个方向在明斯克市合拢,在所谓的第一次包围战役中包围了近50万苏联军队。一天后,两个德国步兵集团军在苏联领土纵深约100英里的比亚韦斯托克东面合拢了一个较小的包围圈。

许多被围的红军部队怀着可怕的革命热情向外突围。古德里安的第29摩托化步兵师的士兵惊愕地看到俄国人不断发起自杀式的人浪进攻。在他们前面红军手挽手并举着像长矛一样的固定的坚硬长刺刀,他们无畏地呐喊,面对死亡勇往直前地向德军的机枪火力冲去。

除了打死成千上万的敌人,德国人还在两个包围圈里俘虏30万人并摧毁或缴获2500辆坦克。苏联最高统帅部最初一直愿意接受牺牲,但是损失太大了。前线的红军指挥官狄米特里·巴甫洛夫大将和他的主要参谋人员于6月30日被召回莫斯科。他们都被处决了。

从明斯克的包围圈出发,装甲先头部队在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掩护下向东开进。6月30日,在博布鲁伊斯克附近,一波接一波的苏联轰炸机试图冲破德军的空中掩护,竭力想消灭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轰炸机又一次没有战斗机的护航,他们遇到了德军第51战斗机大队的梅109战斗机。那天德国人击落了114架飞机,他们成为德国空军第一个击落1000架敌机的战斗机大队。这个大队的指挥官沃纳·莫尔德斯上校击落了5架飞机,使他本人击落敌机的总数达到82架,是德国空军的最高纪录。

在东普鲁士,哈尔德陆军参谋总长,也是向莫斯科进军的主要赞成者,品尝到中央战线令人眩晕的胜利。6月30日,哈尔德的57岁生日那天,希特勒本人来喝茶,根据以前他们俩在战略问题上的争论,这益发显得是一种捐弃前嫌的姿态。三天后,当古德里安的先头装甲部队逼近明斯克东南115英里第聂伯河畔的罗格切夫时,平素小心谨慎的哈尔德得出了一个不成熟的结论。他在7月3日的日记里断言,消灭道加瓦河和第聂伯河以西的大量红军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尽管前面还有艰苦的战斗,但是他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俄国作战行动已经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取得了胜利。”第二天,希特勒同他的外交部长冯·里宾特洛甫共进午餐时重复了哈尔德的话,并且大谈特谈他对被占领俄国的殖民计划。

在他们得意忘形时,第三帝国的领导人再一次低估了红军的力量和韧性。被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切断退路的苏联部队坚守阵地,不断向落在装甲部队后面的德国步兵发动猛烈的打击。

装甲先头部队前方以及后方的情况正发出警告,苏军远没有被打败。强大的新型俄国坦克正出现在中央战线上。7月3日这天,哈尔德在他的日记里表现得非常乐观,古德里安的一个师——第18装甲师——在别烈津纳河附近明斯克到莫斯科的主公路上遭到了中型T-34和重型KV-2坦克的攻击。后来,该师指挥官瓦尔特·内林将军数了一下,一辆KV坦克的装甲被击中了11次,但没有一发炮弹穿透装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一系列的交战中德国坦克手战胜了性能优越的苏联坦克——但只能归功于德军的战术经验和增援步兵丰富的应变技能。德军第101步枪团7月7日在一次同一辆巨型坦克交战中,显示了他们同KV坦克对抗的能力。他们把手榴弹捆绑在一起并把它们扔到坦克的炮塔上。炮塔瘫痪后,一名中尉跳上坦克,另一个士兵扔给他一颗棒式手榴弹。他接住,拉开引线,猛地推进坦克152毫米口径的厚厚的炮管里,然后跳开。手榴弹在炮管尾部引起炮弹爆炸,爆炸掀开了舱盖。另一个德军士兵从25英尺外将一个炸药包用力掷进炸开的舱盖里,把这辆坦克彻底炸毁。

也许对德军攻势最危险的威胁既不是红军狂热的顽强抵抗也不是红军令人生畏的新式坦克,犹豫不决和意见分歧继续困扰德国的领导人。指挥官们,从希特勒往下,在战略目标或战术手段上不能达成共识。

第2装甲集群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处在风暴的中心。他是闪电战理论提出者之一,曾作为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在波兰和法国证明了这个理论。现在他正在为自己良好表现和不怕死的声誉增添新鲜的内容:他命令他所有的车辆漆上一个巨大的白色字母G,而且在纵队的前方指挥他的装甲军团,而不是在后方的指挥部里。有一次,古德里安勇敢地亲自操作他装甲指挥车上的机枪冲破了敌人一个路障。这位将军展现出一个如此高大的形象,以致于他的空军联络官形容他就是“战神本身”。他还有一个傲慢自大的名声,这为他赢得了一个“头脑发热的人”的绰号。

7月初,古德里安和第3装甲集群指挥官赫特决定通过进一步向苏联纵深挺进以取得更为惊人的进展。他们迫切想抵达第聂伯河和斯摩棱斯克,斯摩棱斯克是中央集团军群第一个主要目标。希特勒和其他人更关心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包围圈的缩小。他们赞成撤回这两个装甲集群援助步兵。

私下里,陆军总参谋部希望装甲部队指挥官能迅速地向前进攻。但是为了让希特勒满意,哈尔德和布劳希奇假装限制古德里安和赫特,让他们听命于一个保守的指挥官。7月3日,冈瑟·汉斯·冯·克卢格陆军元帅将这两个装甲集群划归他新成立的第4装甲集团军。克卢格的步兵部队交给马克斯米利安·弗雷赫·冯·魏克斯将军领导的第二陆军参谋总部指挥。

克卢格是一个守旧的炮兵军官,一个精力充沛的58岁的普鲁士人,他的双关语绰号是“聪明的汉斯”,说明他政治上的敏锐。古德里安在法国时曾受过克卢格的指挥,从个人和职业角度古德里安都不喜欢他。他从俄国写的一封信里说克卢格是一个“进攻的刹车闸”。克卢格几乎立即就同他的新下属发生了冲突。古德里安和赫特不执行他的命令,拒绝后撤装甲师以防止明斯克包围圈里的苏军突围。当两位将军解释他们的行动是因为命令传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克卢格指责他们煽动一个“将军们的阴谋”并用军事法庭威胁他们。

古德里安没有被吓住,他自作主张决定冲过第聂伯河并推进最后100英里抵达斯摩棱斯克。7月9日,计划行动的前一天,克卢格出现在古德里安的指挥部并愤怒地同他这位难以管束的部下争吵。他命令装甲部队的过河行动必须推迟,直到步兵赶到为止。古德里安激动地争辨,敌人正在第聂伯河对岸加强防御力量。他认为,德国步兵将用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到达第聂伯河,到那个时候苏军防线将会非常坚固无法突破。

后来古德里安写道,作为最后一个手段,他告诉克卢格,“准备工作已经走得太远,因而无法取消。”他指出他的两个军的坦克已经“集结在他们的开始进攻的位置”而且只能在那里停留“一段有限的时间,在此之后俄国空军一定会发现它们并攻击它们。”古德里安继而表示他的信心,这次进攻一定会胜利并且预言“这次行动将在年内决定俄国战役。”

克卢格反驳:“你的作战行动总是那么冒险!”但是他被古德里安的辩论驳倒而且意识到装甲部队司令有陆军总部的秘密支持,克卢格不情愿地屈服了。7月10日装甲部队恢复了向斯摩棱斯克的进军。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从南面发动进攻,在第聂伯河三处搭桥过河;赫特的装甲部队通过道加瓦河边的维捷布斯克从北面发动进攻。由于遭到不断增强的抵抗,坦克纵队平均每天推进不到15英里。不过,7月16日,经过残酷的逐屋巷战后,古德里安的第29摩托化步兵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在同一时间,赫特的装甲先头部队绕过斯摩棱斯克并在该城以北30英里会合,最终完成了对苏联两个集团军的双重包围。

德国人的目标现在似乎达到了。在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正处在对他们的目标列宁格勒和基辅的攻击距离内。在中部战线,装甲部队走得更远,从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在25天内前进了450英里。现在距俄国的首都只有225英里,古德里安的坦克手们沿斯摩棱斯克东部的混凝土公路上树立了许多手写的标志牌。标志牌指示“通往莫斯科”的道路。